□文/重慶市渝北區(qū)教育委員會 楊永倫
做一個“善學貴用、修身養(yǎng)心”的校長
□文/重慶市渝北區(qū)教育委員會 楊永倫
2014年11月23日,為期一周的渝北區(qū)第四期中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在華東師范大學開班了,自己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并來到這所因教學和管理開放而著稱的高等院校學習?;叵肴罩啤⒚摦a(chǎn)式的大學學習已是十多年前學生時代的事了,如今以教育管理者身份再回到大學學習,感慨頗多。教育因為人的工作實在太累,做校長的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周時間來用心、靜心的學習,實屬不易,值得珍惜??淬y絲白發(fā),感歲月流淌,才知人世間的滄桑和負重,但學習卻永無止境。
11月24日上午,聆聽了華東師范大學胡東芳教授的《校長角色轉型:從“學校保姆”到“學校領袖”》講座,精彩實用,胡教授每講一個問題,都引領著我們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成長,對照自己的工作,然后努力將個人的實踐與大師的理論聯(lián)系在一起,不斷更新教育的理念,拓展管理的思維,提升規(guī)律的認識,確實深深感受到學善于思的重要。胡教授以古代著名醫(yī)學家扁鵲為引子,講述扁鵲三兄弟行醫(yī)的境界,引領我們回歸到學校管理的三種境界:人治、制度治、文化治,然后告訴我們“學校領袖”就是文化管理的引領者和實踐者,也是三種境界的最高追求。我悟然,這是學以善思的結果。今天,我們中小學校長常常感嘆,我們也是在這樣的追求和實踐,但我們就是沒有像胡教授這樣去思考,然后歸納、總結和提煉。如波斯納在談到反思時所講:“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jīng)驗而不對經(jīng)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發(fā)展將大受限制?!蔽蚁耄蛟S,這就是大師與我們的區(qū)別。我們與大師之間,往往不是因為量的差距太大,而是因為質變的那一點滴的領悟和思索。胡教授用他的研究經(jīng)歷告訴我們,學善于思,方可深刻。
我們常說學以致用。胡教授在講到“理解教師的角色要求”時我感觸頗深。他說,教師一是要從知識的搬運者成為知識的構建者;二是要從“不懂裝懂”者到“懂裝不懂”者;三是從“教”到“學”者。作為一個教育改革時代的校長,必須理解和順應時代的教育需求?,F(xiàn)代教育告訴我們,我們教師已經(jīng)不能再簡單地成為知識的搬運者。特別是在網(wǎng)絡時代,已經(jīng)容不下膚淺的搬運者,即便現(xiàn)存的知識,我們必須重新構建,以順應學生發(fā)展和求知的需要,否則,學生會讓你尷尬的知道:你講的內容只需百度一下就解決了,而且比你還詳細、深刻,不必浪費寶貴的時間。胡教授還詮釋了“懂”與“不懂”的真諦,可謂精辟之至。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但我們老師迫于“師者”的面子觀,不懂時也難免裝懂,如新生第一次點名時,明明就不認識學生名字中的某個字,有“愚者”就會錯念學生的名字,而“術者”會讓學生自己說,以示老師的聰明。真正懂教育的“懂者”,卻往往懂而不懂,以故意的“不懂”努力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可謂道家的“大智若愚”。確實如曾經(jīng)在一本書中讀到的那樣:知無不言是一種態(tài)度,而善言不說才是一種智慧。胡教授關于“學”的解讀,可謂耳目一新,教師的“學”,應該踐行學習者的“學”,學生的“學”,學者的“學”。聽大師的教誨,再反問自己,才知道自己的膚淺與寡聞,知道自己在這條路上還悠遠而漫長。然而,人們說,就學習而言,知道僅是第一步,關鍵和落腳點是學貴于用,方可作為。這些新的理念與我們實際教學和管理緊密相連,需要我們實實在在運用于校長的管理和治校理念之中,讓其成為實際的行動,并在實踐中發(fā)揮作用,進而得到修正和完善。或許,這才是學習的終極歸宿。
清 王鑒 仿古山水
學善于思,學貴于用,這主要是從技術運用層面上講的。一個校長,若要做好這些技術的活兒,則必須修煉好內在的基本功,即修身養(yǎng)心。胡教授等大師的授課,讓我們深刻感受其博聞強識,兼容并蓄,自然流暢,無不顯示其內心的強大,寬博,厚重。即便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也是那樣的寬容與豁達,如同他總結的“三化”教育:高升的知識淺顯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專業(yè)的知識生活化,這是修身養(yǎng)心的一種折射。凡乏力于個人品質修養(yǎng)和身心健全者,其往往難于擔當大任。所以,曾國藩講,“修身”是“治天下”的前提。身心是為人處世之本。治校或許也是如此,欲治理者,先修正自己,欲懷揣天下者,先正本心。只有用心、靜心、精心的學習才會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我想,或許也是我們本次在華東師范大學學習培訓應有的精神態(tài)度。這既是個人學習品質的基本要求,也是修煉提升的內在需求。常想,做校長的,關乎國家未來的棟梁人才,是為天降之大任,自然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以砥礪成大器也。我也告訴自己,學習就是修身養(yǎng)心,好好充實自己。
窗外,雨打梧桐,風起葉落,好一道校園風景。來自重慶渝北的五十三名求知者,正不辭辛苦,奔波于華東師大的校園,努力吸收營養(yǎng),不斷積蓄力量,為重慶渝北教育的新一輪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