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固戍小學校長 楊樹軍
校長角色論:校園里讀書最多的人
□文/深圳市固戍小學校長 楊樹軍
我們對歷史的熱愛很多時候是來自現(xiàn)實生活的挫敗感,除此之外,歷史愛好者多少還有一些不切實際和偏執(zhí)的傾向。
我一直以來都對宋朝情有獨鐘,一度曾幻想生活在東京汴梁的某條街巷里應(yīng)該是十分自在的。宋是中國人最溫婉的時期,也是中國人踐行儒學價值最踏實的時期,同時又是儒學研究的一個高峰。從宋明理學入手,你本能地會去搜尋它的源頭,然后你一定會追溯到孔子那里,想從這位儒家祖宗身上找到某種慰藉。你終將發(fā)現(xiàn)孔子就是全體中國人的“留守老人”,兩千多年來,他一直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的心靈家園?!墩撜Z》里有我們的全部鄉(xiāng)愁,那里還有走入華夏漢民族心靈的秘密通道。
《論語》是古書,歷代注疏者不可勝數(shù)。朱熹的“章句集注”是一定要看的,它是明清兩代科考的指定用書,就算是錯的也成了真理。
除此之外,早期的如鄭玄、何晏名氣最大,應(yīng)有所涉獵。近人中,錢穆、楊伯峻、孫欽善、李澤厚都值得反復研讀,盡管從今天的標準看,那些書也未必都是精品。近人中不少大家都有關(guān)于《論語》的講讀,有些并無太多價值,如辜鴻銘等。類似的還有當今臺灣的一眾學者,如傅佩榮他們,或熱衷于炮制庸俗化的心靈雞湯,或堆砌他人言論,離經(jīng)典太遠,有自己的見解者更少;其中的南懷瑾是個另類,他在學術(shù)界可能毫無地位,但他那些大雜燴式的講述至少還是蠻好看的。
今人解讀《論語》者似乎更多,我大致讀過的也有數(shù)十上百家。那真是林子大,鳥也多,國學熱還真不是吹的。至少在我的視野中北大中文系李零教授的書最值得推薦。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與經(jīng)典之間的距離拿捏有度,關(guān)鍵是他有考古及古文字研究的底子。
了解孔子應(yīng)先從他所處的社會入手,有關(guān)的歷史是一定要讀的。先秦歷史、中國哲學史,能見到的我都翻看了。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會遇見《史記》。司馬遷是從精神上繼承孔子最多的文人,他希望自己就是五百年后的漢代孔子。另外《史記》的文字實在太棒了,讀一遍肯定是不夠的。
從孔子和《論語》再到儒家就像邁完左腳一定會邁右腳一樣,中國歷史上研究儒家的著述可謂多如牛毛。在這個過程中,《孟子》一定要讀——“孔孟”嘛!孟子比孔子走得遠,他的氣韻也更生動。從董仲舒開始,兩宋、明清乃至民國時期大儒眾多,著述也不少。
儒家是中國人的糧店,中國讀書人至少要把《論語》放在心里。有了這個壓艙石,做人、作文才踏實。
儒家讀到一定程度,你一定會意識到他對面還一直站著道家呢。
《老子》的體量比《論語》小,但研究者一點也不少。其中的任繼愈和陳鼓應(yīng)算是大陸和臺灣現(xiàn)代研究者中兩位教科書式的代表人物。但孔子是一只狗,我們總是能夠解讀他的臉部表情和身體語言,即便在他“喪家”之后,我們也大體知道他在想什么。老子是一只貓,他的形象一直都是晦澀難懂的??鬃拥拿烤湓捤坪醵加写_切的指向,老子說過的每一個字都讓人不可思議。
從某種意義上講,解讀《老子》幾乎是不可能的。你經(jīng)常可以看到關(guān)于《老子》中同樣的章節(jié),不同的研究者竟然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與講讀,而且都能自圓其說。無論江湖地位如何,我都覺得臺灣那幾個“大師”不管是學問,還是才情都不足以駕馭“老莊”這樣的經(jīng)典。
相對而言,李零教授的解讀依然值得推薦。
就如孟子緊跟著孔子一樣,《老子》后面緊跟著的是《莊子》。跟他們同時站在一起的還有諸子百家呢!其中,列子其人其書可能都有問題,但《列子》一書還是可讀的。
儒家即便是非典型宗教,道教可是貨真價實的中國本土宗教。
如果說孔子是站在地面上努力前行的人,老子則是站在高山上的。老子在山頂上把地面的情況看得清清楚楚——但他也把自己永遠架在了山上,他不知道的是釋迦牟尼佛早就來過了。
孔子是大地,老子是天空,佛陀卻是整個宇宙。
原創(chuàng)于印度的佛教在佛陀滅度不久后開始分裂。上座部主要由僧團領(lǐng)導層組成,他們更注重自我解脫,以小乘教法為主,流傳于東南亞諸國,稱南傳佛教。僧團中相應(yīng)的基層教眾則組成大眾部,他們自稱“大乘”,以普度眾生為最高使命。其教法輾轉(zhuǎn)向北傳入中國,并再傳入日本、朝鮮半島及越南。以密宗傳承為主要特色的藏傳佛教是北傳佛教中最具個性的一支,在青藏高原影響深遠。
佛教傳播的實際情況比這要復雜得多,小乘大乘就是私家小轎車和公共大巴,司機都是佛祖。今天世界上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三大宗教。在中國也有儒道佛三大宗教,它們之間融合重疊的部分很多,說是三種文化可能更準確;它們加在一起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氣質(zhì)性格及民族文化。
因為有這樣的背景,加之中國遠古的神鬼文化和民間的祖宗信仰,佛教本身就是一個大雜燴。普通人關(guān)于佛教教義的了解遠遠沒有與此有關(guān)的迷信多。
兩千多年來,流傳下來的佛經(jīng)部分數(shù)量驚人。我們今天閱讀到文字,除了這些經(jīng)典,還有海量的經(jīng)論。有佛教研究專家的、有佛教信徒與修行者,也有大量普通佛教愛好者的?,F(xiàn)代西方心理學試圖要解決的似乎還是當年的問題,事實上,佛陀當年的教法依然可以用來指導我們今天的人生。試圖將兩者融合的靈修派一直顯示出其真誠而睿智的一面,他們就是當下的“大醫(yī)王”。
我們也許無法確認關(guān)于人生和世界佛教是不是究竟見地,但相信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它已經(jīng)足夠。我們僅僅是閱讀者,這與成為一個佛教徒還有十萬八千里,而某種程度的“覺醒”則注定是我們此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但即便是驚鴻一瞥,與佛陀教導有關(guān)的文字還是讓我們覺得驚艷無比。
讀書肯定是有門道的。從歷史到孔子,再到老子,目前停留在佛教,期間的讀書量一定比泛泛地讀要多得多,專注程度也不同。因為讀得多了,也鸚鵡學舌寫了幾本書:《子曰·我曰》《不可思議的〈老子〉》《每一個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什么的,差不多有上百萬的文字量;內(nèi)容不見得有多少新意,文字還算活潑。
另外,關(guān)于教育,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興趣,此類的閱讀與寫作也一直沒有停止。
校長讀書,老師才有可能讀書,然后學生就會讀書——學校就是讀書的地方嘛。一定有人擔心這樣的問題,假如校長整天都在讀書的話,他哪里還有時間管理學校呢?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認真思考過后,答案就是兩個字——呵呵!◇
元 元人集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