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摘要:《論語·八佾》篇“管仲之器小哉!”中的“器”理解為“器量”是不夠準確的,從上下文語境、孔子一貫的思想主張、社會歷史事實、以及論語中其他幾處“器”的理解來分析,得出“器”應(yīng)該指某項具體的才能、能力,“器小”即才能、能力不足。
關(guān)鍵詞:器;器小;語境;思想主張;歷史事實
《論語·八佾》各章,主要是批評禮壞樂崩,其中3·22“管仲之器小哉!”那么“器”應(yīng)該怎樣理解,管仲是輔佐齊桓公取威定霸的能臣,一般都認為是“大器”,為何在這里孔子稱其為“器小”呢?首先,我們來看諸家對“器小”的解讀:
楊伯峻:管仲的器量狹小得很呀!
楊逢彬:管仲的器量小得很哪!
傅佩榮:管仲的見識與度量太小了!
何新:管仲的器量很小??!
李澤厚:管仲這個人,器量真??!
張居正認為器指人之局量規(guī)模說。
在現(xiàn)代各個譯本中,諸家一致將“器小”翻譯成“器量狹小”,筆者認為這種理解是不夠準確的,因為“器量狹小”很容易被認為是“氣量狹小”、“氣度狹小”,經(jīng)過整理分析后,我們認為“器”在這里并非指“氣量”,而是指具體的“才能”、“能力”。再看錢穆先生的解釋:器之容量有大小,心之容量亦有大小。識深則量大,識淺則量小,故人之胸襟度量在其識,管仲器小,由其識淺。朱熹認為器小言其不知圣賢大學(xué)之道。仔細體會,以上兩種解釋似乎更傾向于某項具體“才能”、“能力”之說,即“器”是由個人的“才能”、“能力”所決定的。
一、從上下文語境分析
“管仲之器小”孔子首先拋出總體評價,然后具體從兩個方面對“管仲”進行分析?!肮苤賰€乎?”、“然則管仲知禮乎?”都是在評價管仲的能力。管仲聘用政府官員與家臣都是一人一職一事,太過浪費,稱不上節(jié)儉;諸侯家中“樹塞門”,即諸侯家中的大門口要樹一道墻,用來隔絕門外,即“人君別內(nèi)外,于樹屏以蔽之”。這種做法,在周代只有諸侯有權(quán)這么做,大臣只能布簾遮蔽,否則就是僭越。同樣,只有國君才能擁有反坫。管仲就是一個大臣,竟然用上了塞門和反坫,因此,管仲罪過不小。如此行為,難怪孔子批評管仲不知禮儀,甚至用了“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這樣的問句??鬃犹岬降倪@兩件事,都是對管仲的才能或品質(zhì)的批評,并沒有涉及氣量的問題。
二、從孔子思想主張分析
孔子對管仲的所作所為進行批評,出發(fā)點也是儒家一貫倡導(dǎo)的“節(jié)儉”和“禮制”。他提倡節(jié)儉,《學(xué)而篇》:“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彼选肮?jié)用愛人”作為治國的一項重要原則?!蹲雍逼贰奥槊?,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顏淵逝,門人厚葬之,孔子說:“不可”。對待個人生活,他認為“奢則不進,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彼€把禮制所規(guī)定的等級消費標準作為區(qū)別奢和儉的界限,主張們在衣、食、住、行、婚喪、交往、祭祀等方面都應(yīng)該嚴格遵守禮的規(guī)定,超過了這個規(guī)定就是“奢”。別人詢問他禮的根本時,孔子說:“禮,與其奢,寧儉?!彼澷p簡樸的消費方式,盛贊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笨梢姡?dāng)時孔子大力提倡節(jié)儉、樸素,反對鋪張浪費。
孔子所提倡的禮制,明確地規(guī)定了上下等級、尊卑長幼之間的秩序,對全社會成員有極大的強制性和約束力。在貴族內(nèi)部,大凡有關(guān)君臣、父子、兄弟等的衣食住行,喪葬婚嫁,風(fēng)俗爭訟以及其他軍制政令、鬼神祭祀等等,都必須按照固定的禮制行事。孔子認為禮即無違,但是從他對“無違”的解釋來看,并沒有局限于孝這一方面,還涵蓋了生、死、祭三大方面的禮。對于君臣之禮,孔子認為要遵守“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同時孔子對君子言行舉止也提出了相應(yīng)的要求,除了內(nèi)在道德修養(yǎng)“仁”,外在的禮制也要遵守,即以仁為本,以禮為法,人與人之間和敬相樂。
在孔門思想主張中,儉與禮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修身法門,而管仲極度奢侈,有三歸、樹塞門、有反坫僭越諸侯之禮,即在儉德和禮制方面有所缺乏,所以孔子說他器小。因此,我們也可得知“器”在這里指具體的才能、能力,“器小”即某種才能的缺失。
三、從歷史事實分析
管仲是春秋時期政治家,通過改革使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對管仲十分尊敬。管仲輔佐齊桓公時,九合諸侯,避免爭端,使人民免受戰(zhàn)爭的苦難。外交上,他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獲得外交主動權(quán);經(jīng)濟上,主張實行租稅改革,減輕農(nóng)民負擔(dān),并發(fā)展鹽鐵事業(yè),增加財政收入等等。從歷史事實來看,管仲的功績顯赫,也得到了孔子的肯定。但是,管仲沒能很好地推行仁義,沒能建立王道,孔子對此表示不滿?!端臅戮浼ⅰ酚杏涊d:
公孫丑問曰:“夫子當(dāng)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fù)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騿柡踉髟唬骸嶙优c子路孰賢?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
曾西以極為鄙視的口吻說管仲:“功烈如彼其卑也”,這也說明儒家對管仲的才能并不是完全肯定的。歷史事實證明管仲功不可沒,是一位有才能的人,但并不是一位具有大才能的人。
四、論語中的其他“器”
“器”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六次:
《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保ㄆ?,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今之所謂專家之學(xué)者近之。不器非謂無用,乃謂不專限于一才一藝之長,猶今謂之通才。)
《公冶長篇》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保ㄅ饕玻号慈?,指子貢。言汝乃有用之成材,即稱贊子貢有才能。何器也,從后面的回答可以看出此處“器”為“器物”的意思。)
《子路篇》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保ㄆ髦?,君子貴重人才,因其器材所宜而使用之,故能恕人所不能。)
《衛(wèi)靈公篇》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保ㄆ鳎汗ぞ撸?/p>
綜上,論語中使用的“器”,除了“何器也”的“器”作器物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器”作工具講之外,其他幾處全作“具體才能”理解。
五、結(jié)語
“管仲之器小哉”這句話從上下文語境來看,孔子客觀的分析了管仲的所作所為“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管氏亦有反坫”,這都是對管仲的才能或品質(zhì)的批評,并沒有涉及氣量的問題。從孔子一貫的思想主張來看,管仲違背了孔子所提倡的節(jié)儉與禮制,即在儉德和禮制方面有所缺乏,所以孔子評價其器小。從歷史事實來看,管仲協(xié)助了齊桓公,稱霸諸侯,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管仲沒能創(chuàng)建王道大業(yè),還算不上“大器”。并且“器”在論語其他幾處,除了“何器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兩處,都可理解為“具體才能”。因此,筆者認為“管仲之器小哉”中的“器”應(yīng)理解為“才能”、“能力”。
綜上,啟示我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項才能,而是要根據(jù)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全面發(fā)展自己的能力。李澤厚指出“人不要被異化,不要成為某種特定的工具和機械。人‘活著不是作為任何機器或機器(科技的、社會的、政治的)部件,不是作為某種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而又壓迫、占領(lǐng)、控制自己的‘異己的力量的奴隸。人應(yīng)使自己的潛在才能、個性獲得全面發(fā)展和實現(xiàn)?!?/p>
參考文獻:
[1]錢穆.論語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中華書局,1983.
[3]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
北方文學(xué)·上旬2017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