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對國內語料庫口譯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以CECIC為例

2017-10-12 03:43:32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外文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招待會漢英口譯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唐 芳

對國內語料庫口譯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以CECIC為例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唐 芳

20世紀末語料庫作為一種新的研究工具被引入到口譯研究中。近年來,國內語料庫口譯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大大拓寬了口譯研究的范疇,彌補了以往研究方法的不足。本文選取目前國內成果最為豐碩的CECIC為例,通過對其相關研究的梳理與綜述,展示國內語料庫口譯研究的發(fā)展態(tài)勢,并對研究的不足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做了闡述。

CECIC;語料庫口譯研究;回顧;思考

一、引言

從第一篇口譯研究論文(唐笙、周鈺良1958)的發(fā)表至今,中國的口譯研究已經(jīng)歷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早期的研究者多將目光集中于口譯教學,多是基于個人經(jīng)驗的規(guī)定性闡述。進入21世紀之后,研究者開始通過實驗評估各種練習在提升學生口譯能力方面的作用(如唐芳 2010;王曉露、紀蓉琴 2015)。然而由于職業(yè)譯員較少接受邀請參與實驗,研究者往往選取學生作為受試,這不利于人們全面認識口譯產品的特征和共性。為了擺脫這一限制,早在1998年,Mariam Shlesinger就曾率先指出,“基于語料庫的口譯研究……本質上為口譯研究……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且富有啟示的工具”(Shlesinger 1998: 486)。然而直至2009年,中國學者才開始將基于語料庫的研究方法應用到口譯研究領域(胡開寶、陶慶 2009;張威 2009;王斌華 2009, 2012)。這種新的研究方法突破了以往實驗性研究在生態(tài)效度及樣本大小上的缺陷,為人們認識口譯產品和透過產品探究口譯過程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充分可能。

目前,中國學者共創(chuàng)建了4個口譯語料庫,包括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團隊的PACCEL-S(Parallel Corpus of Chinese EFL Learners-Spoken)(參見唐芳 2016)、上海交通大學胡開寶團隊的CECIC(Chinese-English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Corpus)、香港理工大學李德超團隊的BICCSL(Hong Kong Bilingual Interpreting Corpus on Contemporary Social Life)和英國利茲大學王斌華團隊的CEIPPC(Corpus of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for Premier’s Press Conferences),CEIPPC后來又被拓展為CEICO(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Corpus Online)。從論文發(fā)表的數(shù)量上看,胡開寶團隊的相關研究成果最為豐碩,能比較全面地展現(xiàn)中國在該研究領域的發(fā)展歷程。因此,本文將集中介紹CECIC及其研究發(fā)現(xiàn),以期對國內基于語料庫的口譯研究進行梳理。

二、CECIC簡介

CECIC共由3個子庫組成,包括記者招待會漢英平行語料子庫、記者招待會英語原創(chuàng)語料子庫和政府工作報告漢英平行語料子庫。平行語料子庫是對我國中央政府及國務院有關部委舉辦的記者招待會的漢語原文及英語譯文的轉寫材料,內容涵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外交等領域;英語原創(chuàng)語料子庫收集了美國聯(lián)邦政府記者招待會的轉寫材料,下載自美國CNN網(wǎng)站,主要涉及美國的內政及外交政策;政府工作報告語料子庫收錄了近年來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漢語原文源自人民出版社,英語譯文源自中國日報網(wǎng)站。近年來該庫一直在擴容,目前已從1.0升級至4.0版本,總庫容約為1 022 179字(詞),各子庫具體構成見表1。

表1 CECIC 4.0構成情況(李濤、胡開寶 2015: 617)

三、基于CECIC的研究成果概覽

通過在CNKI數(shù)據(jù)庫中以CECIC為檢索項進行檢索,并對摘要進行逐篇閱讀,筆者篩選出截至2016年12月基于CECIC的語料庫口譯研究18篇,其中碩士論文4篇、期刊論文14篇,14篇期刊論文分別發(fā)表在《外語電化教學》(2篇)、《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篇)、《山東外語教學》(2篇)、《外語教學與研究》(1篇)、《現(xiàn)代外語》(1篇)、《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篇)、《中國翻譯》(1篇)、《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1篇)、《外國語文》(1篇)、《外語學刊》(1篇)、《當代外語研究》(1篇),詳見圖1。從發(fā)表的刊物來看,8篇發(fā)表于CSSCI期刊,5篇發(fā)表于中文核心期刊,這說明CECIC團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得到了業(yè)內人士的認可。

就發(fā)表時間而言,4篇碩士論文分別完成于2007年、2009年、2012年和2013年。14篇期刊論文的時間分布如下頁圖2所示:2009—2012年每年發(fā)表1篇,2013年2篇,2014年4篇,2015年3篇,2016年1篇。圖2表明,從2009年至2014年,基于CECIC的口譯研究在數(shù)量上呈現(xiàn)逐年增長之勢;2015年和2016年雖數(shù)量有所下降,但仍有發(fā)表。這說明從創(chuàng)建至今CECIC團隊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研究體系,并不斷產出研究成果。

圖1 基于CECIC的口譯研究(期刊)論文發(fā)表分布情況(2009—2016)

圖2 基于CECIC的口譯研究(期刊)論文逐年發(fā)表情況(2009—2016)

四、基于CECIC的研究成果撮要

上一小節(jié)筆者對CECIC產出的研究成果做了宏觀的介紹,本節(jié)筆者從研究對象的角度,將基于CECIC的口譯研究論文分為對口譯產品詞匯特征的研究、對口譯產品句法特征的研究以及對口譯產品中體現(xiàn)的翻譯普遍性的研究3大類,并對研究的具體內容進行介紹。

(一)口譯產品詞匯特征研究

對特殊類符與詞性的研究(胡開寶、陶慶 2010):基于CECIC 2.0,作者考察了各子庫中頻數(shù)最高的前10個類符,并與LOB語料庫對照。結果顯示,“the”“of”“in”在記者招待會口譯語料和政府工作報告英語譯文中出現(xiàn)頻率更高,這與漢語原文中更頻繁地出現(xiàn)名詞或名詞性結構有關。作者還統(tǒng)計了各子庫的詞性分布,發(fā)現(xiàn)口譯話語中代詞出現(xiàn)頻率較低,這可能是因為漢語源語中名詞和名詞性詞組頻繁出現(xiàn),還可能是因為譯員為了爭取更多的信息處理時間而刻意采用名詞而非代詞的策略。

對虛化動詞的研究(胡開寶、劉靜 2016;劉靜 2012):基于CECIC 3.0,作者考察了虛化動詞的應用。虛化動詞指使用頻率高,搭配范圍廣,可使用于廣泛語境,與不同詞搭配,在不同語境中實現(xiàn)不同意義的動詞。以“make”為個案,作者發(fā)現(xiàn)漢英記者招待會口譯中譯員使用“make”的頻率明顯高于記者招待會英語原創(chuàng)語料,該詞在口譯語料中的搭配豐富程度也明顯高于政府工作報告筆譯語料。究其原因,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受源語內容、“make”自帶特性(語義寬泛、搭配力強等)及口筆譯間差異等因素的影響。

對程度副詞的研究(胡開寶、陶慶 2012):基于CECIC 3.0,探究強化或弱化原文語義信息強度的規(guī)范,作者考察了英語程度副詞的應用和漢語程度副詞的英譯。從添加語氣強化詞來看,程度副詞在口譯語料中使用更頻繁。對比漢語程度副詞的英譯,作者也發(fā)現(xiàn)了對應和弱化的傾向。這表明,在口譯過程中,譯員不但會受到“中立”規(guī)范的影響,還會受到強化和弱化規(guī)范的影響。

對情態(tài)動詞的研究(李鑫、胡開寶 2013):基于CECIC 3.0,作者分析了情態(tài)動詞的應用。作者發(fā)現(xiàn),漢英記者招待會口譯語料比美國政府記者招待會英語原創(chuàng)語料更頻繁地使用高值和中高值情態(tài)動詞,而表示委婉語氣的較低值情態(tài)動詞及情態(tài)動詞縮略式卻較少出現(xiàn)。作者將其歸因于中美政府記者招待會語篇的話語基調差異、漢英語法差異和口譯譯員的主體性。

對“some”的研究(潘峰 2013;潘峰、胡開寶 2013):基于CECIC 3.0,作者考察了漢英記者招待會口譯語料中“some”的應用。“some”的常見用法有3種:做限定詞、代詞及副詞。在語料庫中,作者共找到511處“some”。對照其漢語原文,作者發(fā)現(xiàn),90%的“some”被用作限定詞或代詞。口譯語料中的“some”明顯多于政府工作報告英語譯文語料,除了用“some”來基本對應原文語義外,也常用它來顯化原文隱含意義、弱化原文語義,還有極少情況是用它來強化原文語義。作者將這種現(xiàn)象歸因于英語語言規(guī)范以及譯員的自主決策。

對模糊限制語的研究(潘峰 2014b):基于CECIC 3.0,作者考察了漢英記者招待會口譯語料中模糊限制語的應用。模糊限制語是指為了把事情弄得更模糊或不那么模糊的詞或短語,如“sort of”“kind of”“relatively”“somewhat”等,主要用于修飾成員在集合中的類屬程度(Lakoff 1973)。作者根據(jù)Hyland(1996)與Varttala(2001)的觀點將模糊限制語分為5類:情態(tài)動詞(如“can”“may”“might”“could”)、情態(tài)實義動詞(如“seem”“think”“feel”“guess”)、情態(tài)形容詞(如“possible”“probable”“l(fā)ikely”)、情態(tài)副詞(如“almost”“approximately”“perhaps”)和情態(tài)名詞(如“possibility”“probability”)。用ParaConc統(tǒng)計各子庫的英語語料中模糊限制語的數(shù)量,經(jīng)卡方檢驗表明,口譯子庫中英譯語料內的模糊限制詞總數(shù)明顯低于原創(chuàng)英語口語語料,卻遠遠超過筆譯子庫中英譯文本語料。這表明,譯員在口譯中會比譯者在筆譯中更頻繁地添加模糊限制語。作者結合模糊限制語的功能、口譯過程的特征、語言修辭傳統(tǒng)的差異等因素對原因做了闡釋。

對口譯釋意性的研究(李鑫、胡開寶 2015):基于CECIC 3.0,作者分析了情態(tài)動詞“應該”的英譯特征,借以考察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的釋意性。作者對比了口譯語料和政府工作報告筆譯語料中“應該”的英譯,發(fā)現(xiàn)該詞的英譯有兩種處理方式:“釋意翻譯”和“語言翻譯”??谧g語料中“應該”的釋意程度更高且更能體現(xiàn)語用功能的再現(xiàn)和語境意義的對等。作者認為,這種特征主要源于口筆譯在時間壓力、交際環(huán)境和源語冗余度3個方面的差異。

對不定量詞的研究(謝麗欣、胡開寶 2015):基于CECIC 3.0,作者考察了英譯口譯語料中不定量詞的應用特征。作者以英語中主要的不定量詞“a few”“many”“much”“a lot of”“some”“a little”“any”“a bit”為檢索項,運用ParaConc提取并對比了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語料和政府工作報告英譯語料中包含不定量詞的語句。結果顯示,口譯語料中不定量詞的數(shù)量明顯高于筆譯語料;口譯語料中通過不定量詞實現(xiàn)的“顯化”“強化”和“弱化”更為顯著。作者認為,這些特征可歸因于源語(或原文)的不定量詞使用特征和口譯過程中譯員更高程度的主觀介入。

對漢語副詞“基本”的研究(李濤、胡開寶 2015):基于CECIC 4.0,作者選取漢語副詞“基本”為個案,考察了中國政治語篇口筆譯中級差資源重構是否存在差異。運用ParaConc提取并對比了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語料和政府工作報告英譯語料中對“基本”的翻譯,作者發(fā)現(xiàn)“基本”的譯法有3類:對應翻譯、轉譯和零翻譯。前兩種譯法實現(xiàn)級差等級持衡,而最后一種譯法實現(xiàn)級差等級趨強。結果顯示,中國政治語篇漢英口筆譯總體上都傾向于實現(xiàn)級差等級持衡,不存在顯著統(tǒng)計差異。作者從和諧管理模式中的面子管理和社交權管理角度切入究其原因,認為這種結果反映出翻譯人員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在努力達成交際主體和諧。

(二)口譯產品句法特征研究

對被動式的研究(李鑫 2011):基于CECIC 2.0,作者考察了漢英記者招待會口譯語料中被動式的應用。各子庫間對比結果顯示,英語口譯語料中被動式的使用頻率顯著高于英語原創(chuàng)語料和政府工作報告筆譯語料。作者綜合了漢英語法差異和口譯過程因素對其成因進行闡釋。

對復雜化句法操作規(guī)范的研究(胡開寶、陶慶2012):基于CECIC 3.0,作者探究了漢英記者招待會口譯語料和政府工作報告英譯筆譯語料中復合句在源語中是簡單句的現(xiàn)象。結果顯示,筆譯語料中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頻率更高,卡方檢驗也證明這種差異是顯著的,即筆譯過程中受復雜化操作規(guī)范的影響明顯高于口譯過程。

對英語關系從句的研究(胡開寶、謝麗欣 2014):基于CECIC 3.0,作者考察了口譯語料中英語關系從句的應用。通過在ParaConc中檢索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得到口譯語料中的關系從句及其對應的源語信息。研究發(fā)現(xiàn):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作為特殊語域的正式程度以及英語關系從句的多種語用功能使得英語關系從句在口譯語料中使用較頻繁,與政府工作報告英譯不相上下;為贏得足夠時間以處理源語語料的后續(xù)信息、方便聽眾理解,口譯語料中的譯員比政府工作報告的譯者更頻繁地將兩個并列的漢語單句、名詞短語和普通漢語單句等漢語結構譯作英語關系從句;口譯語料中譯自漢語關系從句的英語關系從句應用頻率不及政府工作報告英譯語料,這主要是因為前者的漢語關系從句往往較短且結構較簡單,可譯為英語關系從句、介詞短語、分詞短語等不同結構,而政府工作報告中,漢語關系從句大多由多個并列單句或短語組成,結構較為復雜,通常只能譯作英語關系從句或多個英語關系從句。

對“使”字句英譯的研究(潘峰 2014c):基于CECIC 3.0,作者考察了漢英記者招待會口譯語料中“使”字句的翻譯。作者首先歸納出“使”字句在口譯中的4種翻譯方法:英語使役結構、英語因果句、英語被動句、重構原文。運用ParaConc軟件,作者將語料庫中口譯語料和政府工作報告翻譯語料中所有的“使”字句檢索出來,手動剔除不相關條目,對結果進行分類統(tǒng)計。研究發(fā)現(xiàn):1)在兩類語料中,“使”字句都較少被譯為英語被動句,這是因為被動句有時帶負面意義,使用被動語態(tài)將會削弱主語的重要性;2)近三分之一的“使”字句被譯為因果句;3)口譯語料較筆譯語料更頻繁地重構了“使”字結構,這主要是因為口譯源語的特征(大量流水句),而且過多使用使役句可能讓聽眾產生心理壓迫感。

(三)口譯產品中體現(xiàn)的翻譯普遍性研究

翻譯普遍性是由Mona Baker(1996)首先提出的,主要包括5類:顯化(explicitaion)、簡化(simplification)、范化(normalization)、隱化(implicitation) 和整齊化(leveling-out)。

對顯化的研究(薛沛文 2007;胡開寶、陶慶 2009,2012;胡奕悅 2009):基于CECIC 1.0,薛沛文(2007)考察了漢英記者招待會口譯語料中的顯化及其動因。她將顯化分為3大類別:概念顯化(ideational explicitation)、人際顯化(interpersonal explicitation)及語篇顯化(textual explicitation),并從口譯本身的特點、譯者的個人習慣、中英文的文本差別等方面闡述了顯化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胡開寶、陶慶(2009)重點考察了語篇意義顯化及其動因。作者統(tǒng)計了連接詞“that”、不定式標記“to”以及邏輯關系連接詞的頻次,發(fā)現(xiàn)口譯員常選用以上3種詞來明示句間關系,并明確交代“這個(些)+名詞”結構所指代的對象。這證實了口譯語料中顯化現(xiàn)象的存在。作者認為,這既可能源于英漢語言“形合”“意合”的差異,也可能是因為譯員希望譯文更容易被理解,所以頻繁采用解釋性表述。胡奕悅(2009)運用ParaConc統(tǒng)計了口譯語料中虛詞和連接詞的頻次。結果表明,口譯英譯語料的虛詞頻率高于漢語源語料??谧g員傾向于使用邏輯關系連詞、保留引導賓語從句的連接詞“that”來顯化句間關系。這證明了口譯過程中發(fā)生的顯化現(xiàn)象。而后基于CECIC 3.0,胡開寶、陶慶(2012)定量對比了3個子庫中英語語料中(因果關系從句、轉折關系從句、讓步關系從句、條件關系從句和賓語從句)的邏輯連接詞。從添加連接詞明示句間關系看,筆譯語料中相關頻率高于口譯語料,卡方檢驗顯示這種差異是顯著的,即顯化規(guī)范對筆譯語料的影響明顯高于對口譯語料的影響。

對簡化的研究(胡奕悅 2009;胡開寶、陶慶 2010):胡奕悅(2009)通過ParaConc統(tǒng)計了口譯語料中并列句以及復合句的頻次,發(fā)現(xiàn)相對于原創(chuàng)英語語料,口譯英譯語料中簡單并列句的使用頻率較高,復合句的使用頻率較低,這證明了口譯過程中發(fā)生的簡化現(xiàn)象。此外,借鑒Laviosa(2002)用類符/型符比、詞匯密度和句長等指標考察翻譯語料的簡化特征的做法,胡開寶、陶慶(2010)對比了CECIC 2.0中3個子庫中語料的類符/型符比和平均句長。然而數(shù)據(jù)并不支持簡化趨勢。作者進一步考察了3個子庫中英語語料中詞頻高于0.05%的連接詞的使用情況,發(fā)現(xiàn)口譯英譯語料比英語原創(chuàng)語料更頻繁地選用并列結構,但比英語筆譯語料使用并列結構的頻率低。英語原創(chuàng)語料中復合句的使用頻率高于口譯英譯語料。這又從不同側面驗證了口譯語料的簡化傾向。

對范化的研究(胡開寶、陶慶 2010;潘峰 2014a):胡開寶、陶慶(2010)曾基于CECIC 2.0統(tǒng)計過被動式的應用。由于英語比漢語更習慣使用被動語態(tài),英語中的被動語態(tài)應該多于口譯英譯語料。然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CECIC 2.0的漢語中存在更多的被動句式,這證明了范化的傾向。潘峰(2014a)從另一個側面展開了基于CECIC 3.0的對漢英記者招待會口譯語料中的范化現(xiàn)象的考察。作者首先利用AntConc檢索副語言信息,包括停頓(pause)、言語打斷(interruption)、重復(repetition)和修正(revision)。對比源語和譯語,作者發(fā)現(xiàn),口譯員常常有意識地不斷消除原文中出現(xiàn)的各種口語特征,使之在目的語中表達得更為規(guī)范。作者選取的第二個視角是對漢語數(shù)字縮略語和漢語成語的英譯,他發(fā)現(xiàn)這兩類詞大多被異化。作者還對比了口譯英譯語料和英語原創(chuàng)語料的典型文本特征,包括截短詞(clipping)、首字母縮寫詞(acronym)等,他發(fā)現(xiàn)前者中該類特征更為明顯。這3類發(fā)現(xiàn)都驗證了范化傾向。作者從漢英之間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以及口譯員的期望規(guī)范的角度進行了闡釋。

五、思考與展望

從上文對基于CECIC的口譯研究的綜述可以看到,語料庫作為一種工具,確實大大拓寬了口譯研究的廣度,使得人們可以對口譯產品的詞匯特征、句法特征以及其中能體現(xiàn)的翻譯普遍性特征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然而,語料庫能呈現(xiàn)的僅僅是使用頻次和性質上的差異,此類研究不能僅僅停留于此。如何基于這些差異解釋口譯話語、折射口譯思維過程、厘清譯員角色?目前基于CECIC的研究僅僅是基于轉寫文本研究口譯產品。這種研究視角有待完善,因為口譯中的某些因素非常細微、主觀(Tang 2014: 92),轉寫文本無法全面還原口譯過程。Cencini(2002)也曾指出,口譯研究的可行性取決于轉寫中所呈現(xiàn)的特征,若某種感興趣的特征在語料庫轉寫時被忽略,則語料庫無用。因此,在今后的語料庫口譯研究中,人們可針對從大量語料庫數(shù)據(jù)中歸納出來的口譯語料特征進行驗證性研究,如邀請職業(yè)譯員在實驗環(huán)境中再次對語料進行口譯,以此獲取譯員的筆記和譯后反省(retrospection),驗證基于語料庫的猜想與譯員的真實思維過程是否一致。在本文開篇,筆者曾談及實驗性研究在生態(tài)效度等方面的缺陷。任何一項研究,若想深入,都不能僅僅依靠一個渠道收集來的數(shù)據(jù)。唯有多渠道收集數(shù)據(jù),達成數(shù)據(jù)之間的相互佐證,實現(xiàn)三方驗證(triangulation),才能提高研究結論的信度與效度。

Baker, M. 1996.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 [C] // H. Somers (ed.).Terminology,LSPandTranslation.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75-186.

Cencini, M. 2002. On the importance of an encoding standard for corpus-based interpreting studies [OL]. [01-18]. http://www.intralinea.org/specials/article/1678.

Hyland, K. 1996. Talking to the academy: Forms of hedging in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 [J].WrittenCommunication(2): 251-281.

Lakoff, G. 1973.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J].JournalofPhilosophicalLogic(4): 458-508.

Laviosa, S. 2002.Corpus-basedTranslationStudies[M]. Amsterdam: Rodopi.

Shlesinger, M. 1998. Corpus-based interpreting studies as an offshoot of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J].Meta(4): 486-493.

Tang, F. 2014. Review ofBreakingGroundinCorpus-basedInterpretingStudies[J].TheInternationalJournalforTranslationandInterpretingResearch(2): 91-97.

Varttala, T. 2001.HedginginScientificallyOrientedDiscourse:ExploringCriterionAccordingtoDisciplineandIntendedAudienc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atis Tamperensis.

胡開寶, 劉 靜. 2016. 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中虛化動詞make的應用研究 [J]. 外語學刊 (4): 109-114.

胡開寶, 陶 慶. 2009. 漢英會議口譯中語篇意義顯化及其動因研究 [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4): 67-73.

胡開寶, 陶 慶. 2010. 漢英會議口譯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與應用研究 [J]. 中國翻譯 (5): 49-56.

胡開寶, 陶 慶. 2012. 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句法操作規(guī)范研究 [J]. 外語教學與研究 (5): 738-750.

胡開寶, 謝麗欣. 2014. 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中英語關系從句的應用研究 [J]. 山東外語教學 (4): 8-16.

胡奕悅. 2009. 基于語料庫的漢英會議口譯句法操作規(guī)范研究 [D]. 碩士學位論文. 上海交通大學.

李 濤, 胡開寶. 2015. 政治語篇口筆譯中的級差資源重構 [J]. 現(xiàn)代外語 (5): 615-623.

李 鑫. 2011. 基于語料庫的漢英會議口譯中被動式的應用及其動因研究 [J]. 當代外語研究 (1): 18-23.

李 鑫, 胡開寶. 2013. 基于語料庫的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中情態(tài)動詞的應用研究 [J]. 外語電化教學 (3): 26-32.

李 鑫, 胡開寶. 2015. 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釋意性的語料庫研究——以“應該”的英譯為例 [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3): 74-79.

劉 靜. 2012. 基于語料庫的漢英會議口譯中虛化動詞的應用研究——以“make”為個案 [D]. 碩士學位論文. 上海交通大學.

潘 峰. 2013. 基于語料庫的漢英會議口譯中some的應用研究 [D]. 碩士學位論文. 上海交通大學.

潘 峰. 2014a. 基于語料庫的漢英會議口譯中范化現(xiàn)象研究 [J]. 外國語文 (6): 144-150.

潘 峰. 2014b. 基于語料庫的漢英會議口譯中模糊限制語的應用研究 [J]. 山東外語教學 (4): 24-29.

潘 峰. 2014c. 基于語料庫的漢英會議口譯中“使”字句的翻譯研究 [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4): 147-150.

潘 峰, 胡開寶. 2013. 基于語料庫的漢英會議口譯中some的應用研究 [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 95-100.

唐 芳. 2010. 關于源語重述練習在連續(xù)傳譯培訓中作用的實證研究 [J]. 中國外語教育 (1): 33-40.

唐 芳. 2016. 基于PACCEL-S的口譯語料庫研究及其對口譯教學的啟示 [J].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6): 112-116.

唐 笙, 周鈺良. 1958. 口譯工作及口譯工作者的培養(yǎng) [J]. 西方語文 (3): 321-327.

王斌華. 2009. 面向教學的口譯語料庫建設: 理論與實踐 [J]. 外語界 (2): 23-32.

王斌華. 2012. 語料庫口譯研究——口譯產品研究方法的突破 [J]. 中國外語 (3): 94-100.

王曉露, 紀蓉琴. 2015. 聽辨能力訓練與交替?zhèn)髯g質量提升之關聯(lián)度研究——基于交替?zhèn)髯g認知負荷模式的實證研究 [J]. 外語電化教學 (3): 42-46.

謝麗欣, 胡開寶. 2015. 記者招待會漢英口譯中不定量詞的應用研究 [J]. 外語電化教學 (1): 17-22.

薛沛文. 2007. 基于小型語料庫的會議口譯中顯化現(xiàn)象研究 [D]. 碩士學位論文. 上海交通大學.

張 威. 2009. 口譯語料庫的開發(fā)與建設: 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 [J]. 中國翻譯 (3): 54-59.

(責任編輯 白玉杰)

致謝本文得到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資助,特此鳴謝。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交替?zhèn)髯g中學生譯員與職業(yè)譯員口譯策略對比研究——基于語料庫的考察”(15YJC740074);第八批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項目“高??谧g人才培養(yǎng)優(yōu)化方案探索——基于語料庫的口譯策略研究”(ZGWYJYJJ2016B48);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學研究項目“基于學生譯員非流利產出特征的口譯教學優(yōu)化方案研究”(GWJY2015063)。

H059

A

2095-5723(2017)03-0073-07

2017-01-27

通訊地址: 510420 廣東省廣州市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翻譯學研究中心

猜你喜歡
招待會漢英口譯
中外口譯研究對比分析
話題鏈在漢英篇章翻譯中的統(tǒng)攝作用
EAP視聽說對英語口譯關聯(lián)遷移的增效性——以交替?zhèn)髯g為例
從目的論看環(huán)保公示語的漢英翻譯
蛇開記者招待會啦!
漢英文字的幽默修辭功能淺探
語言與翻譯(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論心理認知與口譯記憶
漢英機器翻譯中的意譯和直譯應用
外語學刊(2011年4期)2011-01-22 05:34:26
英語專業(yè)口譯教學改革初探
請客
三都| 东光县| 禹州市| 镇原县| 蒲城县| 枣阳市| 南宫市| 商河县| 略阳县| 洛隆县| 屯留县| 泰顺县| 成武县| 秭归县| 德保县| 博湖县| 永定县| 黑龙江省| 宁陵县| 南岸区| 东源县| 南靖县| 辽源市| 千阳县| 五家渠市| 华宁县| 枣庄市| 改则县| 象山县| 电白县| 沾化县| 堆龙德庆县| 韶山市| 江达县| 海城市| 厦门市| 郎溪县| 阳西县| 罗山县| 临武县|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