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藏清代海幢寺刻經(jīng)述略*

2017-10-10 02:11
國際漢學(xué)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頁數(shù)魚尾刻本

位于今廣東省廣州市的海幢寺,始建于明代末年,為嶺南著名寺院之一。因其設(shè)立經(jīng)坊,刊刻以佛經(jīng)為主的各類典籍,而在中國古代出版史與版本學(xué)方面獨(dú)具價(jià)值。有學(xué)者曾查考全球21所圖書館的館藏情況,共得海幢寺經(jīng)坊刻本及藏版書126種,其中最早的版本為清初順治年間所刻①張淑瓊:《清代廣州海幢寺經(jīng)坊刻書及藏版述略》,《嶺南文史》2012年第2期,第52—55頁。,可見其刻書歷史之長與數(shù)量之多。今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藏海幢寺經(jīng)坊刻本20余種,尚未包含在前人統(tǒng)計(jì)之列,本文即概述此批刻經(jīng)之情況,以期補(bǔ)充推進(jìn)相應(yīng)研究。

一、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藏海幢寺刻經(jīng)的基本情況

經(jīng)初步統(tǒng)計(jì),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藏清代海幢寺經(jīng)坊刻本共計(jì)28種,具體情況如下:

1.《維摩詰所說經(jīng)注》十卷,后秦鳩摩羅什譯,僧肇注。清初刻本。半頁十行20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雙邊,無魚尾。版心上題“支那撰述”,中題“維摩詰所說經(jīng)注卷某”及頁數(shù),下為白框。卷前有后秦僧肇《維摩詰所說經(jīng)注序》。此本雖無牌記,但版心下未題千字文編號,卷末亦未題刻工等,顯非《嘉興藏》零種,而當(dāng)為海幢寺翻刻之本。

2.《溈山警策句釋記》二卷,清弘贊注,開诇記。清初刻本。半頁十行20字,白口,四周雙邊,無魚尾。版心上題“支那撰述”,中題“溈山警策句釋記卷某”及頁數(shù),下題字?jǐn)?shù)。卷前有清順治十七年(1660)鄺裔《溈山警策句釋記序》,卷末題“廣州海幢寺經(jīng)坊梓”。

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一卷,唐佛陀多羅譯。清康熙十九年(1680)刻本。半頁八行17字,白口,四周雙邊,無魚尾,版心中題“圓覺經(jīng)”及頁數(shù),下題字?jǐn)?shù)。卷前有唐裴休《大方廣圓覺了義經(jīng)略疏序》、宗密《大方廣圓覺經(jīng)略疏序》,卷末有牌記題“弟子比丘尼古松捐資奉刻圓覺了義經(jīng)全部,在廣州海幢寺經(jīng)坊,永遠(yuǎn)流通。伏愿人人圓悟真如,各各同登覺海。時康熙十九年歲次庚申孟秋謹(jǐn)識”。

4.《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卷,唐法海編集。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刻本。半頁九行18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魚尾,版心上題“壇經(jīng)”,下題頁數(shù)。卷前有明憲宗《御制六祖法寶壇經(jīng)序》、清康熙三十四年陳際臨《重刻法寶壇經(jīng)弁言》、宋至和三年(1056)郎簡《六祖大師法寶記序》,及《六祖大師緣起外紀(jì)》。卷末有陳慧崶等捐資刻經(jīng)弟子姓氏16人,并題“版藏廣州海幢寺”。

5.《海幢阿字無禪師語錄》二卷,清今辯重編。清康熙間刻本。半頁十行20字,白口,四周雙邊,無魚尾。版心上題“支那撰述”,中題“海幢阿字無禪師語錄卷某”及頁數(shù),下為墨釘。卷前有清古云述《海幢阿字無禪師行狀》。本書編者今辯與撰行狀之古云,均為康熙時人,且卷中避“玄”字,故可定為康熙間刻。

6.《金剛決疑解》一卷,明德清撰。清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半頁九行19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魚尾。版心上題“金剛決疑解”,下題頁數(shù)。卷前有明萬歷四十年(1612)德清《金剛決疑解序》《刻金剛決疑解題辭》,卷末有清雍正十一年黎嘉謀《金剛經(jīng)跋》,題“海幢寺藏板”。

7.《比丘戒本疏義》二卷,清傳嚴(yán)輯述。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本。半頁九行20字,白口,四周雙邊,無魚尾。版心上題“支那撰述”,中題“比丘戒本疏義卷某”及頁數(shù),下為墨釘,墨釘上題字?jǐn)?shù)。卷前有雍正十三年傳嚴(yán)《律制緣起》,卷末題“雍正十三年佛成道日比丘傳夏捐經(jīng)坊余資敬刻”。

8.《修設(shè)瑜伽集要施食壇儀》一卷,唐不空譯,明祩宏輯,常圖翰、道丘重次。清乾隆二年(1737)刻本。半頁八行18字,白口,四周雙邊,無魚尾。版心題“施食儀”及頁數(shù)。卷前有萬歷三十四年祩宏《瑜伽集要施食儀軌序》,卷末有祩宏跋文(題“萬歷辛未”,然萬歷無辛未,恐為丁未之誤,即萬歷三十五年),題“乾隆二年佛成道日比丘傳夏捐經(jīng)坊余資敬刊,海幢藏板”。

9.《禪林寶訓(xùn)筆說》三卷,清智祥述。清乾隆九年(1744)重刻本。半頁十行20字,白口,四周雙邊,無魚尾。版心上題“支那撰述”,中題“寶訓(xùn)筆說卷某”及頁數(shù),下半為墨釘、半題字?jǐn)?shù)。卷前有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智祥《禪林寶訓(xùn)筆說序》,宋凈善《禪林寶訓(xùn)序》,卷末題“乾隆九年海幢寺經(jīng)坊重梓”。

10.《重梓歸元直指集》三卷,明宗本撰,福慇、鹿園居士同校,空諸居士重閱。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重刻本。半頁十行10字,白口,四周單邊,單魚尾。版心題“歸元卷某”、頁數(shù)及字?jǐn)?shù)。卷前有唐為新《重刻歸元直指序》,卷末有牌記“乾隆壬午迦提月廣州海幢寺經(jīng)坊重梓流通”。

11.《沙彌律儀要略增注》二卷,明祩宏輯,清弘贊注。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重刻本。半頁十行20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雙邊,無魚尾。版心上題“支那撰述”,中題“沙彌律儀要略增注卷某”及頁數(shù),下題字?jǐn)?shù)。卷前有乾隆二十七年劉氏序,心譼《重刊沙彌律儀要略增注緣起瑣言》,卷末題“乾隆壬午孟夏重刻海幢經(jīng)坊藏板”及捐刻姓名20人。卷末題名避“玄”字,而卷中多不避。

12.《佛說阿彌陀經(jīng)疏鈔》四卷,明祩宏述。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刻本。半頁十行20字,白口,左右雙邊,雙魚尾。版心題“彌陀經(jīng)疏鈔某”及頁數(shù)、字?jǐn)?shù)。卷前有牌記“大清乾隆三十年歲次乙酉,廣州海幢寺重梓流通,上?;蕡D鞏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zhuǎn),四恩普報(bào),三有均資,法界有情,同生凈土者”。

13.《諸經(jīng)日誦集要》二卷,明祩宏訂輯。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刻本。半頁十行20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魚尾。版心上題“諸經(jīng)上”或“諸經(jīng)下”,下題頁數(shù)。卷前有萬歷二十八年(1600)祩宏《重刻諸經(jīng)日誦序》,卷末題“乙巳歲海幢經(jīng)坊重刻”。英國倫敦大學(xué)亞非學(xué)院亦藏有該本,為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舊藏①Andrew C. West, Catalogue of the Morrison Collection of Chinese Books. London: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University of London), 1998, p.185.,而馬禮遜藏漢籍約于1824年初抵達(dá)英國,此年之前最近的一個乙巳歲,即為乾隆五十年,則此本當(dāng)以刻于是年較為合理。

14.《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如義》一卷,清元海述。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刻兩節(jié)本。下節(jié)半頁九行11字,上節(jié)半頁14行15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魚尾。版心上題“金剛?cè)缌x”,下題頁數(shù)。卷前有乾隆五十二年契和槃譚《刻金剛?cè)缌x序》,卷末題“乾隆五十二年歲次丁未重陽日弟子倪玨敬刻流通,廣州海幢寺藏板”。

15.《禪門日誦》一卷,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半頁九行19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魚尾。版心上題“禪門日誦”,中題篇名與頁數(shù),下為墨釘。頁一百后有牌記“弟子梁應(yīng)舉發(fā)心奉刊諸經(jīng)日誦全部,以此功德回向過去父母,早登極樂法界,冤親從斯解脫,見聞隨喜,果證菩提,凡有所求,悉蒙如愿。時雍正元年臘月佛成道日比丘心固薰沐敬書。板藏廣州海幢寺流通”。其后又有《釋迦世尊本傳》《佛教緣起》等篇,蓋重刻時增入。卷末題“乾隆五十七年歲次壬子夏日比丘默持編輯敬刊”。

16.《普照禪師修心訣》一卷,高麗知訥撰。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本。半頁八行18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魚尾。版心20頁前上題“修心訣”,其后題“緇門警訓(xùn)”,下題頁數(shù)。后附《大唐慈恩法師出家箴》《永明智覺壽禪師垂誡》《終南山宣律師賓主序》《禪月大師大隱龜鑒》,卷末題“乾隆五十八年歲次癸丑觀音旦日重梓板藏廣州海幢經(jīng)坊流通”及捐資題名,計(jì)比丘祖本等五人,佛弟子余明志等二人。

17.《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卷,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刻本,經(jīng)折裝。左右雙邊,半頁四行12字。卷末題“乾隆乙卯歲別澗契泉熏沐敬書,佛弟子黃秉清偕男觀遂竭誠謹(jǐn)刻,海幢寺藏板流通,聚賢堂虔刊”。

18.《念佛往生西方公據(jù)》一卷,清沈清塵、周遠(yuǎn)振集。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刻本。半頁十行21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魚尾,版心題頁數(shù)。卷前有牌記“大清乾隆三十年歲次乙酉,廣州海幢寺重梓流通,上?;蕡D鞏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zhuǎn),四恩普報(bào),三有均資,法界有情,同生凈土者”,及乾隆十三年(1748)上宏《西方公據(jù)原序》。卷末題“乾隆六十年乙卯歲重梓,板藏廣州海幢寺內(nèi)經(jīng)坊流通”,及捐資題名,計(jì)比丘默寶等22人,佛弟子梁銓等三人。

19.《海幢朗如大師語錄》三卷,清默演記集。清乾隆間刻本。半頁十行20字,白口,四周雙邊,無魚尾。版心上題“支那撰述”,中題“朗如大師語錄卷某”及頁數(shù),下為墨釘。卷前有乾隆二十四年(1759)法真《出世因緣》。卷中避“玄”“弘”等字。

20.《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凈土十要》存卷一,清成時評點(diǎn)。清嘉慶四年(1799)重刻本。半頁十行21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魚尾。版心上題“凈要一”,中題“要解”,下題頁數(shù)。卷前有清康熙七年(1668)成時《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凈土十要重刻序》。卷末有捐資題名,計(jì)比丘默寶等20人,并題“嘉慶四年己未歲佛成道日重梓,板藏廣州海幢經(jīng)坊流通”。卷中避“玄”字。按卷前目錄,此書本為十卷,然各卷多可單獨(dú)成書,如卷一即為《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可能當(dāng)時僅翻刻此一卷。英國倫敦大學(xué)亞非學(xué)院所藏者亦僅有此一卷①West, op. cit., p.184.。

21.《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二卷,唐實(shí)叉難陀譯。清嘉慶五年(1800)刻本,經(jīng)折裝。半頁五行15字,上下雙邊。卷末有祩宏識語、浙江紹興府山陰縣魯松峰刊書題記,并題“嘉慶五年歲次庚申秋月吉旦比丘慶泉竭誠熏沐敬書,板藏廣州海幢寺經(jīng)坊,學(xué)院前聚賢堂刊”。

22.《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一卷。清嘉慶十年(1805)刻本,經(jīng)折裝。半頁五行15字,上下雙邊,版心題“藥師經(jīng)”及頁數(shù)。卷末題“嘉慶拾年五月十五日別澗法泉焚香竭誠敬書,沐恩信士劉杰遠(yuǎn)偕男步瀛敬刊,粵東海幢寺藏板,學(xué)院前聚賢堂虔刊”。

23.《解惑編》二卷,清弘贊編。清嘉慶十三年(1808)重刻本。半頁12行22字,白口,四周雙邊,無魚尾。版心上題“支那撰述”,中題“解惑編卷某”及頁數(shù),下半為墨釘、半為字?jǐn)?shù)。卷前有尹源進(jìn)《解惑編序》。卷末有捐資題名,計(jì)佛弟子李本、妻黃氏,男嘉果、嘉穎,比丘默印等18人,并題“嘉慶十三年歲次戊辰仲秋重刊,粵東海幢藏板”。卷中避“玄”字。

24.《緇門崇行錄》一卷,明祩宏輯。清嘉慶十三年(1808)重刻本。半頁十行20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魚尾。版心題“崇行錄”及頁數(shù)。卷前有明萬歷十三年(1585)祩宏《緇門崇行錄敘》,卷末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今辯《跋》,并題“佛弟子錫山王廷蘭、袁浦陳廷奎、五羊鐘夢麟敬謹(jǐn)重刊,嘉慶戊辰閏五月吉日,粵東海幢寺藏版,聚賢堂刻”。

25.《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準(zhǔn)提陀羅尼經(jīng)》《準(zhǔn)提菩薩一十八臂頌》《持準(zhǔn)提陀羅尼說》三種合一卷,前一種唐地婆訶羅譯,后兩種明姚希孟(現(xiàn)聞居士)著。清嘉慶十七年(1812)刻本。半頁十行20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魚尾。版心上依次題“準(zhǔn)提像”“準(zhǔn)提咒儀” “陀羅尼說” “準(zhǔn)提頌”等,下題頁數(shù)。卷末題“嘉慶十七年四月初八日佛弟子李福智堂敬刊,板藏海幢寺流通”。

26.《贊本》一卷,清嘉慶二十年(1815)刻本。半頁九行21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魚尾。版心上題“贊本”,中題篇名,下題頁數(shù)。卷前有嘉慶二十年相柱《序》。

27.《金剛正法眼》一卷,后秦鳩摩羅什譯,明圅是注。清道光六年(1826)重刻本。半頁九行20字,白口,四周雙邊,無魚尾。版心上題“金剛正法眼”,下題頁數(shù)及“小持船”。卷前有書名頁,題“道光六年重刻,金剛正眼,海幢寺藏板”及弘光元年(1645)空隱《金剛正法眼序》,序后有原刻牌記題“華首空隱和尚發(fā)刻,弟子今能丁邦禎、圅顯尹希臨仝閱,弟子今始陳夔手原書。弟子圅也熊禺白督刻”。卷末題“合璧齋虔刻”,后有道光六年相種《重刻金剛經(jīng)正法眼跋》,跋后題“番禹陳廷本薰沐重書,海幢寺經(jīng)坊藏板”。卷中避“玄”“弘”等字。

28.《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二卷,清道光九年(1829)刻本。半頁八行18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魚尾。版心上題“玉皇經(jīng)禮”或“玉皇經(jīng)”,中題卷數(shù)或篇名,下題頁數(shù)。卷末有天啟二年(1622)陶養(yǎng)性《跋》,與道光九年李孝光題記,后題“海幢流通”。其后又有題記一條,題“嘉慶歲次戊寅季夏荔月吉日,佛弟子李孝光、鄭翼祖、高明耀、曾沛蘭、茅玉山敬刊”,在上文所述李氏題記十余年前,或是李氏此前曾于別處捐刻此經(jīng),后以該本為底本于海幢寺再次捐刻,故保留了此前的題記。

二、巴伐利亞圖書館藏海幢寺刻經(jīng)的來源與特色

巴伐利亞圖書館藏清代海幢寺刻經(jīng)的具體情況,已見上文所述。除此之外,對于此批刻經(jīng)進(jìn)入海幢寺的過程,以及其在版本、內(nèi)容等方面的特點(diǎn),尚需進(jìn)一步探討。

在此批刻經(jīng)的來源問題上,根據(jù)現(xiàn)有材料,其應(yīng)是由德國漢學(xué)家諾依曼(Karl Friedrich Neumann,1793—1870)約于1830年在廣州購得,運(yùn)回歐洲后,于1833年被巴伐利亞圖書館收購。諾依曼曾跟隨著名漢學(xué)家雷慕沙(Jean-Pierre Abel Rémusat,1788—1832)學(xué)習(xí)漢語,并曾任巴伐利亞圖書館中文藏書保管員,慕尼黑大學(xué)漢語、亞美尼亞語及國情學(xué)和民族學(xué)教授。1830年,其獲得普魯士文化部的資助,搭乘東印度公司商船前往中國,并最終于是年十月抵達(dá)廣州。在三個多月的時間內(nèi),其總共購買了約六千冊中文書籍,其中即有“從道觀和寺院的流通處直接買到了道家和佛家的文獻(xiàn),還特別從歐洲洋行對面河南島上的佛教寺廟中購得一些文獻(xiàn)”①英格麗特·呂克特著,劉梅譯:《稀有而價(jià)值連城的中文文獻(xiàn)資料——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中文書籍館藏的創(chuàng)建者:卡爾·弗里德里希·諾依曼》,《國際漢學(xué)》第23輯,2012年,第132—156頁。。此處所說的“歐洲洋行”即十三行,河南島即今海珠區(qū),海幢寺正坐落于此。清代后期,海幢寺為清廷特準(zhǔn)的西人游玩之所,如嘉慶二十一年,時任兩廣總督蔣攸铦即頒布命令,西人可于每月逢八之日前往海幢寺參觀②胡巧利:《廣東方志與十三行》,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02頁。。故諾依有機(jī)會前往彼處,購買文獻(xiàn)。在諾依曼之前,購買海幢寺刻經(jīng)較為豐富的西方學(xué)者,當(dāng)屬英人馬禮遜,而諾依曼在來華之前,曾在倫敦研究過馬禮遜藏漢籍,來華后又與馬禮遜本人有過交往。由此推測,其購買海幢寺刻經(jīng),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馬禮遜啟發(fā)。

通觀巴伐利亞圖書館收藏的此批海幢寺刻經(jīng),可以看出其有以下四方面較為突出的特色:

首先,在版刻方面,此批刻經(jīng)多翻刻或仿刻自《嘉興藏》?!都闻d藏》始刻于明萬歷年間,刻板地初在五臺山,后移至杭州徑山寂照庵等處,其刻經(jīng)活動一直持續(xù)到清代嘉慶年間,共刻正藏、續(xù)藏、又續(xù)藏三編。其版式特征為“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字用宋體。白口雙邊,版心中鐫書名,上鐫部類名,書名下記頁數(shù),再下記號字”③屈萬里:《明釋藏雕印考》,載《南京圖書館同仁文集》,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第175頁。,特別是對中國僧人的著述,版心多鐫“支那撰述”四字,故清代藏書家多以“支那本”稱之。在巴伐利亞圖書館藏海幢寺刻經(jīng)中,有八件大體符合以上版本特征,包括:《維摩詰所說經(jīng)注》十卷,《溈山警策句釋記》二卷,《海幢阿字無禪師語錄》二卷,《海幢朗如大師語錄》三卷,《沙彌律儀要略增注》二卷,《比丘戒本疏義》二卷,《禪林寶訓(xùn)筆說》三卷,《解惑編》二卷。其中如《維摩詰所說經(jīng)注》等,可能是自《嘉興藏》翻刻;而如《比丘戒本疏義》,則《二十二種大藏經(jīng)通檢》等目錄均未著錄,可能是海幢寺仿照《嘉興藏》的版式所刻。由此可見,《嘉興藏》對海幢寺刻經(jīng)的影響之大。

其次,從內(nèi)容上來看,巴伐利亞藏海幢寺刻佛教經(jīng)典,以禪學(xué)與凈土典籍為主流,尤以明末清初的祩宏、弘贊等人的著述為多。僅祩宏所著,即有《沙彌律儀要略增注》《修設(shè)瑜伽集要施食壇儀》《佛說阿彌陀經(jīng)疏鈔》《諸經(jīng)日誦集要》《緇門崇行錄》五種。海幢寺僧人對其著作頗為推崇,如約在康熙二十四年至三十一年(1685—1692)主海幢寺之今辯①張紅、仇江:《曹洞宗番禺雷峰天然和尚法系初稿》,載《天然之光:紀(jì)念函罡禪師誕辰四百周年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第36頁。,在《緇門崇行錄》卷末跋文中,即稱其為“末法狂病之良藥”②(明)祩宏輯:《緇門崇行錄》,清嘉慶十三年(1808)刻本,卷末。。心譼亦稱道《沙彌律儀要略》曰:“在昔云棲大師,搜經(jīng)律之秘詮,撮法藏之要略,以為初學(xué)入德之門……其言簡而該,其理暢而顯,本不尚詞繁而貴體要也?!雹郏鳎┑偤贻?,弘贊注:《沙彌律儀要略》,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卷首。此外,海幢寺僧人自己的著作也是經(jīng)坊刊刻的重點(diǎn)。僅巴伐利亞圖書館藏本中,即包括海幢寺僧人著述四部,具體為:海幢寺創(chuàng)立者圅是注《金剛正法眼》一卷,圅是門人今辯編《海幢阿字無禪師語錄》二卷,清康熙末至雍正間主海幢寺之傳嚴(yán)輯述《比丘戒本疏義》二卷,以及乾隆間默演所記《海幢朗如大師語錄》三卷。另有少量非佛教著作,如《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二卷,實(shí)為道教著作。其卷末李孝光跋文曰:“道光己丑年,自滇請至粵省,聞乏此板,虔心公刊,托海幢寺瑜山大師請工鐫板。”④佚名著:《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清道光九年(1829)刻本,卷末??梢姶私?jīng)是海幢寺僧人請人所刊,并未因其不屬于佛教著作而拒絕刊刻??傊头ダ麃啿睾4彼驴探?jīng),從內(nèi)容上來看,體現(xiàn)出以明清時期名僧與海幢寺僧人自己的著述為主,兼有少量非佛教著述的特色,而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幢寺刻經(jīng)的整體面貌。

再次,從刊刻者來看,約在清代中后期,海幢寺刻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了請書坊代刊的情況。巴伐利亞藏本中,《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緇門崇行錄》四部著作,卷末均題為聚賢堂所刻,而《金剛正法眼》卷末所題刻者則為合璧齋。其刊刻時間均在乾隆末年至嘉慶年間。巴伐利亞藏本之外,英國倫敦大學(xué)藏清嘉慶八年刻本《千手千眼大悲心懺》、清刻本《菜根譚》等,也都為聚賢堂所代刻。而合璧齋則還曾代刻過清道光六年刻本《華嚴(yán)寶鏡》⑤林劍綸:《海幢寺》,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6頁。。(按:聚賢堂位于提督書院署前,為清代后期廣州較著名的書坊,所刻多金石美術(shù)書籍⑥林子雄:《明清廣東書坊述略》,《圖書館論壇》2009年第6期,第142—146頁。。合璧齋知名度略低,但也刻印過佛道二家及醫(yī)學(xué)等方面的典籍多種。)清人賴學(xué)海曾記其得《陰騭文詩》一卷,題“板存九曜坊合璧齋”⑦錢仲聯(lián):《清詩紀(jì)事》,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8643頁。,九曜坊即提督書院署所在地,可見應(yīng)與聚賢堂相去不遠(yuǎn)。這些典籍并非是聚賢堂、合璧齋等翻刻海幢寺經(jīng)坊刻本,而應(yīng)是海幢寺以信眾捐資托其刻板,刻后將書板送至海幢寺經(jīng)坊保存,或有必要時再行刷印,故各書除題刻板書坊名外,還題“海幢寺經(jīng)坊藏板”或“海幢寺藏板流通”等。如《華嚴(yán)寶鏡》卷末以小字并題“海幢寺藏板,合璧齋虔刻”,更可看出兩者的關(guān)系。美國人亨特(William C. Hunter,1812—1891)于1885年出版《舊中國雜記》(Bits of Old China)一書,其中記海幢寺經(jīng)坊云:“它擁有一個內(nèi)容充實(shí)的圖書館和一個印刷作坊,在那里,教義被刻在木版上,木版不斷地印出書來,用來贈閱或出售?!雹嗪嗵刂?,沈正邦譯:《舊中國雜記》,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4頁。事實(shí)上,亨特來華時,海幢寺經(jīng)坊至少應(yīng)有相當(dāng)一部分書板為其他書坊代刻,經(jīng)坊僅用其板刷印而已。

最后,從捐刻者來看,巴伐利亞圖書館藏本大部分卷前或卷末有捐資題名,有的則在序跋中說明捐刻者,其具體情況,可見下表所示:

書名 捐刻者緇門崇行錄 王廷蘭、陳廷奎、鐘夢麟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準(zhǔn)提陀羅尼經(jīng)等三種李福智堂金剛正法眼 王曉山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 李孝光

由上表可看出兩個特點(diǎn):一方面,在刻經(jīng)的資金來源方面,海幢寺僧人自行籌集者占有相當(dāng)比重。上表所列《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沙彌律儀要略增注》《比丘戒本疏義》《修設(shè)瑜伽集要施食壇儀》四部著作,刻印資金全部來源于僧人;而《念佛往生西方公據(jù)》《普照禪師修心訣》《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凈土十要》《解惑編》四部著作,雖為僧人與信眾共同出資,但僧人所出也較信徒為多。這些資金有的為僧人個人捐助,有的如《比丘戒本疏義》等,則是“捐經(jīng)坊余資”所刻,可能是海幢寺經(jīng)坊售賣所刻印書籍,有所收益,即又用于別書之刻印。另一方面,在刻經(jīng)需要的費(fèi)用上,《沙彌律儀要略增注》用二十一大元、五中元,銀一兩五錢;《念佛往生西方公據(jù)》用四大元、八中元,銀三兩二錢;《普照禪師修心訣》用三大元、三中元,銀二錢五分;《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凈土十要》用九大元、九中元,銀七錢八分;《解惑編》用六十九元。此處所謂“大元” “中元”等,蓋指清代在廣州通用的西班牙銀元等外國貨幣。其花費(fèi)視所刻書之卷帙多寡,但也有逐漸上漲的趨勢,如嘉慶十三年所刻《解惑編》,篇幅約為嘉慶四年所刻《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凈土十要》的一倍,但刻書之費(fèi)則遠(yuǎn)不止一倍。由此可以部分探知清代廣州刻書工費(fèi)的一些情況。

猜你喜歡
頁數(shù)魚尾刻本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鄭之珍《勸善記》明清刻本流變再論
浙江圖書館藏崇禎刻本《萍社詩選》述介
觀獅身魚尾像
木星地
《語文建設(shè)》(下半月)2020年1—12月總目錄
黑城所出《地理新書》刻本殘片考
漂亮的裙子
應(yīng)該從第幾頁看起
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