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案導學這種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更多的教師教學時常用的一種方法。尤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教學能夠取得滿意的課堂效果,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文章分析了學案導學教學的特點,并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進行了總結,旨在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一些教學法上改革的思路,實現(xiàn)在初中英語教學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初中英語 學案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的英語課堂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xiàn)在的初中生思維大多比較靈活多變,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很強。傳統(tǒng)教授法已經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更不能使學生全面地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觀念強調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能夠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筆者也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實踐總結,導學案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又因為準確地完成了某部分練習內容,學生也有了更大的自信和把英語學好的勇氣。因此,導學案式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和積極性以及自信心上表現(xiàn)出了它充分的優(yōu)越性?,F(xiàn)結合教學經驗就學案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淺談以下幾點:
一、“學案導學”的內涵
學案導學法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指導為主,以學生自學為輔的教學方式。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的主導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在“教與學”的關系中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皩W案導學”與傳統(tǒng)模式相比,主要表現(xiàn)在:在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上,主要是老師一個人在講,學生缺乏互動性,沒有實現(xiàn)老師和學生教學過程中合作的現(xiàn)象,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采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在熟悉老師教案的基礎上,在相關教學資料的指導下,做好課前的預習準備工作。教師則根據學生課前對于學習內容分熟悉,組織開展一些討論,幫助學生獲得和掌握新知。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具有一些顯著的教學特點。首先,具有導學性,促進“學與教”互動。在英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學核心是學生的自主問題。學生的特點是學案設計的主要要求。在學案導學法下,利用一些設計處理的情景,學生提問、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在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下,出現(xiàn)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教學,學生逐漸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其次是體現(xiàn)“先學后導”思想,具有明顯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學不飽”和“學不會”的問題。最后,合作學習意識突出。英語教學不僅僅是師生合作,更多的體現(xiàn)是在學生之間。學案的教學特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激發(fā)探索精神。如果學生的意見不統(tǒng)一,可以通過這種合作學習的模式,幫助他找到解決方法。
二、導學案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學案教學法”主要注重教師和學案的引導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活動開始前,老師要熟悉本節(jié)課中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對于已經準備好教學學案進行最后一次調整。這個學案中有課前預習和課堂探究等內容。在學案設計中,還要注意課堂和課后反思的設置。
1.在學習前制定目標,自主預習。在運用學案導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制定教學目標,且目標一定的明確。在具體的教學中,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調查。結合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和教材資料,處理好學案設計中的種種問題。在研究過程中注意開拓學生的思維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增強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預習。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預習,這樣才能加強預習的效果。一般在初中英語課堂上,一篇英語課文要分為兩課時來進行講解,通常第一課時是對陌生單詞音標以及語法的掌握,第二課時是對全文內容的掌握。讓學生按照老師要求的方法去預習,然后再了解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及時地對教學目標以及方法進行相應的調整,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2.在課堂中精講釋疑。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同時,課堂答疑要仔細。課堂答疑的基礎是學生課前的預習和課堂上的討論。學生在自學的條件下,老師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進行交代。學生先進行學生間的討論,梳理出其中存在的問題。老師對問題進行具體的精講。在答疑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對于問題的解答要具有針對性。要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的教學,學生是思考和學習主體。老師起到一個點撥的作用,學生在自己主動思考的過程中實現(xiàn)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xiàn)積極的時候,老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鼓勵,提高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增加氣氛的活躍程度。
3.隨堂檢測與反饋。檢測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讓學生通過檢測鞏固知識,又能為教師提供直接的反饋,以便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給予指正。通過檢測與反饋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也是導學案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反饋檢測的設計應緊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yǎng)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應由淺入深。
三、運用導學案應注意的問題
在采用“學案導學”中,一些存在的主要問題需要加強注意。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但也是學習的主體。應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效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同時,在學案的設計上不能采用一個標準,忽視學生學習能力之間的差異。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因人而異,設計不同的學案,設計出不同的問題,力爭不同學生都有所收獲。另外,學生交際能力訓練的較少,更注重語法教學,從而忽略了語言交際性的特點。因此,在教學時特別加設了開放性任務、情景重現(xiàn)、天才秀場等等??谡Z教學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孩子個人展示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鐘世軍,雷新菊.淺談中學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11)
2.劉潤清.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