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林
【摘要】本文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課堂互動學習作初步的探討,合作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包括學習要求及課堂設計、合作學習的方式與方法、合理分組、競爭與合作、小組評價等,初步研究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和應注意的現象。
【關鍵詞】小組合作;競爭;動手實踐
【分類號】G633.6
在數學教學中穿插數學活動是從”學數學”轉變?yōu)椤弊鰯祵W”的一種重要形式。探究活動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興趣、個性、特長等自主、和諧的發(fā)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從大學畢業(yè)進入工作崗位,從初一帶到初三,十年的生命化課堂,讓我從中學習、感悟。我發(fā)現在我的課堂上總有一條活躍的生命線,那就是小組合作,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思想的火花時時迸出奇異的光彩。
一、小組的合理分配
(1)優(yōu)差生均衡搭配
對于初一到初三的學生來說,就是優(yōu)差生搭配,這樣優(yōu)勢互補,取長補短,每個小組的學習水平相對平衡,教師容易把握,在各個小組中,學習能力強的優(yōu)等生得到里充分的發(fā)展,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給予他促進,可以將它們的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增強了他們互幫互助的精神,改變了學生自私自利的風氣,增強了小組的團隊合作能力。
(2)激化競爭分層搭配
這種分配方式比較適合初三的學生,將班級成員按水平進行分層,數學水平較好的學生一組,較弱的學生一組。這樣對于學習優(yōu)秀生來說能夠通過互相的學習、交流和比較,能促使他們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對于后進生來說,在小組內不再是受幫助者,這樣有利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能很好的保證他們對于基礎課程的掌握。我現在的教學是初二數學的教學,我
認為對于初二來說均衡搭配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下都很有效,我將小組分成4人一小組,課上效果很好。
二、小組合作的小案例:
案例一:
比如在講《平移》那節(jié)課中,它有2個課時,上課前我先要求學生到生活中去找有關平移的圖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個題目讓學生很感興趣,他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有的上網收集“平移圖形”的資料,有的把生活中的平移照片拿來,在這期間,我并不是對此不聞不問,撒手不管。我會很關注學生的進展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我發(fā)現學生很主動積極。通過給學生時間自己看書總結課程中的知識點,學生很認真的找出有關平移的性質。十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內推出一位發(fā)言人,總結了平移的性質,并且每個小組都利用所學的知識在課堂上設計了一份平移作品,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課后作業(yè)中又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簡單圖形平移作圖的小結反思,兩節(jié)的內容我一節(jié)課就完成了,通過作業(yè)反饋達到了教學目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案例二:
在講《多邊形內角和》這節(jié)時,我最大限度的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來得到我們要的結論,首先我讓學生回顧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o,學生們就利用這一性質來推導四邊形內角和是多少度?以一個組為單位(這組學生學習能力一般)先讓一名同學在黑板上展現他們組的成果如圖:
由另一名講解是如何得出四邊形內角和是360°的。
再引導學生繼續(xù)討論還可以如何利用三角形分解四邊形?
再請另一組同學(學習能力比前一組較強)展示成果并給出證明驗證四邊形內角和為180°;
在第二組同學的引導下其他組很快得到下邊兩種證法
再有第三組(學習能力較強)領著同學們分析五邊形內角和是多少?(黑板有圖示)
老師帶領全班同學總結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2)·180°
以上就是學生們想出來的方法,依照他們總結得出的方法,這節(jié)課上的很順利,學生在小組合作互相幫助的氛圍下很快的得出了多邊形外角和公式:
(n-2)·180°
案例三:
我在講分式方程第三課時利用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例3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29頁),剛開始我并沒有按照課本內容進行分析,而是先引導學生找出問題中的三個量再進行小組合作大家共同探討尋求等量關系,期間我主要將精力放在學習能力較弱的小組內,沒想到學生總共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有一個組用算式就得到了結果,有一個組設乙單獨完成施工的時間為X月,列出方程
×(1+ )+ =1,還有一組按照課本解法完成,結果大大超出我的想象!
所以說學生的思維想象是不可估量的,通過同一題目的多種不同解法,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觀點來分析思考同一問題,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使數學課堂變得有生機勃勃,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引入競爭,提高小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教學中引入競爭,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一些必要的數學知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創(chuàng)新能力。采取加分的原則,在黑板上方分小組公示,激發(fā)競爭,爭取“量化分”,提高了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其次要體現公平競爭,讓他們看到不同小組相同水平的同學之間的差距,重新認識自己,激發(fā)斗志。
四、科學合理的評價學生的小組合作。
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發(fā)展的關鍵,重視過程和結果的評價相結合,總結成功的經驗與不足,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認識到自身在合作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更透徹地了解和掌握知識,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雖然層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應該樹立整體意識和團隊將神,樹立“小組的榮譽離不開我的努力”的意識。因此小組內的成員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別是對于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習基礎比較差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同學,更應該幫助他們克服障礙。為了使每個人都有鍛煉的機會,小組內的分工應該輪流進行,而且各個組輪流的方式基本相同,這要也利于評價的公平性,樹立每位同學的信心。endprint
五、提高學生素養(yǎng),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在新課改的學習環(huán)境下的重要學習方式.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每一個學生都在“動”:動腦、動嘴、動手。他們快樂地討論,快樂地記錄著他們合作學習的果實。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同學們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對別人的發(fā)言要能做出評價;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進一步解釋;學會表達,有序組織語言,表達過程有條理,理由充分;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進行歸納概括,做總結性發(fā)言;學會分工與合作,從而有效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功能。小組合作大大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學生們學習自覺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互相幫助,互相競爭,互相評價的良好學習氛圍,我想,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變化是把“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的學習模式,從而學習成績穩(wěn)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遠比老師直接灌輸給學生知識要好得多??傊n堂是教師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學生智慧的發(fā)源地。在合作學習中,具有不同知識結構、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可以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交流的撞擊中,產生新的認識,升華到創(chuàng)新的水平,用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把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實施小組合作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小組合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一堂課下來,哪些問題是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問題提出來需要解決的“度”如何把握?在合作交流中是否真正起到“優(yōu)生幫差生”的目的?讓學生坐在一起,并不代表他們能夠進行真正的合作學習。在合作中,除了知識方面的內容外,更多的是人際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等等的方面,如果教學中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么課堂上吵吵鬧鬧,一堂課下來,學生什么也沒有得到。使學生明確合作的規(guī)范,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要把握一個“度”。我們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合作中,適當的引導、點撥學生,少而精的講解和示范,使學生從中發(fā)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練、相互交流,留給學生評議思考問題的空間,讓學生在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上展開合作、交流,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掌握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術和技能。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組織形式,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新的學習理念,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研究不斷發(fā)展。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時間,意在把學生的基本自由和權力還給學生。在我的數學課堂上,小組合作使我從策劃者、組織者轉變?yōu)檎{控者,引導者再到合作者、學習者,將我與學生真正的形成了“學習共同體”,使課堂效率更高,以上就是我在這十年教學中的一點點感悟,有說的不當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教。
參考文獻:
1.《讓活動走進數學課堂 》高建鋒 來源:《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小助手》楊柳
3.《合作學習》馬蘭 來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