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順+郁曉勇
【摘要】: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新課改對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帶來了較大的沖擊,英語教學只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為此,我們嘗試了利用導學案打造高效課堂。本文針對利用導學案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導學案 高效課堂 實效性
【分類號】G633.41
一、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基本思路
應該說建設高效課堂的方法和途徑不是唯一的。我們選擇的是走導學案的道路。在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將高效課堂落到實處,導學案像孿生兄弟一樣便應運而生,成為高效課堂不可或缺的工具,成為推進高效課堂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
導學案設計的過程,也是根據學情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對教材進行改造的過程,將教材系統(tǒng)轉化為適合學情的教學系統(tǒng),轉化成通俗、易懂、具體的學習材料,便于學生有效地開展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
二、導學案的編寫
導學案的編寫首先是集體備課、先周備課,導學案的編寫分了兩步:
第一步,個人準備。首先教師個人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閱讀教參,查閱資料,研究教材和教法、學法,按照上述內容要求寫出學案;
第二步,集體研討。在集體備課時,對個人的導學案進行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確定出教學目標、問題情景、圍繞每個知識點組織的學習活動,對應訓練、達標訓練題,以及相關的教學措施和方法。
最后,每個教師再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把確定的導學案適當?shù)卦黾踊驕p少部分內容,做到求同存異,更有針對性強。有時為使學案的編寫更加精細,我們就每人一節(jié)或一章內容,這樣以便有充足的時間去編寫。在集體備課時間時,再進行及時討論、改進,以求更加完善。
三、導學案的操作
(一)課前延伸,先解決預習導學案即前置測評,約2分鐘。解決什么時間預習、通過什么方法、手段讓學生掌握學習目標,課堂上必須體現(xiàn)出效果,老師心知肚明。
(二)課內探究,進入課堂導學案學習階段,課堂學習約38分鐘。實施四環(huán)節(jié)教學要求。教學流程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檢測。
1.自主學習,約15分鐘
(1)明確目標:教師點明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
(2)展示導學案,課前上板:學案絕大部分內容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有明確的任務感。學案在課前寫在小黑板上或3分鐘小預備時,老師安排任務組學生抄寫上黑板,保證內容的可視度,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保證高效課堂的前提,是不能不講究的重要課堂形式。
(3)個人學習:學生在隨堂記錄本上按圖索驥,對照導學案上教師設計的問題、創(chuàng)設的情景或導讀提綱有序開展學習,獨立做題,初步感知內容,學生對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重點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及生發(fā)出的問題做好記錄。
2.合作探究,約15分鐘
(1)小組交流,生生合作:學生把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重點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及生發(fā)出的問題,交給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探究,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重點等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及生發(fā)出的問題做好記錄。約7分鐘。
(2)班內交流,組組合作: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重點等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及生發(fā)出的問題提交到全班,由其他小組及小組成員幫助解決。仍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做好記錄或了然于胸。也可依托導學案上教師預設的問題討論解決,把小組合作探究的成果進行交流展示,展示個人才華與小組智。展示方式可以由各小組組長派員在黑板展示,也可以逐題進行口頭講解。教師匯總學生交流展示中出現(xiàn)的問題,準確把握各小組合作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約8分鐘。
3.精講點撥,約5分鐘
(1)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發(fā)現(xiàn)地問題、對重點、難點、疑點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進行解疑答難、總結規(guī)律,理清方法與思路。
(2)讓學生將本堂課所學到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要點,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出來,形成課堂小結,記錄在隨堂筆記上。
4.鞏固檢測,約3鐘
(1)以本堂內容為中心,精選精編題目,限定時間,進行當堂達標檢測。學生自學時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相關內容。
(2)通過教師抽檢、小組長批閱、同桌批閱等方式掌握學生的達標情況,結果在全班反饋。
(三)課后提升
1.作業(yè)布置。精選習題,或布置實踐性、實驗性、指導閱讀性等作業(yè),進行拓展訓練,幫助學生鞏固、拓展、提高。實行分層次布置,分必做題和選做題,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層次,適合思維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
2.反思。根據學生作業(yè)批閱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查漏補缺;學生修改錯題。教師要善于總結,積極撰寫教學反思,反思“學案”的設計,將不合理的部分修正,供以后參考。
四、導學案要“雙批雙改”
導學案有發(fā)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學生完成導學案后由課代表收齊上交,教師第一次批閱,了解學情并確定重點展示內容。待展示過后,學生要在課下整理落實,訂正完成后收齊上交,教師第二次批閱。二次批改教師要針對學生對導學案補充完善情況加以了解和評價,教師要尤其針對學生在預習階段出錯的題目進行批閱,看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二次批改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做題方法技巧的指導,對于解題方法和規(guī)律要及時補充。以英語為例,批改采用老師、學科代表(1人/班)、行政大組長(4人/班)、學習小組長(2人/大組)、本組成員(4人/小組)分級承包過關制。
五、構建高效課堂的幾點困惑。
首先,最大的困難就是我們老師自身!失去了獨霸講臺這個特權,由“獨裁”到“民主”,角色轉變實在太難,很不適應,尤其是“習慣”、“理念”,課改要成功,必須培訓我們的老師,給每個老師洗腦,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認識,對老師進行新課模式操作技能培訓(包括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新課堂的駕馭:如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有效展示等等)。
其次,來自學生的困難就是改變學生的被動式、接受式的學習習慣。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已習慣了被老師牽著學,習慣了老師的灌和喂,從學習行為到學習習慣,再到思維都是被動的,突然,要自己動手自己吃好難,他們無所事事,不知從何下手,培訓學生是又一大工程!
最后,來自家長的不理解也是一大困難。課改,勢必暫時影響學習效果,導致成績下滑,家長是很難接受的,一定會對我們的課改提出非議,甚至責難!唯有家長的認可、理解、支持,我們的課改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構建高效課堂,作為教師,還要時常要告戒自己。傳授知識并不太重要,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任務是讓學生立即喜歡你!要學會感恩,感謝我們的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