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明華 /文
錚錚鐵漢開天路 巍巍青藏鑄軍魂
———建軍 周年讀《天路尖兵》有感
◎ 周明華 /文
千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尖刀插屋脊,軍號震如雷。
赤膽忠心筑,鋼臂揮鐵錘。
千里斬荊棘,五載捷報回。
這是我讀四川著名作家賀貴成先生捧出的35萬字的小說《天路尖兵》的總體印象。單車送一書,禮厚仁義重。不久前,我們幾個在成都的作家相識于一次外出采風的酒桌上,并沒有深度考量便瞬間相拜為兄弟伙,出生于1963年的賀貴成,被幾個“飯醉團伙”成員醉眼惺忪地直呼為“二哥”。
一
至今我的眼前還時常浮現(xiàn)出那次廣安華瑩市作家采風之行,在參觀美景與紅色圣地的途中,非常善飲的賀貴成原本靜如處子、很少大聲說話。白天的工作一干完,晚上一行一上飯桌,酒杯一端,原則放寬,豪飲的他一下成為整桌的主角,他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總能觸類旁通,口若懸河,天上地下,東西南北,滔滔不絕,連珠炮響,一浪高過一浪。
文如其人,文以載道,一身貴軍裝,長篇巨制成。酒足飯飽、臉紅耳酣之際,作為老二同志的賀貴成,突然拍著我的左肩說:老四,允許你在一個月內為我的心血之作《天路尖兵》寫幾段讀后感。
我被這種明顯帶有命令口吻的另類征稿一下怔住——你是團長,俺是兵?但在這種酒香飄飛、唾沫激蕩的氣氛中,我不得不說:當然,這事兒豈能不完成,一個月后看俺出手吧!
雖然當晚我們兩個“酒鬼”喝得算最多的,但一擺起文學創(chuàng)作這個龍門陣來,話一下子就多如牛毛,兩人瞬間丟失了九成醉意。很快,我就進入了他的這部長篇力作的背景與人物情節(jié)之中,醉眼朦朧中難以自拔。
二
賀貴成1980年10月穿上一身綠軍裝,成為一名工程兵,參與了青藏公路的建設。他將自己風華正茂的16載青春,奉獻在了青藏高原。正是這16年的高原生活,使他對神奇天路建設有一種透徹心扉的感悟,鑄就了他與藏族同胞的深厚情誼。
1984年,賀貴成參與青海電視臺紀錄片《啊,哈達》的拍攝,這樣的經歷再一次為他的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靈感,積累了厚重而豐富的素材。青藏公路建設之后,賀貴成又參與了那曲至昌都的公路建設。
兩次參與筑路工程,鑄就了賀貴成剛正不阿的鐵打軍魂,觸發(fā)了他不吐不快的創(chuàng)作激情,也加深了他與藏族同胞的親密聯(lián)系與深情厚誼,使他與青藏高原結下了一生也難以割舍的不解之緣。
1996年回到成都之后,賀貴成一直從事新聞出版工作,但他每年都要到四川的甘孜、阿壩、涼山等藏族州縣去幾次。2010年,為了撰寫長篇小說《天路尖兵》,賀貴成再次進藏。這一次,他親眼看到了西藏和青海翻天覆地之巨變,看到這番景象,他心潮起伏,感慨萬端。
但同時,也有一絲的悲傷悄悄掠過自己柔軟的心壁。他說:“因為漢藏團結,內地的漢族人為了高原的發(fā)展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乃至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高原,各族人民群眾以辛勤的汗水和寶貴的生命,換來了高原發(fā)展的新局面。
賀貴成作為當年基礎設施建設的參與者,目睹了同伴把生命留在了高原之上,親身感受到這些英姿勃發(fā)的青年軍人騰耀于天路上空的巍巍英魂。是他們的鐵骨鋼筋,支撐起這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近人間天堂。
三
突然,就在酒桌旁邊,我看到一個堅強的漢子,眼角滾出了一串晶瑩的淚花……
此時此刻,我能感受到他對時隔二三十年的戰(zhàn)友和藏漢兄弟對筑建天路的滿懷深情和深厚懷念。這是一種戰(zhàn)斗的情緣,這是一份忠誠的獻禮,這是一腔愛國赤誠之心的展示。
當一個作家,把自己的全部身心與熱血根植注于實踐與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時,事實上早就注定已經“帥到無朋”了,已經沒有另一部類似作品能夠像《天路尖兵》這樣抵達你心靈中最柔軟的區(qū)域……
《天路尖兵》絕不是一個筑路英雄的奮斗史,而是塑造了一組英雄群像。眾多栩栩如生、豐滿親切卻又各具特質的尖兵形象的成功塑造,豐富了故事的內涵,也擴展了故事的深度和廣度。冰封雪裹的唐古拉山屬于永久凍土地帶,工程兵一鎬下去,地上只有一個白點,虎口卻被震得又麻又痛。推土機沉重的推土刀一下去,也只推出幾道白痕。“我看是地硬還是鐵硬”,連長王大寨沒有低頭,想出了鎬頭砸鎬頭的辦法,最終一厘米一厘米地挖開一條小溝。
四
在那段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豪情歲月里,軍人們也像所有年輕人一樣在愛情、家庭、金錢、地位等問題上面臨著如何面對壓力、如何取舍的挑戰(zhàn)。
如果說,每個軍人面對使命都是一柄百煉堅鋼,那么,休息時他們對遠方戀人、妻子那說不盡的相思之情,對病勢垂危的父母的歉疚之心,對陷入危機的婚姻鉆心的痛,對自己未來的聯(lián)翩浮想,對戰(zhàn)友的體貼、牽掛……都使他們化成繞指柔,這些動人心弦的故事在這部小說中次第盛開。
賀貴成的文字簡潔樸實,卻譜成了一曲軍人的壯歌?!短炻芳獗芳仁且粋€我軍官兵修建青藏公路的動人故事、一部慷慨雄健而又溫情脈脈的文學作品、一幅濃墨重彩的關于人心世情的畫卷,又是一份基層部隊官兵如何看待使命、信仰、家庭、愛情、義利的全面報告。
在賀貴成戰(zhàn)斗并傾盡心血筆錄過的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現(xiàn)場,最沉重的負擔鍛造了最強盛的戰(zhàn)斗力,最冷硬的冰雪見證了最熱血的堅持。不用說,這就是和平建設年代軍人亮劍的方式。
五
這哪是吃酒,純粹是賀貴成不經意間端到我手中的一盤文學大餐讓我“吃文化”。我被他親身經歷并幻化而成的文學故事所感動,從酒店回到賓館,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說過,“文學作品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來自勞動群眾生活中的靈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動力?!辟R貴成這篇精品力作,就是激情燃燒的勞動場面的一種精彩再現(xiàn),一種文學化語言的精美升華。
短短三天的四川作家到革命老區(qū)的采訪行動很快結束了,我們一行幾人都有點兒意猶未盡之感?;氐匠啥己蟮牡诙煲淮笤纾疫€在“與懶覺有個約會”之時,電話突然響了起來:“老四,我騎著鈴子不響周身全響的自行車,已將拙作《天路尖兵》放在川報的衛(wèi)門處了,請取后閱正!”
老大不像老大,老二倒像老三,端不起兄長的架子,還“拙作”吶,俺佩服還來不及。我揉著沒有睡透的眼睛立馬說:“我呸,老二你謙虛啥呀,沒啥業(yè)余愛好,就知道整醒老紙的瞌睡蟲,心術不正也?!?/p>
聽到對方一聲“哈哈”之后,我倒頭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