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悅
摘 要:期貨公司強行平倉是對違反保證金制度或者持倉限額制度的客戶持倉進行強行性對沖的風險管理行為。期貨公司強行平倉的歸責原則為過錯責任原則。通知義務來源于法律規(guī)定和客戶的知情權,期貨公司應按照約定方式及時通知,出現穿倉時可不等待客戶做出交易選擇。在期貨公司通知后又出現漲停現象后再次達到強行平倉標準,期貨公司不需要再次通知即可在客戶未追加保證金或者未自行平倉的情形下強行平倉。
關鍵詞:期貨交易;強行平倉;過錯責任;通知義務
期貨強行平倉作為一種被動的期貨對沖交易,杠桿交易模式下,極有可能損害金融消費者的巨額合法利益。過錯責任規(guī)則原則下,是否充分履行了通知義務是判斷期貨公司是否具有過錯的重要方面,因此對我國期貨交易強行平倉制度所涉通知義務的履行研究意義重大。
一、期貨交易
期貨交易是指交易者在國務院期貨監(jiān)督管理機構批準的期貨交易場所內通過買賣標準化合約進行交易的行為[1]。標準化合約包括期貨合約和期權合約。合約除價格、交貨地點、交貨時間等條款外,其他條款相對固定,可以作“格式合同”理解。
二、強行平倉制度與歸責原則
期貨公司強行平倉是對違反保證金制度或持倉限額制度的客戶持倉進行強行性對沖的風險管理行為,目的是控制期貨交易風險。[2]期貨強行平倉制度在期貨交易中發(fā)揮著維護期貨市場穩(wěn)定、預防交易風險擴大的重要作用。
期貨公司強行平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期貨公司與客戶簽訂委托合同,代理客戶從事期貨交易,結果由客戶承擔。但是期貨公司有過錯的應當承擔過錯責任,過錯責任包括過錯推定。在過錯責任認定過程中,期貨公司是否履行了通知義務是判斷期貨公司有無過錯的重要方面。
三、期貨強行平倉中期貨公司的通知義務
(一)通知義務的來源
(1)法律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中對于期貨公司未履行通知義務,當行情向持倉不利的方向變化導致客戶穿倉發(fā)生的擴大損失,規(guī)定期貨公司應當承擔主要賠償責任。期貨公司可與客戶約定盤中強行平倉風險率標準。但強行平倉涉及到客戶的切身利益,故期貨公司應當依法履行通知客戶的法定義務,且該項義務不得通過合同約定預先排除,否則該條款無效。
(2)客戶知情權。在期貨合同關系中,客戶對其情況享有知情權。保證金不足時期貨公司有義務及時通知客戶,讓客戶充分了解自身賬戶的風險狀況,客戶應做出投資判斷,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賬戶風險。如果客戶不采取有效措施,在風險持續(xù)擴大的情況下,期貨公司可以強平。
(二)通知義務的履行時間
法律只規(guī)定了強行平倉的通知義務,并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履行時間,在審判實踐中優(yōu)先考慮有效合同約定,無約定的則由法官自由裁量。期貨公司通知義務的履行應當分情況討論:
(1)當保證金水平介于約定保證金與法定保證金之間時,期貨公司須先履行通知義務再進行強行平倉。期貨公司為降低自身交易風險往往與客戶約定高于法定標準的保證金水平,此種情況下客觀存在足夠的時間讓客戶選擇繼續(xù)參與期貨交易的方式。
(2)當保證金低于法定標準時期貨公司應當及時履行通知義務,如果持倉價格持續(xù)朝著不利于投資者的方向變化導致穿倉時,如果客戶未及時追加保證金或者自行平倉,期貨公司應當立即平倉不必等待客戶作出交易選擇,并將結果及時通知客戶。穿倉是一種市場極端情況,期貨公司及時平倉而避免了客戶的損失進一步擴大。
(三)通知義務的履行方式
如果期貨公司在與客戶簽訂期貨經濟合同時約定了通知方式,只要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則約定合法有效,合同雙方均受合同約束。期貨公司在履行通知義務時應當按照約定的方式履行,否則構成違約。期貨公司按照約定的方式履行通知義務視為已經通知,若客戶未及時查看通知信息造成損失時期貨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若合同未約定通知方式則期貨公司負有證明對方已經知曉的義務,否則視為通知義務履行不當,應承擔賠償責任。
(四)期貨價格變動與通知義務
實踐中,期貨公司通知后又出現漲?,F象后再次達到強行平倉標準期貨公司不需要重新履行通知義務[3],理由如下:
(1)客戶應當及時查詢并妥善處理自己的交易持倉。期貨公司已經發(fā)出保證金不足的通知,客戶已經了解自身賬戶的風險狀況,客戶對己頭寸變動情況負有關注義務。隨著相關持倉品種的價格波動,作為有一定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應當能夠對自身賬戶的風險變化情況有所預期,并且根據其對相關品種的走勢判斷,自主做出是否追加保證金或者自行平倉的交易決策。
(2)期貨公司發(fā)出通知后,要求期貨公司隨著相關交易品種價格的波動或者客戶賬戶風險率的變化不斷向客戶發(fā)出通知告知其賬戶風險情況,客觀上不利于期貨公司進行盤中風險控制。
(3)期貨公司客戶較多,要求期貨公司隨時關注每個賬戶的風險狀況并隨時通知恐將難以操作,在通知后都需要給予客戶合理時間進行平倉,在期貨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加大期貨公司的風險。
因此,期貨公司在向客戶發(fā)出保證金不足的通知之后漲停再跌停強行平倉導致的損失應由客戶自行承擔。即使通知后出現漲停,由于期貨市場風險的不確定性,要求期貨公司重新通知單方面增加了期貨公司的責任,既無合理性,又無必要性。
四、結語
期貨公司強行平倉是一種風險管理行為,可以有效避免客戶損失進一步擴大。若期貨公司強行平倉無過錯,則產生的損失由客戶承擔。期貨公司的通知義務來源于法律規(guī)定和客戶的知情權,義務的履行應當按照約定的方式,出現穿倉等市場極端狀況時可不等待客戶做出交易選擇。在期貨公司通知后又出現漲?,F象后再次達到強行平倉標準,期貨公司不需要再次通知即可在客戶未追加保證金或者未自行平倉的情形下強行平倉。
參考文獻:
[1]巫文勇.《期貨與期貨市場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4.
[2]楊振海.《期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42.
[3]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書:(2016)滬民終392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