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勝軍
摘要:群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進整體教學效果的提高,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應用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措施,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結合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群體閱讀的具體應用方式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借鑒。
關鍵詞:農村教育;初中;語文教學;群文閱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各地區(qū)教育教學工作都發(fā)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我國整體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優(yōu)勢日漸凸顯。但是在教育發(fā)展水平仍然偏低的農村地區(qū),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限制了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開展。如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低、閱讀習慣不好、學生主體地位受到限制等問題,都不利于教學優(yōu)化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xiàn)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群文閱讀是新時期提出的重要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將群文閱讀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能夠突破傳統(tǒng)單片分析式教學的限制,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學生能夠在獨立閱讀中將自己的理解、感悟和質疑等有效的記錄下來,教師在巡視中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指導,能夠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的完成學習任務,課堂教學氛圍也相對較好,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相關語文知識的深入學習和探索,對學生未來全面發(fā)展產生著重要的積極影響。
例如在對初中語文《羚羊木雕》一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的閱讀,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了一些與本文主題思想類似的文章讓學生參與群文閱讀,并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對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群文閱讀任務后,對友誼、價值和家庭教育等形成了更為系統(tǒng)的認識,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課文思想情感的把握,還能夠為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形成創(chuàng)造相應的條件[1]。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還能閱讀多種類型的趣味性故事,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會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下學生的閱讀習慣也會有效強化,對學生深入學習語文知識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
二、重視教學過程規(guī)劃,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農村地區(qū)應用群文閱讀方法開展教學活動,要想保證教學質量,還應該結合農村地區(qū)學生的特點進行具體分析,進而做出合理的課程規(guī)劃和課堂教學規(guī)劃,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逐步提高教學效果[2]。具體而言,農村的學生在進入到初中前接觸到的課外教育相對較少,所閱讀的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嚴重不足,在引入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后,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往往會產生一種無所適從之感,影響群文閱讀教學效果。因此針對農村地區(qū)學生的特色,在引入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選取能夠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群文閱讀文本,并對教學課程系統(tǒng)規(guī)劃,讓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如在對《秋天》一文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選取群文閱讀的方式輔助開展教學活動,在選取文本的過程中,盡量選取與本地區(qū)農民秋天豐收場景相關的文本,加強群文閱讀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探索熱情[3]。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進行教學規(guī)劃的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向學生描述農村豐收喜悅的場景,然后引導學生在完成對群文文本的閱讀后聯(lián)系文本回憶自己在秋收方面的趣味性小故事,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在教師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激活學生的秋天體驗后對《秋天》課文進行深層次的解析,農村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效果也能夠得到進一步凸顯,有助于促進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深入學習。
三、對學生實施引導閱讀,增強群文閱讀效果
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師采用群文閱讀方法對學生實施相應的教育和指導后,為了保證群文閱讀的實際效果,教師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保證群文閱讀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為學生深入學習相關語文知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群文閱讀,教師應該結合具體情況對學生加以指導,有效促進群文閱讀效果的提高,讓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有效增強。
例如在對《看云識天氣》課文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入一些云彩變化多端、云彩和天氣之間關系的趣味性文本和科普性文本,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而在這一過程中,由于云彩變化多端方面的知識科普性文本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易偏離正確的方向,與其他學生共同探討云彩的形狀和多彩的變化,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此時,教師就應該對學生實施相應的引導,讓學生在趣味性閱讀中也能夠發(fā)現(xiàn)其背后所蘊含的科學道理,強化學生的科學認識,保證群文閱讀效果的發(fā)揮[4]。這樣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都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也會得到適當的培養(yǎng),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可見,在農村地區(qū)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并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提供相應的教學引導,能夠促進學生的深入學習和探索,為學生學習成效的獲取提供相應保障。
總而言之,在農村初中語文教育實踐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和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產生了一定的限制性影響,不利于學生對相關語文知識的深入學習。因此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應該積極探索教學改革措施,逐步改善教學現(xiàn)狀,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學生深入學習相關語文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全面促進學生在新時期背景下能夠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力求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柳花.淺談農村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1):327-327.
[2]馬學文.讓群文閱讀走進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課堂[J].讀與寫(中旬),2016,13(8):77-78.
[3]杜凌超.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與多媒體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16(54):49,176.
[4]秦進.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必要性和策略淺析[J].小作家選刊,2016(24):60-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