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虹
摘要:新時期的教學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自我和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我實踐中得到自身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提倡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育,其中就包括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語文學科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越來越受到教育界和社會的重視。語文教學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轉變教學理念,通過各種教學形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能動性。以下,就如何培育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本人根據(jù)這幾年的語文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和意見。
一、開放課堂,豐富教學活動和教學形式
(一)豐富教學活動
開展教學活動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教學活動的開展能調動和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并使學生在活動中長見識、長才干。若是一味的讓學生讀書、寫作業(yè),則會泯滅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的機會,使學生成為只會讀書不會思考的“書呆子”。尤其是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更需要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來被吸引注意力。
教學活動大多在課堂上進行,例如“演一演”。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較富有趣味性,教師從中選取故事性較強或是有獨具特點的人物在其中的文章,作為學生們演繹的劇本,鼓勵學生自薦來演繹課文中的角色。教師還可以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演一演”的比拼,讓沒有參與表演的學生對每一組進行投票,得票最多的小組將成為“演一演”的冠軍。教師則可以為小組成員送上小禮物,并對所有參與“演一演”的學生進行鼓勵。這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不僅需要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對課文進行劇本化的修改,還要考驗學生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多方面的能力鍛煉。
教學活動還可以在課外進行,例如查找資料、出門游玩等。學習每一篇課文或古詩文時,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了解和理解文章,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與文章相關的人物、背景等歷史資料十分重要。而這些資料若是全由教師提供,作用則遠不如讓學生在課前或課后自己查找,讓學生在自己查資料的過程中初步了解文章的作者、寫作背景、思想情感,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而這個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學習一篇課文的過程中或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建議,讓同學們追隨文章作者的腳步,走出課堂,去尋找課文中的美麗景色或是名勝古跡,回歸大自然的同時陶冶情操,自我放松,拓展視野。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除了要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要讓學生有歸屬感,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過自我學習為團隊出力。合作探究型教學模式作為一種較為新興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高效性,這種教學模式也同樣適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針對課堂的教學內容,提出有難度和探討價值的問題或課題,將全班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進行分組,力求差異互補,接下來的探究過程就交給學生,教師適當引導學生進行組內的分工,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任務,都能在探究過程中發(fā)揮自身的價值,并得到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經過一段時間的小組合作探究后,教師組織最后的成果展示和評價總結,每一小組的代表發(fā)言人上講臺向大家分享小組的探究成果。教師在所有小組成果展示完畢后,首先對全體學生進行一個肯定和鼓勵,然后就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出和解決。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好習慣
(一)首先是課前預習
小學語文的新課標提出“以學定教”,這一教學理念將教師的“教”牢牢的立足于學生的“學”,講求學生的“學”先于“教。即學生的預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對學生每一階段的教學都始于學生的自學,而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學開始于課前的自主預習。教師要向學生強調課前預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從被動預習轉化為主動預習,并明確出在預習中學生需要注意和解決的問題。針對小學語文這一學科,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要找出課文中的生僻字和不理解的詞句,用自己的符號標記下來,然后借助詞典、網絡等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可以做到積累。疏通了疑難詞句后,學生要通過反復的閱讀課文對課文形成一個初步的了解,疏通文意。進一步的,教師還可以布置學生查找文章相關的資料,例如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等,更深層次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些做法都能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提供很大程度上的便利,使教師教起來更輕松,學生學起來也更有趣。
(二)其次是整理筆記
在課堂學習中,學生要做到筆不離手,對生僻的字詞句及時勾畫下來,對教師講的重點和難點也通過自己的符號標注出來,并適當?shù)淖龀雠ⅰτ谝恍┖迷~好句、名人名言也可以摘抄下來。僅僅是做了課堂筆記還不夠,在課余時間,教師還要督促學生對課本筆記進行一個整理和分類,更有條理、更清晰、更便于翻閱和查找,為以后的學習積累更多的知識。
(三)最后是課后復習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人對知識都是會遺忘的,但若是能做到堅持進行復習,就能大大降低遺忘率,延長遺忘時間,還能使知識在腦海中的存在更加清晰牢固。一堂課結束后,學生要對當堂課的知識點進行一個歸納總結,在下一次上課前再次進行回顧,一遍遍的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和記憶。
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形成課前預習、認真上課做筆記、課后復習的學習鏈條,形成一個高效的自主學習過程,是教師要格外重視傳授給學生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要培育其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以此推動小學生各方面素質教育和小學生各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放在首要問題位置。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簡單的教學情境和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調動學生的教學參與性和學習熱情。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努力培養(yǎng)學生預習、做筆記、復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學習的主體地位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我思考、自我探索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道路。除此之外,教師也不能停下自己的腳步,要不斷學習語文專業(yè)知識,關注語文教育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和運用更多更優(yōu)質的教學方法,為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做出更多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