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虞仁昌,1929年生,1949年入伍,1950年入黨。1960年1月19日,時任副連長、分管新兵的虞仁昌到原沈陽軍區(qū)工程兵司令部,把雷鋒等48名新兵帶到連隊。1960年11月,接任連長。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他懷中去世。1963年,轉業(yè)回到浙江省東陽市,1988年退休,現(xiàn)定居上海。
1960年1月19日,我把雷鋒從新兵連接回不久,就發(fā)現(xiàn)他是個關心集體、誨人不倦的好兵。當時,連隊正掀起學文化熱潮,連里開了初小班、高小班和初中班,但文化教員缺乏。在家鄉(xiāng)和鞍鋼有過執(zhí)教經(jīng)歷的雷鋒便主動報名擔任兼職小教員,負責高小班。后來,他又擔任了技術學習小組長和俱樂部學習委員。白天參加正常的學習訓練,業(yè)余時間忙著給大家讀報、教歌、備課、批改作業(yè),他一點兒也不覺得累,整天樂呵呵的,給我的印象特別深。
作為一個運輸連隊,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要做到技術精、車況好。為做到這一點,雷鋒處處為連隊著想,把自己在鉆研駕駛技術時和實際駕駛中積累的實用經(jīng)驗分享給其他戰(zhàn)友。比如,他摸索的節(jié)油竅門,他總結的“十快九出事,安全是最大節(jié)約”“只要人聽黨的話,車子就會聽人的話”,等等。他還在一張32開的紙上,像畫兒童畫似的用各種形象符號,由前至后將行車路線繪制出來,并用文字標明各種地形地貌,使大家出車時對行程和路況一目了然。
雷鋒在不幸犧牲之前還關心著連隊的事。那是1962年8月15日上午10:00左右,雷鋒出車回來,到連部向我報告。我問他拉了什么東西回來了,他說是舊棉衣,并報告:“連長同志,我的車已到了三級保養(yǎng)的時間了,車況也不好。張副處長講洪水期非常忙,車子不夠用,請連長盡快安排保養(yǎng)?!蔽艺f:“你這么遠回來辛苦了,回去休息吧,車子由我來安排?!彼置鎺θ莸卣f:“連長同志,我提個建議,修理所車子多,要排隊,為爭取時間,我的車不要送到修理所了,讓連里修理班自己干,重要零件可請修理所加工?!蔽艺f:“你的建議很好,我會安排的,你先去休息吧!”想不到他向我敬了禮,出去不到10分鐘就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