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燦++楊永春
【摘 要】托馬斯·哈代是19世紀英國著名小說家,其代表作品《苔絲》更是被當成宿命論的代表作。本文試圖從薩特存在主義視角的三個基本原則,即存在先于本質(zhì);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選擇,來分析苔絲悲劇的命運,探索苔絲悲慘一生中所體現(xiàn)的薩特存在主義哲學概念,揭示《苔絲》這一作品中所反映的另一個問題——人存在的真正意義。
【關鍵詞】薩特存在主義;三個基本原則;《苔絲》;存在的意義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264-02
《苔絲》是托馬斯·哈代的一部影響力巨大的作品。小說主人公苔絲處于一個荒誕、可笑的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之中,她的一生痛苦、悲慘,面對荒謬的環(huán)境,她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堅守自己的選擇,雖然最終為親情和愛情付出了生命,但純樸善良、堅韌執(zhí)著、無私無畏的本質(zhì)依然沒有改變。她的一生體現(xiàn)著薩特存在主義三個基本原則,因此,本文以《苔絲》為例,通過薩特存在主義三個基本原則來揭示該作品所隱含的人生問題——存在的意義。
一、存在先于本質(zhì)
在薩特看來,人像一粒種子偶然飄落到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本質(zhì)而言,只有存在著。要想確認自己的本質(zhì),必須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證明。換言之,一個人是好是壞并不是先天的,而是由這個人在其境遇中的行為選擇決定的。
多數(shù)讀者將苔絲的命運解讀為痛苦、悲慘的一生。苔絲為了家人前去認親,慘遭阿歷克誘奸后卻拒絕做其情婦;私生子死后到一個新環(huán)境中尋求新生活;新婚之夜,為了實現(xiàn)對愛情的忠貞,堅持向安璣坦白一切,卻慘遭安璣拋棄,她仍堅守著自己純真的愛情,等待著安璣的回心轉(zhuǎn)意。之后,父親去世,為了母親和弟妹們的生活,她選擇做阿歷克的情婦。安璣回來后,對愛情的堅守和執(zhí)著使她拿起屠刀殺死阿歷克,最終也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縱觀苔絲的一生,表層上是一場悲劇,實質(zhì)上卻是苔絲實現(xiàn)其本質(zhì)的過程。苔絲的一生都是在為家人和愛情做無私的奉獻和犧牲。她的一次次選擇,證明了其善良純真、無私無畏、甘于奉獻、勇敢執(zhí)著的本質(zhì)。
二、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
薩特存在主義認為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世界和人生都是“自在的存在”,但它們的本質(zhì)則都是荒謬和痛苦。小說中,苔絲被置于一個荒謬、可笑的世界中,經(jīng)歷了一場痛苦而悲慘的人生。
首先,苔絲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是荒誕的。年少無知、純真善良的苔絲剛要踏入社會,就慘遭阿歷克誘奸并懷孕。這時,社會給予苔絲的不是同情與安慰,而是用資產(chǎn)階級虛偽的倫理道德觀念對其進行批判、抨擊、嘲笑。然而,罪魁禍首阿歷克卻搖身一變,成為了“虔誠”的教徒和宗教信仰的傳承者,受到社會的敬仰和崇拜。鮮明的對比,將社會的荒謬、可怕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最終,苔絲拿起屠刀把阿歷克殺死,本想從此獲得幸福和幸運,但社會的荒謬和法律的“公平”將她逼得四處逃亡,逼得她在花樣年華走向毀滅。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將一個善良純潔的少女逼上了絕路;社會的輿論使一個璀璨生命無端隕滅;法律的“公平”毀了一個正處花樣年華的少女?;恼Q、可笑的社會環(huán)境必然成為苔絲悲劇的一大殺手。
其次,苔絲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是荒謬的。父親本應是妻兒的靠山,而苔絲的父親卻嗜酒如命,整日做著發(fā)財?shù)陌兹諌?,不知進取還毫無擔當。只因聽信了別人的胡言亂語,便堅信自己有著顯赫的貴族血統(tǒng),還因此洋洋得意、自命不凡。為了和顯貴的“本家”攀上關系,不惜犧牲親生女兒的幸福和尊嚴,這是何等的荒謬、可笑。苔絲母親同樣毫無擔當、思想頑固、傳統(tǒng)自私,為了獲取利益,竟不顧女兒的幸福。作為母親,在女兒人生的敏感期沒有給予足夠的教育,女兒被誘奸后也沒有給予撫慰和理解,反而責怪女兒將攀“本家”的事情搞砸,更是試圖說服女兒去做阿歷克的情婦。另外,她還和苔絲父親一起在外酗酒,將一群兒女留在家中不管不顧。這樣的母親確實荒誕可笑。苔絲的弟妹們更是年幼無知,不但沒有分擔苔絲的痛苦,更是將其作為他們各自生計的籌碼。苔絲之后忍辱回到阿歷克身邊,也正是為了讓她的家人們免受饑寒的折磨。
人生是痛苦的。苔絲短短的一生充斥著接連不斷、痛徹心扉的痛苦。初涉人世、懵懂無知的苔絲在大好青春剛要開始之時,慘遭阿歷克奸污,并因此懷孕。這對苔絲來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痛苦,她為兒子取名為“悲傷”,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后來,苔絲不顧世人眼光,生下私生子,雖然這個孩子給她帶來了痛處,但她還是愛著這個孩子的。她外出工作,卻仍舊記得給兒子喂奶,兒子去世后又東奔西跑為兒子洗禮,這也足以說明她對兒子的愛。
歷經(jīng)苦難,終遇天使,并和天使相識、相知、相愛,原以為一切痛苦從此結(jié)束,卻未曾想苦楚再次而來。新婚之夜,善良的苔絲原諒了安璣曾經(jīng)的過失,卻沒有得到新婚丈夫的諒解,慘遭深愛之人離棄。之后更是經(jīng)歷了喪父之痛、忍辱做阿歷克情婦之痛,以及被處刑之痛。
另外,苔絲的一生也默默承受著資產(chǎn)階級虛偽倫理道德對她的鄙視,承受著鄰里鄉(xiāng)親的嘲笑,以及朋友們的逐漸疏遠和冷漠相待。這一切足以顯示苔絲一生的苦痛。
三、自由選擇
薩特存在主義認為,人人生而自由,人的行動選擇是自由的。人人都可以進行自由選擇,但每個人在自由選擇時,都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責任。小說的主人公苔絲在其一生中做出了多次選擇,同時也承擔了自由選擇所帶來的后果,她在自己的自由選擇中痛苦著、掙扎著、成長著。
面對家人的期盼,苔絲選擇順應家人的期望前去認親,卻承擔了被阿歷克誘奸的后果。之后,苔絲選擇堅守自尊,拒絕做阿歷克情婦,卻承受了世俗異樣的眼光和在農(nóng)場打工養(yǎng)家的艱辛。新婚之夜,不顧母親的忠告,堅持將自己失身之事告訴安璣,卻承受了被新婚丈夫遺棄的后果。面對家人們窘迫的處境和阿歷克的不斷糾纏,苔絲選擇放下自尊做阿歷克的情婦。安璣回來之后,為了回到安璣身邊,為了堅守自己的愛情,苔絲選擇殺掉阿歷克,卻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苔絲一生的選擇大都出于善良、純真的本性,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承擔了自由選擇所帶來的后果,這種種選擇也證明了苔絲天性的純凈、堅韌和善良,以及她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堅守。
四、結(jié)語
本文從薩特存在主義的三個基本原則——“存在先于本質(zhì)”“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選擇”出發(fā),以新的視角重新解讀了哈代的代表作《苔絲》。首先分析了苔絲所處的荒謬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以及苔絲痛苦的一生;之后闡釋了苔絲在其悲慘的一生中做著自由選擇;最后分析了苔絲通過一次次自由選擇證明了自己純凈、堅韌、善良的本質(zhì)。
本文的分析不再將《苔絲》當成一部悲觀主義代表作,而是將其當成一部尋求人生真正意義、探究人存在的真正意義的作品。本文通過分析得出,苔絲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以生命為代價,堅持自己的選擇,堅持實現(xiàn)自我價值。此外,苔絲有擔當、負責任,時刻為他人著想,為了他人可以犧牲自我,幫助我們從更高層面來判定人類應有的精神面貌,從更深的角度去揭示人存在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郭愛云.苔絲悲劇命運的存在主義解讀[J].安徽文學,2013(2).
[2]李翼.論薩特存在主義的文學觀[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 2002.
[3]讓·保羅·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周煦良,湯永寬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4]讓·保羅·薩特.存在與虛無[M].陳宣良等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7.
[5]托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絲[M].張谷若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6]朱頌.苔絲形象的存在主義解讀[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