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婧瑤
【摘 要】符號學內(nèi)容包羅萬象,隨著這一學科的發(fā)展完善,以文化為研究范圍的現(xiàn)代符號學漸漸成熟起來,它們運用于社會與文化的各個方面,電影與符號和藝術(shù)符號之間也有著不可忽視的聯(lián)系。本文從符號學原理出發(fā),運用符號學的理論概念來解讀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天空之城》。
【關(guān)鍵詞】動畫電影;符號學;象征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150-01
一、視聽語言的符號象征
動畫電影是指以動畫制作的電影。因此,動畫電影最重要的構(gòu)成部分就是畫面、聲音、色彩等視聽語言。通過這些視聽語言讓觀眾感受各種情緒情感,傳達導演思想。
(一)色彩符號的象征功能
1.百變的藍色。在《天空之城》的畫面中,藍色是常見的,正因如此,這里的藍色也是百變的。有讓我們覺得特別舒適和安心的純凈的藍,也有讓我們覺得壓抑的、恐懼的、暗黑的藍。不同的藍色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傳達著不同的情緒,牽引著不同的心情。
在影片的開頭,女主人公希達就已經(jīng)被人抓走帶上了飛行器,這時的天空是暗黑色的,給人一種壓抑、害怕的感覺。而這樣的色彩正象征著當時希達的心情,希達被巴魯救下來之后,天亮了,暗黑的藍色變成了淺淺的藍色,隨著希達的蘇醒,藍色又變成了明朗的藍色,這時的藍色配合著明媚的陽光,讓人覺得希望十足。這時的藍色也象征著希達不再恐懼,心情也轉(zhuǎn)向了明媚??偟膩碚f,明媚的藍色是人們內(nèi)心平和、生活寧靜和希望的象征;而暗黑的藍色是動蕩、壓抑、恐懼的象征。
2.充滿生機、希望、和諧的綠色。在影片中我們隨處可見綠油油的田地,整個大地都被充滿生機的綠色覆蓋。綠色是富有生機和希望的顏色,《天空之城》中除了被綠色覆蓋的大地,就連希達身上的飛行石結(jié)晶發(fā)出的神圣的光也是綠色的,每當希達遇到危險,飛行石就發(fā)出綠色的神圣之光,救希達于危難。在影片中,綠色是希望的化身,是神圣的化身,是正義的化身,無論生活有多艱辛,這個世界是有希望有正義的,它值得我們堅持下去。
3.災難、憤怒、邪惡、貪婪的紅色。在中國,紅色是象征吉祥的顏色。而在《天空之城》里,紅色成為了邪惡貪婪的象征。在軍隊的人抓到希達后,希達無意間念出了飛行石的咒語,喚醒了沉睡中的機器人,機器人與軍隊戰(zhàn)斗起來,把周圍變成了火的海洋,這時,紅色的火海象征著人們貪婪的心、邪惡的念、得不到的怒。在影片最后的決戰(zhàn)中,紅色的火依然代表了這些意蘊,導演通過對戰(zhàn)爭中的災難和人們痛苦感受的刻畫,來表達“反戰(zhàn)”這一價值觀。
(二)畫面色彩的交替、對比
1.色彩更替。在《天空之城》中有許多色彩更替的地方,用色彩的更替來體現(xiàn)情節(jié)的漸進性。例如,在影片后段,巴魯帶希達飛進龍卷風的中心,去往天空之城普拉達時,在進入龍卷風之前和進入龍卷風時,畫面色彩是灰暗的,透著暗黑的藍和灰,在進入普拉達的瞬間,畫面的色彩轉(zhuǎn)亮并豐富起來,有綠色的大地,藍色的天空,五顏六色的花朵。這樣的色彩更替給我們的視覺造成沖擊,也告訴我們劇情的推進,已經(jīng)從外界進入了普拉達。
2.色彩的對比。色彩的對比不止是為了凸顯,還具有表意功能。 在影片的開頭,希達被穆斯卡捉到飛行船中,飛行船外部是灰暗的藍色,內(nèi)部是有燈光的黃色,色調(diào)一冷一暖,顏色一暗一淡。這種色彩的對比向我們傳達出了時間信息,證明當時時間是在夜晚。
二、角色塑造的符號特征
(一)勇敢堅強的化身——希達
希達心地善良,而且具有女性獨有的的堅毅和不屈精神。在被追捕的路上,她堅強不放棄,為了守護家鄉(xiāng)她義無反顧。在天空之城快落入惡人之手時,希達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衛(wèi)故國。
(二)善良、執(zhí)著、英雄的化身——巴魯
巴魯是一位住在礦坑的少年,在遇到希達之后,他堅持一路保護希達去尋找普拉達。巴魯性情直率勇敢,待人寬和,對實現(xiàn)心中夢想有著堅定的決心。
(三)貪婪、奸詐的化身——穆斯卡
穆斯卡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外表對人謙和有禮,實際上心狠手辣,心中暗藏邪惡的野心,他想回到普拉達,喚醒普拉達,利用普拉達強大的力量統(tǒng)治世界。最后他的墜海身亡也傳達了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意蘊。
三、結(jié)語
普拉達不僅僅是一座天空之城,它代表的是一個夢想,然而這個夢想最終以毀滅告終,故事是凄美而帶悲劇色彩的。這部動畫在符號的表征作用下,意義體現(xiàn)的更加明確,充分展現(xiàn)了藝術(shù)符號和動畫結(jié)合的優(yōu)勢。也反映了符號學滲透文化藝術(shù)的各個方面,相信符號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的認知上能對我們產(chǎn)生更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趙毅衡.符號學文學論文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2](美)蘇珊·朗格.藝術(shù)問題[M].滕守堯譯.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3]卡爾西.人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895.
[4]李娜.論宮崎駿“人與自然”主題動畫電影的藝術(shù)符號表征[D].中國知網(wǎng),2012(9).
[5]李濤.動畫文化:動畫形象的符號學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