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
摘要:《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為“十三經(jīng)”之一。《左傳》中豐富別具特色的稱謂表達是有別于其他先秦著作的一大突出特點,它不僅是該書真實出彩的語言特點之一,同時也是《左傳》鮮明的政治與道德傾向性和森嚴(yán)的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性的集中體現(xiàn)。本文通過對《左傳》中稱謂表達的細(xì)致分析,以及對相關(guān)文獻的搜集,對《左傳》的稱謂表達特點、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和分析。
關(guān)鍵詞:《左傳》稱謂表達;道德傾向性;倫理傾向性;局限性
稱謂是人交往當(dāng)中彼此稱呼突出人個特征的基本信息,然而在春秋時期是中華民族對個人稱謂的由松散到固定,由關(guān)注共性向關(guān)注個性的過渡時期,因此成書于春秋時期的《左傳》在稱謂表達方面不僅表現(xiàn)出春秋時期重視道德倫理的傾向性,同時由于處于稱謂的過渡時期,稱謂的表達具有局限性,本文著重從稱謂特色和局限性兩個方面對《左傳》的稱謂表達加以分析。
一、《左傳》稱謂表達的特色
(一)稱謂表達的道德傾向性
春秋時,尚禮觀念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這種思想觀念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表現(xiàn)都尤為突出,稱謂作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自然受到暈染,表現(xiàn)出極強的道德傾向性,稱謂表達中集中表現(xiàn)為:對他人使用尊稱,于自身則使用謙稱,這是古代漢語稱謂使用的一個重要特點,《左傳》一書中的稱謂表達也不例外。尤其是以大量的謙稱、卑稱代替第一人稱代詞,以大量的尊稱、敬稱代替第二人稱代詞,這不僅是《左傳》委婉含蓄表達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也是《左傳》稱謂表達的道德傾向性的集中體現(xiàn)。
1.尊稱
王力在《中國語法理論》中總結(jié)了“古代的禮貌式”大致分為:稱人以字;稱人以爵;稱人以君、公、子、先生等;稱人以德,如大人之類;稱人以陛下、足下、閣下等。《左傳》中,較少直稱姓名,取而代之的是多樣化的、附加本人相關(guān)信息的其他尊稱稱謂,并且由于身份、地位、長幼、尊卑的不同予以不同的稱謂,表現(xiàn)出《左傳》稱謂的豐富性,諸侯國國君的尊稱,通常國名、爵位并稱,如宋公、衛(wèi)侯、鄭伯,邾子、宿男等。諸侯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則以“王”稱。國君外的其他男性,主要是氏族、名字并稱。
2.謙稱
《左傳》中出現(xiàn)的自稱往往有意壓低自己,除自稱其名外,還常常謙卑地稱呼自己為“小人”如:“: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或以“賤”表示地位低,如:“臣,賤有司也“。在稱呼自己所領(lǐng)屬的事物時,常常加上謙詞“敝”字,如:稱自己的國家為“敝邑”,
(二)稱謂表達的倫理傾向性
《左傳》中男女稱謂的不同集中地反映反應(yīng)了男尊女卑的倫理觀。男性稱謂中有表明本人特征的信息,而女性只在小時稱名,自出嫁后,名這一根本的區(qū)別信息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夫、父稱謂中的相關(guān)信息,雖然有的結(jié)合個人的排行,偶亦有稱字、謚的,但總體上難脫其從屬地位,稱謂中的個性特征更不明顯。這種情況給我們閱讀造成了困難,相似甚至相同的稱謂往往使我們難以將事件與本人匹配。
女性稱謂在人生的四個階段分別使用不同的稱謂,婚前稱謂從父、婚后從夫、夫死從子、死后從夫或從子,四個階段的稱謂像四條繩索把女性從肉體到精神、從世間到天國緊緊地綁在男人身上,所以女人的一生無論是稱謂還是地位都服從于男性。
二、稱謂表達的局限性
(一)稱謂表達的繁復(fù)性
《左傳》中的稱謂比較復(fù)雜,對于此,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繁稱》指出:“嘗讀《左氏春秋》,而苦其書人名字,不為成法也?!边@句話對于《左傳》中一個人物諸多稱呼,造成閱讀理解上的不便這種現(xiàn)象予以批評。用一個人或事物的異名別稱互相代用,固然不至改變原意,問題在于這種異名別稱并不為人所共知,如果隨意亂用,雜然并陳,勢必令人迷惑不解,給閱讀帶來困難。
(二)個性特征不突出
名、字本是指稱某人最具個性特征的信息,然而,由于春秋時期是中華民族對個人稱謂由松散到相對固定、由關(guān)注共性到關(guān)注個性的過渡時期,這一具有個性特征的信息反而在稱謂中較少提及。稱謂中出現(xiàn)較多的倒是一些共有信息,如地域、身分、排行、職位等。著眼不同的共有信息,便有一人多稱現(xiàn)象。如呂甥,亦稱瑕甥、瑕呂飴甥、陰飴甥,“蓋呂、瑕、陰、皆其采邑,飴則其人之名;甥,蓋為晉侯之外甥,故或配名以稱之”,自然,由于稱謂信息的共有,也會出現(xiàn)一稱多指現(xiàn)象。
三、小結(jié)
《左傳》中豐富別具特色的稱謂表達是有別于其他先秦著作的一大突出特點,它不僅是該書真實出彩的語言特點之一,同時也是《左傳》鮮明的政治與道德傾向性和森嚴(yán)的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性的集中體現(xiàn)。但《左傳》在稱謂表達上也存在著自身的局限性,無論是其特點還是其局限性都是當(dāng)時時代特點的影射,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王火,王學(xué)元.漢語稱謂詞典[M].遼寧大學(xué)出版社,1988.
[2]王力.古代漢語[M].中華書局,1981.
[3]吉常宏.漢語稱謂大詞典[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楊伯峻,徐提.春秋左傳詞典[M].中華書局,1985.endprint
北方文學(xué)·上旬201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