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放
摘 要:組織行為學是將與人有關的資源、知識充分的利用起來,對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和行為活動規(guī)律進行系統(tǒng)性的研究,從而使管理人員能夠更好的對人的行為進行預測和引導。將組織行為學理論運用于新時期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夠提高學生管理效率,促進高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對組織行為學理論在新時期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的運用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夠提高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水平。
關鍵詞:組織行為學理論;高校學生;教育管理;運用
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照顧到學生的心理、思想和興趣愛好。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具備豐富的管理理論知識,利用正確的理論對其管理行為進行指導,從而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 通過創(chuàng)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提供健康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
根據(jù)組織行為學理論,組織文化是文化是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態(tài),是一種理念,形成于組織長期的實踐過程,組織中的成員都會遵守和奉行這種理念。在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創(chuàng)建和諧的校園文化,能夠為學生提供有利的成長環(huán)境。并且,和諧的校園文化也能夠代表高校大學生的整體精神和價值標準。高校是一個有機的組織整體,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力很大,能夠?qū)W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要通過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對學生進行熏陶。只有良好的校園風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接受思想教育的良好氛圍,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管理的效率。
比如,在教師中張貼蒙田的“我需要三件東西,愛情友誼和圖書。然而這三者之間何其相通!熾熱的愛情可以充實圖書的內(nèi)容,圖書又是人們最忠實的朋友”、德萊賽的“理想是人生的太陽”、高爾基的“我讀的書愈多,就愈親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義,愈覺得生活的重要”等名人名言,以及一些名人的畫像;或者在教室中張貼秋瑾的“祖國陸沉人有責,天涯漂泊我無家”、蔡鍔的“愛國如命,見義勇為”、茅盾的“愛國,是一種極高貴的感情活動”等英雄、烈士的經(jīng)典語錄。此外,奧運健兒為國爭光的圖片、學校師生的優(yōu)秀書畫作品等,都能夠?qū)W生進行精神文明教育。通過創(chuàng)建和諧的校園文化,能夠陶冶學生的性情,引導高校學生對崇高精神價值的追求,并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2 通過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對象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進行指導
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個體和群體,組織行為學認為在組織的所有資源中,最為重要的資源是人。只有將人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充分的發(fā)揮出來,才能提高其在組織活動中的組織效率,且個體的行為效率會影響群體和組織的活動效率。因此,在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內(nèi)容中,個體的心理和行為是非常關鍵的。新時期的大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個體特征是非常豐富的,如學習、態(tài)度、心理、行為,以及這些特征之間的相互關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行為方式,所以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要給予每個學生相應的尊重。只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夠?qū)W生的情感和行為等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使新時期的大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比如,高校的社團都有自己的主題,而每個社團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學生在選擇社團時,都會結合自己的需求,或希望在社團活動中鍛煉自己的某項能力,或希望能夠?qū)W習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和內(nèi)容。社團中的每位成員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缺點,在開展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成員之間可以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進行互補。以籃球協(xié)會和足球協(xié)會所舉辦的球類比賽為例,兩個協(xié)會中的成員必然有的擅長籃球,有的擅長足球,即使在同一個協(xié)會中,每位成員所擅長的內(nèi)容也不同?;@球協(xié)會中的有些成員擅長傳球,有些擅長守衛(wèi)。因此,在兩個社團開展籃球或者足球比賽時,能將每位成員的能力都展現(xiàn)出來,還能相互促進,使兩個社團的籃球和足球整體水平都得到提升。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還能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社團這個組織中個體的組織效率,從而提高社團的整體組織效率。
3 通過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并提高其選擇能力
根據(jù)組織行為學的理論,價值觀是指個人對特定行為方式、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終極狀態(tài)比較認可的一種的持久信念。相關調(diào)查表明,當代大學生更趨向于將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進行融合,追求在實現(xiàn)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實現(xiàn)個體價值。由此可見,現(xiàn)代大學生在追求個體目標實現(xiàn)的過程中,是將社會作為發(fā)展條件的,而在對價值進行選擇時,則更側重于個人的利益和個人的發(fā)展,社會存在的功能主要是為個體發(fā)展創(chuàng)造現(xiàn)實條件。在對抽象價值與具體價值進行選擇時,兩者是相互矛盾的,這就說明集體主義價值觀念,還沒有完全被內(nèi)化,還無法通過大學生的行為表達出來,這就決定了在對大學生的價值進行評價時,是具有雙重性的。根據(jù)組織行為學,每個組織都是一個有機群體,而組織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個體,所以在對高校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要使學生意識到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差別,并能夠正確看待兩者之間的關系。然后,引導學生對自我進行正確的認識,在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后,在組織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學會做人、做事、理解他人。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價值取向,一方面是要實現(xiàn)學生的個體價值,并在此過程中對社會價值進行關注;另一方面是要在實現(xiàn)學生個體價值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使新時期的大學生能夠保持獨立的個性。
比如,在高校周年慶活動的組織中,校園中的每個學生都是活動的參與者,但每個學生參與的部分不同。有的學生是作為觀眾參與活動,有的學生是作為節(jié)目表演者、主持人參與活動,還有的學生作為互動的組織、策劃者參與活動。每個學生參與活動的哪個部分,都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決定的。有的學生擅長唱歌、有的學生擅長詩歌朗誦、有的學生擅長舞蹈,這些學生就可準備節(jié)目,在學校周年慶中表演。還有的學生語言能力強,可以表演話劇、當主持人。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才能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將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并且,通過舉辦集體性的活動,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還能提升學生對社會價值進行選擇的能力。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組織行為學理論在新時期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運用,可通過創(chuàng)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提供健康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通過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對象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進行指導,通過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并提高其選擇能力。所以,只有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加強其組織行為方面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才能促進其積極、健康的成長,從而提高現(xiàn)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鄭惠珍,陳明.組織行為學案例教學與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J].時代教育,2015,(9):72-73.
[2]潘強,崔彬,李欣等.組織行為學視域下的大學班級建設模式探索*[J].學園,2015,(28):129-130.
[3]黃琪,王家慧.從組織行為學的視野看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隊伍建設[J].科教導刊,2012,(28):192-192,204.
[4]賀光明.基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市場,2016,(38):117-117,119.
[5]寇軍強,陳小旭.“組織行為學”視域下的高校學風建設淺析[J].新校園(上旬刊),2017,(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