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云
一、案例呈現(xiàn)
筆者根據(jù)“說真話,抒真情”這一主題,先上寫作指導課,隨后給學生布置了寫作任務——以《那一次,我真 》為題,寫一篇記事為主的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
從寫作結果評判,學生均能夠寫真人真事,說真話,抒真情,這表明前一堂寫作指導課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然而,不少學生習作中出現(xiàn)了新問題:能夠寫真人真事,卻熱衷于完整敘述,記流水賬,不會根據(jù)中心選取素材,導致習作散亂,不集中。
以一位女同學寫的《那一次,我真快樂》一文為例:
那一次,我真快樂(原稿)
◎沈熠雅
國慶節(jié)放假的時候,爸爸接到了一通電話,打亂了我們原本全家出游的計劃。電話的內容是這樣的:外婆生病了,現(xiàn)在正住在長興醫(yī)院!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們立即打算去看望外婆。因為外婆子女較多,所以,自然就用不著我們這些小輩伺候。父母留在外婆的身邊照顧著,我和姐姐就坐著表姐家的車出去玩了。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長興超市。
大人們在一邊試鞋子,我們和表姐三個未成年人就在超市里瞎逛。遇到好玩、好吃、好看的東西,就在那里多停留一會兒,大飽眼福后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回到大人身邊。接下來,最令人煎熬的時間到了。大人們問著鞋子的價格,問著質量,而我們呢,卻只能坐在店堂的沙發(fā)上,無所事事地看著他們、不耐煩地等待著。等他們想到我們時,便會問道:“這雙鞋好看嗎?”我們則千篇一律地回答:“好看。”我們這樣回答的目的,就是想讓他們趕緊選好中意的鞋。
接下來,為了不再重蹈覆轍,我們決定自己逛街??吹禁}汽水,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購買欲望,便飛奔過去買了幾瓶。看到有賣巧克力的地方,便在心里呼喊著:??!巧克力,我的最愛!也把它收入囊中……逛完超市,我們邊玩邊在超市門口等著大人們。十幾分鐘過去了,我們幾個實在耐不住這考驗,就在超市邊上隨便走動。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一個還沒有完全竣工的小區(qū)門口。雖然說這個小區(qū)還沒有完工,但是小區(qū)里的設施非常齊全,游泳池,便利店,兒童娛樂場所……一應俱全。
最吸引我們的,當然是兒童樂園。一進去,滑滑梯就引來了我們火一樣的熱情,我們幾個立刻把“游樂園”所有的器材設施玩了個遍。接著,我們去了不遠處的游泳池,游泳池里的水看起來不太干凈,但我們顧不得了,脫了鞋,卷起褲腿,在水中踩著行走,等我們玩夠了,才離開了小區(qū)。
回到原先的位置——超市門口,大人們早已在那里等著我們。不出所料,我們挨了一頓罵。
雖然這一天的結果不好,但我卻在過程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作為一個七年級學生的習作來說,這不能算是一篇好作品,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重心;立意很淺,缺乏提煉。關鍵的問題在于這類作文并非個例,不少同學的習作中存在著行文隨意散亂,話題不集中的毛?。?/p>
習作的優(yōu)點分析:1.習作內容豐富,真實;2.清楚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記敘文的基本要素;3.行文條理清晰;4.寫出了自己一天的活動和心情。這些優(yōu)點對一個寫作文困難的學生來說難能可貴,說明該同學已經具備了寫好一件事情的基本寫作素養(yǎng)。
習作的缺點及形成原因分析:選材不集中。本文題眼為“快樂”,文中寫了“逛街的快樂”“兒童樂園玩耍的快樂”,又寫了“等待大人的無奈”“挨罵”等不快樂,顯示出該生不會對材料進行選取,只顧埋頭把一天里發(fā)生的事件毫無保留地敘述一番。從這個角度來說,這篇作文的題目不該是“那一次,我很快樂”,而應該改成“那一天里發(fā)生的事”,其實,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記“流水賬”。
二、用可視化圖表導引修改過程
該如何對待這類作文呢?筆者認為,教師應由此類作文的修改提煉出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積極因素,并引導學生完善其作文。筆者通過引導學生羅列一天經歷的事情,教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分類處理,指導學生學會選取素材,提煉中心,此舉收到了良好成效。
記事之文,原是以記述經驗為目的,學生未曾經歷的事物自然無從記述。從此文來看,該生已然能夠記述,只是還沒有學會取舍,如此呈現(xiàn)出的作品就是不分重點,沒有取舍的流水賬。要想避免記流水賬情況的發(fā)生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羅列經歷
那一次,我真快樂
(1)國慶放假;
(2)爸爸接到外婆住院生病的消息;
(3)去看望外婆,父母留在醫(yī)院探望,幾個孩子去逛街,其中年紀相仿的孩子有我們姐妹與表姐;
(4)三個孩子在大人們的帶領下來到長興超市;
(5)超市物品眾多,讓人大飽眼福;
(6)大人們買鞋,選擇的過程漫長,讓人覺得無聊;
(7)脫離大人,三個孩子自己逛街,自由購買鹽汽水、巧克力等,心情舒暢;
(8)在超市門口等待大人;
(9)三人來到一處未竣工的小區(qū),被小區(qū)完美嶄新的設施吸引;
(10)三人把新小區(qū)兒童樂園中的每個項目玩了一遍,非常興奮;
(11)三人來到小區(qū)游泳池玩水;
(12)與大人匯合,挨批。
夏丏尊先生指出,選擇材料有兩個標準:一是適切題目,二是注重特色。面對上述的一個個事件,哪些事令“我”感到快樂?哪些事不夠快樂?如果將不切題的材料夾雜進習作中,習作就會散漫蕪雜。顯然,該生缺乏清晰冷靜地對素材進行取舍的能力。
(二)學會對材料分類
以自己的心情為分類標準,大體上可以把上述12個事件分為三類:
興奮快樂:(1)(5)(9)(10)(11)(7)
心情平靜:(3)(4)
擔憂無聊:(2)(6)(8)(12)
體現(xiàn)中心的事件要詳寫,所以(1)(5)(7)(9)(10)(11),這些事件就應具體詳細描述;與中心無關的不寫,(2)(6)(8)(12)就應果斷舍棄;與中心相關,體現(xiàn)事件轉承的事件應略寫,如(3)(4)。
而后教師應著重指導學生如何詳寫體現(xiàn)中心的事件,比如兒童樂園是最令“我”感到快樂的地方,就應對每一個項目都細細描寫,展現(xiàn)出體驗到的快樂。為什么要玩這些項目?說這些項目時三個人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當時的動作、表情、心理、狀態(tài)、別人的反應等,都應該予以體現(xiàn),以突出“我”的“快樂”。
【作者單位:浙江湖州市第五中學】
作文周刊(教師版)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