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前些時候回了趟老家,返程的前一天,一個陌生號碼打進了我的手機。問之再三方弄明白,原來對方是近30年前我剛大學畢業(yè)在老家那所鄉(xiāng)辦中學供職時教過的一位學生。他獲悉了我回家的消息,又輾轉(zhuǎn)得到了我的號碼,說是一定要約我吃頓飯聊表謝意。說實話,聽到他自報家門,我卻怎么也想不起他長什么模樣、我對他有何種恩惠,當然這個“謝”字也就更是不知從何說起。接到電話之后的整個下午,我?guī)缀醵际窃谀X海里搜尋有關他的記憶。
第二天一早他駕車過來,打開車門,一位黑黑的、胖胖的年輕人微笑著向我走來??吹剿哪槪乙幌伦酉肫鹆诉@位學生時代被許多老師視為刺頭而與我相處卻比較融洽的弟子。
他很聰明,但不愛學習,或者說不樂于完成老師施加于他的循規(guī)蹈矩的“學習”。在校期間他或遲到或早退或曠課,就算到了教室也不學習,要不找人聊天,要不就是趴在課桌上睡得昏天黑地;作業(yè)從來不做,考試不恥最后,班主任找他談話時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氣。一次回家時我跟他順道,就試探著與他交流,問他有什么理想,他不在乎地笑笑,答道:“我這樣的人還能有什么理想?我對學習不感興趣,打算以后學習汽修,有一輛自己的車?!蔽艺f:“這就是理想!但這光靠想不行,你得先考上汽修學校,保養(yǎng)、維修車輛得懂機械,懂物理,開車你還要懂地理知識……可按你目前這種狀況,趕大車還差不多?!?/p>
第二天我借給他了兩本同事訂的《汽車》雜志,當時不是為了給他增加專業(yè)知識,而是要觸觸他的軟肋,因為那上面的專業(yè)文章對他來說根本就是如同天書。兩天后,他將那些雜志原物奉還,且留下兩句話:“老師,你說的是對的。不學好知識,根本玩不了汽車?!贝蚰且院?,他還就真的有模有樣地學習起來,尤其是物理,還學進了班級的前列,初中畢業(yè)后順利考進了市汽修技術學校。據(jù)他說,從汽修技校畢業(yè)后,他先開了家汽車修配門市部,再后來有了自己的車,又有了自己的車隊,現(xiàn)在是本縣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控股45%的股東。
關于事業(yè)上的發(fā)展和成就他語焉不詳,但我知道,像他這樣的人一旦對什么有了興趣,入了門,鉆進去,就一定能把事情干好。而他將引導他入門的功勞全部歸結(jié)于我一人,他說要不是那天放學路上我的一席話,要不是后來那兩本雜志的刺激,他可能永遠不會有今天,所以他一直想找一個機會約我吃頓飯聊表謝意。我有自知之明,自己絕不是點石成金的高手,也有許多教育失敗的時候,那天的那番話完全是機緣巧合,順便談談而已。但從這件事上我總結(jié)出幾條淺薄的經(jīng)驗,說出來與教育同仁們交流。
一是對待學生(尤其是一些我們所謂的“后進生”)要尋找教育的突破口,尋找教育的契機,尋找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不能總是采用千篇一律的空洞說教或是板著面孔訓人,這只能使你的教育對象對你、對你的說教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甚至將他們推向你的對立面。
二是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學習目的、人生坐標,并愿意為此不懈努力。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便是模糊了學生的學習目的,將考分變?yōu)閷W生的終極目標,這必然會使那些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的學生失去人生的方向,進而對學習持一種消極甚至排斥的態(tài)度。而這些學習時一無所獲的孩子一旦走上社會往往會成為社會的負擔,甚至成為社會上的不穩(wěn)定因素。
三是對你的學生不能強求一律——我以為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馬克思說過,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不能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fā)出同樣的芳香??勺鳛槿f物之靈長的人類,我們的學校和老師又憑什么要將他們培養(yǎng)成一種模式?“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教育界一句動人的口號,可這“一切”常常變成了“一刀切”——將學生培養(yǎng)成了統(tǒng)一型號的考試機器。教育應該給每個學生一條“生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發(fā)展,“該干嘛干嘛”這句俗話用于人才培養(yǎng)非常合適。教育不是一廂情愿的事,每個人都應有他與眾不同的人生軌跡,最成功的人生便是找到適合自身發(fā)展道路的人。而如何幫助學生找到這樣一條適合他們自身發(fā)展的道路,并促使他們走上這條道路,就需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了。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
作文周刊(教師版)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