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印邊界問題是英國人制造的?

2017-09-02 02:23蔡亮
世界博覽 2017年15期
關(guān)鍵詞:邊界問題殖民者殖民地

蔡亮

導語: 英國殖民者在東邊劃了一條“麥克馬洪線”,在西邊劃了一條“約翰遜線”,輕輕松松地便把原屬中國的12.5萬平方公里在地圖上收入囊中。

喜馬拉雅山脈巍峨壯麗、高聳入云,自西向東逶迤數(shù)千公里,橫臥在中印兩大文明之間,彼此形成各具特色的地理單元。但中國的政治勢力所及,卻早越過了壁立千仞的群山。向西,它將素有“小西藏”之稱的拉達克地區(qū)攬入懷中,向東南,它將一片蔥郁,濕潤肥沃的藏南地區(qū)盡收眼底,這里既有在藏傳佛教中被喻為眾神聚會之地的南伽巴瓦峰,亦有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故鄉(xiāng),被藏族民眾視為圣地的達旺地區(qū)。

長期以來,中印邊界雖從未經(jīng)過正式劃定,但由于雙方人民活動和行政管轄所及,兩國之間存在一條傳統(tǒng)習慣線。然而,隨著英國在19世紀逐步確立起對南亞次大陸的全面殖民統(tǒng)治,這條傳統(tǒng)習慣線也頻頻遭到英印殖民地政府的侵擾,中印邊界問題更分別從東中西三個區(qū)域浮出水面。他們恣意妄為,大筆一揮,在東邊劃了一條“麥克馬洪線”,在西邊劃了一條“約翰遜線”,輕輕松松地便把原屬中國的12.5萬平方公里在地圖上收入囊中。實際上,這背后既是西方殖民者對東方文明體系的一種侵蝕和破壞,又隱含著英俄列強之間爭奪地區(qū)霸權(quán)的意味。1947年,英國殖民者離開南亞次大陸,印度實現(xiàn)獨立。但英國殖民者制造的邊界問題卻遺留下來,不但成為印度非法侵占中國領(lǐng)土或?qū)θA提出無理領(lǐng)土要求的“法理依據(jù)”,還日益成為阻礙中印關(guān)系穩(wěn)定發(fā)展的定時炸彈。

(小標題)中印東段邊界問題

中印東段邊界涉及范圍廣闊,包含整個藏南地區(qū)。英印殖民地政府對該地區(qū)的染指可以追溯到道光初年。針對英國的侵略野心,清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加強邊境管理的措施,如設(shè)置州縣等,并在某些邊界地段設(shè)立界碑。但不久就被英軍拔除、北移。到了1912-1913年間,英印阿薩姆當局又非法將藏南地區(qū)分成西、中、東三段,并委派行政長官。

然而,若要論對中印東段邊界問題的形成產(chǎn)生至關(guān)重要影響的,則不得不提及一個名叫麥克馬洪(Sir (Arthur) Henry McMahon)的英國人。他出生于1862年,父親是英國的陸軍中將。1880年,麥克馬洪被任命為英國駐印度軍隊的陸軍中尉。此后的十余年間,他基本上是在印度西北部邊境渡過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從1894年開始,他有多次給英國各殖民地劃分邊界的經(jīng)驗,如1894年6月,他作為英國的外交專員,主導劃定了阿富汗和今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邊界。十年后,他又是在波斯(今伊朗)和阿富汗之間的邊界畫線的仲裁員。1906年,他受封為爵士,并晉升為中校。不久,英國政府又任命他為英印殖民地政府的外交秘書(即英印殖民地政府的外務(wù)大臣)。

1913年10月,由英國策劃在印度北部的西拉姆召開了一次所謂“中英藏三方會議”(俗稱“西拉姆會議”)。在西拉姆會議召開前夕,麥克馬洪便命令英國軍隊的一名叫貝爾的上校帶領(lǐng)一支探險隊,以考察為名深入藏南地區(qū)勘探地形,搜集地理自然資料。日后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便是麥克馬洪根據(jù)貝爾提供的資料,大致以喜馬拉雅山脈的山脊線為標準劃出的。而中印東段的傳統(tǒng)習慣線大體上一直是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線而行。經(jīng)麥克馬洪的大筆一揮,藏南地區(qū)約9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lǐng)土就這樣被“劃入”印度。

“麥克馬洪線”是麥克馬洪在西拉姆會議之外背著中國中央政府的代表,于1914年3月24日,在德里同十三世達賴喇嘛的特命全權(quán)代表——夏札·班覺多吉,用秘密換文的方式劃定的。但到三方在4月27日簽訂草約時,麥克馬洪雖然把劃有“麥克馬洪線”的地圖當作整個協(xié)議的附件塞進草約,但并未將其與夏札·班覺多吉之間的秘密換文放進草約中。因此,盡管在草約的附件里,有兩張畫有“麥克馬洪線”的地圖,由于沒有任何文字說明,也沒有標出城鎮(zhèn)、河流的支流、村莊、重要的山脈和山口等等劃分邊界線必須的一些基本要素,中國中央政府的代表根本就不知道這兩張地圖上畫出的一條細細紅線究竟所指為何,更不會知道,它竟然就是英國人單方面劃定的所謂中印在東段的邊界線。

實際上,不但是中國中央政府在很長時間內(nèi)不知道這條“麥克馬洪線”,英印殖民地政府在很長時間內(nèi)對此也并不知情,直到20年后,當不丹與阿薩姆邦發(fā)生對色拉山口以南一些部落的管轄權(quán)之爭和英國植物探險家花德金(F. Kingdon Ward)擅闖色拉山口以北考察被當?shù)夭毓贉舻氖录l(fā)生后,英印殖民地政府才注意到相關(guān)事宜。

自1930年代中期開始,英印殖民地政府加劇了對藏南地區(qū)的侵略,并于1943年非法成立了所謂的“東北邊境特區(qū)”(Northeast Frontier Agency, 簡稱NFA)。而這些均成了印度在獨立后非法侵占藏南地區(qū)的所謂歷史與法理“依據(jù)”。

(小標題)中段邊界問題

中印中段邊界介于尼泊爾和克什米爾之間,位于西藏自治區(qū)的札達至普蘭縣的對印邊界線上,總長為643.6公里(一說為450公里)。中印雙方在司丕提、什布奇山口附近、尼蘭地區(qū)和巴拉霍蒂這四處存在爭議,面積達2000平方公里。中國認為這四處所涉及地區(qū)即傳統(tǒng)習慣線以東和以北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以西的桑、蔥莎、波林三多烏熱、香扎、拉不底等地區(qū)歷來屬于中國,是中國邊境居民生息和活動的地方,長期為中國西藏地方政府所管轄。

中段地勢崎嶇,位置偏僻,歷來受關(guān)注的程度遠不及東西兩段,但實際上中段爭議出現(xiàn)時間恰是最早的。爭議起源于作為藏印混血民族的菩提亞人冬夏在西藏與印度之間的遷居。19世紀初葉,英國殖民者已經(jīng)牢牢確立了在南亞次大陸北部的統(tǒng)治,菩提亞人在印度境內(nèi)時向英國殖民者納稅,英國殖民者遂認為菩提亞人行跡所至皆應(yīng)劃入印度。中印中段爭議由此而起。

那么英國殖民者又是如何蠶食中國領(lǐng)土的呢?他們的慣用手法是,先派人前往西藏邊境從事勘測活動,然后在制圖時故意篡改傳統(tǒng)習慣線,以使邊界的變動有利于英國殖民者的主張。如英國派往西藏邊境從事勘測活動的斯特拉徹中尉就在勘測香扎、拉不底時把邊界推到這一地區(qū)以北的分水嶺上。為此,他還得意洋洋地自我吹噓道:“在這部分將會看到,我使英國的疆界把以往測量者所沒有勘探過或忽略了的許多地方包括了進去:拉不底谷地對阿里方面來說要比對爪爾或帕因康達開闊和容易進入得多,這樣,說它不屬于拉薩似乎是值得懷疑的。但我卻抓住它的水流入帕因康達這點來確定它在邊界地圖上的位置,以便英國的邊界推進到波爾奇山山脊和通往沙爾沙爾的低的山口”。

1920-30年代,英印殖民地政府真日土邦和西藏地方政府在桑、蔥莎地區(qū)發(fā)生爭執(zhí),印方布夏爾邦的介入使問題更趨復(fù)雜化。當時英印殖民地政府已經(jīng)侵占桑、蔥莎地區(qū),為使它的侵占行為合法化,1926-1935年,英國同西藏地方政府就桑、蔥莎地區(qū)的歸屬問題舉行了談判。1928年,英國駐錫金政務(wù)官貝利中校曾致函西藏地方政府,信文和附圖提出了劃界的具體建議,即英國愿把蔥莎以北直到桑覺拉山口的地區(qū)歸還西藏,而西藏應(yīng)承認桑、蔥莎地區(qū)系英屬印度的領(lǐng)土。然而,這一建議與傳統(tǒng)習慣線的位置仍然不符,西藏地方政府表示不能同意,談判未獲結(jié)果。英國的意圖雖未能實現(xiàn),但西藏地方政府亦無實力奪回被侵占的桑、蔥莎地區(qū)。

(小標題)中印西段邊界問題

中方認定的中印西段傳統(tǒng)習慣線分為兩部分,以空喀山口為交接點:以北是新疆皮山、和田兩縣和印屬克什米爾轄下拉達克的邊界;以南是西藏日土、噶爾、札達三縣和拉達克的邊界,大體上沿喀喇昆侖山脈將中印自然隔開。但英國殖民者對中印西段邊界的看法是動態(tài)的,這與英俄兩大列強在中亞的擴張息息相關(guān)。 “約翰遜線”正是在英國政府和英印殖民地政府的外交機構(gòu)對俄羅斯帝國在中亞的擴張采取針鋒相對政策的背景下 “脫穎而出”,成為英國殖民者單方面劃定的中印西段邊界線和印度在西段向中國提出無理領(lǐng)土要求的最初“法源”。

約翰遜其人本是英印殖民地政府測繪局的一名工作人員。1864年,他越過喀喇昆侖山脈,進行了一次冒險和探險的旅行。他的足跡到達整個阿里地區(qū)和阿克塞欽地區(qū),發(fā)現(xiàn)那里人煙稀少,氣候條件異常艱苦。約翰遜最后達到昆侖山脈附近,然后經(jīng)阿克塞欽往西,再越過喀喇昆侖山山口,經(jīng)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回到印度。

約翰遜回去以后,根據(jù)自己的旅行記錄,在地圖上劃出了一條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與中國西藏、新疆的所謂“邊境線”。約翰遜把喀喇昆侖山和昆侖山之間的阿克塞欽等約3.35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lǐng)土都劃給了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更為重要的是,約翰遜還把自己的旅行報告及旅行地圖刊載在1867年第37期的《皇家地理學會雜志》上。英國政府在這本雜志上看到這條“約翰遜線”后,立即發(fā)覺這條線對防止俄羅斯帝國在中亞擴張大有裨益,于是本是旅行圖上劃的線便搖身一變成為所謂的中印西段“邊界線”。

當時的新疆正遭受來自中亞的阿古柏的侵擾,直到十年后的1877年才被左宗棠收復(fù)。為加強對邊疆的控制,清政府不但設(shè)立新疆省,還在很多重要位置設(shè)立邊防哨所,并派候補主簿李源鈵等人在1891-1892年間踏勘了整個南部邊疆地帶。李不但在喀喇昆侖山口豎立界碑,埋下鐵鑄界牌。李雖然盡忠職守,足跡遍布新疆與拉達克邊境線附近的所有地方,還豎立界碑,以正視聽。然而,他沒有畫出地圖,中國也沒有類似《皇家地理學會雜志》的刊物讓他發(fā)表踏勘成果。隨著時間的流逝,李源鈵這個人和他做過的事也鮮有人知,更遑論有人知曉他豎立界碑之處正是喀喇昆侖山山脊線。

“約翰遜線”被提出之后,根據(jù)情勢的變化,英國殖民者還先后提出過修訂版的“阿爾達線”和“馬繼業(yè)—竇訥樂線”,隨意地將中印西段邊界線按照其外交政策的需求變來變?nèi)?。雖然包括“約翰遜線”在內(nèi)的這些“邊界線”最后都未能改變中國對阿克塞欽等地的有效控制,但都毫無例外地成為獨立后的印度用來爭奪中國領(lǐng)土的“法理依據(jù)”。

﹡﹡﹡

1947年印度實現(xiàn)獨立,這本來應(yīng)為中印邊界的合理解決提供了良好的前景,但由于印度政府繼承了英國的殖民主義遺產(chǎn),進一步加緊了對三段邊界的侵占,再加上其1959年對西藏叛亂勢力的支持,終于導致了1962年的邊界沖突。這也使得中印邊界問題的解決越發(fā)復(fù)雜和敏感,如芒刺在背般地橫亙在兩國之間,成為彼此改善關(guān)系,拓展合作的一個重大障礙。(本文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猜你喜歡
邊界問題殖民者殖民地
英屬印度“科學邊疆”擴張戰(zhàn)略與中印邊界問題東段的形成
一類弱非線性臨界奇攝動積分邊界問題
徹底改變殖民者和原住民關(guān)系的那一刻 精讀
新加坡殖民地自由港政策的形成(1819—1867)
英屬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
狗邪韓國是倭人之地——兼論任那非日本殖民地
推動中俄邊界問題最終解決的諸因素
三十六計之聲東擊西
十二、什么是“殖民地近代化”論
英國殖民者曾食人“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