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道德養(yǎng)成的四步式學習模式探索

2017-08-30 15:09魏青利
中國德育 2017年15期
關鍵詞:辯論道德德育

魏青利

為了讓學生成為道德學習的主人,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筆者積極變革德育方式,探究“明理、體悟、踐行”三位一體、以過程為重的立體系統(tǒng)——“學前探、學中論、做中思、學后展”四步式學習模式。

傳統(tǒng)德育學習方式偏重道德認知灌輸,忽視學生自主探究、實踐體驗的過程,這種以結果為重的平面學習模式,造成學生知行脫節(jié)甚至知行悖離。為了讓學生成為道德學習的主人,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筆者積極變革德育方式,探究“明理、體悟、踐行”三位一體、以過程為重的立體系統(tǒng)——“學前探、學中論、做中思、學后展”四步式學習模式。這個模式讓學生通過探究和體驗、判斷和評價,加深對道德的認同,并內化于心,體驗成長的快樂。

一、學前探

“學前探”是指在集體學習前,啟發(fā)學生通過故事閱讀、資料收集、調查研究等活動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探究,提出學習中遇到的疑難與困惑。這一過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道德學習的自主性,也便于教師針對學生道德學習中存在的疑惑確定教育的重難點、關鍵點,進而解疑答惑,使道德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設計適切的探究方式來激活學生已有的道德認知非常必要。

(一)材料閱讀

主題模塊學習前的閱讀可分為故事閱讀和資料閱讀。學前,教師推薦一些經典故事,讓學生對基本知識有感知,或提出自己的困惑。根據(jù)學生年齡的不同,推薦的閱讀材料也會不同。如“禮”主題學習,一年級推薦的故事是《雨中情》,圖文并茂的繪本故事體現(xiàn)了同學之間的講禮之情;到了五年級,推薦的是《程門立雪》的故事,學生在經典名篇中獲取道德認知。除了閱讀老師推薦的故事,學生可自主去尋找相關主題的故事來閱讀,讓學生在故事閱讀中明理。

資料閱讀,主要是讓學生針對學習的內容去收集一些相關的信息,可以是網上信息收集,也可以是書籍的查閱,學生通過學前的資料閱讀,對所學內容有初步的感知。

(二)調查研究

學生除了通過閱讀經典故事、名篇,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開展自主學習,還可以開展問題式調查研究,設計問卷調查、整理數(shù)據(jù)、提出觀點,讓學生在自主研究中明晰道德認知。

在三年級“了不起的家鄉(xiāng)人”主題學習中,老師課前拋出問題:“你認為家鄉(xiāng)的名人和你身邊的平凡人,哪個貢獻大?”學生針對這一問題,查閱、收集相關資料。有的學生去收集了名人的事跡,如偉人周恩來、精英馬云以及宗慶后等;也有很多學生去訪問身邊的平凡人,如學校傳達室保安叔叔、自己的爺爺奶奶等。學生把收集到的資料用故事、畫冊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紛紛得出了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為偉人貢獻大,也有學生提出我們身邊默默無聞的平凡人了不起,還有個別學生提出困惑,認為這個貢獻大有不同的理解,環(huán)衛(wèi)工人和馬云一樣都可以是了不起的人。

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收集了很多故事,所以辯論會上,氣氛異常激烈。在激烈地討論中,學生逐漸明晰:只要是有責任感、能為社會做貢獻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通過這樣的調查研究活動,學生建立了擔當意識。

二、學中論

“學中論”改變了過去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態(tài),其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對話、辯論中自主建構知識。課堂中的“論”可以是對話式的討論,也可以是話題性的辯論,其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發(fā)學生自主建構合理的道德認知結構。

(一)進行對話式討論

在輕松的氛圍中,師生、生生之間開展對話,內容包括對自己課前學習成果的反饋、對課前閱讀的故事進行分享、對前期資料學習和調查研究收獲的反饋等。

在“服務G20,當好小主人”的主題學習中,學生通過課前的資料學習、調查研究,展開了“服務G20,我是小主人”的討論。在如何當好小主人的話題討論中,有學生提出首先要認識20個成員國,了解他們的文化是對他們的尊重;還有學生提到,我們首先要向外國友人介紹第十一次峰會舉辦城市杭州的特色,比如龍井茶和西湖新十景。

對話的形式體現(xiàn)了課堂氛圍的民主、平等,學生可以在這樣的氛圍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逐漸加強自己的道德認知,并構建道德知識結構。

(二)開展辯論

辯論壇分為“是非性”辯論和“兩難問題”辯論。在小學中低段的德育課堂中開展是非性辯論,到了小學中高段,學生可以開展話題性辯論,在生生、師生間的互動辯駁中深入剖析問題的實質,開展思想交鋒,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認識到自己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思維,強化學生的思辨意識和辨析問題的能力。

“藍眼睛,辯一辯”是把學生生活中的一些狀態(tài)以視頻、照片等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就此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通過正方、反方的辯論,明辨是非。

二年級今天的話題是“我們放學了”。只見A同學出示一張放學時校門口的照片。他慢慢開始講述:請大家關注畫面中B同學,放學了,奶奶來接她,B同學順勢就把書包扔給了奶奶,自己接過奶奶給的火腿腸,邊吃邊走,而奶奶拎著書包在后面跟著。同學們,你們看到過,或者自己有過這樣的行為嗎?

同學們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

生: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我們不該讓他們背;

生:我爺爺每次也是要幫我背書包的,我有時不讓他背,但他總說,我人小,一定要背的;

生:其實爺爺奶奶在家操持家務也很累的,我們不應該讓他們背。

老師順勢引導:這一現(xiàn)象很普遍,說明爺爺奶奶都很愛你們哦。

生:有時可以讓他們背一段路,然后我們自己背;

生:有時有學具、書包等很多東西,我可以和爺爺奶奶分開拿。

……

二年級的學生是在與身邊的人交往過程中逐步樹立起關愛、寬容、規(guī)則等意識的。在激烈的討論中,有些學生覺得爺爺奶奶是關愛我們才幫我們背的,而有些孩子就認為爺爺奶奶年齡大了,不應該讓他們來背。此時教師給予引導,長輩是出于關愛才來幫我們背,學生隨之討論以后可以和長輩一起分擔。雖然最后教師并沒有教育學生應該怎么做,但全班學生都關注到了長輩對自己的愛,進而會思考要如何去體諒長輩的那份愛。

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會對兩難問題開展辯論,通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分正反兩個方陣展開辯論。辯論的最終的目的不是要分出輸贏,而是讓學生在辯中學會深入分析問題、剖析問題,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考域,發(fā)現(xiàn)道德價值,建構更加合理的道德認知結構。

五年級的走向世界主題學習題目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課前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很多外國品牌進駐中國市場,你覺得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學生自由組合成正方與反方,再把每個方陣分成幾個小隊,分工合作,小隊先選定調查方向,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設計調查方案。

學生在課前有了充分的調查,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類整理,辯論會上每個小隊都觀點明確,呈現(xiàn)自己小隊的調查數(shù)據(jù)作為證據(jù)。其中認為弊大于利的一方證據(jù)充分,辯論一開始就擺出大量的數(shù)據(jù)、例子,辯論會出現(xiàn)了一邊倒現(xiàn)象。老師隨后馬上質疑:難道真的沒有利,都是弊端嗎?通過這一問,反方也馬上列舉了一些有利的證據(jù)。當兩方辯論不相上下時,老師又順勢引導:兩方觀點都很有道理,這樣說下去是辯不出勝負了,看來外國品牌進駐中國是有利也有弊。關鍵是什么?通過這一引導,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外國品牌進入中國有利有弊,關鍵是我們中國人要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借鑒國外的技術,發(fā)明屬于自己的東西。學生在整個辯論過程中思路越發(fā)清晰,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用調查研究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疑惑或問題的能力。

三、做中思

學生道德品質的發(fā)展需要在實踐活動中積累經驗,需要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反復練習行為規(guī)范和生活習慣,進而自悟自省。教師應努力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參與實踐活動,對于學生難以產生身臨其境感受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xiàn)教學目的?!白觥笨梢苑譃槟M場景中的道德游戲和真實場景中的道德踐行。

(一)游戲中思考

游戲作為兒童生活自然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兒童用以理解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社會與人生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小學低年段的孩子來說,游戲也是同學間交往和合作的最好方式。設計具有生活場景的道德游戲,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問題解決中積累經驗,讓學生在競爭與挑戰(zhàn)中體驗、感悟,正是這種真情實感促進了兒童道德品質的發(fā)展。

在二年級的“規(guī)則”主題學習中,設計了“文明游戲”一課,老師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做游戲,孩子們有的玩跳繩,有的玩老鷹捉小雞……開心極了。這時有一個學生也加入了大家,但是他到處亂跑、亂跳、亂撞,各種游戲都無法進行了。教師適時提出疑問:“你喜歡他的亂穿亂撞嗎?為什么?”“他這樣做,破壞了大家的游戲”“游戲時必須按游戲規(guī)則去做?!?/p>

這里所說的“玩”是有目的的“玩”,它是一種學習。在生動、活潑、有趣的“玩”中,學生深刻感悟到只有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秩序,大家才能玩得開心、快樂。

(二)生活中感悟

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是在無數(shù)次的實踐過程中體驗、升華并鞏固其所獲得的經驗而逐漸生成的。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在兒童喜愛的、樂于參與的活動中才能踐行道德認知,并深化為道德行為。

在三年級“仁”主題模塊學習中,結合母親節(jié)主題活動“回報父母愛之今天我當家”,我們組織學生利用雙休日,在家當一天的小主人,打掃衛(wèi)生、買菜、燒飯,并詳細記錄一天的實踐活動,目的是要學生在記錄一天的勞作中,如買菜、燒菜等具體事件,充分體驗父母的辛勞,學會感恩父母。

通過模擬“當”爸爸媽媽,學生們感觸頗多,在之后開展的“孝敬父母,心存感恩”主題匯報課上,學生們紛紛表達了想法:“原來燒菜這么辛苦,以后我吃飯再也不挑食了?!薄按驋叻块g這么累呀,我以后可不亂放物品了。”學生在親身“做”中,真切感悟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同時也認識到要學會感恩父母,學會幫父母分擔家務,樹立起家庭責任感。

四、學后展

德育是一種觸及人心的教育,只有觸及學生的思想內部,才能引發(fā)他們把道德經驗轉化為自己的信念,并最終成為一種道德習慣,所以在認知、體悟、踐行之后需要設計觸及心靈的互動展示活動。

六年級的“擔當”主題模塊學習題目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課的內容是播放地球(自制)短片:地球最初的形成——人類的產生——社會的發(fā)展——地球的污染。課后,教師拋出問題:我們的地球怎么了?在學生談到生活中的空氣、水、土壤、植物等被破壞、污染等現(xiàn)象后,請學生選擇一個喜歡的話題開展調查研究,讓研究同一話題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分工合作,設計調查方案。一個星期后,班級開展“我們的地球”主題展示課。展示活動中,有的小組把自己打扮成樹、花,控訴人類的破壞;有的小組用PPT匯報研究成果;有的小組編寫小報、書畫作品,倡議我們要保護地球。

學習后的展示活動賦予每個學生展示個性的舞臺,他們在展示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對一種主張的認同感,增強其踐行意志,從而促進其形成穩(wěn)定的信念。

責任編輯︱李 敏

猜你喜歡
辯論道德德育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辯論打破思維定式
跟蹤導練(五)(2)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道德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同影子辯論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道德
高校“德育為先”的理論、實施及評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