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娜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對提高學習質量、促進學生未來發(fā)展產生積極的作用。小學語文學習需要突出互動的基本原則,認真研究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本文就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中存在的不足,將從兩方面論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互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237-02
一、當下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不足
1.方向單一。
課堂互動的主體由教師和學生組成。從互動主體的構成來看,包含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教師個體與學生小組、教師個體與學生全體、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學生個體與學生群體、學生群體與學生群體六種類型。而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師與學生個體,教師與學生全體的互動,其余互動嚴重缺乏。事實上,許多國外研究專家正把生生互動當作教學中尚待進一步開發(fā)的寶貴的人力資源,認為生生互動是教學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內容狹隘。
師生互動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互動,其內容也應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師生互動交流有三種主要形式:行為間的互動合作、認知互動合作以及情感交流互動。現(xiàn)行的教育重掌握知識,輕情感以及認知過程,教師一般不會花太多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展示,學生彼此之間缺乏借鑒和學習,由此在學生情感的陶冶、心靈的凈化以及人格魅力的提升等方面存在嚴重缺陷和不足。
3.深度淺薄。
在課堂教學互動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仍很強勢,課堂上常聽到教師連珠炮似的提問,學生機械反應似的回答,一問一答的互動,實為“物理運動”,而非“化學反應”,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很難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有深入理解和思考;學生對某一問題的回答中,有許多雷同與重復,缺乏質疑、激烈的辯論,更談不上強烈的反駁。以上種種均反映了課堂互動深度上的缺陷,這樣淺層、薄弱的交流互動很難激起思維的浪花,缺乏長期發(fā)展以及時間的動力和支撐,培養(yǎng)的是回答問題者,而非是學習者。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質量的方法
1.平等對話,眼中有學生。
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互動的發(fā)起者、領導者,學生是互動的被發(fā)起者和被領導者,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我——你”的關系,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相互之間進行生命、精神的對話,是彼此相互照應、溝通、認可與提升。是盡情敞開自我,積極迎接外在生命,并把自我與外在完美融合、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共同發(fā)展。
作為教師,我們應蹲下身子,成為學生中的一員,站在學生的角度適度引領。在學生眾多的感悟體會前,教師應學會等待,學會傾聽,讓學生潛心會文,盡情“對話”。一位老師在教學三年級《放飛蜻蜓》一課時,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二到第十自然段,然后讓學生說說對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
教師沒有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在平等的對話中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讓學生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互動,對學生而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現(xiàn),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這樣的境界,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彼此的交流中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2.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
教師主動創(chuàng)設交流平臺,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盡可能提出有意義的思考題,可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生動、多邊、寬松的教學情景中,教學才有懸念,學生才會興奮,情感才會豐富,思路才能打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自然會增多,師生彼此間才會互相影響,溝通才更容易。
筆者在課堂上合理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師將學生課前搜集的圖片、文字、視頻等豐富的學習資源保存在資源庫中,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庫中把需要的資料拉出來,既方便又簡單。有些內容可以讓學生上來動手操作,如教學六年級《詹天佑》時,一改以往用PPT演示“中部鑿井法”和“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隧道開鑿法,改成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到白板上畫示意圖,并請其他同學簡單評價,從而更好地體會詹天佑工作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一環(huán)節(jié)在讓學生獲得實踐的機會和展示自我的同時,更多地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來回互動,即努力形成復雜的多向互動。恰當?shù)貞媒换ナ诫娮影装宓奶厥庑Ч蛻眉记桑瑢W生不再是旁觀者和傾聽者,而是參與者、合作者,每個學習步驟學生都有自己的參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獲。
3.價值引領,追求互動的深刻。
課堂上的互動,師生、生生通過多邊的對話與交流,彼此的思想經過不管碰撞、沖突、吸納與提升,會不斷重新建構。往往在老師的不經意間,學生產生了一個典型的疑問、生出了一朵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掠過一絲情感的變化,如果我們老師善于把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信息捕捉出來,加以重組整合,或許可以引發(fā)一場激烈的討論,廣泛的共鳴,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梢赃@樣說,當課堂互動都不在教師的意料之中時,也就意味著教師真正走進了學生。
某教師有一次借班上《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學到邱少云為了整個部隊的勝利如巨石般趴在火堆一動不動直至犧牲的高潮時,學生對邱少云的情感達到了頂峰。此時一個小個子男生站了起來,鏗鏘有力地說道:“邱少云,假如我是你,我就打幾個滾先將火滅了,說不定這個時候山上的敵人正在睡覺呢?!比珗鲆黄等?!老師在短暫的調整后,并沒有簡單地否定學生,而是從學生心底的真正需要出發(fā),在引導孩子說出不希望邱少云叔叔就此離去的想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生命和紀律,自己的生命和全連戰(zhàn)士的生命之間的輕重,從而讓學生對于邱少云的壯舉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胸有預期目標外,還可根據教學活動的變化突破預期目標和既定計劃的限制,走向更生成、開放的創(chuàng)造天地。
課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