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娥
【摘 要】中職的英語教學不同于普通高中的英語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但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卻很少。探索一條實用性較強的中職英語教學之路對其教學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本文從五個方面分析了中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策略,為中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中職 英語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005-01
中職與普通高中不同,它要求學校教育應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探索針對崗位與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為本的教學模式。因此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如何盡快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結構體系,更好的為專業(yè)教學乃至培養(yǎng)目標服務,是中職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1、要科學合理的選擇和調整教學方法
由于種種客觀原因,目前職高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行為與心理等非智力因素諸多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費時較多,收效較低”是我國目前英語教學方法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些學生雖然記住了大量詞匯、語法,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缺乏實際運用的能力,感到“束手無策”,不會學以致用,從而喪失了學習興趣與熱情。
職高教育的特點是針對性強,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其人才培養(yǎng)注重以能力為本。因此,在確定英語教學目標時,應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課堂教學模式。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考慮到充滿生機活力的學生個體及他們內心的情感變化,著眼于全面和諧及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英語語感教學法是一種體系型,全局型的英語教學實踐改革成果。它充分的體現(xiàn)了“聯(lián)系實際、深化概念、注重應用、重視創(chuàng)新、提高素質”的中職特色。
2、培養(yǎng)英語語感是英語教學的核心
英語語感教學法是以正確的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理論為指導,繼承和發(fā)揚祖國語文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重視啟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它采用認知(recognitjon)加強化(reinforcement)的教學策略,集中精力加速培養(yǎng)英語語感,并以語感帶動聽、說、讀、寫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達到大幅度、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英語教學方法。它重視學習效率、重視開發(fā)智力、重視掌握規(guī)律、重視能力培養(yǎng)、重視學用結合、重視熟練運用、追求實際水平、追求英語過關。因此,語感教學法屬于素質教育范疇,適合中職的英語教學。
語感(1inguisticsense)是人們對于語言的直接感覺,是系統(tǒng)、綜合的言語感知力,是直接敏銳的語言領悟力,是對于語言熟練掌握而自然形成的不假思索的語言敏感性。語言的敏感性能力越強,就越能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和使用語言。所以,語言學習的關鍵是語感的形成與發(fā)展。葉圣陶先生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敏銳有感覺”。呂叔湘先生也說過,“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顯然,語言的教學關鍵是促使語感的生成、發(fā)展和提高。也就是說,培養(yǎng)英語語感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核心和關鍵。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優(yōu)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這一理念主要強調英語教學應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般來說,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有如下幾個因素:第一,職中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學生剛進入中職,沒有了往日的緊張,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輕松地度過職中生活,因而缺乏學習動機。第二,職中學生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感興趣,這種教學模式缺乏吸引力。英語課堂上教師一味地說教,不能靈活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這樣就會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上的依賴性,還會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利于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第三,職中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有的職中學生對英語科目的學習只滿足于課堂表層知識的獲得,不能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不能進行有意義的思考,這也影響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們職中英語教師要解決以上問題,首先要使職中學生端正英語學習態(tài)度,樹立良好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濃厚學習興趣;其次要將英語教材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職中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實踐能力,又可以使學生通過興趣產(chǎn)生英語學習的動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關注學生情感,提高人文素質”也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這一理念主要是強調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注重“雙基”的把握,還要加強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
中職的學生由于英語基礎較差,原本對單純的知識講授就缺乏興趣,又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引起的自甘墮落,心理上也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用英語給學生講一些國內和國外的風土人情、道德風尚、文化習俗等。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客觀的講述一件發(fā)生在現(xiàn)實中的事情,讓學生以英語討論的方式去評價!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領。
5、多元化評價機制的建立
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評價往往與考試混為一談,學生成績成為他們最終的定論,而他們的學習過程,情感體驗,態(tài)度,價值觀和能力卻被忽視。因此,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夠體驗學習的快樂,而大多數(shù)學生卻無法體會到。在中職學校,英語教學評價方式也是如此。隨著英語教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現(xiàn)有的評價體系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即形成性評價。
中職學生經(jīng)歷過中考的失敗,自信心受到損傷,這就要用教學中溫暖而又鼓舞人心的評價來療傷。教師應避免對學生“冷眼”,而要擅長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多向學生說幾個“very good”會勝過千萬句的冷嘲熱諷,鼓勵學生取長補短,有耐心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此外,評價方式也要多樣化。如競賽考評法,通過不同形式的競賽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模仿朗讀、朗誦、背誦考評法,以展示每個同學讀、背、模仿能力,堅持以課本所列篇目為準;聽、寫結合,聽、復述結合,聽、問答結合考評法,由教師設計多套試題,學生抽簽作答。這些都是經(jīng)過實踐的評價方式,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特點做出相應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