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梅
【摘 要】本文從學生的角度,探討了適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問題,這些策略包括課堂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體實施的辦法和途徑。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142-01
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同時又避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從學生的角度,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論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對第一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所幫助。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
"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鉆的體現(xiàn)??梢哉f,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而善于思考成就了一代代有成就的人。孩童時期的小學生,好奇心重,最容易對不熟悉而又想知道的問題發(fā)問,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fā)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因此教師要努力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多質(zhì)疑,養(yǎng)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多提問題和善于提問題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嘗試著用這樣的方法去做:
1.1 營造學生提問的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課堂教學實行民主化的原則。教師必須放下架子,在課堂上營造濃濃的民主氣氛,讓學生活躍起來,敢于質(zhì)疑課本和教師的所謂標準答案。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fā),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要一錘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應該肯定;對有主見的敢于跟教師爭辯的同學更要大力表揚,課堂上要允許學生隨時發(fā)問。
1.2 我們還要教給學生一些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善問。鼓勵學生多疑多問,并不是讓學生漫無邊際地亂問,而是要講究實效。讓學生多疑多問,讓語文課堂更加活躍起來,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客觀要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讓學生在質(zhì)疑提問過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內(nèi)容,培養(yǎng)他們不迷信權(quán)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習慣。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fā)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2.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教育是中國教育轉(zhuǎn)型時期對教育模式的一種探索,它以引導學生主體逐步按照社會方向?qū)W會自已教育自已、自己發(fā)展自已為核心。它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自我發(fā)展成為馬克思所說的具有人的類本質(zhì)——"自由自覺的活動",它將建立起把服務祖國人民與實現(xiàn)自身價值相統(tǒng)一的教育機制。二是當前教學的主流是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發(fā)展"。"主動發(fā)展"的內(nèi)涵是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主體意識,有較高的成就動機;熱愛學習,求知欲強,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會學習,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主動地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發(fā)展方向。三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是能思考、能活動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學得好壞取決于他們的主觀努力和能動作用。教育者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使受教育者知道應該怎么學,都是為了使學生愿意學、喜歡學、主動學。
3.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的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nèi)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創(chuàng)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臺,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牛頓說:"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于別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fā),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現(xiàn)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jù)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
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鉆的體現(xiàn)。宋代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明人陳獻章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凡是學生都善于提問題,而學習差的同學往往提不出什么問題,他們對學習不精心,囫圇吞棗,即使發(fā)問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當然好問也應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養(yǎng)的,好問不等于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jīng)過自己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fā)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
課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