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鳴笛
摘要:隨著《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布,許多教育工作者開始思考以素養(yǎng)為導向的課堂教學如何開展?與傳統(tǒng)的知識與技能相比,素養(yǎng)的概念超越了知識和能力的范疇。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基礎教育工作者應該以素養(yǎng)為導向,始終立足于本學科的教學實踐。
關鍵詞:素養(yǎng);小學;音樂教學
一、教師學會解讀素養(yǎng)
“素”是實物本來的樣子,物質的基本成分?!梆B(yǎng)”則是撫養(yǎng)、教育,使身心得到滋補和休息的過程。“素養(yǎng)”一詞在詞典中是指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和能力,是品德、風度。可見素養(yǎng)與素質不同,素質在詞典中的解釋是指人的某些先天特點,是實物本來的性質。素養(yǎng)則是依靠后天的訓練和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可教性,是可以通過教育不斷優(yōu)化的。總之,素養(yǎng)可以理解為個體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激發(fā)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使自身的科學文化知識、藝術、思想等多方面到達一定的水平,養(yǎng)成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根據素養(yǎng)的定義,在教學中分為五個層面,如表1。
二、分析教材,發(fā)掘素養(yǎng)
以素養(yǎng)為導向的課堂,必定以素養(yǎng)為主線。那么素養(yǎng)從何而來?教科書作為國家和教委統(tǒng)一制定和下發(fā)的教學資料,是課程教學的核心材料。那么教師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反復閱讀和理解,認真?zhèn)湔n,挖掘其中所隱含的素養(yǎng)。如人民音樂出版社一年級下冊第八課“時間的歌”中,分別有兩首欣賞歌曲——《在鐘表店里》《調皮的小鬧鐘》,兩首學唱歌曲——《時間像小馬車》《這是什么》。在這一課當中,教材編寫者以時間為主題,用不同的學習方式、音樂風格,向學生介紹時間。那么如何從教材中發(fā)掘素養(yǎng)呢?簡單來說,教師拿到教材可以:第一,從自我管理層面出發(fā),通過小鬧鐘主題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按時作息、守時的好習慣;第二,在知識層面,教師可以通過歌曲內容,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種類的鐘表,開闊自己的眼界,還可以通過音樂欣賞和學唱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學習:器樂,演唱;創(chuàng)作學習:旋律、歌詞等創(chuàng)編;表演學習:歌唱、舞蹈、器樂等;欣賞學習:如何欣賞;文化學習:歌曲背景、作曲家生平、民俗文化、自然風情等);第三,在審美層面,通過視覺和聽覺讓學生感受音樂美;第四,在交往層面,可進行適當的樂器合奏、聲部合唱,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和協作能力;第五,在思想道德層面,讓學生通過鐘表店阿姨的辛勞工作體會父母工作的辛苦,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尊敬長輩的態(tài)度。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
三、根據學情,選擇素養(yǎng)
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義務階段音樂課程標準》把小學階段劃分為兩學段:1~2年級為一學段,3~6年級為另一學段。教師要根據年級和學段,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和適合學生年齡的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如第一學段的學生,身心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能力比較強,理解能力較差,教師應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還比較差,教師不應對這一學段的學生在自我管理能力層面要求過高。在知識層面,教師應選擇適應學生年齡段的音樂學習知識進行教授,選擇簡單的樂器、簡單的人物介紹等,使學生保持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在審美層面,這一學段的學生應該注重開發(fā)音樂感知力,學會體驗音樂的美感;在交往層面,教師可選擇簡單的協作方式進行音樂活動,體驗合作的過程,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在思想道德層面,教師應從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入手,做到貼近學生的生活。
四、激發(fā)動機,創(chuàng)設導入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鼻笾秃闷嫘氖羌ぐl(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基礎。以素養(yǎng)為導向的課堂與以知識和技能為導向的課堂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不是教授知識和技能,而是教授他們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主動探求知識的欲望。要想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欲望,教師需要在備課的過程中仔細思考,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狀況,將學習的主要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創(chuàng)造性地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人民音樂出版社一年級下冊第八課“時間的歌”學唱歌曲《這是什么》為例,歌詞以謎語的形式編寫。一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十分強烈,非常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贊美。那么在歌曲導入中,教師可以與學生玩猜謎語的游戲,教師先讓學生給自己出謎語,這時其他學生也一定會跟著教師一起猜,思索答案。接下來教師再給學生猜謎語,然后直接演唱出這首歌曲,并利用三角鐵模仿歌詞中鬧鐘“當當當”的聲音,讓學生猜所唱的謎語到底是什么?這樣既增強了歌曲的趣味性,又調動了學生對學習歌曲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音樂學習的主動性。
五、設計活動,培養(yǎng)素養(yǎng)
首先進入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自我管理層面。在教師演唱或播放錄音的過程中讓學生學唱,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在課堂中巡視或進行個別指導,叮囑學生專心學唱,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低年級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自己的模仿,學唱一首簡單的歌曲。通過反復聆聽歌曲,學生自己也在反復進行著審美體驗,感受歌曲的韻律,這也是一種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自學過程結束后,再進入知識層面,讓學生自己找歌曲的節(jié)奏,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找出不認識的節(jié)奏音符和節(jié)奏,先自己解決,如果自己不能解決再小組一起討論。教師可在班級討論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解決疑難節(jié)奏和音符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學會歌曲、對歌曲節(jié)奏和旋律有基本把握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避免了對疑難問題的阻礙。小組討論既解決了知識層面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問題,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內能夠自主對問題進行討論也是一種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繼續(xù)帶領學生進入審美層面的培養(yǎng)。通過教師演唱或聆聽音樂,學生主動感受樂曲的強弱、音樂的旋律走向、聯想到的音樂畫面,培養(yǎng)對音樂的審美感知、審美想象、審美情感和審美理解。然后教師可以在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交往層面進行器樂合奏和歌詞創(chuàng)編,比如,讓學生使用簡單的打擊樂樂器進行合奏,模仿鬧鐘的聲音;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利用歌曲的旋律創(chuàng)編另外一首有關謎語的歌曲,借助歌曲的演奏和創(chuàng)編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交流能力。最后,教師可以把歌曲的主題上升到道德層面,比如,可以讓學生思考鬧鐘是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物品,它幫助我們培養(yǎng)了哪些良好的生活習慣等問題。
六、創(chuàng)設情境,增添“戲劇性”
戲劇教學是將戲劇方法與戲劇元素應用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習對象在戲劇實踐中達到學習目標和目的。教學的戲劇性有很多優(yōu)點,戲劇性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良好教學手段。它的優(yōu)點在于學生的參與度高,可以是即興的表演,也可進行提前的編排,這無疑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戲劇性的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形體、溝通能力、自我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創(chuàng)造力、團隊合作能力等。但戲劇性教學也有自己的弊端,如果由教師編排的話,會很浪費時間,耽誤教學進度。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每堂課的學習內容,由學生自愿結合,在課下完成小戲劇的編排,在下節(jié)課開始之前抽出兩三分鐘的時間由學生表演,鍛煉他們各個層面的素養(yǎng)。例如:人民音樂出版社四年級下冊《彼得與狼》是一首交響童話,在播放交響樂的同時,還有旁白對童話故事聲情并茂地朗讀。這是良好的戲劇性教學素材,教師可以通過一個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全員參與到戲劇表演中,替代冗長、無聊的欣賞。
七、融入多元學科理念
教師在教學中融入多元學科理念,可以減少課堂知識面的片面性,不僅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科與學科之間產生聯系,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使其成長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音樂學科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音樂學習分為技能學習、創(chuàng)作學習、表演學習、欣賞學習、文化學習、音樂心理學習六種。音樂學習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師在音樂課程的教授中,不僅要與音樂有關的舞蹈、戲劇、美術等門類進行結合,還要與數學、語文、思想品德、科學等其他學科進行融合。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每位教師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和情感內涵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學中也會展示出各種不同的風格。而多元學科理念的提出更是給了教師充足的發(fā)揮空間。比如有些教師擅長繪畫,有些擅長舞蹈,有些擅長演奏樂器,有些擅長朗誦。那么在選擇綜合性材料來進行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結合自身的特長,這樣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音樂基本功,學習文學、科學、歷史、時事、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識。綜合性材料的運用能夠使音樂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在選擇綜合性材料的時候應遵循少而精的原則,既照顧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考慮學科特點,以音樂為主線組織教學。
參考文獻:
[1]岑瑋.教育戲劇的教育意義與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4(17):7-8.
[2]郝圖雅.新課程改革下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J].好家長,2015(34).
[3]蔣欽華.課堂教學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12).
[4]趙劍鋒.試析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才智,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