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蘭花
[摘 要]翻轉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是一種讓學生知識存檔、個性發(fā)展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限時講授、設計爭辯、開放資源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養(yǎng)成學習思考的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學會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翻轉課堂;精彩生成;講授;爭辯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22-0030-0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先進的教育思想不斷涌來,沖擊著固有的教育思維。在這種背景下,以學生為主的翻轉課堂應運而生。何謂翻轉課堂?如何適合學生?通過多年的摸索、研究與實踐,筆者認為解放學生的頭腦,由此生成新的思考點與知識點,這是對翻轉課堂最好的理解。
一、限時講授,延長思考,給生成提供空間
課堂上,教師過多的講述,不但影響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而且把本該屬于學生的思考空間給擠占了,讓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停滯”狀態(tài),讓他們的大腦變成了的容器——機械地“灌裝”知識的容器。限時講授,管住教師的嘴巴,把課堂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與理解,這樣能讓學生學會學習。雖然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顯得更有難度,但能延長學生思考的時間,拓寬課堂生成的路徑,讓課堂更加精彩。
如,在教學蘇教版第四冊《有趣的發(fā)現(xiàn)》一課時,我沒有過多糾纏于對課文的分析,而是直接出示發(fā)現(xiàn)的結果,讓學生誦讀后提問:“達爾文是如何得到這個結論的?”——反復觀察比較。接著又追問:“達爾文又是如何進行反復觀察比較的?”然后,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去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最后,經過思考,學生就給出了初步答案。有的說,達爾文起早摸黑去捕捉昆蟲,然后分別在小風、大風的時候去放飛、觀察;有的說,達爾文為了捕捉不同的昆蟲,得到更為準確的答案,上山、爬樹,非常辛苦;有的說,島上已經沒有了小翅膀的昆蟲,他還要去家鄉(xiāng)或者其他地方去捕捉小翅膀昆蟲來放飛、觀察;還有的說,為明白春夏秋冬不同季節(jié)的特殊情況,達爾文帶著昆蟲經常光顧這個小島。
如果把孩子的思維比作一串鞭炮,那么一個人的亮點就會讓更多人閃光。在這樣的自主空間內,學生自由馳騁,很輕松地得出結論:科學實驗很辛苦,科學發(fā)現(xiàn)需要一絲不茍的精神。
限時講授,其出發(fā)點是讓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的閱讀教學課堂,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能力與素養(yǎng)。
二、設計爭辯,碰撞思維,給生成提供動力
一位哲人說過,真理是在爭辯中產生和確立的。一個個思想活躍、敢想敢說的學生,面對含義豐富的文本,他們肯定會有認識上的不同,會出現(xiàn)各不相同的理解。教師要有意識地抓住這些“焦點”做文章,鼓勵學生進行個性體驗,讓他們人人參與爭論,在爭論中碰撞思維,生成新的認識,從而喚醒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
如,在教學《狼和小羊》這篇課文時,面對狼的兇惡與小羊的溫和,加上認識的有限,學生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可憐的小羊肯定會變成狼的美餐了。這時,我提出一個讓學生爭論的問題:“可憐的小羊真的一定會落入狼口嗎?我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小羊順利逃脫,甚至戰(zhàn)勝惡狼的方法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很快沉浸到課文的每一個字詞中,去尋找不同的答案。于是,一場思維的碰撞開始了。有人從“溫和”一詞中體會:“從‘溫和一詞可以看出小羊是個好人。好人就有好報!他不會被狼吃掉的?!庇腥藦摹昂啊弊种畜w會:“‘喊既是對狼胡說的不滿,也是一種求救。說不定旁邊有獵狗、農夫或者羊媽媽等趕過來救它。”有人從課文最后的省略號中體會:“省略號表示結果不確定。小羊從‘溫和地說到‘可憐地喊,說明他已經開始動腦筋反抗了。說不定,在最后的時刻他想到了逃走的好辦法……”
一時間,教室里“擁狼派”與“護羊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思維的火花在這時被點燃。課堂爭辯,在激活學生思維、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也演繹了課堂的無限精彩。
課堂爭論,不但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而學生興奮的狀態(tài)為更多的生成提供了可能。
三、開放資源,放飛思想,給生成提供養(yǎng)料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應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改變固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開放教學資源,不但是一條能滿足學生需求的途徑,而且為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提供舞臺。
教學資源隨處都有。比如,蘇教版第四冊練習5中有認識圖標一題。教學時,我沒有讓學生死記圖標的內容與表達的意思,而是讓學生走出教室,尋找走道里的圖標——安全通道;然后,讓他們沿著圖標所指的箭頭走一走,理解安全通道的真正含義。這樣,加深學生對圖標的印象,為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圖標打好基礎。
再比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大禹治水》一文,有這樣一句話:“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進了大海?!薄罢娴氖蔷抛笊健⒕艞l大河嗎?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我提出了問題,鼓勵學生自己去查找答案。
教室頓時沸騰了。怎么查?怎么理解?他們各展其能。由于課堂時間是短暫的,于是他們回去后和家長再查。第二天,答案便出來了。他們不但理解“九”代表多,更理解了大禹治水的艱辛,怪不得大家都稱他為“偉大英雄”。 而開放之后的生成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彩。他們提出問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的妻兒父母為什么不出來看他一眼?”“劈山挖河會不會影響交通和環(huán)境?治水也有危險,老百姓有沒有怨言?”這些生成,為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們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開放資源的課堂,可以讓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的激情飛揚。
四、精心敲擊,善于思辨,給生成開花的渴望
善于思辨是一種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敏銳的思辨,能讓學生去除浮躁,靜下心來思考深層次的問題,能有效促成課堂的精彩生成。
思辨應不言他人之言,而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觀點。但學生畢竟知識、閱歷有限,很多時候會人云亦云,這就需要教師的精心點撥、旁敲側擊,引領他們在“新”字上做文章。
如,在教學《夕陽真美》一課時,我讓學生讀讀課文,看看畫面,拿出彩筆恣意畫畫。在他們都感嘆夕陽真美時,我在旁邊敲擊了一下:“你覺得課文中除了夕陽真美,還有什么也很美?你能找出來嗎?”
教室里安靜了下來。然而,此時無聲勝有聲,學生思辨的機器開動了。可惜,思辨的結果并沒有超出我的預料。有的說是燦爛的霞光很美,有的說連綿起伏的西山很美,有的說五彩繽紛的云朵很美。只有一位小朋友說“爺爺”也很美。“為什么?”我馬上追問并再次敲擊:“僅僅是因為夕陽照得他滿臉紅光嗎?”學生思辨神經再次被觸碰。他們有的在書本中找,有的坐在那里想。有個學生還真的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我覺得爺爺奶奶非常恩愛,他們都是美的?!苯又?,我引領學生看老年人的生活圖片。他們終于感悟到文章表達的內涵。
由于受心理、思維等方面的影響,學生的認識往往無法深入,因此教師要引領、點撥他們。思辨過程中,教師應該是“首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營造課堂的氛圍,一旦發(fā)現(xiàn)生成的苗頭,就要輕敲側擊。只有這樣,生成的花朵才能開得鮮艷。
翻轉課堂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手段。它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是一種讓學生知識存檔、個性發(fā)展的教學方式。作為語文教師,只有完全理解其含義,積極建構課堂,圍繞“生成”這個點反復“翻轉”,才能真正演繹課堂教學的精彩。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