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江蘇省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摘 要:在個別化輔導中糾正盲生不雅行為;在自理能力訓練中樹立盲生自信心;通過幫扶活動,為盲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縮短師生間心理距離;在故事引領中關注盲生成長敏感點;利用多種資源,培養(yǎng)盲生陽光心理和健全人格。
關鍵詞:盲生;陽光心理;耐心指導
低年級盲生普遍具有膽小、自卑、懦弱、孤僻、不合群的特點,為了讓每個盲生都擁有一個開朗、健康的心靈空間,我將本班定名為“燦爛心空”,希望本班學生能懷揣一顆陽光般的心,樂觀地面對一切困難。
一、推開學生心門,播種燦爛陽光
因為我班學生都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所以我把入學的第一個月制定為常規(guī)訓練月。此時我通過“大手牽小手”,帶領學生認識新環(huán)境,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對新環(huán)境的親切感,讓他們感受到學校是他們的另一個家。
斯金納認為,“教育就是塑造行為?!倍晒Φ慕逃陀柧毜年P鍵在于班主任。每次糾正盲生不雅行為時,我不僅要使用兒童化的語言,更要親自示范,當?shù)鸵暽龊煤?,再幫助全盲生,建立互助關系,使學生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此刻班主任溫和的話語、親密的身體接觸、細致的照顧,不僅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更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對學生耐心地指導,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就在他們的身邊,如遇困難,老師會在第一時間出現(xiàn)為他們解決各種問題。
我班學生不單有視力殘疾,有的存在語言障礙,有的存在行為障礙,有的出現(xiàn)學習困難。因此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隨意敲打桌子,哼哼歌曲,身體晃來晃去,拍拍前后同學等。于是我利用午休或晚自習時間,細致地進行個別化輔導。當輔導有語言障礙的學生時,其余學生會因為他不清晰的話語,哈哈大笑。如果不及時處理好這一問題,學生將會不自覺地在嘲笑別人中尋找樂趣。于是我輕輕地說:“××因為說話比較晚,才會這樣,我們是一家人,要不要幫幫他?如果你是××,被其他同學笑話了,會開心嗎?”看似平常的話語,總能牽動學生的心,讓學生學著換位思考。我作為一名溫暖的提示者,悄悄地推開學生的心門,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站在他們的立場,幫助他們改變內心深處的假惡丑。只有當班主任把關注學生變成自己的生命本能,學生才會真正地接受班主任,才會產(chǎn)生我班是我“家”的概念。班主任用真心、慈心、慧心面對學生,點亮他們心中的快樂陽光,讓他們的內心變得開朗、亮麗、溫暖,才會激發(fā)他們對“燦爛心空”班的向往。
二、樹立學生信心,面對百味人生
大部分家長對孩子不抱以希望,把孩子能做的事全部承包,到了入學年齡,還有很多學生不會洗臉、不會穿衣、不會如廁等。因此,訓練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為學生樹立信心,成為班主任每天的必修課。訓練中我要求他們大聲說出:“我行!我會!”用鼓勵代替責備,用贊美代替呵斥,也只有這樣才能強化學生以后實施這種行為的動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賞識,學生才會信心百倍,才有勇氣付之行動。布置教室與學生商量,物品擺放征求他們的意見,構建教室空間文化給予他們最大話語權,潛移默化中賦予他們信心。有信心才有希望,有信心才有力量,有信心才會擁有陽光般的心態(tài),才會微笑面對人生,愉快度過每一天。
從一年級開始,我班開展“小手拉小手,我們齊步走”幫扶活動,一對一進行輔導。在搭檔選擇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自由組合。他們的選擇基本是強強結合、弱弱結合。至于選擇的理由,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興趣差不多,能玩到一起。我笑著告訴學生:“幫扶活動的目的是使‘燦爛心空班的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進步,選擇搭檔時,可以動靜結合、強弱結合、勤奮懶惰結合,學會與搭檔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蓖ㄟ^幫扶活動,讓學生明白:“燦爛心空”班是一個家,我們都是家中的一分子,少了誰都不可以。一個人好,不是好;大家好,那才是真好!
“燦爛心空”班從不回避“瞎”這個字眼,唯有學生坦坦蕩蕩地接受這個事實,才會真真正正地擁有豁達的心胸,才會做到知足常樂。通過超市購物、買水果、吃肉串等生活情境,指導他們與營業(yè)員交流,學會文明用語,讓學生明白:擁有豁達的內心,生活才會開心,太計較、太執(zhí)著,反而煩惱叢生。
三、利用多種資源,開啟快樂心間
為了讓“燦爛心空”班成為學生舒展心靈、放飛思想的場所,我努力營造寬容、寬松、寬厚的氛圍,為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提供空間。我班口號:快樂學習、幸福成長。我班班訓:明禮儀、守誠信、勇拼搏、得進取,我自信、不放棄;我堅持、不逃避。
我每周利用三天晨會時間與學生分享故事,學生在故事中得到的感悟遠比教師說教更有說服力。比如,在《別悲觀去想》中學生了解到,開心面對生活的小鳥長大后變成了人人喜愛的喜鵲,一天到晚唉聲嘆氣的小鳥長大后變成了人人厭惡的烏鴉,最后烏鴉反省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才知道即使最終沒有成功,但努力并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困境,得到的遠比結果更重要;傾聽《有所失》,在晨會時間讓學生談談本周自己的得失。這種分享在不知不覺中潤澤了學生的心,學生變得開朗了,喜歡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即使有時對事物的看法是錯誤的,我也不馬上點破,而是走到他們身邊,平等對話,告訴學生我的想法,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從中明白對與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我班與國稅青聯(lián)組成共建單位,他們在四年中守護著學生的成長。在一次活動中,學生折了一個花籃,里面放滿了“星星”??吹胶笪覇枺骸霸趺磿羞@個想法?”他們回答:“每次叔叔阿姨來看望我們,帶來許多食物、生活用品、書籍、盲文紙,我們也沒什么可送的,這一籃子‘星星,是班上所有同學一起折的,希望叔叔阿姨們工作順心、生活開心?!睒銓嵉脑捳Z散發(fā)著學生自然真切的情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明白:得到快樂,但給予更快樂,并學會了感恩。
為見證學生的成長,我為他們制作了成長檔案,一張張照片包含著學生的學業(yè)進步、道德成長、個性萌發(fā);一句句話語,流露出學生稚嫩的思想、激發(fā)了他們生活的熱情、放飛了他們的夢想……我時常與學生回顧檔案,對各自的成長進行分析,促進學生自我提高;與家長分享的過程中,讓家長了解自家孩子的進步。每份檔案都會成為班主任、學生、家長溝通的平臺。
四年的時間,“燦爛心空”班成為學生的避風港,“燦爛心空”班的學生內心漸漸開出了陽光、自信、豁達、感恩之花。
參考文獻:
[1]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長沙:岳麓書社,2002.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