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歐陽修節(jié)日詞探微

2017-08-01 00:14:01朱玉霞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乞巧歐陽修詞人

朱玉霞

(重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重慶 400047)

?

歐陽修節(jié)日詞探微

朱玉霞

(重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重慶 400047)

歐陽修的節(jié)日詞細致地描寫了多個不同節(jié)日的民俗景觀和自然景觀,其中所達之情與自然節(jié)序相隨而動,表現了人與自然和諧之美。歐陽修的節(jié)日詞對人與自然關系之探尋,除帶給讀者深刻的審美體驗外,還有助于今人建構理解人與自然關系之思維模式,樹立正確的自然價值觀和現代生態(tài)倫理觀。

歐陽修;節(jié)日詞;民俗;人與自然;當代價值

作為北宋文學大家,歐陽修及其詞作的研究已經得到學界的充分關注,許多方面都已展開和深入。相較而言,有關其節(jié)日詞的研究則略顯薄弱。歐陽修的節(jié)日詞描寫了元宵、上巳、中秋等九個節(jié)日的自然之景和風俗之美,是北宋節(jié)日盛況的縮影。他的節(jié)日詞并非只是簡單客觀地描寫節(jié)日景象,而是注入了豐富的個人情感。這些個人情感和自然節(jié)序相隨而動,表現了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一、歐陽修節(jié)日詞概述

通過對歐陽修詞作的文本解讀和分析,依據譚新紅編著的《歐陽修詞全集》統計,其節(jié)日詞共19首(其中有些作者有爭議的詞暫時兩存)。此次統計不包括盡管提到佳節(jié),但其內容與節(jié)日無關的詞作,如《玉樓春》“兩翁相遇逢佳節(jié)”,寫兩位老友相逢于清明節(jié),是詠友情之作,故不收錄(具體情況見表1)。

歐詞中的節(jié)日,并非簡單地以自然時序節(jié)點出現,而是呈現了豐富的內容,表達了其獨特的意蘊和內涵。歐陽修節(jié)日詞復合呈現了節(jié)日之時大自然的節(jié)令景觀和宋代社會的民俗風情。

首先,歐陽修的節(jié)日詞摹寫了一幅幅春、夏、秋景圖,細致地展現了生動的節(jié)令之美。時序變遷,物景變換,作者身處其間,將節(jié)令變化中的自然之美形諸文墨,借妙筆描寫自然。歐陽修在呈現節(jié)令之美時,往往精心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入詞。如他在寫春季的人日、寒食節(jié)和上巳節(jié)時均選用了“柳”這一意象:孟春之月的人日正值“斗杓初轉”,“看柳意,偏從東面春風至”(《漁家傲》),春風已從東面緩緩吹來,柳樹新芽漸萌;寒食節(jié)那天傍晚“有時三點兩點雨霽,朱門柳細風斜。沉麝不燒金鴨冷,籠月照梨花”(《越溪春》),女主人公踏青歸來,遇到時落時止的小雨,柳樹在春風中搖曳生姿,月光下的梨花也顯得格外動人;上巳節(jié)郊外“綠柳朱輪走鈿車”(《采桑子》),春風已經吹綠柳枝,春色已遍天涯。柳是春天最常見的景物,柳意象入詞點染了春景;而柳從入春萌芽到綠柳的變化,又暗示了節(jié)序的推移。又如詞人寫夏天時,選用了榴花和綠楊,“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直(《漁家傲》)”。端午節(jié)時榴花紅火,如夏日之熾熱如火;綠楊帶雨又是夏日多雨的表征。寫秋天之景時,詞人用了“秋風”“露”“梧桐”“菊花”等意象。宋玉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悲秋》)之句,秋天往往以肅殺的形象出現于文學作品中,歐詞也不例外。其寫七夕時謂“七月新秋風露早,渚蓮尚拆庭梧老”(《漁家傲》),秋風襲來,蓮雖未謝,梧桐卻已開始凋零;中秋時“八月秋高風歷亂,衰蘭敗芷紅蓮岸”(《漁家傲》),殘荷點點,蘭芷衰頹;重陽節(jié)時“九月霜秋秋已盡,烘林敗葉紅相映。唯有東籬黃菊盛”(《漁家傲》),枯林敗葉映照山野,只有菊花還在開放,已然是深秋肅殺之象。詞人取不同景物的凋零之狀以示秋意漸濃。此外,歐陽修節(jié)日詞對秋季漸趨寒冷的溫度變化也作了描寫。七夕時“萬葉敲聲涼乍到,百蟲啼晚煙如掃”(《漁家傲》),秋涼乍到,秋蟲開始啼喚;中秋“八月微涼生枕簟,金盤露洗秋光淡”(《漁家傲》),天氣更涼,月亮的光芒開始變得慘淡;重陽節(jié)時“曉日陰陰晴未定,授衣時節(jié)輕寒嫩”(《漁家傲》),曉日沉沉,微寒已至。歐陽修節(jié)日詞抓住節(jié)令中的典型物象,通過節(jié)令之時的自然景色,呈現了季節(jié)的變遷。

表1 歐陽修節(jié)日詞一覽

其次,歐陽修的節(jié)日詞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景觀。宋代十分重視節(jié)日文化,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時節(jié)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盵1]1歐陽修節(jié)日詞涉及多個節(jié)日,其詞對節(jié)日的相關民俗和文化場景都有較為細致的描寫,是窺探時風之鏡鑒。如寫帝都汴京的元宵盛況:

御帶花

青春何處風光好,帝里偏愛元夕。萬重繒彩,構一屏峰嶺,半空金碧。寶檠銀釭。耀絳幕、龍虎騰擲。沙堤遠,雕輪繡轂,爭走五王宅。

該詞上、下闋皆寫元夕時帝京的盛況,上闋以問句發(fā)端,意在引出汴京城之盛并總述其上元佳節(jié)之夜勝過春光的美景。詞人詳細描寫了都城在元夕的“萬重繒彩”的裝扮,以及“錦街天陌”的氣象。詞作下闋的結句值得注意——“當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歸得”,詞人將鏡頭聚焦在繁華街道深夜還不甘心回家的少年身上,從側面烘托元夕濃郁得令人沉醉的節(jié)慶氛圍。又如寫七夕乞巧的情況:

漁家傲

乞巧樓頭云幔卷。浮花催洗嚴妝面?;ㄉ现虢z尋得遍。顰笑淺,雙眸望月牽紅線。

奕奕天河光不斷。有人正在長生殿。暗付金釵清夜半。千秋愿,年年此會長相見。[2]107

該詞上片主要寫七夕乞巧樓張燈結彩的景象。對此風俗,《東京夢華錄》有詳細記載:“至初六初七日晚,貴家多結彩樓于庭,謂之乞巧樓。鋪陳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見兒童裁詩,女郎乞巧。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里巷與妓館,往往列之門首,爭以侈靡相尚?!盵1]178

總之,歐陽修的節(jié)日詞意象豐富,洋溢著濃郁的節(jié)慶氛圍。比如,詞人寫正月初七人日“金刀剪彩”之剪人勝風俗以及元宵前夕之景,將嚴冬過后,高堂稱慶,兒童歡快地嬉戲玩耍,為即將到來的元夕張燈作準備的情景展現得十分細致。再如,寫端午節(jié)食角粽、“菖蒲美酒清尊共”的飲菖蒲酒風俗時,細致到對包粽子的“五色新絲”進行了描寫。又如,元宵佳節(jié)花市“寶檠銀釭,耀絳幕、龍虎騰擲”的觀燈盛況,寒食節(jié)踏青游玩,上巳節(jié)臨水祓禊,以及七夕乞巧、中秋賞月、重陽把酒賞菊等。這不僅再現了宋代節(jié)慶的場景,而且呈現了當時的民俗氛圍,是宋代節(jié)日文化的剪影。

二、歐陽修節(jié)日詞中的人與自然之關系

關于人與自然之關系的論述,古已有之。《周易·文言》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盵3]129其中蘊含了古代天人相合觀念的萌芽。漢時董仲舒云:“事各順于名,名各順于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盵4]152“天人合一”思想呼之欲出。至宋代張載則明確對此做出論述,曰:“儒者則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5]333此與其“民胞物與”的思想一致。《西銘》說:“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渾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盵6]141這些思想觀念均強調人與自然的平等和諧。宋代“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十分突出,二程提出“仁者與萬物為一體”。程顥云:“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認得為己,何所不至?”[7]59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天人合一”作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特征,表達了中華民族一直以來對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強烈關注。先秦迄今,人與自然關系已經滲透在民族血液里,影響著中華文明以及文化長河中的遷客騷人們。歐陽修節(jié)日詞在呈現節(jié)序變遷之自然美和風俗美的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一)取法自然之變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碧斓厝f物皆應合乎自然、順應自然的變化。對此,荀子亦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盵8]176此頗與老子“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9]217相合,即面對自然不應以強者姿態(tài)征服自然,而應服從自然規(guī)律,遵循變化以取法自然。歐陽修節(jié)日詞所涉及的某些風俗,是古人法自然之變的重要表現。如上巳節(jié)臨水祓禊這一風俗?!抖Y記》記載,春天“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合同,草木萌動”[10]423,此一時節(jié),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候鳥等動物出沒,古人們感物而動,像動物一樣順應自然的節(jié)候變化而進行室外活動?!逗鬂h書·禮儀志》載:“是月上巳,官民皆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潔者,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出,始潔之矣?!盵11]3110上巳節(jié)祓除垢疢以潔身,是順應天時的表現。春季,陽氣廣布于天地之間,萬物始生,大地煥然一新。人們于水邊洗濯冬眠一季所積累的污穢和災病?!瓣P于病的觀念本身就是神秘的。疾病永遠被看成是由一種看不見的、觸摸不到的原因造成的”[12]255,“古人認為一切的疾病、災難可以用水洗掉”[13]338,所謂“上善若水”。人們把疾病當成不祥的污穢,他們期盼在上巳節(jié)這天用水洗滌之后,能夠祛除冬眠室內所帶來的晦氣,從而使自己的生命獲得一種新生,就像自然界臨春而重新煥發(fā)生機一樣。又如《漁家傲》中所描述的端午節(jié)“浴蘭”以及飲菖蒲酒以祛除不祥的習俗。五月適值炎炎夏日,正是蛇蟲繁殖之盛季,時疫容易流行,人也容易生病。明代馮應京《月令廣義》記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蛇之患。又以灑墻壁門窗,以避毒蟲。”[14]107古人因此以五月為不祥之月,《荊楚歲時記》所謂“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15]46。五月也是蘭花和菖蒲生長的季節(jié),古人以沐浴蘭湯可以潔身去穢,而飲菖蒲酒則可以驅除邪氣。《大戴禮》曰:“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盵15]47《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節(jié)也載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之語。人類根據自然界的變化,采自然之物以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困擾。此外,七夕節(jié)民俗雖然傳說的因素很多,但是也有與自然現象相合之處。沈松勤先生曾談到七夕節(jié)乞巧之因:“每逢陰歷七月,天上彩云夭巧,變化多端,民間認為這是織女織成的云錦,稱之為巧云,織女也就成了心靈手巧的女子典范。所以每逢七夕節(jié),人間女兒總要向織女乞巧?!盵16]261可見,七夕乞巧不完全源于織女傳說,還有天象的參與。

在緩沖器下限固定后,式(3)和式(12)中的τi變量將是固定值.因此,我們重新執(zhí)行最小化問題式(8)~式(12)去找到更為準確的緩沖器調整值.在算法實現中,設置其閾值為0.1%.

(二)親近自然,鐘情山水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此為先秦儒家“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之自然審美情懷的表露,其將對個體生命的關照寄放于人與自然的交融中,以理想人生和自然世界的完美融合為最高追求。儒家這種對個體生命的終極關懷,始終是向往美好的,所謂“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他們認為仁者當“體萬物而與天下共親”(戴震《原善》),強調人與自然親近的必要性,這從孔子對曾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之志的贊同中亦可窺見。歐陽修在其《醉翁亭記》中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足見他對自然山水自有一種情愫,其節(jié)日詞中也有表達,主要表現為詞人對“游”的熱衷?!独献印氛f:“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盵9]137歐詞寫寒食、上巳時,主要著墨于此類春游場景。如《采桑子》之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到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2]13

詞作上闋寫西湖邊上游人如織,連富貴人家也乘寶馬香車來此觀光;下闋寫游人被自然美景吸引,沉醉不覺日暮,于是結伴成群,喧鬧而歸。全詞細膩地呈現了上巳節(jié)人們觀覽潁州西湖的熱鬧場景。歐詞中的游春者,往往晚歸,如“歸來晚駐香車”(《越溪春》),“晴川祓禊歸來晚”(《漁家傲》)。一個“晚”字,突出了人們游玩親近自然之沉醉,又從側面贊美了自然風景。晚歸之因,除為景色所吸引外,還因“踏青來處遠”,春日遠游,又見人們親近自然之熱情。此外,歐詞對春游歸來之后的情景也作了描寫,如“猶不倦,秋千別閉深庭院”。雖是晚歸,然雅興不減,沉浸在自然之美中全然不覺疲倦,又在自家院子蕩起了秋千?!按禾炫瘹獠艅?,大地從冰雪彤云密布的灰暗陰沉里,散放出誘人的青綠。春冰乍破,草木芽生,寒梅仍在,百花都開,正是賞玩觀游大自然美景的時節(jié)?!盵17]36歐詞對春季出游場景、日暮晚歸到歸后不倦之過程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完整地展現了春天人們借風俗出游以親近自然的情景。

(三)情往似贈,興來如答

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曰:“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18]414四季更替,物色遂異,自然景物之變化總能搖曳人內心的情感,正所謂“物色相召,人誰獲安”[18]414。陸機《文賦》亦曰:“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盵19]310節(jié)序推移之際,天地萬物之變化往往喚起詞人內心深刻而特別的情愫。人心內在的波動和自然景觀的改易相隨而變,此為人與自然和諧的又一方面,歐陽修節(jié)日詞中多有表現。

1. 借物抒情

“中國藝術思想總是強調人與自然,生命的欲望與實現社會的倫理道德要求兩者統一。外在自然物的美根源于它同人的生命發(fā)展有密切關系,它的運動節(jié)奏、韻律同人的內在的倫理道德情感要求之間存在著某種吻合、一致、同一?!盵20]478因此,人們在親近自然的同時,內心與自然作深入“交流”并借此以體認自身生命之價值。劉勰亦謂:“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盵18]414歐陽修在其節(jié)日詞中,往往選用代表性物象來表達情感。經過漫長歲月的文化積淀,不少自然物象早已從單一的物質存在演變成多義的文化符號,與人內在的情感相關聯。詞人觀物而與之共鳴,從中獲得某種生命的啟示,情志亦由此而得到寄托,心靈由此得到慰藉。歐陽修仕途坎坷,但他始終持守高尚情操,如蓮花高潔,“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正與歐陽修不同流合污的品格相吻合。其詞曰:“八月秋高風歷亂。衰蘭敗芷紅蓮岸。皓月十分光正滿。清光畔。年年常愿瓊筵看?!?《漁家傲》)池邊的蘭芷已凋落,池中紅蓮雖尚可見點點紅色,但也逃不過在肅殺的秋天衰頹的命運。“蓮”是詞人心中仰慕的高尚品格之象征,亦是詞人自身的寫照。歐陽修命途多舛,有如紅蓮存身之艱難。面對如此遭際,詞人并不就此沉迷悲傷,而是轉向其他美好的事物——“年年常愿瓊筵看”,正如蘇洵所評,歐陽修“揖讓進退”,自有姿態(tài)。歐陽修重陽詞,均使用了“菊”這一意象,如:

漁家傲

九日歡游何處好,黃花萬蕊雕闌繞。通體清香無俗調。天氣好,煙滋露結功多少。

日腳清寒高下照,寶釘密綴圓斜小。落葉西園風裊裊。催秋老,叢邊莫厭金尊倒。[2]110

從文本來看,該詞為重陽頌菊之作。詞上闋歌頌菊之“通體清香無俗調”,下闋則重在贊美菊盛開于百花凋敗之深秋時節(jié)的頑強生命力。對此,另一首《漁家傲》表現得更為明顯:“九月霜秋秋已盡,烘林敗葉紅相映。唯有東籬黃菊盛?!蹦呵镏畷r,山間盡是枯林紅葉,大地一片肅殺之象,只有菊尚凌霜盛開。詞人借菊之格調高卓,表達自己不愿隨流俗并會如菊般頑強生存的堅持;菊自陶淵明以來,成為“花之隱逸者”,歐詞由此流露出詞人心中的隱退之志,他不愿再在官場隨波逐流,而愿回歸熱愛不已的自然,最終乞命隱居潁州西湖。歐陽修借蓮和菊表達了對自身品格的希冀和持守,以自然之物安放內心之愁,并由此感悟人生而做出重要的價值選擇。

2. 實時示意

“獻歲發(fā)春,悅豫之情暢;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氣清,陰沉之志遠;霰雪無垠,矜肅之慮深?!盵17]414節(jié)序之推移影響詞人之情感抒發(fā),不同季節(jié)有不同的情緒?!按禾欤瑒倧膰蓝南U眠中蘇醒,萬物生萌初動、草木華生,人們處在此中,自然‘愉悅之情暢’?!盵17]36《楚辭》亦曰:“開春發(fā)歲兮,白日出之悠悠。吾將蕩志而愉樂兮,遵江夏以娛憂?!盵21]570春是一個令人愉悅的季節(jié),歐陽修節(jié)日詞中寫春季節(jié)慶時,亦總是充滿了歡樂。如人日“稱慶高堂歡幼稚”,此一“歡”字足可見初七團圓敬老、孩童嬉戲之歡愉。與此相對,悲秋是千古文人之常題,歐陽修秋季節(jié)日詞中總是帶著愁悶。如:

漁家傲

八月微涼生枕簟,金盤露洗秋光淡。池上月華開寶鑒。波瀲滟,故人千里應憑檻。

蟬樹無情風苒苒,燕歸碧海珠簾掩。沈臂冒霜潘鬢減。愁黯黯,年年此夕多悲感。[2]178

該詞通過寫微涼的枕簟、慘淡的月光及其映照下的池塘、漸漸稀疏的蟬鳴、南飛的社燕等一系列秋景,表達對故人的千里之思?!俺铟鲼觯昴甏讼Χ啾小?,八月中秋,景頹物變,自帶悲涼氣息,加之月圓人不圓,愁苦自出。燕子南飛是秋日獨有之象,詞人常借此表情,如“社近愁看歸去燕,江天空闊云容漫。宋玉當時情不淺。成幽怨,鄉(xiāng)關千里危腸斷”(《漁家傲》),詞人同宋玉一樣“羈旅而無友生”,社燕之歸引發(fā)詞人鄉(xiāng)關之思,“鄉(xiāng)關千里”對應“去鄉(xiāng)離家兮徠遠客,超逍遙兮今焉薄”。又如“曉日陰陰晴未定,授衣時節(jié)輕寒嫩。新雁一聲風又勁。云欲凝,雁來應有吾鄉(xiāng)信”(《漁家傲》),同樣是見雁南飛而頓生鄉(xiāng)愁;“槁葉半軒慵更掃,憑欄豈是閑臨眺?欲向南云新雁道。休草草,來時覓取伊消耗”(《漁家傲》),亦是見雁成行向南而思伊人。節(jié)令推移,詞人心境和其節(jié)序之感輒相發(fā),歲時之感召,情志遂異。

三、結語

親近自然是一種必要的修養(yǎng)方式,詞人“身處在無垠的時空之境中,他們思考、感念到的,常是從大自然的奇妙幻化里深入思索他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普遍具有一種內省的精神”[17]37-38。歐陽修節(jié)日詞對節(jié)慶風俗和節(jié)令之景的描繪,既是詞人熱愛自然之情的流露,也是其從自然體悟人生的表現。歐陽修節(jié)日詞中人與自然的這種“互動”,從側面照見了人與自然之和諧統一關系。正如莊子所言“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22]80,歐詞所表達的理念與情感與先秦以來的文化一脈相承。城市化的今天,人與自然嚴重隔絕,人們越來越缺少對于自然的理解。對歐陽修節(jié)日詞的探析,以及由此生發(fā)的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探尋,無疑有助于今人建構人與自然之思維模式,有利于樹立正確的自然價值觀和現代生態(tài)倫理觀。

[1]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注[M].鄧之誠,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

[2]譚新紅編.歐陽修詞全集[M].武漢:崇文書局,2015.

[3]劉大鈞,林忠軍.周易古經白話解[M].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9.

[4]馮國超.春秋繁露[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5]王夫之.張子正蒙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5.

[6]陸建華,黃坤,校點.西銘解[M]∥《朱子全書》第1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7]朱熹,呂祖謙.近思錄集釋[M].張京華,輯校.長沙:岳麓書社,2009.

[8]章詩同.荀子簡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9]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2015.

[10]孫希旦.禮記集解[M].沈嘯寰,王星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5.

[11]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2]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M].丁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13]王政.《詩經》文化人類學[M].合肥:黃山書社,2010.

[14]顧祿.清嘉錄[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15]宗懔.荊楚歲時記[M].宋金龍,校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16]沈松勤.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

[17]龔鵬程.有知識的文學課[M].北京:中華書局,2015.

[18]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14.

[19]李善.六臣注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0]金元浦.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1]金開誠.屈原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6.

[22]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15.

[責任編輯 于 湘]

2017-03-15

朱玉霞(1992— ),女,四川雅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

I

A

1008-6390(2017)04-0050-05

猜你喜歡
乞巧歐陽修詞人
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
小主人報(2022年9期)2022-08-25 03:15:08
畫眉鳥
八月來臨話七夕
北京紀事(2022年8期)2022-05-30 18:08:38
《乞巧》
學苑教育(2022年26期)2022-03-02 00:59:04
潭山乞巧
論詞人擇調與審美聯想
詞人的職業(yè)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8
乞巧七夕
歐陽修快馬追字
勤奮的歐陽修
北辰区| 江华| 永德县| 盘山县| 读书| 玉溪市| 五寨县| 凭祥市| 图们市| 邢台县| 安福县| 桓仁| 潜山县| 咸宁市| 毕节市| 葵青区| 沙坪坝区| 疏勒县| 石台县| 赞皇县| 沿河| 云龙县| 兴山县| 铜陵市| 中牟县| 西华县| 龙海市| 秦皇岛市| 攀枝花市| 平顶山市| 青铜峡市| 双牌县| 高雄市| 邵武市| 营山县| 莎车县| 彰武县| 乐清市| 眉山市| 肇庆市| 全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