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珍
【摘 要】 漢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世代作家,用妙筆生花撰寫了無數(shù)優(yōu)美篇章,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課文,把握文意,想象文章描述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內涵?!盵1]因此,教師要引導小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通過學習進一步了解課文,感受語言的魅力。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她認為用心導入、精讀品味、學以致用是較為良好的方法。
【關鍵詞】 用心導入;精讀品味;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 G62.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6-0-02
漢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世代作家,用妙筆生花撰寫了無數(shù)優(yōu)美篇章,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課文,把握文意,想象文章描述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內涵?!盵1]因此,教師要引導小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通過學習,進一步了解課文,感受語言的魅力。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我認為用心導入、精讀品味、學以致用是較為良好的方法。
一、用心導入
“導入是新教學內容開始時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學習行為的一種方式,它好比樂曲中的‘引子、戲曲中的‘序幕,使人集中精力迅速進入情境?!盵2]所以教師一定把握好這一環(huán)節(jié)??刹捎玫姆椒ㄓ校?/p>
1.利用多媒體直觀導入
如今的多媒體課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借助其音像,特別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比如教學《七顆鉆石》,播放“情境導入”,學生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屏幕上。伴著輕柔的音樂感情朗誦課文,同時動畫演示“小姑娘為生病的媽媽找水,把找來的水喂小狗、給媽媽、給路人,自己卻舍不得喝。愛心似鉆石般晶瑩剔透,似星星般璀璨閃爍。善舉讓水罐一次次變化,演繹了一個個化平凡為神奇”的美妙情景。音像一致,不用解釋課文意思,學生一看便懂。跟著反復朗誦幾次,不僅能背,還明其意。學生在精力專注的一剎那,便明白了所描述的內容,又在反復誦讀中去深刻體會其含義。
2.利用課題導入
課題是文章最醒目的地方,也是表明文章主旨和主要內容的地方,一篇文章一看題目就知道寫什么事了。利用課題導入,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找準題眼,提出一系列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引導學生進入對文章的學習。比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這個課題新穎別致,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課題入手,討論:“信息高速路”指什么?“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信息高速路”要使用引號?上課開始提的這些問題,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他們會目不轉睛地盯著課題思考,漸漸地開始爭先恐后的舉手回答,有的則期待老師給出答案。老師先別急著肯定,故意留個懸念,促使學生讀課文仔細揣摩,從而深入學習。
3.利用作者導入
利用作者導入,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興趣的好方法。比如:教學《望天門山》,教師述:唐朝有一位詩人,人稱詩仙,你們猜猜是誰?“李白!”誰能背一首他寫的詩?學生們爭先恐后搶著背《贈汪倫》《望廬山瀑布》……,有些學生還沒學就會背。接著問詩有什么特點?“壯觀、豪放、浪漫、重情……”導入新課:《望天門山》,看這首詩是寫什么的?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讀詩理解。教學《楓橋夜泊》,教師告訴學生:今天我們來學習詩圣“杜甫”的詩《楓橋夜泊》。既然被人稱為“詩圣”,肯定有他獨特之處,讀讀詩句,看看寫了什么內容?引導學生讀詩體會。
除以上形式之外,還可以講故事、看圖片、猜謎語等,以文而定,教師巧妙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的情景,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精讀品味
課文是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憑借。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朗讀指導,加強詞句訓練,引導學生讀懂、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3]
1.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朗讀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聲釋義,領略作品的精妙之處,有助于增強語感,以聲傳情。通過朗讀,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情感。比如:三年級課文《太陽是大家的》,教學時,可以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和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上。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要求他們借助拼音讀通詩文,小組互讀,糾正字音,指導朗讀,讀出現(xiàn)代詩的節(jié)奏、韻律,賽讀、齊讀。通過讀,再借助注釋讀懂詩歌,了解詩歌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孩子、小樹和鮮花的朋友,有蓬勃的生命力,到不同的國家,傳遞世界各國小朋友之間的友誼。感受詩歌包含的情感:全世界孩子共在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希望世界和平和社會的安寧。
2.抓住詞句,領悟內涵。
精讀課文要認真仔細地研讀,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結合聯(lián)想和想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領悟文章的內涵。如:《燕子專列》一課,“聽到消息后,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嚴寒,頂著漫天飛舞的大學,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句中的“紛紛”從字面上看指的是拯救燕子的人多,“四處”尋找燕子的范圍廣。但要引導學生透過字面意義,感受深層的內涵,“紛紛”、“四處”反映的是人們對于保護動物的博大愛心,為拯救燕子付出的辛苦勞動。更完美的是體會詞語的表達效果,“冒著、頂著、踏著”這三個動詞體現(xiàn)氣候、環(huán)境的惡劣以及人們無所畏懼的高尚品質。從而滲透“愛護環(huán)境,保護鳥類”的教育思想。
3.深化理解,升華認識。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課文,把握文意,想象文章描述的情境,引導學生鉆研文本,體會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內涵。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盵4]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課文三次提到“鋒利的斧頭”,可以引導學生,找出它的語言環(huán)境,體會其含義。通過討論得出結論:誰家蓋房、造犁、做家具、燒柴,都拎起“鋒利的斧頭”把樹木一棵一棵地砍下來??恐@把“鋒利的斧頭”人們日子過得還不錯。這樣肆意地破壞、短視地利用,無知的人們都不知已經(jīng)埋下了安全隱患。有一年,大雨沒喘氣兒下了五天五夜,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說明亂砍亂伐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要“保護環(huán)境,愛護樹木?!鄙顚永斫庾髡哂谩颁h利的斧頭”貫穿全文的表達效果。
三、學以致用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盵5]我們的作家,用生花妙筆寫下了這無數(shù)優(yōu)美的篇章,它叩擊著我們的心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們中華少年,有責任汲取其精華,使之發(fā)揚光大。為了讓學生鞏固和運用學過的優(yōu)美詩文,除了讓學生讀、背、摘抄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查找有關圖片或給插圖攝像輸入電腦自制圖片,時常再現(xiàn)文中景象,啟發(fā)學生看圖詠詩、看圖誦文,促使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在口語、寫作中運用。例如:
“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的水泡了。在太陽的照射下,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珍珠泉》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薄评畎住锻麖]山瀑布》
……
經(jīng)過不斷熏陶,學生對語言環(huán)境熟悉了,便能靈活運用,甚至改用。班級中有學生測試成績低,他們會勸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笨吹叫@花壇里有蝴蝶飛舞,他們便說:“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睂懴忌焦珗@的湖改寫為:“霞山的湖真靜啊,靜得感覺不到它在流動;霞山的湖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湖底的砂石;霞山的湖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钡鹊?,孩子們時不時在嬉笑中吟詩、用句,教室、校園洋溢著書的氣息。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要根據(jù)國家的課程標準,精心組織教學活動,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制定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案。在日常教學中,用心導入、精讀品味、學以致用、勇于創(chuàng)新,讓我們中華璀璨的文化永遠站在世界之巔。
參考文獻:
[1][3][4][5]中華人名共和國教育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J].【最新修訂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2,1—2
[2]李玉學.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教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技能訓練》[J].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