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臣
(遼寧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摘 要: 分層走班制是新高考改革實現(xiàn)科學選才的教學模式,新高考科目改革的同時需要保持走班的“流動性”,因而“捆綁式分層走班”是今后新高考科目改革的有效選擇?!罢n段式課程表”與“捆綁式分層走班”的耦合協(xié)調(diào)有效地提高了課程教學效率,同時是美國高中課程表模式應用在新高考科目改革的一次大膽的探索。新高考科目改革應確立教學“供給側”持恒且有所異的原則,杜絕分層教學的異化傾向及“權力尋租”現(xiàn)象,保持青、老年教師的層級流動性,尊重并支持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利,是新高考科目改革教學模式設計的核心要素。
關鍵詞: 新高考 分層走班 捆綁制 課段式課程表
自201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之后,試點浙江和上海已實施有兩年多的時間,其他各省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即將實施。例如,2017年4月2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天津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3+3模式”。遼寧省于2016年4月1日頒布了《遼寧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的合格性和等級性考試。隨著新高考改革的逼近,課程與教學模式的變化也被提上了日程。筆者在分析資料的基礎上探求試點新高考科目選擇下的分層走班教學形式的改革,并為各省積極應對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實施提供前期性的方案設計。
一、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的時代性、流動性及新應用
新高考科目改革的總目標是: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招生考試制度,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jiān)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1]。分層走班制是實現(xiàn)新高考科目改革總目標的必由之路,走班制(no-graded-instruction)起源于美國,翻譯為“沒有年級等級的教學”,從這個層面上說,走班突破了年級的界限,考慮了個性發(fā)展的差異,有分層教學的意義。另一種翻譯是“非固定的班級”,即學生上課不再局限在固定的行政班上,而是流動起來[2]。
(一)分層教學的“時代性”
基于大工業(yè)生產(chǎn)時代對于批量人才的需求,夸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契合當時生產(chǎn)模式,而當代工業(yè)生產(chǎn)4.0模式的到來對于智能化的標準越來越高,這對新高考下的教學模式產(chǎn)生了新的時代訴求,更是和尊重個體差異化發(fā)展基本要求相一致。分層是依據(jù)學生的學科理解能力,解決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消化不了”的情況,分為ABC三層,A層為拓展層,B層為提高層,C層為基礎層。但仍有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是不是分得越多越細越好呢?當然我們不能把分層輪流為傳統(tǒng)教學中的快慢班,分層的標準是:細化兩端、泛化中等、弱化基層。A層的學生分為A1和A2層,將C層集中到B層之中,這樣將近一半以上的同學處在可以上升到A層的系列中。老子曾說:“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敝毖灾?,如果分層太極端化,就容易使強者越強而弱者越弱,形成“馬太效應”,因此分層的實踐應該遵循標準。
(二)走班教學的“流動性”
“流動性”的特點是基于“無固定班級”的情況,也是更好地實踐分層教學的要求。首先,走班教學的“流動性”是必要的,學生不應該長期待在一個層內(nèi),根據(jù)學生考試成績的進步與否進行上下級的流動。但流動的時間應該以多久為一個頻點?每次流動的人流量是多少呢?基于分析試點學校的實踐數(shù)據(jù),各個試點學校一般都是月考結束后,根據(jù)成績的進步與否在各層進行15%左右人數(shù)的流動,這樣使得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可以實現(xiàn)流動。
(三)分層走班制的新應用—“捆綁式分層走班”
分層走班教學是將分層和走班結合起來,實現(xiàn)分層內(nèi)的流動走班,在新高考科目六選三有20種的情況下,既要分層又要走班無疑將加大走班的頻度,這對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這時“捆綁制”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
所謂捆綁就是將幾個分散的個體抱成一團形成一個單元?!袄壷啤庇糜诮虒W已經(jīng)存在了近二十年,被應用到各個領域,其中在教育領域中,有些學校也在嘗試“捆綁式評價”、“捆綁式”的小組學習模式。那么,在新高考即將實施的今天,“捆綁制”可以應用于分層走班的教學形態(tài)之中,將有利于減小走班的規(guī)模,提高走班的效率。
“捆綁制”的做法是將5個教學班組成一個行政班,5個教學班可以選取A1和A2,還有三個平行的B班作為一個行政單元,這樣5個教學班就不再是分散的個體而是一個點,這樣學校的管理力度一下擴大到了5倍[3]。其次,學生在層與層之間流動時,總歸處在一個行政班級之下,行政管理的老師不變,一個行政班級的學生熟悉,學習氛圍熟悉,不會產(chǎn)生不適感。同時,走班制面對的最主要問題表現(xiàn)在行政班的消失、管理的缺失、班級文化凝聚力差、學生沒有歸屬感等方面,而“捆綁式分層走班”使得這些問題可以解決,學生無論走班還是分層的流動都不會離開行政班的大家庭,不會成為走班下的“游魂”。
二、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的新設計
高一年級上學期根據(jù)學生的月考成績等完成A1、A2、B層的分層,選課是從高一的下學期開始完成選考組合。如下圖所示,筆者查詢了試點新高考改革實施情況資料,根據(j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總結出組合的趨勢如圖:
由上圖可以看出選擇比例最大的是理化生,其次是政史地,雖然上圖只選取了前七個排序的組合,但是化學在選取比例中占的比例最高。由于選擇的組合太多,試點對課程教學探討了多種模式,有分層走班、選師走班、分科走班、分項走班、網(wǎng)絡走班等。浙江和上海試點教育基礎能力在全國來說處于絕對的經(jīng)濟優(yōu)勢,因此它的課程經(jīng)濟模式并不完全適用于河北、天津、遼寧等地,尤其是網(wǎng)絡課程在班容量較大的情況下只能作為一個輔助的教學樣式。但是試點選考組合的比例趨勢對即將在2017年和2018年秋季實施新高考方案的省份來說是具有參考意義的,因此,筆者根據(jù)試點組合選取比例,結合上述課程與教學模式,具體細化出如下設計:
(一)“分層走班”和“非走班”相結合進行
首先分層是必要的,這也是新高考改革中“個性化”教育的要求。不論所在班級走不走班都要實現(xiàn)分層,首先由5個層級的教學班組成一個行政班,即A1、A2、3個B層?!胺亲甙唷卑嗉墸罕乜伎颇坎蛔甙?,即語文、數(shù)學、外語科目不走班,固定在每個層的行政班級內(nèi);選考組合的前兩名不走班,即如上圖所示的“理化生”和“政史地”組合不走班,因為這部分選擇的人數(shù)較多,緩解了一大部分走班的壓力,更好地實現(xiàn)了分層;將單科選擇最多的統(tǒng)計出來,如上圖是“化學”這一學科,將其進行分層,“化學”這一學科不走班。這三個步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較大人數(shù)的固定,縮小了走班的規(guī)模,減輕了教室等的使用需求。
(二)“課段式課程表”引入“捆綁式分層走班”
課段式課程表起源于美國,又稱連續(xù)教學時間表,它是以課段為時間單位而非課時為時間單位,課段具有非固定性的特點,更多的是1至3個課時的組合,一堂課的時間在90分鐘左右。它發(fā)軔于1994年《時間的囚徒》這篇文章,認為課程的時間太受阻礙而缺乏靈活性[1]。課段式課程表已經(jīng)在美國的許多州廣泛應用,主要集結于高中階段。它和中國的“連堂課”非常類似,這種課表適合專題學習,在實際教學中產(chǎn)生了“溢出效應”,引導勘探出多種教學模式充分地利用有效的時間。
1.新高考科目組合下的課段式課程表
如圖所示,以選課科目中的“物理、化學、地理”的組合為例:
2.引入“課段式課程表”的優(yōu)點
首先,課段式課程表的安排在走班中的優(yōu)勢顯現(xiàn)出來了,走班的學生可以在走班的班級中長效學習,在一天八節(jié)課的有效時間里,降低了走班發(fā)生的頻率,提高了學習效率,降低了教師流動的頻率,尤其對于六選三的課程流動頻率降低意義重大。
其次,課段式課程有利于A層次的學生深化知識點,延伸出高度。B層的學生鞏固基礎,提高對學科的興趣,理解問題的時間延長,鞏固記憶,適用于捆綁式的分層走班教學。同時減少學生走班的浮動,“在途中”的狀態(tài)大大降低,校內(nèi)空間和時間得到有效利用。
3.“課段式課程表”的“溢出效應”挑戰(zhàn)高效課堂
除上述優(yōu)點外,“課段式課程表”帶來的“溢出效應”對學校教學提出挑戰(zhàn),“溢出效應”最早是由阿羅提出,它一直被應用在經(jīng)濟學領域,是指事物一方面的發(fā)展帶動另一方面的發(fā)展,會有活動預期之外的效益,這種效益往往是主體得不到或意料之外的。近些年,教育領域的“溢出效應”經(jīng)常用來研究高等教育及教育人口學、教育經(jīng)濟管理方向,而課程與教學方向的研究甚少。在課段式課程下,“溢出效應”對教師的教學提出挑戰(zhàn),雖然收獲上述諸多效益,卻面臨教學時間如何有效延長的問題,因此,90分鐘高效課堂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
(三)“捆綁制”行政班的優(yōu)勢利用
“捆綁制”的行政班級一方面利于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學生早晚自習是有固定的行政班級的,因此早晚自習的班主任便于檢查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更重要的是使得那些利用“走班”鉆空子逃課的同學無處可逃。但考慮到由于行政班的單位容量,行政班主任管理5個教學班的困難,行政班主任可以下設5個“輔助班主任”,這5個“輔助班主任”在每個班級內(nèi)產(chǎn)生,由走班壓力較小的語數(shù)外老師擔當。
三、分層走班的“供給側”原則應避免異化
根據(jù)新高考科目選擇的宗旨,應該對課程教學重新進行審視,新高考科目改革下的教學模式應符合“供給側”持恒且有所異的基本原則。所謂“供給側”指的是教師教學供給要素持恒,但又有所側重和區(qū)分,這里主要是針對分層教學的A段和B段教師的教學要素的難易程度而言的?!肮┙o側”的要素應注意避免以下兩個異化:
(一)異化為“權力尋租”
由于捆綁式分層走班的流動性,學生在A1、A2、平行B層中流動性較強,A層教師往往容易形成權威的代表,這就為頂層設計的老師留下了較大的“權力尋租”空間,A層教師課外“補課”現(xiàn)象成為漏洞,難以保持教學的公平。
(二)異化為青、老年教師比例失衡
近兩年由于新高考改革,試點內(nèi)的新青年教師的比例已經(jīng)同比增加20%,同比天津、北京等地的教師招考數(shù)量也呈現(xiàn)同比增長趨勢。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往往被放在低年級,或者往往被放在B層,這就導致學校內(nèi)“供給側”要素的不公平。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EB/0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2014-09-04.
[2]榮維東.美國教育制度的精髓與中國課程實施制度變革——兼論美國中學的“選課制”“學分制”“走班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5(3).
[3]馮文全,呂瑞香.論分層走班制在課改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