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亭秋館詞鈔》是晚清許禧身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論述《詞鈔》卷二中的《含真圖詠》:一、陳家有女初長成、明決友順玉亭亭;二、蘭萎玉碎香消殞、一縷馨香襲世間;三、芳華杳逝心音在、靈異入夢慰相思。通過對《含真圖詠》神幻夢境的探析,追憶昌紋奇幻般的諸多仙跡,去感受喪女之痛的主基調以及其家人對她的深深懷念。
關鍵詞:《亭秋館詞鈔》 含真仙跡圖 神幻夢境
《亭秋館詞鈔》為晚清女詩人許禧身所寫,《詞鈔》中一共四卷,即卷一“偕園吟草,舊題為大梁雜詠”;卷二“偕園吟草,含真圖詠”;卷三“偕園吟草,舊題為桂蝶樓詞”;卷四“偕園吟草舊題為西泠悼女詞”。陳昌紋,許禧身和陳夔龍的長女,光緒十五年(1889)冬月二十九生于北京,光緒三十一年(1905)六月二十二死于河南,年僅十七歲。喪女之痛成為《詞鈔》中的主基調,也是許禧身一生不能承受之痛。《含真圖詠》是卷二,本卷以懷念陳昌紋的神幻夢境為中心,以追憶為筆,勾勒出一幅幅神秘奇幻的含真仙跡圖,寫出了一首首飽含思念的含真圖詠。
一、陳家有女初長成 明決友順玉亭亭
《亭秋館詞鈔》卷二“偕園吟草,含真圖詠”里提及昌紋“貌秀而白潤”“八九歲更婉麗明秀”,這樣一個豐姿如玉的亭亭少女,正如《紋兒》里所寫“豐神皎潔玉亭亭,氣質如蘭體自馨”。從“伶仃學步”到“膝下承歡”,從“折花入髻”到“花前侍母”,從“繡虎費尋思”到“臨窗寫丹青”,她的成長對許禧身來說,是欣喜,是安慰。她聰慧異常,“年四五歲,唐詩朗朗成誦,以廢紙繪山水頗肖?!闭纭锻で镳^外集·筆記》里寫道“長女明慧聰秀,實異常人”。胞姊廖夫人也云“此女明決友順,才殊勝汝”。因此年幼便有“洛陽錦繡春如海,滿地常開富貴花”之句;她細心孝順,每當父母偶有不適,必日問數次,“膝下承歡孝意良”;她友善寬厚,仆輩間偶有過錯,寬而恕之,“仆輩感恩時念主”。《亭秋館附錄》中貴陽陳田所撰《陳女史昌紋小傳》也提及她“幼婉順孝友,針黹外兼通畫理,工楷法,旁及音律、弈棋,無所不曉。唐宋人詩集涉獵遂能成誦,弄筆為詩,若素習者”。這樣一個多才多藝、花樣年華的姑娘卻“年十七以疹疾誤于醫(yī)藥,蘭萎玉碎”,十七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是她還沒有開始綻放卻已經枯萎的年紀,是她的人生還沒有開始卻已經悄然結束的年紀。古語有云,紅顏薄命,大抵如此吧。她是折翼的仙子,匆匆來往于世間,讓風塵刻畫下她的樣子,她將“一縷馨香”留于世間,留給牽掛她、她亦難舍卻的家人。
二、蘭萎玉碎香消殞 一縷馨香襲世間
《亭秋館詞鈔》卷二載:“貴陽同鄉(xiāng)陳君推算星理最精,謂女之庚造甚貴,唯十六歲不宜到中州?!焙笾店愘琮埞賵稣{動,在別人勸說下,攜女回杭州,游玩一番之后一同至汴,“女體漸結壯,日久遂忘相者言”,然好景不長,“乙巳春忽出水花,兼帶春溫之象”,服藥之后,“七宵倚枕催歸易,一旦虛庭欲遣難”,想起自己周歲而殤的次女昌穎,想起自己疼愛呵護十七年的長女昌紋都是“何其一藥雙雛誤”,怎能不發(fā)出“醫(yī)藥誤兒兼誤我”的悲憤心酸之慨呢?昌紋歿后“異香滿室,面色晶瑩,玉潤如生”,許禧身為其梳洗,“發(fā)間有異香”,且“霞似仙面面來”“夏日偏逢彩羽翔”,安穸時又“群香撲鼻,彩蝶圍繞”。一個人去世時霞彩滿天、香氣襲人都不是正常的現象,何況“一冬無雨雪之累,初九葬事始畢,次日即大雨。余偶觸傷懷,即聞有蘭降之香。焚生前著體之衣,均化玲瓏山石。至今三年未損”。這一樁樁、一件件非常人所能理解的異象,在許禧身的眼里或許她的愛女昌紋是天上的神仙,入世品味人間情后又重歸天庭。
愛女的離世對許禧身而言是莫大的打擊,中年喪女讓她沉浸在對愛女的思念和傷痛中,這種痛讓許禧身夜不安枕,每每都能夢見自己的愛女,倚床而臥,和妹妹一起承歡膝下,想起今膝下清冷,其心亦冷。當然,身為丈夫、父親的陳夔龍看到妻子的傷心欲絕,愛女的早早離世,他亦“緣情惻愴,殆難為懷”,數次夢見她。俞樾在《含真仙跡圖記一》中載“……中丞之夢非止一次,即許夫人亦數夢之,而凡親戚中婦女下而至于婢媼輩,夢者又不止一人……”許禧身和陳夔龍因為思念愛女所以憂思常夢,加之家中親戚婢媼也常夢到昌紋,且多是靈異神幻之事,所以“繪圖二十以志靈異,俞曲園太史題曰:含真仙跡圖”。詳細記錄下各人夢見昌紋的場景,許禧身“作小令若干闋,并感懷詩數首”組成《含真圖詠》,以期“聊以自慰”?!皦羰庆`魂之旅,是思想和愿望的化身”①,大概許禧身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愛女真的已經不在塵世,她寧愿相信她只是回到她該回到的地方去了,在一個她看不到、摸不著的地方平安快樂地生活著,她不能接受這個現實,所以只能幻想一種自己所期望的結局以此來舒緩對愛女的深深思念。
三、芳華杳逝心音在 靈異入夢慰相思
昌紋去世時霞彩滿天、馨香撲鼻、群蝶飛舞加之后來的大雨滂沱、蘭降之香等不尋常的異象,都被人當作仙跡傳之。她去世后,許禧身、陳夔龍一并家中親戚、婢媼都曾于夢中夢見她,并且多靈異之夢,于是,俞樾曾說“參而觀之,女真仙矣”。許禧身將眾人之夢收集起來,將其中十七夢作《含真圖詠》,“陶寫中年聊慰情”。第一夢玉殿歸真圖(筱石)、第二夢紅橋情話圖(程臣甥婦)、第三夢金冠如夢圖(筱石)、第四夢玉砌延賓圖(程臣甥婦)、第五夢月夜烏啼圖(婢女春燕)、第六夢蓮池警俗圖(女仆袁媼)、第七夢錦衣歸省圖(筱石)、第八夢袈裟頂禮圖(婢女春燕)、第九夢筠館元談圖(厚之侄婦)、第十一夢絳霄閱武圖(女仆周媼)、第十二夢鈴轅解纜圖(筱石)、第十三夢仙舟話舊圖(侄女之仙)、第十四夢蓮座馳書圖(婢女阿蘭)、第十五夢聯(lián)袂雙歸圖(丙午)、第十六夢璇閨侍語圖(婢女春燕)、第十八夢玉塵上升圖(爵廷侄婦)、第十九夢霓裳雅奏圖(婢女春燕)。這些夢大多是神幻仙夢,如“夢某處殿屋,座上有仙女六七人,兒亦坐于其中”“夢兒倦倚椅上,筱石持書與閱,兒接書急出,筱石隨其后。至轅門外,見一大舟,旌旗招展,仙仗俱備。兒金冠鶴氅登舟,即解纜而行”“恍惚間至一牌樓前,金碧輝煌,見一仙裝女子,冉冉而出”“夢兒至舟,曳霞綃,襲霧,奇光射溢”“夢兒居五色云中”等,具有靈異色彩,其中難免有假象的成分在,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這又何嘗不是關愛、思念她的人對她的深深追憶?
俞樾撰《陳女繡君墓志銘》寫道:“女病革時,時作囈語,不甚可辨,如云碧水小橋,又云:蓮花五色殆已?!痹S禧身在《含真圖詠》里亦云:“且病篤時言桃花小橋,五色蓮花。如此言甚多,歷歷頗清?!闭蛉绱耍诹鶋襞驮瑡嫴艍粢姟耙话子裥?,橋內五色蓮花一片。女獨立,仙云縹緲,有樓閣隱約露于樹梢”。許禧身聽見女仆的夢,又聯(lián)想到病時里昌紋的囈語,故勾起許禧身的情思,一首《菩薩蠻》悼念愛女:“方塘曲水清如許,蓮花五色知何處。遙聽梵音清,虹橋一道平。山頭云縹緲,翠柏蒼松老。失足驀然驚,夢回剛五更。”昌紋去世時芳香滿天,因而第十八夢爵廷侄婦才在夢醒之后“聞滿屋異香”,許禧身自己也是“慈闈香繞夢長通”。香氣圍繞身邊,就像愛女從未離開一樣,這香氣不僅是單純的香氣,還多了一種叫“想念”的因素,縈繞心間。
人世間,父愛如山,母愛如海,做子女的同樣也有反哺之心。第五夢和第十三夢就是昌紋托夢于婢女和侄女,“母悲心不安”,但奈何“余天上執(zhí)掌事繁”,只能“乘片時暇歸省吾母,望告相見有期,千萬珍重”。時間是治愈傷口的良藥,但心傷難愈,故而“淚滴云裳”“悲結衷腸”。轉念一想,生死可以阻擋距離,但阻擋不了情,許禧身為之感慨,寫下《卜算子》:
帆影漾波光,夢幻江心月。喁喁絮語蘭閨事,兩下無休歇。昔日兩知心,今日扁舟別。惟有慈烏反哺心,終久難拋絕。
父母想念女兒,女兒亦是牽掛父母,一首《行香子》愿椿萱并茂:
月冷三更。夢冷三更。驀香車繡相迎。一泓清淺,已到蓬瀛。話兒時事,病時語,別時情。床幃織錦,樓觀飛瓊。殷勤奉母黯吞聲。人天一別,返哺烏鳴。愿椿長茂,萱長壽,棣長榮。
人不在,情卻長在,故而夢不斷,根據陳夔龍所記,之后又得十二夢,即云中祝壽、幻蝶舞彩、海中護親、泰岳候舅、同夢示歸、蓮臺聽誦、瓊樓傳語、水中窺影、玉立織絲、率從登樓、玉梅獻瑞、荷院示靈。對昌紋的思念之情是情不自禁、欲罷不能,每一個夢醒時分,想起夫妻二人年過半百卻膝下無子,傷心更是如潮水般席卷而來,“問膝下、承歡能再。世事茫茫誰可定,奈蒼然、兩鬢愁難待。休撇下,兩親在”。當這一切終是浮華泡影時,只能更加深對愛女的追憶思念,更感慨人生的變化滄桑,更“斷盡回腸寸寸思”。
① 朱建軍:《夢的心理解析》,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12頁。
參考文獻:
[1] 許禧身.亭秋館詩詞集[M].民國元年(1912)刻本.
[2] 許禧身.亭秋館外集[M].民國元年(1912)刻本.
[3] 許禧身.亭秋館附錄[M].民國元年(1912)刻本.
[4] 朱建軍.夢的心理解析[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5] 徐燕婷.許禧身《亭秋館詞鈔》探論[J].詞學,第34輯.
[6] 武小娟.試論《亭秋館詩鈔》之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J].貴州文史叢刊,2016(2).
作 者:呂俊紅,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
編 輯:李珂 Email:mzxsl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