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英
摘要:新課程改革下,我們小學數學課枯燥乏味的觀點應該改變。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積極創(chuàng)設討論氛圍,加強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增長新知識,開闊思路,增強合作交流能力,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小組討論;有效開展
新課改形式下,小學數學課枯燥乏味的觀點應該改變。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隨著素質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組討論這種教學方法越來越被人們所采用。小學數學課堂小組討論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數學問題而進行交流探究,獲取知識,增強技能、促進思維發(fā)展等采用的方法。
課堂小組討論,是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主要形式。但是,目前小學數學課堂小組討論中,存在著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如下:(1)小組討論的參與率低。我們會看到,每次小組討論時,一部分學生在積極思考并參與討論,但還有一部分學生無所事事。(2)學生討論流于形式。“走過場”是課堂討論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孩子們也在說話,但是不是學習就不一定了。(3)小組討論的實效性差。小組討論時,學生往往是針對某個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之后就完事了。不懂得聽取他人的意見,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補充或糾正,只是一味堅持自己的觀點,缺少組內合作能力。傾聽、糾錯、補充、質疑這些沒有落實到探討中。
針對上述的問題,為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小組討論的參與率,提高小組討論的實效性,發(fā)揮小學數學課堂小組討論的功能,使課堂小組討論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我進行了如下思考和探究,希望對我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有所幫助和借鑒:
一、注重小組建設,角色突出。
小組成員4—8個不等,只有加強小組建設,使他們角色突出,才能使小組活動有序,發(fā)揮小組作用,提高學習實效性。
1、設置小組長。小組長要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能布置老師交代的任務,能組織好小組的討論、操作、發(fā)言等活動,使小組活動有序進行。
2、小組成員角色突出、分工合作。組內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合作機制,組員分工明確,如:組長、記錄員、匯報結論者。每個組員明確自己在小組內的角色,才能讓思維活躍的學生得到充分發(fā)揮,中等水平的學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切實的幫助和提高。
3、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時間不足,往往只有優(yōu)等生生才有發(fā)言的機會,而大多數學生則來不及思考。所以,要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思考的時間,課上不夠,利用課下預習。還要多給學困生表現機會。
4、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對小組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通過小組學習匯報衡量,既要注意對學習討論過程的評價,又要注意對結果的評價。
二、創(chuàng)設討論氛圍,引人入勝。
組織小學生進行課堂小組討論,必須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無拘無束地展開討論。但怎樣促進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就比較難了。首先,必須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諧、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然后,作為指導者的老師,必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情景,以此有效的激勵學生探究交流學習。另外,教師對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行為必須加以肯定,至于對與錯,那是第二位的,課堂是允許學生爭論的地方。對于錯誤的回答,教師心里清楚誰是誰非,但卻不必急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要用鼓勵的語氣激勵學生動腦思考、自己改正問題。這樣處理就會營造討論的良好氛圍。
三、把握討論層次、靈活機智。
課堂上對問題的討論應把握時機。布置討論任務如果太早,學生的認知水平沒有達到,學生就會一頭霧水,根本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白白地浪費時間而一無所獲。如果晚了,學生對問題已基本把握,討論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要想提高課堂討論的實效性,就要把握住時機的選擇。那么,何時進行課堂討論才恰當呢?
1、讓學生充分自學思考后討論。學生交流之前,一定要針對相關問題,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思考的時間,否則,討論就會成為紙上談兵,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2、在小學生意見不統(tǒng)一時討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往往出現意見不統(tǒng)一的情況,這時安排討論,有時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在各抒己見時,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這樣得到的學習內容,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而且,挑起學生的“唇槍舌戰(zhàn)”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益處。
3、在產生疑問時討論。
由于年齡特征,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會覺得困難。教師可以采用更為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這樣更容易幫助學生學習。如果在產生疑問時,能組織課堂小組討論,則可以幫助學生在認識上完成從形象到抽象的過渡。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時就可以進行小組間同學互相交流,每個組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因此,討論的結果可以互相補充,“團結力量大”,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而且,這是學生自學獲得的知識,因此記憶會更加深刻。
4、在解題方法上小組討論。在解決問題時,如果在方法的應用上展開小組討論,自由爭辯,會出現不同解題過程的各種方法,既可有助于學生間的相互啟迪,拓寬解題思路,又為教師提供反饋的信息。
總之,課堂小組討論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是一個增長知識、研究問題、交流信息、提高能力的地方。新課改形式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小組建設的指導,要積極創(chuàng)設討論情境,把握討論的層次。只有在教師這位領路人的組織引導下,讓學生在課堂小組的舞臺上主動參與、積極探討、大膽質疑,課堂才能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會才生機盎然,充滿生命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