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萍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腫瘤介入治療中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應用價值
郭瑞萍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探究腫瘤介入治療中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接受介入治療的105例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目盲選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患者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對比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投訴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投訴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腫瘤介入治療患者給予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投訴率,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值得推廣使用。
腫瘤;介入治療;護理風險管理
惡性腫瘤的種類多樣,病死率高,是導致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介入治療是腫瘤的常用治療方法,但是治療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生風險事件,因此對腫瘤介入治療患者給予護理風險管理極為必要。本研究以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腫瘤介入治療中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接受介入治療的105例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目盲選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齡16~75歲,平均(45.31±14.85)歲;其中胃癌9例,結直腸癌11例,肺癌14例,食管癌6例,乳腺癌7例,其他癌癥6例。對照組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齡17~74歲,平均(44.87±14.56)歲;其中胃癌8例,結直腸癌12例,肺癌11例,食管癌5例,乳腺癌8例,其他癌癥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癌癥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管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給患者安排干凈整潔的病房,將濕度和溫度調節(jié)至合理范圍內,定時通風、打掃、消毒。為患者提供系統(tǒng)的護理,包括規(guī)范飲食、心理疏導、生命體征及病情監(jiān)測、康復訓練、用藥指導、并發(fā)癥護理等內容。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團隊,其團隊中包含資深醫(yī)生及有經驗的介入治療護理人員。護理過程中明確各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為患者配備專職護理人員,嚴格對患者進行各方面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如下:①風險識別:護理人員要根據自身工作經驗對以往腫瘤介入治療中發(fā)生的風險事件進行總結,主要包含窒息、出血、導管脫落或堵塞、墜床、跌倒、壓瘡、手術延誤、危重病情等多個方面。在總結分析基礎上對腫瘤患者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②風險評估:對患者的一般資料、病情狀況、既往史、用藥史、治療狀況等各方面信息進行全面了解,以此為基礎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風險評估,預測治療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風險事件。根據患者的風險評估結果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③風險管理: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介入治療的風險應對預案,明確風險管理過程中的分工,保證職責明確,完善交接班制度,加強對護理風險的管理,一旦發(fā)生護理風險事件,及時上報、登記,進行有效處理。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投訴率及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分析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投訴率 觀察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投訴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投訴率比較[n(%)]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及生活習慣的改變,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研究顯示,每年約有超過600萬人死于惡性腫瘤,其死亡率高達29.42%,較10 a前增長22%[2-3]。截止2015年世界惡性腫瘤流發(fā)病人數(shù)超過1 500萬,其中2/3集中在發(fā)展中國家,我國約有429萬人患惡性腫瘤[4-5]。
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對患者可能發(fā)生的風險事件進行管理。在這一過程中注重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服務,將風險事件降到最低[6]。對腫瘤介入治療患者給予護理風險管理,組建專業(yè)化的護理團隊,在護理前進行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根據患者可能發(fā)生的風險事件制定風險管理方案,一旦發(fā)生風險事件及時對患者進行救治,以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有效防止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或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事件的不良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投訴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對腫瘤介入治療患者給予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投訴率,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值得推廣使用。
[1] 劉莉.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12(1):93-94.
[2] 張悅.腫瘤患者介入手術中優(yōu)質護理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230-231.
[3] 李倩,梁欣.風險管理在減少冠心病介入手術傷害及提高護理滿意度中的應用[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6,14(3):231-233.
[4] 袁瑩.護理風險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飲食保健,2015,2(17):127.
[5] 李蕊.心電圖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關血管定位價值的再評價[D].天津: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
[6] 程磊磊.心電圖aVR導聯(lián)ST段抬高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預后評估[D].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
R 473.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7.104
2016-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