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偉明
(桂林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骨科,廣西 桂林 541001)
掌指關節(jié)具有相對比較大的活動范圍,在生活中極易發(fā)生韌帶損傷,進而造成關節(jié)撕脫性骨折,且骨折塊在韌帶附著點的位置,此為關節(jié)面的關鍵組成環(huán)節(jié)[1]。選擇常規(guī)方法治療通常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且外固定手術也不易對骨折部位進行對位,治療中還可能導致關節(jié)面的缺損[2],嚴重影響掌指關節(jié)正常功能。目前骨折內固定多采用張力帶、螺釘?shù)?,固定并不牢固[3,4],不利于早期鍛煉。我院對掌指關節(jié)側副韌帶損傷并骨折患者,選擇單孔微型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2013年7月-2015年5月,將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掌指關節(jié)側副韌帶損傷并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贾赶虺邆绕珘?,存在明顯疼痛,近端指骨基底有摩擦感,應力試驗為陽性,骨折波及至關節(jié)面。受傷至手術時間為2 h~2個月,平均6 d。依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20例。觀察組,男22例,女8例,年齡(28.6±5.9)歲;左手12例,右手18例;機器擠軋傷11例,跌傷7例,扭傷7例,撞擊傷5例;21例為閉合傷,9例為開放傷。對照組,男 15例,女 5例,年齡(29.5±6.7)歲,左手 9例,右手11例,機器擠軋傷7例,跌傷5例,扭傷5例,撞擊傷3例;閉合傷17例,開放傷3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基礎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存在可比性。
觀察組采用單孔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颊呷⊙雠P位,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氣壓止血,取掌指關節(jié)尺背側“S”形切口,至掌指關節(jié),逐漸向遠端。在切口遠側部位偏斜,暴露近節(jié)指骨側及底部。切開內收肌腱膜,拉向掌側,暴露骨折端部位,清理骨折端,采用生理鹽水反復清洗。復位骨折塊,抵壓骨折對位,若骨折塊較大,采用克氏針臨時固定,在骨折塊中央部,放置單孔微型鋼板,采用鉆頭鉆孔測量骨折面深度,擰入螺釘,固定錨固,采用C型臂X線機透視觀察復位情況,保證關節(jié)面平整。修復關節(jié)囊,縫合損傷韌帶。術中,若掌指近節(jié)指骨基底橈側骨折,選擇掌指關節(jié)入路。骨折塊常出現(xiàn)移位情況,采用鋼板固定后修復韌帶。術后1周去除石膏固定,掌指關節(jié)主動彎曲。
對照組采用側副韌帶重建術。同樣采取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取手指側方中間縱行切口,暴露并切斷支持帶,在側副韌帶橫行鉆孔,形成骨性隧道,圓針一端連接粗圓針穿過隧道,形成“8”字交叉縫合韌帶,石膏固定,2周后開始掌指關節(jié)鍛煉。
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根據Saetta療效評定標準評價治療效果:掌指關節(jié)恢復正常,能夠輕易打開瓶蓋為優(yōu);關節(jié)活動受限,打開瓶蓋存在輕度不適為良;活動中度受限,無法輕易打開瓶蓋為可;治療后活動嚴重受限,癥狀沒有任何變化為差。
本研究選擇醫(yī)學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選擇計量資料表示掌指彎曲程度與治療效果等數(shù)據,χ2檢驗組間對比,P<0.05表示兩組間對比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觀察組掌指關節(jié)自身感覺正常,彎曲程度在38°~60°,平均46°;對照組自身感覺正常,彎曲程度在32°~57°,平均39°。由此可見,觀察組掌指關節(jié)彎曲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間對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術后均得到隨訪,隨訪時間超過6個月。觀察組術后切口均為Ⅰ期愈合,經X線檢查結果顯示,骨折線消失,關節(jié)面處于平整狀態(tài),掌指關節(jié)對合優(yōu)良,側向應力試驗結果顯示陽性。所有患者疼痛現(xiàn)象均消失,未發(fā)生掌指關節(jié)紅腫等現(xiàn)象,掌指自身感覺正常,恢復日常生活。對照組1例出現(xiàn)疼痛,對癥治療后癥狀消失。
采用Saetta療效評定結果判斷,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86.4%,P<0.05(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掌指關節(jié)屬于多軸關節(jié),掌骨頭橫徑大,側副韌帶是限制關節(jié)側方移動的重要韌帶,過度屈曲易合并關節(jié)囊損傷,妨礙韌帶愈合,嚴重影響手的功能。
分析以往掌指關節(jié)側副韌帶損傷并骨折治療,掌指關節(jié)側副韌帶骨折程度小,易出現(xiàn)誤診情況,常造成慢性疼痛。目前采用的治療方法主要為內固定和外固定[5,6],不少研究指出外固定方法不夠牢靠,且存在韌帶復位困難,易出現(xiàn)關節(jié)面不平整情況[7]。內固定后治療相對比較簡單,包括克氏針內固定、張力帶內固定等,克氏針固定不能完全控制骨折遠端的旋轉,因此固定效果不佳,而且克氏針容易出現(xiàn)松動,很難開展早期鍛煉,若采用兩枚克氏針固定,由于骨折部位骨塊小,易破裂,因此效果不佳;采用螺釘內固定,由于尾部釘帽小,無法起到加壓效果,因此該內固定法穩(wěn)定性不夠好[8,9];張力帶內固定具有對抗肌腱拉力作用,但是維持對位效果有限.這幾種方法都存在自身局限性。在本組分析中,觀察組采用單孔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與傳統(tǒng)側副韌帶重建術相比,觀察組平均掌指關節(jié)彎曲程度42°顯著高于對照組39°(P<0.05),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86.4%(P<0.05)。
圖1 術前X線片
圖2 術后功能恢復
由此說明,采用單孔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效果更好,但也有其自身局限性,針對骨折塊較小較多者,不能順利將螺釘擰入,而且固定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必須選擇克氏針張力帶鋼絲固定,才能獲得有效的治療效果。因此,單孔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更適用于掌指骨關節(jié)部位韌帶骨折而且波及關節(jié)面患者;一般關節(jié)面小于10%,或骨折移位情況小于2.0 mm者不建議采用;針對骨折塊細小,移位情況不明顯者,建議采用指骨夾板固定[10,11]。手術操作中,動作要輕柔,復位后,需要維持骨折塊對位,若骨折塊較大,建議采用克氏針做臨時固定,鉆孔要輕柔,避免使用暴力,螺釘擰入力度需適中,術中若出現(xiàn)骨折端不穩(wěn)定的問題,注意延長石膏固定時間。
[1]王紅勝,袁海平,袁勇,等.張力帶在指骨側副韌帶附著處撕脫性骨折中的應用[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2,28(5):317-318.
[2]陳亞偉,曹能力,劉建惠.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40例臨床療效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4,35(2):91-92.
[3]王加利,陳仲華,王曉輝,等.改良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掌指骨骨折的臨床療效[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30(1):48-51.
[4]Shams A,El-Sayed MMH,Elsawy M,et al.Treatment of comminuted intra-articular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fracture using static external fixation with or without supplementary Kirschner wires[J].European Orthopaedics&Traumatology,2014,5(4):355-361.
[5]明立功,明立山,明朝戈,等.側方微型鈦板內固定治療近節(jié)指骨骨折[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4,28(2):154-155.
[6]Shimizu T,Omokawa S,Akahane M,et al.Predictors of the postoperative range of finger motion for comminuted periarticular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a titanium plate[J].Injury-international 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2012,43(6):940-945.
[7]胡聯(lián)英,賈其余,鄭曙翹,等.中空螺釘固定加帶線鉚釘修復治療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合并踝關節(jié)外側副韌帶Ⅲ度損傷[J].中國骨傷,2013,26(7):608-611.
[8]Omokawa S,Fujitani R,Dohi Y,et al.Prospective Outcomes of Comminuted Periarticular Metacarp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 Treated Using a Titanium Plate System[J].Hand Surg,2008,33(6):857-863.
[9]夏傳昊,王斌,劉偉.AO微型鈦板內固定治療中節(jié)指骨基底掌側骨折伴關節(jié)脫位[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5,29(4):390-391,394.
[10]王西迅,孫德弢,陳旭輝,等.單孔微型鋼板內固定治療第1掌指關節(jié)側副韌帶損傷伴骨折[J].中國骨傷,2015,28(3):214-218.
[11]黃勁東.切開復位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掌指關節(jié)周圍部位創(chuàng)傷骨折的臨床分析[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3,8(3):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