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峰+李婕
(西南石油大學,四川 成都 610500)
摘 要: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把握新規(guī)律,探索新方法,運用新工具,使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結合教育部優(yōu)秀網(wǎng)絡文化工作室“青聽”的工作實際,以 “社交實驗室”等項目開展為例,論述運用項目化管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總結在新媒體平臺啟動、管理、評價、推廣和反饋項目化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成功經(jīng)驗,以此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工具。
關鍵詞: 項目化管理 新媒體平臺 思想政治教育
一、問題提出
高校一直承擔著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他們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是高校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要義,是高校加強意識形態(tài)陣地建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針對大學生群體的特點,把握新的規(guī)律,探索新的方法,運用新的工具,使教育實現(xiàn)2015年2月全國教育工作會提出的新要求:細化、實化。
然而,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教育知識化”和“教育謀生化”的影響,“將受教育者與其德行生成和發(fā)展的土壤,即社會生活隔離開來,進行一種‘無根的教育”①。當下,將項目化管理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教育主題細分為若干項目,由學生工作處、學院學生工作領導、思想政治教育老師、輔導員代表、學生代表等組成項目委員會(簡稱PMC),學生以學院、年級、班級、社團、團體等形式選擇項目或自行策劃項目向項目委員會申請,這樣的形式更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實效性。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項目化管理的優(yōu)勢,可以結合新媒體手段協(xié)同開展。因為“網(wǎng)、移、微、博、視”五位一體的綜合性新媒體平臺,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交流溝通、接受度最高的渠道。所以,要以大學生思想政治網(wǎng)絡文化工作室為依托,遵循新媒體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新媒體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內(nèi)化為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行動。
二、運用項目化管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根據(jù)本課題開展的前期調(diào)查研究結果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可以嘗試采用項目化管理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提高實效性。
1.項目化管理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平臺
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各類學生組織、學校團委、學工部等部門的組織承辦。由于機構的設置,參與活動的人數(shù)較少,參與策劃、組織的人員較被動地開展工作,往往效果一般。項目化管理通常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進行長遠的規(guī)劃和設計,通過項目的立項,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臺。在平臺中,由學生自主組織、自主參與、自主申報、自主開展各類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的活動,能進一步提高同學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
2.項目化管理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手段
項目化管理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的一種新的教育手段。項目化管理通常以學生為主體性,項目管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自己思想波動的“醫(yī)生”,進行“自我救治”,其實是充分貫徹“以學生為本”的重要思想,充分尊重大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基本訴求②。這樣的一種手段可以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度和接受度,既符合當代大學生追求個性的獨特要求,又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較強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四有”青年。
3.項目化管理為思想政治教育開拓了新渠道
項目化管理是在科學化管理的基礎上有效整合資源、擴展渠道的一種管理方式,在項目化管理的過程中,明確教育管理各部門職責和權限,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從而大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通過項目化管理的初選、申報、立項、管理使得項目經(jīng)費得到保障,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性,可以整合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各方面資源,解決原本僅僅由高校某一個部門主導參與某項活動而導致活動局限性較大、資源整合不合理的問題,尤其可以擴展校外資源,實現(xiàn)渠道優(yōu)化、資源配置細化。
4.項目化管理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針對性
項目化管理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具體化,工作從務虛走向務實,教育工作目標更明確、工作內(nèi)容更完整、針對性更強。這樣,就可以由以往的從上到下的設計理念,改為由下至上的設計理念,從根本上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增強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5.項目化管理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以項目化管理為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zhàn)。一是教育主體的挑戰(zhàn)。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教育工作者安排、設計、策劃,通常形式較單一、目標較明確,但是項目化管理要求教育者對來自學生的項目申報進行管理和審核,對教育目標不好把控。二是高校各部門之間統(tǒng)合的挑戰(zhàn)。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通常由一個部門主導規(guī)劃,項目化管理則要求學院、學工部、團委共同協(xié)調(diào)資源,這對高校的行政工作提出挑戰(zhàn)。三是教育客體的挑戰(zhàn)。由大學生自主選擇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教育目標能否實現(xiàn),更需要組織者和策劃者有能力在過程中進行引導。
三、基于新媒體平臺運用項目化管理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
項目化管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趨勢,但在實施過程中目前還不能完全滿足項目化管理的需求,亟待引入新的載體和形式彌補不足。本課題研究組大膽地嘗試運用新媒體平臺,開展項目化管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并借助課題研究組正在運行的教育部優(yōu)秀網(wǎng)絡文化工作室——“石大青聽”新媒體平臺進行實踐探索。
1.新媒體平臺運用項目化管理的優(yōu)勢
(1)新媒體成為大學生交流、娛樂、學習的重要渠道。
目前,新媒體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獲取外界知識的主要途徑,而不再是傳統(tǒng)的網(wǎng)站、雜志或者報紙。據(jù)調(diào)查,在獲取信息時有69%的大學生選擇新媒體,僅有21%的大學生選擇傳統(tǒng)媒體;對新媒體完全不依賴或者是依賴很少依賴的學生僅占16.5%③。另外90%以上的大學生會使用新媒體作為人際交往和溝通的手段,分別有50%和55%的大學生會使用新媒體作為娛樂方式或者是獲取信息的渠道④。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目前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接觸社會的主流途徑,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當中充分注重新媒體在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以適應知識經(jīng)濟和信息社會的要求。
(2)新媒體的便捷性、主控性有利于增強宣傳輿論效果。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宣傳和輿論效果相當重要,同樣也是評價思想政治工作的標準之一。新媒體的便捷性意味著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看到最新的資訊,有效地增強宣傳效果。新媒體對于思政工作者而言具有主控性,能夠及時地控制輿論的導向,引導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引導宣傳輿論的發(fā)展方向,增強宣傳效果。
(3)新媒體的及時性能夠統(tǒng)合資源、對項目進行及時的把握和掌控。
利用大數(shù)據(jù)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使得新媒體平臺可以及時地推送需要傳遞的信息,克服以往項目管理當中信息流通不暢的弊端,項目組的成員可以通過新媒體隨時記錄上報項目的進展情況,讓上級監(jiān)管部門隨時監(jiān)管項目,同時對項目情況進行透明化的管理,方便廣大同學共同監(jiān)督。
(4)新媒體的互動性能夠提高反饋效率,隨時改善項目不足。
以往的項目或者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往往缺乏和受眾的互動,缺少反饋,以至于活動水平無法更有效地提高,以及不能更好地切合大學生群體的需求。而新媒體的特點在于能夠隨時和項目對象進行互動,極大地加強項目和對象成員的互動,更好地了解到項目活動的受眾群體的真實想法,從而形成項目——反饋——改進的良性循環(huán)。
2.基于新媒體平臺運用項目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1)平臺簡介。
“石大青聽”新媒體平臺,以項目化為單位進行活動的開展。開發(fā)學生剛需的實用功能,以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為目的,以打造學生品牌文化為目標的學生自主運營平臺,本課題研究以該平臺為例,對基于新媒體平臺的項目化管理進行分析。
(2)基于新媒體平臺實現(xiàn)項目的啟動和計劃。
在項目的啟動之前,為了使項目達到最佳效果,必須廣泛調(diào)查。利用新媒體平臺,比起傳統(tǒng)模式,更容易在校內(nèi)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的調(diào)查研究。對于大學生主流思想狀態(tài)、能力提升、思想境界等需求,再根據(jù)需求提出相應的項目。同時利用SWOT分析法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根據(jù)SWOT分析矩陣圖得出最優(yōu)化的策略。“OPT”(公眾演講)項目就是基于新媒體平臺實現(xiàn)策劃的成功案例之一。在提出項目之前,新媒體平臺對平臺的使用者進行多次調(diào)研,以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需求,調(diào)查結果顯示,50%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缺乏表達和演講能力。基于此,青聽團隊組建“OPT”項目組策劃該活動,并通過可行性分析,認為該項目可行,目前“OPT”項目已經(jīng)運行了兩屆,反響強烈。
(3)基于新媒體平臺實現(xiàn)項目的實施與管理。
項目管理作為現(xiàn)代管理方法的新熱點,核心思想是以項目作為獨立的組織單元,通過項目保證組織的靈活性和管理責任分散,以進行項目全過程的動態(tài)管理和項目目標的綜合協(xié)調(diào)與優(yōu)化,實現(xiàn)項目的預期目標。項目管理包括對項目時間費用、人力資源、質量、信息、風險等方面的管理。通過定期的階段性管理,一方面及時跟進項目開展進度了解項目運行情況,另一方面給予項目申請者一定的壓力,避免虎頭蛇尾而導致項目的停滯不前?!吧缃粚嶒炇摇表椖渴且粋€基于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和設計的項目,大學生通過選拔后隨機與另一名學生組成朋友組合,每天完成一定的任務即可獲得積分,項目結束時利用積分換取禮品。項目開展后,在任務完成之前,每周都會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大學生展示項目的過程,同時對積分成績進行公示,一方面促使項目的開展透明化,另一方面擴大活動的影響力。
(4)基于新媒體平臺實現(xiàn)項目的評價、推廣和反饋。
項目管理的收尾工作是對活動進行驗收、評價,包括是否實現(xiàn)主辦方預定的目標;說明經(jīng)費的開支情況、獲得的成果;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激勵;對整個項目的前期和中期實施進行反思。而評價標準則是項目是否完成立項之初的預期成果,推廣項目成果,讓成效輻射面更大。另外收集受眾的反饋,以便更好地改善項目,促進良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扒嗦牎蓖ㄟ^投標獲得的項目:學院招生宣傳微電影的拍攝,后經(jīng)過組建團隊經(jīng)過長達幾個月的努力,完成微電影的拍攝和剪輯,將微電影投放在平臺當中推廣,上萬名學生觀看了電影,而且大量觀眾留言提出了寶貴的意見,為之后的項目的完善提供了依據(jù)。在這個過程中,項目的評價、推廣和反饋都基于新媒體平臺完成,這在傳統(tǒng)的項目化的管理過程中很難實現(xiàn),但是依靠信息化的新媒體平臺比較容易完成。
3.基于新媒體平臺運用項目化管理的具體成果
(1)利用新媒體平臺整合了資源,創(chuàng)新了載體,實現(xiàn)了校內(nèi)校外聯(lián)動。
新媒體平臺是一個公共平臺,注定了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合作關系,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整合,而不僅僅是在校內(nèi)。在“OPT”項目中,可以通過新媒體向校外人士發(fā)出邀約的信息,邀請校外有特長的演講家做嘉賓,從而整合校內(nèi)外的資源,讓大學生享受到更優(yōu)質的資源。
(2)項目化管理激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主體意識和責任感。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一定的形式作為載體,項目化管理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大學生新變化的需求,同樣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谛旅襟w平臺的項目化管理,本質上是利用大學生最易接受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即主體性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青聽”大學生網(wǎng)絡工作室中,不管是因為晚自習這件小事發(fā)展出來的“無辜的晚自習”,還是“眾籌過四級”的項目,都是學生在申報項目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而且廣大參與的學生有共鳴,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鍛煉、提升自己。
(3)項目化管理增強了學生組織的凝聚力。
項目化管理通過不同學生的特長,將性格各異的學生自由組合成為項目組,促使學生自發(fā)在教育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擴大求知領域、鍛煉交往能力。一個大型的活動不僅僅需要一個團體完成,更需要一個主辦團體和多個其他團體的協(xié)作才能完成,發(fā)揮團隊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注釋:
①高德勝.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現(xiàn)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04.
②許勁,黃明聰.項目管理的哲學思考[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9(6):47-48.
③④孫珊.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參考文獻:
[1]劉邵宏.新媒體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光明日報,2014-7-2.
[2]趙小群.項目化管理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12(4).
[3]姚榮斌.基于項目管理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7.
[4]李炎清.基于項目管理的大學生活動管理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5]孫玉娟.輔導員應用社會化媒體開展育人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基金項目:
1、四川省教育廳基金項目《項目化管理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應用研究——基于新媒體平臺》(編號:16SB0061)。
2、四川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基金項目《生涯輔導在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編號:CSZ16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