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春
摘 要:在當今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教學中,音準教學,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往往被忽略。如果學生對音準沒有概念,學生的音樂學習就會受到影響,還會使學生對音樂課失去興趣,甚至就不想唱歌,也不敢表現(xiàn),這樣學生就不能自信快樂地參與。為此,結合教學經(jīng)驗,認為應從傾聽和唱準兩方面對學生進行音準訓練,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歌唱音準能力和善“聽”的習慣。
關鍵詞:聽辨;歌唱教學;音準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對小學生演唱的要求是: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diào)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但是,在平時的音樂課中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很多班級的學生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音唱不準,沒有音高的概念,每班只有四五個學生能獨立不跑調(diào)地演唱歌曲;但在鋼琴地伴奏下,跑調(diào)的問題稍微好一些。學生音調(diào)唱不準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1)碰到高音就會大聲喊叫或是突然降低音調(diào);(2)一開始演唱歌曲就找不著
調(diào),到歌曲的重復部分才能找到一點感覺;(3)對大跳的音程及不協(xié)和音程的音準把握較慢;(4)對上行和下行的旋律模仿還是比
較準確的,但對起伏較大的旋律把握有些困難;(5)有些學生上課總愛說話靜不下來。
以上這些原因,使我體會到學生的苦腦,作為音樂教師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準是關鍵。怎樣才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音高意識?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善聽習慣?是我們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的目標,圍繞唱準與傾聽兩大重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靈活推進,合理安排
(一)系統(tǒng)備課統(tǒng)籌安排
1.音樂老師在平時的備課中往往是根據(jù)參考教材內(nèi)容而設計的。教材里面的內(nèi)容都是以一個或多個具體的音樂作品為目標,通過學唱、欣賞、節(jié)奏、演奏等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知識技能學習。雖然,我們的教材是遵循由易到難進行編排,但知識技能對于“音準”范圍的教學內(nèi)容,卻缺少系統(tǒng)地指導。比如在某些單元,雖有明確關于唱準和聽辨某幾個音的教學要求,但沒有加強和鞏固的后續(xù)安排練習。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計劃:
第一階段(第一周至第五周)
目標:認識“1 3 5”三個音的唱名,唱準并聽辯“1 3 5”,認識他們在琴鍵上的位置,同時認識“2 4 6”三個音。
方法:圖示辯認法、手勢教學法、鋼琴琴彈奏、音樂創(chuàng)編法。
第二階段(第六周至第九周)
目標:對比聽辯“5 1 3 5”和“6 1 3 6”;對比聽辯“6 1 3 6”和“6 1 3 5”,聽辯并唱準“1 3 5 i”
方法:對比聽辯法、圖示辯認法、手勢教學法、鋼琴彈奏。
第三階段(第十周至第十五周)
目標:鞏固練習“1 3 5”“2 4 6”;鞏固練習“1 3 5 i”
方法:對比聽辯法、圖示辯認法、手勢教學法、音樂創(chuàng)編法。
備注:具體訓練時間為每節(jié)課的前5~10分鐘。
2.利用5~10分鐘時間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易不同的視唱練耳教學,面向全體調(diào)整每位學生的音準,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對音高的概念和音程距離感。
(二)年齡特點分層教學
1.學生發(fā)展是有差異的。相信每位音樂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每個班級中總會有一些學生對唱旋律感到頭疼,他們不會唱就不想唱,長此以往就會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形成兩極分化。那么,我們在備課時就要全面考慮學生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針對不同學生運用不同的音樂教學模試,通過難易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2.在班級分層的教學中,我將學生分成了ABC三個層次:A層次——優(yōu)秀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能起到模范、引領、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的作用;把班上沒有受過單獨音樂學習,但音樂感覺比較好、喜歡展示自己、嗓音和音準突出的同學為B層次——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和A層次的學生會被老師選拔進入學校的音樂興趣小組,進一步學習;還有一部分學生膽子小、唱歌聲音低、不自信以及音準差地劃分為C層次——進步層。處于這一層的同學是班上比較多的學生,是老師平時容易忽略不夠關注的學生,所以他們是老師最需要關注并為之付出努力的一層;最后是班上極個別的學生,他們很聰明,但十分調(diào)皮,將他們稱為潛力層。之所以稱最后一層為潛力層,是因為在音樂課或課外時間,教師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后,他們會一鳴驚人,一躍成為比較優(yōu)秀的層次。
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一)一哼一唱訓練音準
在歌曲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有些學生在演唱時大聲喊叫,聲音位置又低,缺乏美感,而且音也唱不準。只有采取正確的發(fā)聲方法,運用科學合理的歌唱呼吸等技巧,并采用輕聲唱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1.先用“哼唱”來訓練學生的音準問題,因為哼唱練習是很容易獲得假聲和混聲,對聲區(qū)的統(tǒng)一有很大幫助。采用閉口哼鳴和開口哼唱兩種練習方法,使聲音逐漸變豎、變圓、變集中,使集中的聲音往頭腔里輸送,以求獲得進一步的頭腔共鳴。
2.用“小聲唱”把聲音慢慢放出來,使整體的聲音容易集中,并能解決一些學生高音唱不上去的問題,對聲音的統(tǒng)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老師要多做示范,啟發(fā)引導學生找到高位置的聲音,讓學生在正確與錯誤地對比聆聽中學會正確的發(fā)聲方法。
(二)一聽一辨訓練音準
1.什么是“音準”,其實就是建立正確的音高和音程概念。在鋼琴輔助下的識譜教學有助于學生辨別音高、唱準音。例如,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從do mi sol開始學習,因為通過實踐報告表明,學生生活中經(jīng)??梢月牭竭@三個穩(wěn)定音,教師可以由淺入深,逐步加入la re fa si這些音,這樣學生級進音階學習的困難就迎刃而解了。
2.鑒于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里特點,枯燥無味地音準訓練必然會造成學習興趣降低。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出發(fā),設計靈活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在八度音階教學中我采用唱名來替代組號,用唱名來替代班級中每一名學生的姓名,用音樂唱名來點名訓練學生的音高感。方法是:一組一號同學的“名字”叫1 1 do do,以此類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增長技能。但是,要讓學生掌握好基本的音高關系,是需要反復強化訓練和不斷糾錯的。
(三)一學一玩加強聽辯
1.運用所學歌曲中的旋律作為聽辨內(nèi)容。采用學生喜歡的音樂游戲。例如,在教學《草原上》這課時,為了讓學生唱準“3 5 6”三個音的音高,我利用肢體語言讓學生體驗音高,如唱“6”時,雙手臂向上伸展,比喻為高高的藍天;“6”雙手臂打開向下,比喻為太陽照在草原上;“5”比喻為高山;“3”雙手向前打開,并做出看熱鬧大草原的模樣。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這種邊玩邊學的游戲形式,在聽覺領先,模唱緊跟,反復練習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我們還可把訓練目標中的音級訓練放在歌曲中,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重視音樂教學中細節(jié)的學習,把歌曲本身容易出錯的音級、音程、旋律找出來,進行強化訓練。比如,《童心是小鳥》的前兩句,特別是兩句前的第1小節(jié):“31 51 3”和第三小節(jié)“31 57 2”,學生總是容易弄混。出錯的原因,一是因為學生對音程的概念模糊,還沒有建立純四度和大三度音程的概念,二是因為“3”和“2”只有一個音之差,學生不容易唱準。針對這種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它們單獨列出來,反復進行聽辯。通過對比聽辯和反復學唱,學生不僅能唱準兩句旋律,而且還會對“3 2”兩個音級的音高和音程概念有初步的印象和認識。
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準感和善“聽”的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讓我們靜候花開的聲音,用愛心和耐心多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早點打開通向藝術之門的鑰匙,讓每個孩子最終喜歡音樂、會學音樂,為終身熱愛音樂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