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先木·吐遜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教學中一門基礎課程。通過語文的學習能夠促進學生掌握語言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水平。語文的學習對于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習作教學是教學的重要內容,能夠促進學生習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習作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本文通過對小學維語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幾點提高習作教學的策略,促進維語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維語語文;習作教學;存在問題;教學策略
維語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語言課程,在小學教學中,維語語文的學習能夠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以后學習打下基礎。在小學維語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不斷的革新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由于現(xiàn)在的維語小學都在搞雙語教學學生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而且不同程度的存在著盡力學習漢語,忽視學習母語的現(xiàn)象,因此習作教學成為維語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習作能力是學習維語語文中必須要掌握的能力,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水平。通過對習作教學的問題以及策略進行探究分析,以促進學生語文習作水平的提高,促進維語語文教學的綜合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生的習作興趣不高。在小學維語語文習作教學活動中,由于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影響,教學的方法過于形式化,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在小學維語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多是讓學生對優(yōu)秀作文中的語句進行背誦,然后運用到習作中去,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對于語言的學習和理解不夠深入,并不能夠真正的掌握到其中的要點,導致學生缺乏習作興趣,久而久之,學生會產(chǎn)生厭煩或者懼怕習作的情緒,教學任務和目標難以實現(xiàn)。
其次,維語語文知識欠缺,習作基礎不牢。在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維語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是學生進行習作的基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于詞和句的的使用缺少有效的理解,對于修辭手法以及習作的文體類型沒有足夠的理解,學生的習作基礎較差。教學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知識內容缺少有效的了解,盲目的對學生進行習作練習,導致學生習作困難,習作教學沒有明顯效果。
最后,學生的作文缺少真實情感和創(chuàng)新。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部分學生會依據(jù)相關資料書籍里的優(yōu)秀范文進行模仿寫作,導致作文缺少創(chuàng)新,缺少情感,學生的習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在習作的過程中,學生生搬硬套,不能夠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缺少真情實感的流露,文章內容缺少感染力和說服力。
二、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首先,結合課堂活動進行習作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在小學維語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讓學生真正的投入到習作課堂學習中,對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表達,能夠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巧妙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習作練習。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為學生的習作提供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新疆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的教學后,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開展“畫圖”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把喜歡的動物用筆畫出來,通過這樣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樂趣,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促進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這次的活動作為話題,把自己畫圖的過程和感受寫出來。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會具有感染力和真情實感。
其次、結合生活,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習作是源于生活的。在小學維語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貼近現(xiàn)實生活,仔細留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進行習作知識和情感的積累。隨著現(xiàn)代化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生活也變得繽彩紛呈,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學生進行觀察,對周圍的事物進行了解和認識,積累寫作素材,為寫作打下基礎。例如:在新疆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找到了春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習作教學的拓展,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不局限于課堂,融入自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感受春天,對課堂知識更加的深入理解,積累習作知識。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更多的實踐活動,如在春季進行踏青,秋天領著學生進行登高,參加社區(qū)公益活動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會去感悟生活,并且形成自己的認知觀點,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進行習作練習,提高習作教學的成果。
最后,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在小學維語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把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進行巧妙的結合,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習作教學,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語句、修辭使用、寫作的方式和方法、詞語的搭配以及情感的表達能夠進行深入了解,并且引導學生對寫作的技巧進行學習和掌握,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為習作教學積累素材,為習作打下基礎。例如:在新疆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雷雨前會看到或者發(fā)生哪些現(xiàn)象?雷雨時會有什么樣的情景?雷雨之后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文中對于雷雨的描寫是依照怎樣的順序進行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深入了解習作的方式和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日出、日落、晨霧、晚霞等作為習作主題進行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方式和方法,促進學生習作基礎知識的積累,使學生能夠寫出條理清晰、結構合理、具有真情實感的優(yōu)秀文章。
三、結語
在小學維語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習作的問題給予重視,對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幾點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促進習作教學的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引導學生融入生活,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積累習作知識和情感,促進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有效結合,通過閱讀教學積累習作知識,掌握習作的方式和方法,促進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葉素梅.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探究[J].中華少年,2016,06:111.
[2]虞文偉.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快樂閱讀,2015,06:56.
(作者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八十九小學 830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