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原則進行全面的貫徹,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學習,并通過對知識進行探索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F(xiàn)階段的語文教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成為了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教師要合理設置懸念,讓學生能夠通過創(chuàng)新閱讀對自身學習的樂趣進行培養(yǎng),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小學語文“懸念”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合理設置懸念,激發(fā)語文興趣
小學生可以對教師的敘述進行認真的聆聽,可是我們并不能夠保證他們能夠時時刻刻都認真的聽我們的課堂闡述。在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保證自己認真的聽老師講課,即使老師嚴格的要求學生還是不能專心的投入課堂教學,所以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的對知識進行探討,從而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對相關的懸念進行設置,讓學生能夠通過對知識進行感悟,來加深知識點的印象,從而合理的掌握知識點。教師要運用懸念來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激發(fā)出來,學生就會主動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去,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專心聆聽知識講解,從而對知識進行學習,有效的把教學效果進行提高。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對相關懸念進行設置,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主動的對知識進行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問學生:“在聯(lián)合國的歷史上沒有國旗朝升夕降的情況,卻有一次例外,我們國家有一位總理去世了,聯(lián)合國秘書長突然宣布破例降半旗來對這位總理表示哀悼,我們國家當時是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可是這位總理卻沒有任何子嗣,而且在銀行里也沒有一分存款,這位總理是誰呢?你們可以通過閱讀這篇文章就可以找到答案。”教師通過這樣的提問來進行課堂引入,學生就會帶著問題高效率的進入到課堂學習中去,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對知識點更深刻的進行把握。
二、合理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想象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閱讀感悟中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對知識進行全力的探究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針對小學生好奇的心理,通過懸念來激發(fā)學生想象。通過多媒體技術把課文內容很好的展現(xiàn)出來,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通過動畫文本資源的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能夠很好的被激發(fā),就能夠對知識進行探索,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對知識點進行充分的認識。例如,學生在對《草原》這一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合理的應用,通過多媒體技術把草原上的情景展現(xiàn)給學生看,學生通過觀看動態(tài)的畫面,就可以真實的感受到草原的美麗,學生在對相關的課本內容進行感悟之后,就可以對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民眾的情感有一個體會,能夠對教材內容更深刻的進行理解。其次,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搜尋一些與課本內容相關的圖片,并結合音樂做成課件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對草原的情景有一個真實的體會,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引用,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好的集中起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添課堂學習的趣味性,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對課文內容進行感悟。
三、合理設置懸念,引導繼續(xù)思考
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學習之后,可以在對知識進行鞏固之后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每一篇課文都會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其學習之后,可以利用課后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繼續(xù)的對知識進行探索,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的內涵,并且學生通過對知識繼續(xù)探索的過程,可以對自身的探索能力、聯(lián)想能力、綜合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從而把課堂學習的有效性進行了提高。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進行學習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來引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更深刻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如果現(xiàn)在賣火柴的小女孩還活著,她還會不會死在新年的街頭,為什么呢?”這樣的問題,學生雖然對課文的學習已經(jīng)結束了,可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還能夠對知識進行下一步的探索,能夠通過對生活實際進行聯(lián)系,再對問題進行思考,就能夠對美好的生活進行思考,從而更加的珍惜現(xiàn)階段美好的生活。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懸念進行設置,能夠讓學生有效的對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感悟,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很好的被激發(fā),通過學生主動的對課堂學習進行參與,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阮春紅,安徽長豐縣雙墩鎮(zhèn)夏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