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直升機載空空導彈射后截獲誤差源研究

2017-06-23 12:23:43呂振瑞任宏光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載機空空導彈導引頭

呂振瑞,任宏光,王 濤

(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河南洛陽 471099)

直升機載空空導彈射后截獲誤差源研究

呂振瑞,任宏光,王 濤

(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河南洛陽 471099)

新一代直升機載空空導彈將采用復合制導體制,為提高導彈中末制導交接時刻的截獲概率。文中對影響紅外型直升機載空空導彈中末交接時刻截獲概率的主要誤差源進行了詳細分析,在確定各個誤差源范圍的基礎上,通過一種工程實際應用的數(shù)學模型對截獲概率進行了仿真計算,進一步分析了誤差源對截獲概率的影響,為直升機載空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的誤差分配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jù)。

射后截獲;截獲概率;誤差源;數(shù)學模型;直升機載空空導彈

0 引言

射后截獲技術應用于紅外型直升機載空空導彈可以解決紅外導引頭對目標迎頭探測能力的局限,增加紅外導彈的有效攻擊距離。與雷達型空空導彈相似,其對目標的有效截獲仍是導彈首先要完成的任務,但由于制導方式、發(fā)射平臺、導引頭探測能力等的不同而帶來的目標截獲概率又有很大區(qū)別。紅外型直升機載空空導彈要實現(xiàn)有效截獲必須滿足兩個條件:a)距離截獲,目標在導引頭作用距離內;b)角度截獲,目標在導引頭作用視場內。在導引頭視場角和作用距離一定的情況下,目標截獲概率受制于導彈武器系統(tǒng)各種誤差源所導致的目標指示誤差[1-2]。

1 影響截獲概率的主要誤差源及其計算公式

對于發(fā)射后截獲導彈,在發(fā)射前只需完成彈載慣導(子慣導)與機載慣導(主慣導)的對準和載機向導彈裝訂的目標位置、速度,導彈發(fā)射后繼續(xù)由載機通過數(shù)據(jù)鏈向導彈定時傳送載機雷達測量的目標位置和速度等信息,直至彈目距離達到導引頭截獲距離,控制系統(tǒng)給出目標指示和隨動指令,導引頭隨動到目標指示方向,對目標進行探測、搜索,截獲目標后導彈進入末制導段[3]。

1.1 主要誤差源

從發(fā)射后截獲導彈作戰(zhàn)使用過程的描述可知,影響發(fā)射后截獲的主要誤差因素包括[4-8]:

1)主慣導與子慣導之間的對準誤差;

2)載機測量誤差(載機姿態(tài)角測量誤差、載機雷達測角誤差、載機雷達測距誤差、載機雷達測速誤差等);

3)導彈自身測量誤差(導彈位置誤差、導彈姿態(tài)誤差);

4)目標機動引起的誤差;

5)導引頭的隨動誤差。

其中誤差源1)~4)會造成目標指示誤差,誤差源5)會造成實際導引頭指向與指令指向存在誤差,這些都會影響導引頭對目標的截獲概率。

1.2 各誤差源引起的誤差計算公式

射后截獲技術中導彈、載機和目標的幾何關系可用圖1簡要描述,其中H為載機,T為目標,M為導彈,RHT為載機與目標距離,Δφ為載機雷達對目標的測角誤差,Δd為載機雷達對目標的測距誤差,ε為載機目標連線與導彈目標連線的夾角,ψ為導彈對目標的指示誤差,DMT為導彈導引頭截獲距離,D為導彈與帶有誤差的目標測量值的距離。

圖1 射后截獲中導彈、載機和目標幾何關系

1.2.1 雷達測量誤差引起的目標指示誤差

載機雷達在測距、測角、測速時均存在誤差,會導致目標指示誤差。對于紅外型空空導彈可忽略測速誤差對目標指示誤差的影響,由圖1可得測距和測角產(chǎn)生的目標指示偏差近似公式為:

(1)

式中:Δd為測距誤差;Δφ為測角誤差;RHT為機目距離;DMT為導引頭截獲距離。在截獲距離一定,減小載機和目標之間的距離會使目標指示誤差角減小,但并不明顯,彈目距離較大時目標指示誤差較小。

1.2.1 慣導對準誤差引起的目標指示誤差

假設載機主慣導精確,子慣導與主慣導對準誤差包括姿態(tài)角誤差、速度誤差、位置誤差。忽略位置誤差和速度誤差,只考慮姿態(tài)角誤差,造成的目標指示角誤差為[6]:

(2)

式中:Δφ為對準誤差的標準差;RW為不考慮初始裝訂速度,純粹由導彈加速度積分計算出的導彈飛行距離;DMT為導引頭截獲距離。在導彈探測距離一定的情況下,發(fā)射距離越遠,對準誤差造成的最大指示誤差越大;而增加導引頭探測距離可以減小目標指示角的誤差;當彈目距離和載機發(fā)射距離相等時,目標的指示誤差角等于慣導對準誤差。

1.2.3 目標機動引起的目標指示誤差

由于數(shù)據(jù)鏈修正指令一般不包含目標的機動信息,在數(shù)據(jù)鏈周期內,目標的機動將引起目標指示方向散布中心的偏移。

在數(shù)據(jù)鏈周期內,由于目標機動所產(chǎn)生的最大指示誤差可近似為:

(3)

式中:aT為目標加速度;t為數(shù)據(jù)鏈信號得到更新前所持續(xù)時間。

1.2.4 目標數(shù)據(jù)傳輸延時誤差引起的目標指示誤差

由于載機雷達信號處理延遲,導彈接收到的目標信息是上一時刻目標的運動信息,實際目標的運動會造成目標指示方向的偏移。

由信息延時造成的目標指示誤差角最大為:

(4)

式中:VT為目標速度矢量;Ty為信息滯后時間。

1.2.5 加速度計誤差引起的目標指示誤差

由于慣導系統(tǒng)是利用加速度計提供的比力數(shù)據(jù)計算導彈的位置。因此,加速度計的誤差會造成導彈位置的測量誤差。

在不考慮對準誤差時,導彈飛行時間為T,直線飛行狀態(tài)下,由加速度計誤差引起的目標指示偏差最大值可近似為:

(5)

式中RMT為彈目距離。

1.2.6 陀螺誤差引起的目標指示誤差

陀螺是導彈角運動的測量器件,對慣導系統(tǒng)的姿態(tài)誤差產(chǎn)生直接影響。由陀螺造成的姿態(tài)測量誤差會導致導航系統(tǒng)計算出的導航坐標系與真實的導航坐標系不重合。導彈位置的計算是在導航坐標系下進行的,因此陀螺的誤差也會造成導彈位置的測量誤差。

在不考慮對準誤差時,導彈飛行時間為T,直線飛行狀態(tài)下,由陀螺誤差δωp引起的目標指示偏差最大值可近似為:

(6)

式中:T為導彈飛行時間,從上式可以看出彈載陀螺引起的目標指示誤差隨飛行時間呈線性增加。

1.2.7 導引頭隨動誤差引起的目標指示誤差

當彈目距離達到導引頭截獲距離時,控制系統(tǒng)向導引頭發(fā)出目標指示方向和隨動指令,導引頭伺服系統(tǒng)控制光軸向目標指示方向運動并不斷跟蹤目標指示方向,但光軸與目標指示方向之間會存在誤差,即導引頭隨動誤差。

由隨動誤差引起的目標指示誤差與隨動誤差相等,該誤差是一個隨機值,實際仿真中用其平均值代替。

2 截獲概率的數(shù)學模型

目標指示誤差是指當導彈導引頭的光軸指向目標時由于導彈受各種隨機誤差因素的影響使得光軸指向目標附近的一個區(qū)域而不能準確地指向目標。目標指示誤差在一定條件下是一個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隨機變量,假設其均值為m,均方差為σ。如圖2所示,O為導引頭視場中心,目標指示的散布中心為MT,O、MT之間的距離為目標指示誤差的均值m。根據(jù)正態(tài)分布的特性,目標指示的絕大多數(shù)應該落在以MT為圓心、3σ為半徑的圓內。由于導引頭的視場角是一定的,假設視場范圍是以O為圓心、d為半徑的圓,當目標能量達到一定值且落入該圓內才有可能被截獲,目標落入該圓內的概率稱為落入概率[1]。

圖2 落入概率示意圖

P0=(2F(U1)-1)(F(U2)-F(U3))

(7)

當目標落入導引頭視場且能量大于或等于閾值時,可以利用式(7)計算導引頭一次截獲目標的概率。有了導引頭截獲目標的概率和導彈成功接收數(shù)據(jù)鏈信息后,還必須防止虛警。當彈目距離達到導引頭截獲距離時,導引頭就試圖在噪聲背景下識別目標。實際工程應用中為使導引頭能成功截獲目標并處理目標指示的積累誤差,必須在截獲時間內進行若干次成功探測的嘗試,假設進行N次嘗試,每次嘗試導引頭識別出目標概率如式(7)計算的目標落入概率P0。則導引頭成功截獲目標的概率為[9-10]:

(8)

式中:PK為各次嘗試事件完全相關時,N次嘗試中成功截獲目標概率的最大值;ξ為介于0到1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PH為當各次嘗試不相關時,N次嘗試中至少有一次成功截獲目標的概率;N為在截獲期間導引頭探測目標的嘗試次數(shù);P1為防止虛警,在規(guī)定的N次連續(xù)有效探測的概率積。

3 截獲概率仿真與分析

考慮到直升機載空空導彈發(fā)射后截獲模式主要用于直升機遠距離攻擊或近距離大離軸作戰(zhàn),故在典型高度上選取了兩個條件進行初步仿真分析,各誤差源按表1設置,彈道條件如表2所示,設導引頭截獲距離為5 km,則發(fā)射距離10 km和12 km時各誤差源產(chǎn)生的指示誤差如圖3、圖4所示。

表1 仿真誤差源取值

表2 彈道仿真條件

設導引頭有效半視場為2.5°,連續(xù)5次截獲目標為穩(wěn)定截獲,發(fā)射距離分別為12 km、10 km時不同截獲距離下的截獲概率如表3所示,當彈目距離為5 km時計算截獲概率,其截獲概率隨目標指示誤差變化曲線如圖5所示。

圖3 條件1各誤差源產(chǎn)生的指示誤差

圖4 條件2各誤差源產(chǎn)生的指示誤差

發(fā)射距離/km1210截獲距離/km456456截獲概率/%91.094.698.293.496.299.2

圖5 截獲概率隨目標指示誤差變化曲線

4 結論

基于上述仿真,在載機雷達測距誤差不大于50 m、測角精度不大于0.25°,取主子慣導對準為精對準(不大于0.3°),數(shù)據(jù)鏈周期為1 s時,導彈發(fā)射后截獲目標概率可達到90%,能夠實現(xiàn)對目標的有效攻擊,同時可以得出:

1)載機測量誤差、主子慣導對準誤差和目標機動所帶來的誤差對指示誤差影響較大,由于直升機載空空導彈飛行時間較短,陀螺和加速度計的測量誤差對指示誤差影響較小;

2)對比條件1和條件2,在導引頭截獲距離一定的情況下,發(fā)射距離較近時指示誤差較小,截獲概率較高;

3)增加導引頭視場和探測距離,可以提高截獲概率。

[1] 樊會濤. 復合制導空空導彈截獲目標概率研究 [J]. 航空學報, 2010, 31(6): 1225-1229.

[2] 樊會濤. 空空導彈方案設計原理 [M]. 北京: 航空工業(yè)出版社, 2013: 23-67.

[3] 閔華僑, 金釗, 張偉. 發(fā)射后不管技術在防空導彈中的應用與發(fā)展 [J]. 飛航導彈, 2006(11): 38-40.

[4] 任宏光, 程海彬. 直升機載空空導彈復合制導系統(tǒng)的交接誤差分析 [J].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11, 31(4): 8-10.

[5] VATHSAL S, SARKAR A K. Current trends in tactical missile guidance [J]. Defence Science Journal, 2005, 55(2): 265-280.

[6] 李友年, 王霞, 李記新, 等. 無數(shù)據(jù)鏈情況下紅外空空導彈射后截獲概率研究 [J]. 四川兵工學報, 2013, 34(10): 4-7, 15.

[7] 薛曉東, 劉代軍, 楊亞麗. 直升機載遠程空地導彈發(fā)射后截獲概率分析 [J].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12, 32(3): 227-229.

[8] BROCH R, LESTAGE R. Three-degreeof-freedom (DOF) missile trajectory simulation model and comparative study with a high fidelity 6DOF model:DRDC Valcartier TM2003-056 [R]. [S.l.]:[s.n.], 2003.

[9] 宋強, 陳占海. 地空導彈目標截獲概率分析 [J]. 四川兵工學報, 2013, 34(8): 30-32.

[10] 趙曉睿, 高曉光, 張建東. 主動雷達型空空導彈截獲概率分析 [J]. 飛行力學, 2002, 20(3): 59-62.

Study on Error Source of Lock-on after Launch of Helicopter Borne AAM

LYU Zhenrui,REN Hongguang,WANG Tao

(China Airborne Missile Academy, Henan Luoyang 471099, China)

The new generation of helicopter borne air to air missile would adopt the composite guidance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rcept probability at terminal guidance handover time. The main error sources of intercept probability befor the final handover time, which influenced infrared helicopter air to air missile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Based on determining the scope of the each error source, the intercept probability was analyzed throug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error sources on intercept probability was further analyzed. It provided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rror distribution of helicopter borne air to air missile weapon system.

lock-on after launch; acquisition probability; error source; mathematical model; AAM for helicopter

2016-04-19

航空科學基金(20150112002)資助

呂振瑞(1987-),男,寧夏吳忠人,助理工程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導武器總體設計。

TJ013.2

A

猜你喜歡
載機空空導彈導引頭
自推進紅外干擾彈飛行姿態(tài)及軌跡研究
無筒空射運載火箭重力出艙機箭耦合動力學
紅外空空導彈抗干擾效能評估建模
攔截空空導彈成新趨勢
美國將為F—35戰(zhàn)機增加內部武器掛載量
全極化雷達導引頭抗干擾技術
制導與引信(2016年3期)2016-03-20 16:01:58
基于PSO的不規(guī)則低頻天線陣與載機一體化綜合設計
半捷聯(lián)雷達導引頭視線角速度提取
一種捷聯(lián)式圖像導引頭的解耦算法
毫米波導引頭預定回路改進單神經(jīng)元控制
漠河县| 家居| 兰溪市| 东至县| 铁岭市| 灌阳县| 虞城县| 车致| 西丰县| 广东省| 博客| 古蔺县| 盐山县| 阜平县| 正蓝旗| 鸡泽县| 永宁县| 保德县| 和田市| 环江| 西丰县| 融水| 万州区| 普安县| 兰考县| 东台市| 正宁县| 澄城县| 泉州市| 尉犁县| 枞阳县| 拜城县| 霍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彩票| 山西省| 八宿县| 安塞县| 邢台市| 晋城|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