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鋮
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鑒賞能力得到提高。好的合唱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精神愉悅,為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對小學中年段的合唱教學進行了分析,闡述了中年級學生的合唱教學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中年段;合唱教學;對策
一、小學中年段合唱教學現(xiàn)狀
1.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不高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特別是進入到中高年級階段,學生在合唱教學中往往應付了事。小學音樂課的上課頻率在一周兩次左右,音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合唱技巧多數(shù)學生在下一次課時已經(jīng)遺忘,很難在音樂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演唱習慣。
2.學生沒有合作意識
中高年段的學生在心智發(fā)展上不是很成熟,學生的合作意識往往不夠。有的學生對于自己的歌唱技巧十分自信,在音樂課堂上一旦有了自我展示的機會,就會迫不及待地進行展示,在唱歌的過程中故意唱得很大聲;有的學生則對于唱準自己的聲部缺乏自信心,在合唱的時候聲音很小,甚至根本不發(fā)出聲音,導致整個和聲部分有高有低,整個合唱效果不好。
3.學生缺乏興趣
音樂教師在課堂中對合唱教學所花費的時間是有限的,而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學生不僅要熟記自己的聲部旋律,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訓練和配合,對于一些缺乏音樂學習興趣的小學生來說,合唱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最終導致學生對于合唱練習失去了參與興趣,無法真正實現(xiàn)合唱教學的目的。
二、優(yōu)化小學中年段合唱教學的方法
為了讓更多的小學中年段學生認識到音樂教學對于發(fā)展其綜合素質的重要性,首先,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合唱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音樂教師要激發(fā)學生提高音樂審美素養(yǎng)的意識,鼓勵學生多欣賞優(yōu)美的歌曲,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使學生對于合唱中的聲部知識有更多的認識。如此,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會更加關注合唱技巧,在音樂欣賞的時候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樹立合唱的自信心,找到音準,提高合唱學習的效率,在音樂課堂上積極參與,掌握合唱的精髓,實現(xiàn)音樂素質水平的提高。
與此同時,音樂教師也應當改善課堂合唱教學的方式,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產(chǎn)生情感共鳴,尤其是在合作過程中產(chǎn)生同學情誼以及快樂的情緒,進而激發(fā)學生對于合唱的熱愛情感,并將熱愛轉化為自身的興趣以及愛好,最好能夠將其轉化成為理想以及志趣,輔以音樂教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對于合唱技巧的學習產(chǎn)生內(nèi)在的動力。
在音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的發(fā)聲、聽力同步鍛煉,讓學生真正體會音樂藝術,在不同的合唱環(huán)節(jié)鍛煉小學生的聽覺能力,讓小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對于聽覺的感悟更加深刻,學生之間彼此依賴,信任感逐漸增強,在彼此合作討論以及傾聽的過程中改善自我、提高自我,同時還能夠確保合唱的和諧。在聽覺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到合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合唱中的難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傾聽合唱范本,找到其中的難點,自主攻克。這不僅尊重了中年段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自主性,還讓學生掌握了合唱的科學原則,對小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例如,在學習《八只小鵝》這首歌曲的時候,加入模仿小鵝的二聲部無疑是最佳的表現(xiàn)方式,小鵝的嘰嘰喳喳、熱熱鬧鬧將歌曲襯托得更富童趣。再如,《小事情》這首歌曲講述的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故事,在一定的情感驅動下,中年段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會更加深入,教師只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節(jié)奏,就能夠帶領學生更加準確地抓住合唱技巧,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同時也賦予了學生一段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結語
在小學中年段合唱教學中,高技巧性的學習已經(jīng)被學生逐步接受。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合唱的技巧,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更多的互動合作機會,讓小學生獲得更豐富的音樂學習體驗,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綜合成長。教師要使學生對于音樂藝術有更多深刻的認識,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季王敏.小學中年段合唱教學課堂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藝術科技,2015(5):252.
[2]馬麗娟.小學中年段合唱教學課堂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無線音樂·教育前沿,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