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青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和不斷深入,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阻礙了經典誦讀教學的順利展開,同時也阻礙了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筆者結合實際調查情況,就當前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對策展開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問題及對策
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可以讓小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小學生正處在身心快速發(fā)展階段,在這一時期引導學生熟悉我國經典文化,不僅可以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能夠將中華民族經典文化傳承和發(fā)揚下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師對經典誦讀教學認識不足
無論是“經典”還是“誦讀”,本身就是一個范圍很廣的概念,對于經典,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因此在教學方面,每個老師都由于自身認知不同,對經典有一個不同的理解,對于經典、誦讀和經典誦讀的教學目的也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就導致認知上出現(xiàn)混亂局面。例如,筆者在調查中得知,有些老師認為經典誦讀就是古詩文誦讀,而且認為必須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背誦,所以一直專注經典文學解讀。而且很多語文老師認為小學生認知能力比較低,所以不宜誦讀一些內容太難的經典作品,而是選擇一些內容比較簡單、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容易的經典作品。實際上,經典誦讀教學就是為了利用小學生記憶力的黃金時期去背誦一些最有價值的古代經典作品。老師選擇簡單的經典作品不但沒有達到這一目標,相反,還會讓學生覺得毫無挑戰(zhàn)性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這一矛盾就表明語文老師對傳統(tǒng)語文古詩文教學和經典誦讀教學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認識,導致經典誦讀教學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誦讀時間無法得到保障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經典誦讀在當前小學中還未受到語文老師的高度重視,學校也沒有安排單獨的時間用來做經典誦讀教學之用,語文老師可以用來進行經典誦讀教學的時間不僅不固定,而且比較少,還特別分散。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小學中經典誦讀教學時間大多是都是語文老師從其他項目教學中擠出來的,經典誦讀教學的開展缺乏持續(xù)性和連貫性。但實際上,經典誦讀教學要求小學生反復誦讀、不斷誦讀,這樣才能對經典作品形成語言感受力,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由此可以看出,經典誦讀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教學時間有著一定的要求。要想保證經典誦讀教學取得預期的效果,必須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天天誦讀的機會,學生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誦讀,接觸經典,也就會逐漸養(yǎng)成誦讀習慣,經典誦讀教學效果必然也會事半功倍。
(三)學生對于經典的背誦感覺吃力
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小學生都認為經典誦讀中的背誦內容太難,自己無法理解,因此在背誦的時候感覺特別吃力,即使背誦下來了過幾天又會全部忘記,正因為如此,對于經典作品的背誦,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都不高。很多學生對經典作品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清楚的理解,完全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進行背誦,這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完全不相符,也與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相違背。實際上,據相關資料顯示,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是呈相反的發(fā)展趨勢,小學生的理解力會隨著時間的增長不斷發(fā)展,而記憶力隨著時間的增長越來越慢直到完全停止。因此,語文老師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經典誦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記憶而不是理解,要指導學生如何做到又好又快的高效記憶。
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策略
(一)加強對語文老師的專業(yè)培訓
在經典誦讀教學中,語文老師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語文老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經典誦讀的教學質量。因此,要想保障經典誦讀教學的順利開展,首先要不斷提高語文老師的綜合素質。經典誦讀內容文化含量比較高而且內容豐富,老師的個人素質對教學成功與否十分重要。很多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普遍不高,如何讓學生喜歡上經典作品是當前語文老師面臨的最大問題,語文老師如果有較高的個人素質,就會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以及實際教學情況去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以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誦讀經典作品。而且語文老師如果知識淵博,經驗豐富,就會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給學生講解經典作品背后的故事,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因此,學校要重視老師的素質培養(yǎng),加強對語文老師專業(yè)知識的培訓,提高語文老師的教學水平,讓語文經典誦讀教學開展更加順利。
(二)把經典誦讀納入課表,保障誦讀時間
誦讀時間過少是當前小學語文誦讀教學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也是經典誦讀教學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經典誦讀需要大量的時間,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形成語言感受力。小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負擔相對而言還不算重,課下時間也比較多,語文老師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計劃,將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例如課間十分鐘、早讀課等,老師可以利用這些時間開展誦讀比賽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背誦一篇作品中的一個段落或者幾句話。不一定要強求學生準確無誤背誦出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誦讀保持持續(xù)性和連貫性,每天的誦讀時間可以不需要太長,但是一定要誦讀,這樣就可以逐漸養(yǎng)成學生的誦讀習慣,為經典誦讀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創(chuàng)新誦讀方式
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認為經典誦讀比較難,自己在背誦過程中感覺很吃力。語文老師要重視這一點,找到問題的根源,繼而才能對癥下藥。大多數學生認為誦讀經典作品比較難,一方面是因為經典作品內涵豐富,小學生難以理解,還有一方面是誦讀方式比較單一,通常都是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這種單一化的誦讀方式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后者,是造成學生誦讀困難的主要原因。語文老師要針對這一問題采取一系列措施,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喜歡上經典誦讀。創(chuàng)新誦讀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語文老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誦讀競賽活動,譬如在學習《為人民服務》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讓每個小組成員就課文中的某一段話進行誦讀,并針對這一活動制定相關的獎懲制度,記憶又快又準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定的物質獎勵或者精神獎勵,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誦讀積極性和誦讀興趣被有效調動起來。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結合美術進行誦讀教學,尤其在學習一些有關于風景的文章時,如《桂林山水》、《秋天到了》等經典作品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一邊繪畫一邊進行記憶,或者給學生展示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美術作品,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降低學生的誦讀難度。
三、結論
綜上所述,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小學階段也是學生成長中的一個重要時期。小學語文老師需要重視這一時期的誦讀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做好帶頭作用,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和調整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同時也讓中華優(yōu)秀文化得到很好的重視和傳承。
參考文獻:
[1]龍其林.當前國內經典誦讀實踐問題探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導刊, 2015(01):11-14.
[2]梁英英.淺談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有效方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7):06-09.
[3]展明鋒,孟慶渝.經典誦讀活動:成績、問題與對策[J].語文建設,2012(01):19-23.
[4]徐林祥,許艷.中華經典誦讀教育研究的背景、價值與問題域[J].語文建設, 2011(09):18-19.
[5]馬學軍,丁曉梅.小學教師對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理解[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