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崢,倫 峰,黃榮靜
(信陽農林學院水產學院,河南省漁業(yè)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信陽,464000)
利用魚類學課程實習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
李 崢,倫 峰,黃榮靜
(信陽農林學院水產學院,河南省漁業(yè)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信陽,464000)
通過開設魚類學課程實習周,將課堂開設在水產品市場,進行魚類種類鑒別、魚體解剖以及魚類剝制標本制作,進一步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為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打下良好基礎。
魚類學;課程實習周;創(chuàng)新能力
研究型人才抑或應用型人才,都必須具備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型人才培養(yǎng)抑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都必須增強其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側重應用技術、手段、工具、方法研究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能力[1]。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高級應用型人才逐漸成為市場急需的一類特殊人才[2]。為適應國家對應用型創(chuàng)新專業(yè)人才不斷增長的需求,作為新建本科院校,在今后的教學改革方面,首先要加強的是實驗教學研究,不斷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3]。實驗教學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教學手段[4-6],在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中占有重要地位[7-8]。我校作為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魚類學教學中不斷進行改革和研究[9-11],注重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打下良好基礎。
為培養(yǎng)水產卓越人才,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我院水產養(yǎng)殖學專業(yè)重新修訂了人才培養(yǎng)方案,將魚類學課程總學時設置為6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48學時,實驗教學安排20學時(10個實驗),另外開設為期1周、總課時為25學時的課程實習周,使理論學時和實驗總學時接近1:1。實習周內容包括4個板塊,主要進行校外調查以及一些長課時的綜合和設計類實驗(表1)。
表1 魚類學課程實驗實習學時及內容安排
我校學生大部分為河南本地人,由于當地魚類品種少,學生日常接觸到的魚類更少,造成初入專業(yè)的很多學生沒有“青、草、鰱、鳙”的認知,鯉魚、鯽魚區(qū)分不出,而實驗室標本無法保存原有體色,學生即使熟記魚類特征,也很難在初次見到鮮活魚類時快速識別,因此學習魚類分類知識難度較大。
為了讓學生快速識別市面上常見魚類,提高學習效果,我們將魚類學課程搬到市場上。實習周期間,指導老師帶領學生到信陽市最大的水產品交易市場和農貿市場,調查市場上商品魚類和當地百姓捕獲的野生魚類的種類組成。通過在市場的現場教學,學生結合帶隊老師對魚類主要特征的描述,通過多家攤位反復辨認和拍照記錄加深印象,達到快速鑒別不同店鋪和攤位中同種不同規(guī)格魚類的學習效果。學生表示通過這種方式識別魚類更直接、更生動、更準確、更有效。在水產品市場上,學生通過與商販交談,了解不同魚類的價格、來源、銷量等市場情況,加強對不同魚類外部形態(tài)特征認識的同時,增強了對本專業(yè)以及水產品經營的了解,提高了社會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
此外,結合教師的相關科研項目,帶領學生到周邊水庫、河流等漁業(yè)水體進行魚類資源調查,掌握漁業(yè)資源調查的基本方法和過程,鑒別采集的樣本,并帶回實驗室測量稱重并鑒定年齡,為學生將來科研和工作需要儲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
在課程實驗中,分類實驗根據課程進度,分單元進行,每次觀察的標本都是一個或幾個目的魚類,為方便管理,課程實驗的標本為用5-10%福爾馬林固定,密封于標本瓶內,貼上標簽,學生可以對照標本和書本中該標本的特征描述來觀察認識魚類,并掌握其主要特征。學生能及時掌握課堂理論內容,但對魚類分類鑒定的方法和步驟掌握不夠,對分類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也有待加強,不利于學生主動查閱資料獲取知識。
為彌補分章節(jié)課程實驗的不足,實習周進行多種常見魚類標本的集中鑒定。所有魚類標本用75%的酒精保存在一個密封的大桶內,專門供魚類分類實驗和實操考試使用,避免直接接觸福爾馬林對學生身體造成傷害。
實習周中標本鑒別與課程實驗中標本鑒別的區(qū)別在于:第一,為了避免保存的福爾馬林泄露,瓶蓋密封,只能觀察瓶中的標本,特征觀察不夠具體;實習周觀察的標本采用對人體刺激小的酒精,觀察時可直接在解剖盤內用鑷子近距離觀察,并能數其鰭條和側線鱗數。第二,課程實驗根據課程內容分章節(jié)進行,學生只需觀察指定的魚類標本即可;實習周在前期完成的分章節(jié)分類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集中一天的時間,讓學生自行鑒別用酒精保存的一百多種混合魚類標本,以及市場或野外調查中發(fā)現的稀有標本。學生對于不熟悉的魚類可按照課本和參考書籍中的分類檢索表完成目、科、屬和種的檢索,在反復通過檢索表查找鑒定魚類標本的過程中,加強了對檢索表的應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積極思考,將分類學的知識前后貫穿起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魚類分類方法和步驟,增強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在今后碰到不認識的魚類,就能通過查找資料,準確鑒定出來。
在市場上購買鰱、團頭魴、烏鱧、鯽、鱘等不同食性的魚類,開展系統(tǒng)解剖實驗,具體包括三部分內容:(1)測量魚的全長、體長、頭長、體高、尾柄長、尾柄高等主要長度指標,稱量體重,根據鱗片鑒定年齡;(2)正確解剖魚類,鑒別所有內臟器官,并比較不同魚類的鰓耙、胃、幽門垂、腸長/體長、肝臟和胰臟等內臟器官的區(qū)別,加強對魚類消化系統(tǒng)與其食性相適應的理解;(3)通過體長和體重,計算各實驗魚的肥滿度;觀察腸道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正確稱取食物團的重量,計算魚類的食物充塞指數;觀察性腺的發(fā)育狀況,稱量性腺重量,計算成熟系數。
實習周開展的系統(tǒng)解剖實驗屬于長課時綜合設計類實驗,通過分析魚類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食性的關系,了解性腺發(fā)育程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強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和理解能力,將教材中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將教學過程和漁業(yè)生產對接,以便更好地為漁業(yè)生產服務。
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法[12],以及以學生為中心,以實際項目為載體,讓學生主動參與項目實施全過程,并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項目式教學法[13],利用教師的科研項目,在實習周內完成復雜的剝制標本或骨骼標本的設計和初步制作。動物標本制作和保存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14]。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式的學習達到創(chuàng)新思維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以14級水產養(yǎng)殖學本科班實習周為例,在剝制標本的制作過程中,學生在填充框架、假體的制作過程和魚類體態(tài)的設計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根據不同大小和體型的魚類,設計制作出最適合的框架和假體,做出最有美感的姿態(tài),維持標本栩栩如生的樣子。在一具體長160 cm的青魚標本制作過程中,學生們從學校附近尋找粗細合適的木質結實的野雜樹,將樹皮剝除,為防蟲在水中浸泡1周后晾干再加工使用,根據青魚照片利用電腦制圖分析出各長度對應魚體的體圍,再用細鐵絲固定制作出一個中空的魚形框架,用透明膠帶將框架封閉,再注入發(fā)泡劑,完成假體的制作。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通過學生的團結合作,制作出一具填充飽滿,外觀流暢自然、栩栩如生的青魚標本,幫助老師完成了科研項目,提高了自身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時參與大型標本的制作也提高了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榮譽感。
整個實習周在完成課程教學目標的同時,達到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提高水產專業(yè)技術技能的目的,這對后續(xù)水產專業(yè)課程的學習 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并為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打下良好基礎。
[1]曾小彬.深化實驗實踐教學改革,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質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2):1-3.
[2]王書敏,丁武泉,于慧.開設綜合性實驗與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探索[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28(2):55-57.
[3]楊金山.改革實驗工作模式促進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2):78-81.
[4]任偉寧.地方高校實踐教學隊伍的建設[J].教育與職業(yè),2012,29(5):53-55.
[5]楊期勇.新建本科院?;瘜W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0):193-196.
[6]李和平,龔波林,劉萬毅.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強化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2): 159-161.
[7]邵曉玲,陳永泰,杜建國,等.實驗教學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1):169-172.
[8]李慧中.高校實驗教學與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5):159-161.
[9]李林春,魏秋玉.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提高《魚類學》課程教學效果[J].漁業(yè)經濟研究,2006,2: 44-46.
[10]李崢,倫峰.淺談“魚類學”的教學體會[J].科教文匯,2010,01(上旬刊):95,98.
[11]李崢,倫峰,楊東輝.水產養(yǎng)殖類專業(yè)《魚類學》課程實驗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水產,2015,6:7-9
[12]董麗萍,劉宇.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實驗教學體系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9):121-124.
[13]倪志婧,馬文平,張琇.項目教學法在工業(yè)微生物實驗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 (30):15057-15058.
[14]戴傳銀,郭玉紅.利用動物標本的制作和保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4): 213-216.
Cultivating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by practice week of ichthyology course
Li Zheng,Lun Feng,Huang Rongjing
(Fishery Science Department,Fishery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Xinya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 Xinyang,464000,China)
Practice week was introduced for ichthyology course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steps,cultivat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innovativ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and finally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he main contents of practice week included identifying all kinds of fish specimens,operating the systematic anatomy experiments and making strip specimen in aquatic product market.
ichthyology;course practice week;innovative ability
2016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指導計劃(16B240003);信陽農林學院本科專業(yè)教學團隊建設項目(JXTD201603);信陽農林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201624)
李 崢(1978-),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魚類學、水域生態(tài)學,E-mail:flytowe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