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輝
【摘要】 目的 探究幽門螺桿菌(Hp)感染與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60例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患兒作為觀察組, 60例體檢的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 對兩組受檢對象進行Hp檢測, 對比兩組患兒的Hp陽性率, 對比觀察組Hp陽性與陰性患兒的腹痛發(fā)生率。觀察組60例患兒根據(jù)Hp檢測結果將分為Hp陽性和Hp陰性中, 其中Hp陽性中部分患兒未采用抗Hp治療, 僅單一采用常規(guī)過敏性紫癜治療, 設為A組, 其余Hp陽性患兒采用抗Hp治療+常規(guī)過敏性紫癜治療, 設為B組;Hp陰性患兒采用常規(guī)過敏性紫癜治療, 設為C組。對比三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Hp陽性率71.67%明顯高于對照組健康兒童的25.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Hp陽性患兒的腹痛發(fā)生率69.77%高于Hp陰性患兒的41.18%,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75.00%明顯低于B組的95.65%和C組的88.24%,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Hp感染與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的發(fā)病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Hp感染可能誘發(fā)過敏性紫癜的復發(fā), 在臨床治療中還需加強抗Hp治療, 改善預后, 預防病情的反復發(fā)作。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感染;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幽門螺桿菌陽性;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fection and recurrent allergic purpura. Methods There were 60 recurrent allergic purpura children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60 healthy children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 as control group. Hp was detected in two groups.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Hp positive rate in two groups, and incidence of stomachache between Hp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ildren in observation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vided into Hp positive and Hp negative children. There were some cases received conventional Henoch-Sch nlein purpura treatment without anti Hp treatment in Hp positive cases as group A, and the other Hp positive cases received anti Hp + conventional Henoch-Sch nlein purpura treatment as group B. 17 Hp negative cases received conventional Henoch-Sch nlein purpura treatment as group C.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Hp positive rate as 71.67% than 2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stomachache in Hp positive cases as 69.77% than 41.18% in Hp negative case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Group A had obviously low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75.00% than 95.65% in group B and 88.24% in group C,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Hp infection has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recurrent allergic purpura, and Hp infection may induce recurrence of allergic purpura. Anti Hp treat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so as to improve prognosis and prevent repeated attack of disease.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Recurrent allergic purpura; Helicobacter pylori positive; Anti 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過敏性紫癜是指全身性的血管炎癥性疾病, 主要發(fā)病機制為免疫反應介導, 主要癥狀為皮膚瘀點、瘀斑[1], 隨著病情的進展會累及黏膜、關節(jié)、內(nèi)臟等, 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健康。不少研究指出, 感染是導致過敏性紫癜的主要原因, Hp感染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2, 3]。基于此, 本院以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患兒為例, 探索Hp感染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之間的相關性,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間收治的60例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患兒作為觀察組, 全部為腹型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排除近2周內(nèi)服用過任何外用藥物、抗生素、質(zhì)子泵抑制劑的患兒, 排除合并免疫力低下、體弱、造血系統(tǒng)以及心腦肝腎器官功能障礙患兒。選取60例體檢的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53例, 女25例, 年齡4~12歲, 平均年齡(6.87±0.34)歲。對照組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齡4~14歲, 平均年齡(7.05±0.48)歲。兩組受檢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采用13C尿素呼吸試驗、尿素酶檢測、血清Hp抗原檢測檢測進行Hp感染的診斷, 上述三項檢測中任意兩項為陽性則表示Hp陽性。
1. 2. 1 13C尿素呼吸試驗 在呼吸試驗前2周受檢對象未服用過抗生素。讓兩組受檢對象在空腹12 h后接受檢查, 用水吞服1粒13C尿素膠囊, 靜坐20 min, 然后從封裝袋中取出呼氣卡, 受檢者從呼氣口往卡內(nèi)呼氣2~5 min, 當卡上的顏色從藍色變成白色時即完成采樣。小心的揭去呼氣卡檢測窗口的封簽, 并將卡插入到檢測儀的進樣口, 采用儀器進行自動檢測收集的呼氣樣品的每分鐘衰變數(shù)(dpm)。當檢測結果顯示為<200 dpm時表明為陰性, ≥200 dpm則為陽性。
1. 2. 2 血清Hp抗原檢測 患兒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 分離血清后存放于-20℃冰箱中待檢, 采用斑點ELISA法檢測血清Hp-免疫球蛋白(Ig)G抗體。
1. 3 治療方法 觀察組60例患兒根據(jù)Hp檢測結果將分為Hp陽性和Hp陰性中, 其中Hp陽性中部分患兒未采用抗Hp治療, 僅單一采用常規(guī)過敏性紫癜治療, 設為A組, 其Hp陽性患兒采用抗Hp治療+常規(guī)過敏性紫癜治療, 設為B組;17例Hp陰性患兒采用常規(guī)過敏性紫癜治療, 設為C組。
1. 4 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兒童的Hp陽性率、觀察組60例患兒中Hp陽性患兒與陰性患兒的腹痛發(fā)生率、觀察組60例患兒的治療效果。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受檢對象的Hp陽性率比較 觀察組腹型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患兒的Hp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健康兒童,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觀察組腹型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患兒的Hp感染與腹痛的相關性 觀察組43例Hp陽性患兒中, 其中有30例(69.77%)患兒有腹痛癥狀, 17例(30.23%)患兒無腹痛癥狀;而17例Hp陰性患兒中, 7例(41.18%)有腹痛癥狀, 10例(58.82%)無腹痛癥狀,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效果 將觀察組60例患兒分為A、B、C組后, A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5.00%, B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 C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88.24%, 三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過敏性紫癜是兒科的常見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 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隨著病情進展, 可能導致多器官的受累, 且皮疹反復發(fā)作, 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健康[4]。在臨床治療上多采用抗過敏治療和對癥治療, 多數(shù)患兒的預后較好, 而少數(shù)患兒無法治愈, 表現(xiàn)出病情的反復發(fā)作, 從而發(fā)展成為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 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多數(shù)學者認為, 其發(fā)病與感染、食物、藥物、昆蟲叮咬等密切相關, 機體在接觸致病因素后, 會激活機體的異常免疫反應, 從而導致免疫功能的紊亂, 當大量的IgA沉積在腎系膜或是小血管時, 就會導致補體系統(tǒng)的觸發(fā), 進而導致小血管炎癥損傷[5]。感染是導致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的主要誘發(fā)因素, 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呼吸系統(tǒng)感染, 而引起呼吸系統(tǒng)感染的因素有很多, 如肺炎支原體、鏈球菌、腺病毒、微小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發(fā)病方面, 最早是由國外學者于1983年發(fā)現(xiàn)的。Hp感染誘發(fā)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的機制可能是:①當患兒出現(xiàn)Hp感染后, 皮膚會在Hp及其代謝產(chǎn)物的持續(xù)性刺激下出現(xiàn)免疫反應, 從而產(chǎn)生免疫復合物沉積在毛細血管基底膜, 將補體C活化為C3a、C5a、C3b等過敏毒素, 從而形成膜攻擊單位, 進而導致中性粒細胞趨化吞噬免疫復合物, 導致細胞損傷以及血管炎的發(fā)生;②Hp感染可能導致中性介質(zhì)的釋放, 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 并且增加了機體與消化道內(nèi)食物、藥物等變應原的接觸機會, 最終導致過敏性紫癜的發(fā)病[6, 7]。③Hp感染后, 會刺激Th0細胞分化成為Th1和Th2細胞, 從而促使機體分泌出大量的白細胞介素(IL)-4、IL-6、IL-10、TNF-α細胞因子, 而這些因子在過敏性紫癜的發(fā)病中起到重要作用。④Hp菌體本身、鞭毛以及毒力Hp菌株會產(chǎn)生致病因子, 如細胞毒素相關蛋白(CagA)、熱休克蛋白60(Hsp60)等, 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與正常血管抗原發(fā)生交叉反應, 最終導致血管的免疫性病變。對于Hp陽性的腹型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患兒, 根除Hp后, 那么Hp感染源被消除, 有助于胃腸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吸附, 減少致敏原的吸入, 而且Hp菌體本身、鞭毛等不復存在, 故而也不會刺激細胞因子的釋放, 另外, Hp根除后有效的清除了Hp感染后產(chǎn)生的免疫復合物, 不會沉積于毛細血管基底膜, 這樣就阻礙了病情的發(fā)展, 故而能起到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 預防病情反復發(fā)作。萊杜萬等[8]對腹型兒童過敏性紫癜的Hp進行檢測, 發(fā)現(xiàn)與健康對照組兒童對比, 腹型過敏性紫癜兒童的病例組Hp陽性率明顯更高;其對病例組的治療進行分組, 發(fā)現(xiàn)抗Hp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非抗Hp的常規(guī)治療組(P<0.05), 指出Hp感染與過敏性紫癜的發(fā)病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而采取抗Hp治療有助于促進患兒的早日康復。但是在治療過程中, 由于過敏性紫癜的發(fā)病往往是多種因素下的綜合結果, Hp感染僅僅是其中一種誘發(fā)因素, 而且不是最為主要的誘發(fā)因素, 因此在治療中不能單一的采用抗Hp治療, 還必須結合患兒的病情采取綜合療法, 以促進患兒的早日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Hp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健康兒童(P<0.05);觀察組中Hp陽性患兒的腹痛發(fā)生率高于Hp陰性患兒(P<0.05);而A組未采用抗Hp治療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低于B組和C組(P<0.05);由此可知Hp感染是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的一個重要誘發(fā)因素, 對于Hp陽性患兒采用抗Hp治療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Hp感染是導致復發(fā)性過敏性紫癜的重要因素, 臨床醫(yī)師應重視對Hp感染的檢測, 對于Hp陽性的患兒及時采取有效的抗Hp治療, 可提高治療效果, 促進患兒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林世光, 曾曉明, 吳雪梅, 等. 多藥聯(lián)合治療細菌感染致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評價.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5, 31(20):1987-1989.
[2] 徐靜茹. 過敏性紫癜患兒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檢測分析. 浙江臨床醫(yī)學, 2011, 13(5):578.
[3] 舒建義, 龍曉玲, 張泉山, 等.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對過敏性紫癜患兒腎功能的影響. 皖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6, 35(2):148-150.
[4] 秦濤, 陳輝軍, 王玲, 等.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兒童過敏性紫癜預后關系的臨床分析.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 2015, 16(2):
165-166.
[5] 羅春, 羅平. 幽門螺旋桿菌與腹型過敏性紫癜關系的探討. 貴州醫(yī)藥, 2011, 35(10):922-923.
[6] 蔡華波, 李永柏, 趙輝, 等. 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法治療過敏性紫癜患兒的預后分析.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4, 16(3):234-237.
[7] 李燕林, 王永清, 朱迪卿, 等. 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 江蘇醫(yī)藥, 2015, 41(20):2415-2416.
[8] 萊杜萬, 季紅, 劉玲, 等. 幽門螺桿菌與兒童過敏性紫癜的關系. 吉林醫(yī)學, 2013, 34(12):2014-2015.
[收稿日期: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