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英
課堂教學過程是豐富復雜、變動不居的.“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教育本質也會因為課堂教學中追求對生命的真諦而引發(fā)教學法的變革——“教別人學”而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一、沉默課堂的現狀
隨著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初中不少學校引入了活動課或選修課,打破了必修課一統天下的局面,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同時,必修課的課堂教學也有了不少新的組織形式,開始注重學生的主動投入.這種變革勢必導致必修課完成課程任務的時間被壓縮,在課程任務不變的情況下,提高課程教學效率是當務之急,而這種效率的提高則會通過“強度”的增加來彌補.在這種因素下,課堂成了教案的復制品,教師充當“搬運工”,學生則充當裝知識的容器,教師拒絕變化,學生“習慣”不變,只有學生異?!袄潇o”的機械作答,學生宛如被程序設定好的機器人.課堂安靜,沒有一絲漣漪.面對教師“快餐式”的節(jié)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越來越被動,思維越來越僵化;個性得不到發(fā)展,需求得不到滿足,心靈得不到寄托,情感得不到溫暖,最后他們不得不“選擇”沉默.
二、打破沉默課堂的理論依據
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fā)現并提出 “學習金字塔”理論.他用數字形式形象展示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在塔尖,是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第四種是“示范、演示”,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可見,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所以,如果在教學中營造學生“教別人學”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教別人學”的能力,增強學生“教別人學”的愉悅感及成就感的體驗,勢必會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自覺打破課堂不正常的“平靜”,讓沉默的課堂回歸活躍.
三、教別人學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變動不居、復雜豐富的.它是一個整體的生命活動,是作為共同活動體的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雙邊多向、多種形式的交互作用的載體,也是一個經歷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的日漸豐富的生長的過程.
首先,從教師的生命力量來看,他生命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是停駐在課堂教學中,就是行走在為課堂教學準備的道路上,每一堂課無不是用生命感悟和生活閱歷編織而成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所以課堂教學就不再僅僅是為學生成長的付出,而是成為教師成長的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點,成為教師自身成長的一種方式,所以作為是自己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fā)展的組成的課堂,教師更有意愿和動力去積極投身教學改革,讓自己在“教別人學”中同時綻放作為一個學習者的生命的力度和廣度.
其次,從學生的生命力量看,學生是以整體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教育活動中的.“教別人學”不僅能顧及教學活動的認知功能,更能把人文素養(yǎng)及學生的生命整體性得到體現.在這種交互活動中,學生的智商和情商得到同步發(fā)展,當學生站出來把自己變成專家、主角時,他對所學進行整合,由繁化簡,深入學習,透過個人思維,將內容轉化為其他人能懂的表達方式,不僅從深層次熟悉了內容,更是從心理上對自己的“學生”了如指掌,并通過語言的組織呈現來進行溝通,這種人際互動(評論、辯論、指正)是一種引領,更是一種成長的促動,這種促動也是傳統教學所無法給予的,是一種內在的體驗,更會在無形中升華成為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又會促進課堂思維之花不斷綻放,讓沉默之課堂一改往日沉默,時時處處收獲“節(jié)外生枝”帶來的驚喜.
總之,“教別人學”能讓我們把這種創(chuàng)造、探索富有生長力的課堂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所在.只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感受課堂中內在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和滿足,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只有這樣,課堂才不僅與科學相關,而且與哲學、藝術相關,才會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