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qū)金實小學
【摘要】21世紀的孩子有著豐富的物質生活,但在精神層面卻略顯匱乏,主要表現(xiàn)在人文素養(yǎng)的欠缺。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要求。文章從教材和教師兩個方面說明從小學開始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以及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技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一、引言
“人文性”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之一,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義務和責任,也是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教材包羅萬象,自然環(huán)境、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xiàn)象都包含著人文知識。教師要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內容,并以自己學到的和挖掘出的人文知識來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痹谶@句話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豐富的人文內涵”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特點,所以注重語文課程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即人的內在品質。學生在學了語文知識之后,經(jīng)過吸收消化,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修養(yǎng)、氣質,就是人文素養(yǎng)。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思想觀念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F(xiàn)在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匱乏,具體表現(xiàn)為知識面不足、寫作基礎薄弱、思想僵化不夠開放等。如果教師運用一板一眼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學不進去的;如果教師能以教材中的人物、事件作為教學的切入口,引導學生關注語文教材中的優(yōu)秀篇章、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以及豐富多彩的社會人生,那么既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引起他們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領悟其中的人文內涵,從而將教材中的內容提煉為自身的東西。
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核心,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關注學生個體的前提下,我的語文教學思路逐漸清晰起來。我覺得,在語文教學中,要做到正確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便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二、充分利用教材,實施人文教育
注重文化、人性的熏陶,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與審美教育是現(xiàn)在語文教材的指導思想。由此可見,注重人文性是當下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也成了教師應該擔負的主要責任。語文教材中的優(yōu)秀篇章幾乎都蘊含著人文精神。如何將這些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挖掘出來,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體會這些人文精神,如何有意識地將這些人文精神內化成學生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習慣,是每個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教師要想充分利用語文素材對學生實施人文教育,就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字斟句酌,悟透課文的人文內涵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這是《背影》里父親對“我”說的一句簡短平常的話語,但這句話中體現(xiàn)出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舍不得別人送,要自己送兒子上學。這就是語言中蘊含的情味。這些情味,學生只有在反復地斟酌與品味之后才能領悟出來。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著重講解一些精彩的段落、重點的句子和深刻的詞語,以此來引導學生品味這些段落、句子或者詞語中所蘊含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學生只有被課本中人物的情感所打動,對課本人物情感感同身受之后,才會進一步探討課文中的人文思想。
如《愛因斯坦和小女孩》這篇文章,文章講述了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相遇及相處的內容。文章通過小女孩與愛因斯坦的對話,向學生展示了愛因斯坦?jié)撔难芯康恍捱叿约八麡酚谂c孩子相處的人物形象。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向學生展示這篇文章中的人文內涵呢?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愛因斯坦。一個角度是“小女孩眼中的愛因斯坦”,一個角度是“小女孩父親眼中的愛因斯坦”,還有一個角度是“愛因斯坦眼中的自己”,從這三個角度出發(fā),讓學生有一個自己的角度,即“學生眼中的愛因斯坦”,綜合起來,學生就能感受到愛因斯坦是一個怎樣的人。其次,通過人物的語言了解人物?!班?,他只講對了一半,我是愛因斯坦,但并不偉大?!薄昂?,小教授,請你再教教我?!薄@些話語從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口中說出,學生就可以認識到愛因斯坦是一個謙虛、平易近人、愛孩子的人。再次,通過書本的描寫來理解人物?!奥犃诉@話,愛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窩里突然放射出溫柔的目光,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束,兩手一攤,肩膀一聳,沖小姑娘做了個鬼臉。”這句話里有神態(tài)描寫,也有動作描寫。愛因斯坦這一系列的神態(tài)和動作都是小女孩說“愛因斯坦不會穿衣服,所以不是偉大的人”之后,愛因斯坦表現(xiàn)出來的。“溫柔的目光”“兩手一攤”“肩膀一聳”“做鬼臉”無一不表現(xiàn)出愛因斯坦溫柔、爽朗及有童心的形象。所以,透過課本,當教師字斟句酌地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內涵,讓學生透過文章的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多角度描寫等來認識人物時,學生便可以走進人物的內心,學習到人物本身的偉大品格并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教師也只有這樣一步步地引導,才能讓學生悟透課文的人文內涵,從而將人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
(二)多形式品讀,感知人文知識
語文教材中的優(yōu)秀篇章往往會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愛國之情、愛家人之情、愛自然之情、對人性之惡的憤怒、對不平等之事的譴責等。雖然他們的描寫有不同,但其間的情感或者人文性卻是相同的。學生如果想從這些優(yōu)秀的篇章中獲取人文知識,除反復品味與斟酌教材內容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對課本內容進行多形式的朗讀。葉圣陶曾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睂W生可以聽一些名家朗讀課本,可以聽教師示范朗讀,但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開口讀并堅持去讀。學生若堅持朗讀,可以從感性上、直覺上、整體上領悟文章蘊含的情感,并將自己的情緒積極地調動起來,在朗讀中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從而領悟優(yōu)秀作品的文化精髓,并主動加以吸收和消化。
在學習科普文《只有一個地球》時,如果教師的教學僅從知識層面去講解,那么學生就只能獲知地球的資源有限,沒有星球可以代替地球等硬知識,對于地球這個人類的家園,學生不會有太多感性上的認識。我認為,教學應先讓學生從感性上獲得認知,有了情感上的共鳴,學生方能有興趣深入地了解課本的知識。因此,我從情感入手,引導學生去感知這篇文章,而讓學生感知這篇文章情感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閱讀。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如“讀完課本后,你對地球有怎樣的認識?”“讀完課本后,你想說什么?”等;其次,不再問學生問題,而是讓學生反復吟詠,細細地體會課本中的字句,從而融入自己的情感去感悟課本的內容;再次,讓學生堅持讀課本,將課本的情感與人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多形式反復地閱讀文章,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優(yōu)秀篇章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氣勢美,并在起、承、轉、合中悟出人文內涵,從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三)課內外延伸,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
葉圣陶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也就是說,吃透語文教材僅僅是掌握語文知識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只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學生應在這個基礎上去見識,去開發(fā),去拓展更好的語文資源。在語文教材中,學生可以看到李白的浪漫情懷,可以看到杜甫的憂國憂民,可以感于狼牙山五壯士的犧牲,也可以為賣火柴的小姑娘落淚。這些內容都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體會人間的情感,陶冶他們的情操。此外,學生能夠體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奇思妙想,可以領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慨嘆,可以看出抗戰(zhàn)時期“誰是最可愛的人”,也可以知道悲劇后面隱藏著怎樣的黑暗與罪惡。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只是列舉的一個例子。教師應以教材為圓心,將其他有相關思想的文章網(wǎng)在其中,組成學生自己的知識網(wǎng),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具體可以嘗試以下兩種方法。
1.課內知識延伸活動
課內學習讓學生領悟到知識理論,如果教學有活動的輔助,那么將會使學生對所學習的人物了解得更透徹。例如在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后,我讓學生去觀察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看看在自己生活的周圍有沒有浪費食物、水、電,亂砍濫伐的現(xiàn)象,然后讓他們將所看到的現(xiàn)象整理出來,得出自己的想法,一周后寫成學習總結,再在班上將自己收集到的事例展示出來并說出自己的感想。
2.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適用于現(xiàn)代教育,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舉一反三。新課標要求小學生的閱讀量達一百萬字,這樣看來,光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一些經(jīng)典詩文、名家名篇對正在成長中的小學生非常重要,因為這會影響學生的審美,也是學生打牢語文基礎的開始,更是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除了閱讀名家名篇,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閱讀流行的報刊和名人傳記等,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yǎng)自己的思想觀念,有自己的閱讀思考,并得出自己的感悟等。課外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不亞于課堂教育,教師要準確地把握好這兩者的平衡點,讓學生在學習課內知識的同時,也能不斷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
(四)行動探究,實踐體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現(xiàn)代的語文教學應凸顯人文精神,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而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課本中人物或事件所蘊含的情感,進而熏陶學生的性情。但理論上的學習終究只是“紙上談兵”,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還得開展實踐活動。為此,我從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第一,讓學生自導自演。例如在學習《窮人》這篇文章時,桑娜和丈夫關于收不收養(yǎng)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的討論,可以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這兩個角色,在課堂上表演出來,這樣能夠讓學生代入課本的角色,從而對課本人物的情感感同身受。第二,在課堂上模擬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以生活的角色代入課本,以課本中的人物思想指導學生的生活習慣,讓學生養(yǎng)成愛他人、愛公物、愛自然的行為習慣。第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并重,教師與家長相互配合,讓學生在家中也能學習和領悟到課本中的人文精神。
三、發(fā)揮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為教而教”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合現(xiàn)在的教育,忽略人本身的價值,直接把人當作接受記錄的工具的教學也逐漸遭到淘汰。當今的教學,應該是“以人為本”的教學。教師不應是“揠苗助長”式的知識灌輸者,而應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組織者和引領者。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首先要全面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耙怀鼋陶d,終身銘師德?!苯處熞陨碜鲃t,能給學生起到榜樣示范作用,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那么,對于“以人為本”的教學來說,語文教師應該做到哪些方面呢?
(一)關懷——對人的珍視
近幾年,網(wǎng)上經(jīng)常曝光教師體罰學生的情況,這說明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夠,人文素養(yǎng)也不夠。每個學生的基礎都是參差不齊的,接受能力與領悟能力有高有低?!耙匀藶楸尽钡慕虒W首先要求教師能將對學生的關懷落實到實處。這種思想體現(xiàn)在教師平等地對待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并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分,由衷地關懷每一位學生。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具備三個要義。一是尊重,對落后者、貧困者的尊重,不能因家庭或者學生的個人能力就對其非打即罵。二是寬容,允許學生犯錯誤,能接受學生一些幼稚的舉動。三是夸獎,夸獎要真誠而不應敷衍,每一位學生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教師都應該看在眼里,及時鼓勵。適當?shù)姆Q贊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意味著學生的行為得到了肯定,受到了認可。
(二)理解——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庇捎谏铋啔v、學習程度、時間經(jīng)歷、年齡性格等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思想、閱讀所理解的程度也會不同。教師應該理解學生,允許與自己的觀點相悖的意見存在。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各抒己見的空間與時間。學生中“我不理解”“我認為應當這樣”“我覺得書中這個人物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我覺得老師說錯了”等觀點都是合理的,這些是學生個人理解與二度創(chuàng)作的體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學生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想法,說明他們對書本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教師耐心地解答這些問題或者耐心地聽取這些學生的意見,將是學生深入了解課文中人物思想或事件內涵的關鍵。不以自身的閱歷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文章內容,尊重學生不同的意見與觀點,應是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個特點。
(三)人文性評價——既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也關注學生的情感問題
何為人文性評價?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目標狹窄、內容片面及方式單一的教學評價不同,人文性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的能力,也關注學生情感及價值觀等問題,不“唯分數(shù)論”,而是全面地了解一個學生,發(fā)掘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教師不能因一次學習成績或者以一兩次結果就片面地認為這個學生不行,認為這個學生是后進生,而是應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從而對學生進行準確的定位??肆植裨凇敖虒W對話原理”中指出:“在所有的教學之中,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這種相互作用的對話是優(yōu)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的標識?!迸c學生平等對話,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觀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是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要做到的。因為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全面地認識學生,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當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當學生能夠信任教師,當師生的感情得到增進時,學生對課堂內容將會興趣大增,對課本內容也會了解得更多。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要做好人文性評價,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情感。
四、結束語
語文教材中,優(yōu)秀的文化作品浩如煙海,如何充分地利用教材教會學生閱讀與思考,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第一步。在學生理解了課內知識后,教師就要引導他們進一步對課外內容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師本身就要有強烈的人文思想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在教學中要體現(xiàn)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通過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結合、理論修養(yǎng)與實踐活動的統(tǒng)一來促進學生對真善美的理解,讓他們認識這個世界并保持興趣,同時對未知的事物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最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成自身的修養(yǎng)、氣質,并永遠保持百折不撓的堅強品質和始終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