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煒
首先解釋一下題目中所說的“一問式”是什么意思?!耙粏柺健敝傅氖窃谡Z文課堂教學中,抓住文章中心,通過只設計一個提要性的問題引領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層思考解答,以達到解讀全篇,完成課堂教學內容的方法。語文課不但對大部分的學生,甚至對于相當一部分老師而言都是枯燥乏味而又繁瑣龐雜的。這其中一個原因是教師本身對這項工作缺乏熱情和投入。同樣,學生如果是在聽一位老師充滿激情地講課,他們也會受到感染而對這門課充滿期待和熱情,而不會覺得無趣或反感。
第二個原因是語文課本身的教學理念和傳承不變的教學方法影響和導致的。歷年來的語文教學,其實都沒有脫離開對文本的解讀。而教學采取的基本方法就是教師的講解分析,缺少學生自愿的、主動的投入和參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們認為對一篇文章挖得越深、挖得越透越好,這能表明對文章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而事實上,如此的精雕細琢對于文本的解讀可能是有損害的。文章是作者語言和思想情感的結合體,過于精雕細琢也許就會對作者的語言、思想、情感產生琢傷,正所謂“過猶不及”。這種做法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就會覺得語文課是枯燥乏味的,對于教師而言就會對上課感到繁瑣、反感甚或恐懼。
由于在文本解讀上的過深過細的追求,使得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對語文的教學都感到繁瑣和枯燥,也就因此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呢?筆者的構想是語文課不必過苛過細地追求對文本的解讀,而應該刪繁就簡,從大處著眼,提綱挈領,把握文章主題,通過只設計一個提要性的問題引領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解答,以完成全篇的解讀,完成課堂教學內容。
這種方法的好處,一是問題設計精煉簡要。每篇文章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文章主題,只設計一個問題。學生通過對這一個問題的探究分析,準確掌握文章的主題和內容。二是教師可以從繁瑣冗雜的文本解析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教育教學研究,閱讀更多書籍以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三是課堂上可以給學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不必教師滿堂講,以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以及合作意識的增強。由此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
下面以幾篇文章為例,通過“一問式”教學設計,具體說說自己的教學構想。
一、《背影》的優(yōu)化教學模式設計
《背影》這篇文章的主題其實是非常簡單清晰的,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也是明確的。但是很多老師一遇到這樣的經典篇目,就認為這是重點,一定要深挖細挖,講全講透。于是很多老師就不厭其煩地進行細致的分析,從作者的家境,父親的工作、心情、送我走時的言行、買橘子時的動作,父親的幾次背影等各個方面進行分析理解,以圖讓學生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和感人的力量。但真實的課堂教學效果是什么呢?學生們聽得疲憊不堪,乏味倦怠,對父愛的感受一定是淡薄寡味。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大多數老師一定都會對文中所寫的父愛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累!究其原因那是老師對文本的設計和講解太累了。
筆者對本文的教學以“一問式”的方法進行設計,提出一個核心問題:本文表達的主題是父愛,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然后談一談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父愛的,你能從哪里感受到?以這個問題作為對全篇理解的切入點,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合作的探究、個人的體會就能對全文的內容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只是那些問題不再由老師一個一個地提出來,而是融入到學生自己的分析理解之中,簡化了問題,但并不損傷內容。同時,這種設計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時間,更大的發(fā)揮空間,也給了學生更多的信心,讓學生在完成學習內容的同時有更強的成就體驗和表達的欲望,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孔乙己》的優(yōu)化教學模式設計
魯迅先生的文章由于一定的歷史原因,曾占據了中學語文課本相當大的比重,并且他的文章歷來都是需要精講細講的重點篇目,被很多的文學評論家、大學教授、中學老師深入細致地分析解讀過。所以老師們一遇到魯迅的文章就知道教學的容量巨大,內容繁雜,知識點眾多,講授起來較困難。
針對這篇文章,以“一問式”的方法進行設計,筆者提出的核心問題是:孔乙己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他的悲劇的造成有兩個方面的原因:性格因素和社會因素。請同學們思考,這兩方面的因素在孔乙己的身上是如何體現的呢?還有其他原因嗎?大膽地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生以這一問題為出發(fā)點,通過個人探究或者是合作討論完成對文本的解讀,然后將大家探究的結果進行交流,就一定可以獲得比較全面,令人滿意的分析。如果有些重要的內容學生沒有想到,沒有解答,老師可以提出幾個提示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思考。
筆者相信學生通過對這個核心問題的解答,就能夠涵蓋老師們在教授本文時需要講解的全部。性格因素方面來說,涉及到孔乙己對勞動與讀書的認識(其中也含有社會因素),他的形貌特點所反映出來的自己的思想認識,他與周圍人的關系,他對小伙計、孩子們的態(tài)度,他對“偷”與“竊”的可笑的辯解等內容;社會方面因素來說,會講到孔乙己生活的時代,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人們的觀念,對孔乙己的嘲笑,丁舉人對孔乙己的迫害,人們的麻木心態(tài),封建科舉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等內容。
核心問題的設計既有明確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又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能夠“跳一跳,夠得著”,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分析討論的熱情,促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而只提一個提要性問題,其他內容全部交給學生分析完成,也是對學生能力的信任,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獲得了正確的理解,他們一定會體驗到愉悅的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
三、《小石潭記》的優(yōu)化教學模式設計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學生首先應該熟讀文章,疏通字詞,了解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然后對文章進行分析解讀。本文可講的內容很多,設計什么樣的問題才能夠提綱挈領,摘要全篇呢?
對此,筆者以“一問式”的方法設計的核心問題是:本文是一篇游記,主要以寫景為主,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請同學們誦讀文中寫景的語句,說說哪種景象的描寫令人有出神入化之感?體會作者筆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樣的環(huán)境氛圍,這種氛圍和作者的心境是怎樣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