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走出去”背景下外譯渠道探析

2017-06-05 09:35華中科技大學
外文研究 2017年1期
關鍵詞:外譯走出去渠道

華中科技大學

梁林歆 許明武

?

中國“走出去”背景下外譯渠道探析

華中科技大學

梁林歆 許明武

基于相關學者對渠道分類的闡述,本文將渠道分為四大類,并分別統(tǒng)計出目前主要的渠道清單,最后對外譯渠道的特點進行了相關分析,并統(tǒng)計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主要的外譯渠道分布情況,以期對我國“走出去”有所啟發(fā)。

外譯;渠道;分類

一、引言

中國“走出去”有利于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提高中國在國際范圍內的影響力,進而增強中國的軟實力與話語權。而如何進一步有效地通過翻譯推動中國“走出去”以獲取更好的理解、認同與支持值得廣泛的思考(Liang & Xu 2015: 54)。通過翻譯使中國“走出去”不僅需要考慮外譯內容與外譯主體,還必須考慮外譯渠道。外譯渠道是外譯受眾獲取信息的途徑與方式,是傳受雙方溝通與交流憑借的載體,同時又是承載外譯內容并以傳播、擴散為目的的傳播媒介或物質實體。沒有傳受致效與致通的渠道途徑,外譯內容就擺脫不了出口轉內銷的命運,那么中國有效“走出去”的目的就無法實現。

二、渠道分類

外譯內容是通過哪些渠道進入外譯受眾的視界呢? 一般情況下主要通過大眾傳播(媒體等)和人際傳播(人的親身經歷)兩個渠道,具體可分為7個渠道:媒體傳播、外交活動、產品與品牌傳播、旅游傳播、大型國際交流活動傳播、教育交流傳播和國際組織傳播(對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設計項目組 2012: 81)。

根據當前對外傳播工作的主要形態(tài),程曼麗、王維佳(2011: 183)把主要的對外傳播渠道劃分為四類:1)平面媒體(主要包括書、刊、報、電訊稿等),2)電子傳媒(廣播、影視、音像等),3)網絡媒體,4)重大外宣活動、事件等。

梁巖(2010: 53)根據近年來文化外宣的發(fā)展熱點,將當代中國文化外宣形態(tài)分為境外大型文化活動、影視文化外宣、展覽文化外宣、網絡文化外宣、書刊文化外宣、體育文化外宣等。

劉雅峰(2010: 32-33)認為外宣翻譯的傳播途徑或渠道,不僅包括圖書、期刊、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傳播媒介,還包括國際會議等。

沈蘇儒(2009: 274)認為廣義的對外傳播,按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至少有下述18個分類:1)對外新聞,2)國際廣播,3)衛(wèi)星電視,4)網絡傳播,5)對外書刊出版,6)文化、藝術交流(包括演出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等),7)體育交流、國際賽事、2008年奧運會,8)對外漢語教學及在國外開設孔子學院,9)互派留學生、互派專家,10)參加國際學術組織、學術交流、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在上海舉行)等,11)國際旅游,1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名文化等項目和文物保護,13)人民友好團體及活動、友好城市,14)海外華人及華僑團體的聯系及活動,15)通過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民間團體(如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所進行的聯系及活動,16)宗教界的聯系及活動,17)在國外舉辦的大型綜合性活動(如在法國和俄國舉辦“中國年”、在美國舉辦“中國文化美國行”等),18)個人講演與訪談。

邵培仁(2007: 204-210)將傳播媒介的類型劃分為五類,分別是:書寫媒介、印刷媒介、廣播媒介、影視媒介和網絡媒介。

其他分類還包括,朱義華(2013: 70)認為外宣翻譯媒介或對外宣傳媒體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我國的對外宣傳工作不僅包括面向國際受眾,以國際受眾為傳播對象的電視臺國際頻道、國際廣播電臺、通訊社、記者站及國際互聯網等多種國際傳媒形式,也包括以其他形式對外宣傳中國國家與政府的相關機構,比如中國外文出版事業(yè)局、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等非純媒體機構,而從狹義上來看,則主要指各類從事對外傳播實物活動的傳媒機構。鮑曉英(2014: 100)則認為傳播途徑或媒介包括能夠向社會大眾傳播信息的媒介組織和信息載體,主要有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圖書、報社、雜志社、出版社等。譯介途徑同樣包括報紙、雜志、出版社、雜志社等。

綜合以上各學者對渠道分類的闡述,不難看出,各個分類“萬變不離其宗”。有的渠道分類細化、具體化了,而有的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與普遍性,本文將采用程曼麗、王維佳具有概括性與綜合性的渠道分類進行分析與闡述。

(一)平面媒體

平面媒體主要包括對外傳播中的各語種圖書、期刊、報紙、電訊稿等印刷品(程曼麗、王維佳 2011: 183)。平面媒體如書刊等作為我國對外交流的重要載體,一直是中國“走出去”的重要手段。

通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查詢,主要的英文報紙(教育類英文報紙暫不涉及)有《人民日報(海外版)》、 《21世紀英文報》、 《中國日報》、 《商業(yè)周刊》、 《今日北京》、 《北京周末報》、 《廣州英文早報》、 《深圳日報》、 《上海英文星報》、 《上海日報》、 《電子學報》、 《參考消息》、 《環(huán)球時報》等;主要的英文期刊(學術類、教育類英文期刊暫不涉及)包括《中國與非洲》、 《我愛學》、 《中國西藏》、 《今日中國》、 《走向世界》、 《長江周刊》、 《中外文化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 《新華社外文電訊》、 《人民畫報》、 《和平》、 《北京周報》、 《中國婦女》、 《上海經濟年鑒》、 《浦東年鑒》、 《上海年鑒》、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 《中國民族》、 《國際交流》、 《城市漫步》、 《城市漫步(北京版)》、 《城市漫步(上海版)》、 《城市漫步(廣州版)》、 《中國新書》、 《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中國地質文摘》、 《中國藏學》、 《中國對外貿易》、 《中國商務年鑒》、 《城市規(guī)劃》、 《中國城市年鑒》、 《求是(英文版)》、 《國家科學評論》、 《中國環(huán)境年鑒》、 《中國農業(yè)年鑒》、 《中國新聞周刊》、 《中國金融年鑒》、 《走向世界》、 《中國經濟學人》、 《孔子學院》、 《中國對外貿易》、 《外交》、 《國際漢語教育》、 《友聲》、 《南京2014》、 《世博周刊》等。其他有影響力的報刊有《中國畫報》、 《人民中國》、 《中國報道》、 《中國文學》、 《上海畫報(英文版)》、 《南華早報》、TheBeijinger、 《城市周報》(CityWeekend)、 《成都日報英語周刊》(ChengduWeekly)、 《英語文摘》、 《讀者(海外版)》、 《知音(海外版)》、 《中華兒女(海外版)》、 《中國女性(中文海外版)》等;主要的通訊社有新華通訊社、中國新聞社、中國通訊社(香港)和中央通訊社(臺灣)等。

另外,根據中國文化海外傳播動態(tài)數據庫“新中國外文圖書書目”項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數據庫“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欄統(tǒng)計出已(可)出版外文書目的出版社,主要有外文出版社、五洲傳播出版社、商務印書館、新世界出版社、新星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中華書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華語教學出版社、延邊人民出版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龍門書局、上海三聯書店、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西安公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中國電力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譯林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青島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武漢大學出版社、海豚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朝華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廣州出版社、蘭州大學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中國商務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格致出版社等。

凡由通訊社和出版社出版的印刷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將中國面貌展現給世界,在我國對外傳播的過程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國家發(fā)展的長遠角度看,這也是我國積極“走出去”極富戰(zhàn)略意義的舉措。據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2014年新聞出版產業(yè)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累計出口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數字出版物數量2 147.5萬冊(份、盒、張),金額達到10 044.9萬美元。*中國出版網. 2015. 2014年新聞出版產業(yè)分析報告 [OL]. [07-17]. http://www.chuban.cc/hw/yw/201507/t20150717_168610.html.

隨著國內外條件和環(huán)境的顯著變化,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走出去”戰(zhàn)略,積極推動各項政策舉措,廣角度、多形式、立體化地對外傳播中國及其文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明顯增強。根據國家版權局網站公布的2014年全國版權統(tǒng)計情況顯示,2014年,全國共引進版權16 695項,輸出版權10 293項,引進與輸出版權的比例為1.62∶1。版權輸出地除去香港、澳門、臺灣外,主要的依次有美國、韓國、英國、新加坡、德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和加拿大。*國家版權局. 2015. 2014年全國版權統(tǒng)計 [OL]. [10-30]. 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hannels/6468.html.可見貿易逆差進一步縮小,但引進大于輸出的總體格局還未發(fā)生本質變化,如何提高“走出去”過程中平面媒體的數量與質量還需進一步的研究,以期獲得長足有效的發(fā)展。

(二) 電子傳媒

電子傳媒主要指廣播電臺、電視臺以及影視、音像等產品,其中廣播電臺、電視臺主要有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球華語廣播網、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外語頻道、長城平臺、新華網絡電視、藍海電視、俏佳人傳媒等。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亞洲、歐洲、美洲三頻道),CCTV-9英文頻道,CCTV-NEWS,CCTV法語、西語、阿語、俄語等對外傳播的頻道,播出的《海峽兩岸》、 《走遍中國》、 《中國文藝》、 《歷史傳奇》、 《看中國》、 《文化報道》、 《學漢語》、 《華夏行》、 《中華藝苑》、 《話說中國》、 《中國廚藝》等節(jié)目,在聚焦中國變化與發(fā)展、關注普通百姓生活、反映中國人生活狀況與需求、幫助國外受眾深入了解中國及其文化方面等有著強而有力的作用與效果。另外,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向世界介紹中國,向中國介紹世界,向世界報道世界,增加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為宗旨,以“中國立場、世界眼光、人類胸懷”為傳播理念,使用65種語言全天候向世界傳播,是全球使用語種最多的國際傳播機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2015.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簡介 [OL]. [12-28]. http://www.cri.com.cn/about.其在對外傳播中國及其文化、展現中國的社會狀況和國家形象方面也有著不可比擬的重要性與優(yōu)越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電子傳媒在對外傳播中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加快傳播速度并擴大接受范圍,是對平面媒體的超越、補充與支持。作為對外傳播的現代生力軍,電子傳媒通過形象、鮮活的聲音、畫面和引人注目的情節(jié)等向國外受眾傳播本國文化的情況,其目的主要是宣傳我國的科技、人文、風土、民情等文化,讓國外受眾了解我國的真實情況,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我國文化的認同感(梁巖 2010: 64)。承載著對外傳播的使命,電子傳媒不僅縮短了時空距離,而且豐富了傳播形式,在對外傳播中全面、生動、立體地展示了中國鮮活的狀態(tài)與樣貌。

(三) 網絡媒體

網絡媒體主要指對外傳播中的各語種網站。目前我國重要的網站有中國網、人民網、新華網、國際在線、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青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經濟網、中國臺灣網、中國西藏網、求是網、千龍網(中國首都網)、東方網、南方網、中工網、中國軍網、中華網、天山網、西部網、華聲在線、紅網、華龍網、東北新聞網等。

當前各大網站均擁有(開通)多語種文版,成為中國進行國際傳播、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以新華網為例,截至2015年11月,新華網在全球7億多個網站中綜合排名第79位,大幅領先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等通訊社主辦的網站,國內綜合排名第35位,穩(wěn)居新聞門戶網站首位。作為新華社全媒體新聞信息產品的主要傳播平臺,擁有31個地方頻道以及英、法、西、俄、阿、日、韓、德、藏、維、蒙等多種語言頻道,日均多語種、多終端發(fā)稿達1.5萬條,重大新聞首發(fā)率和轉載率遙遙領先于國內其他網絡媒體。用戶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桌面端日均頁面瀏覽量超過1.2億,移動端日均覆蓋人群超過1.3億。*新華網. 2015. 新華網簡介 [OL]. [12-28]. http://www.xinhuanet.com/aboutus.htm.另外,新華網同中國政府網、中國文明網、中國平安網、中華新聞傳媒網、振興東北網以及中俄國家年、中韓國家年等官方網站相互結合、互相促進,進一步形成了網上輿論的強勢(梁巖 2010: 89)??梢姡瑢ν舛嗾Z種網站已成為國外受眾了解中國、增進相互間理解與溝通的有效途徑之一。

網絡媒體作為全世界共同的平臺,正日益成為全球信息傳播的主力軍。據研究咨詢機構IDC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互聯網用戶數將達到32億人,約占全球總人口的44%;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將達到20億,超過20億人使用互聯網收發(fā)電子郵件或瀏覽新聞。*中國經濟網. 2015. 2016年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將達到20億 [OL]. [12-28]. http://intl.ce.cn/specials/zxgjzh/201512/28/t20151228_7909168.shtml.網絡媒體作為快速便捷的通信工具及傳播手段,使得全球信息互聯互通,觸手可及。在中國日漸走向國際舞臺中央的情勢下,巧妙借助網絡媒體在世界話語體系中更有效地傳播中國聲音、中國態(tài)度與中國面貌,展現真實的中國將會更快、更準、更全地引導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輿論走向。

(四) 重大對外活動、事件等

重大對外活動、事件等主要指針對各種文化年、文化周、書展等活動以及重大事件如奧運會、世博會、突發(fā)事件等(程曼麗、王維佳 2011: 187)。比如在海內外舉辦的各種文化演出活動、官方或民間交流活動、學術交流活動等。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以及在國際事務中作用的日益突出,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越來越多。目前,我國與世界各國開展的重大對外活動、事件主要有:2000年中華文化美國行,2000年日本“中國音樂之夜”音樂會,2001年比利時和法國國際民間藝術節(jié),2001年葡萄牙“中國演奏家室內樂團”演出,2002年日本“中日青少年書畫展及中國陶瓷展覽”,2002年毛里求斯、留尼旺和新加坡“廣東綜合藝術團”演出,2003年法國“中國文化年”,2003年德國“北京雜技團”演出,2004年愛爾蘭“都柏林中國春節(jié)唐人街”活動,2004年澳大利亞“今秋慶典”演唱會,2005年美國“中國文化節(jié)”,2005年杭州中國國際動漫節(jié),2006年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2006年緬甸“中國-緬甸文化周”,2007年長春第6屆亞洲冬季運動會,2007年俄羅斯“中國年”,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埃及和阿聯酋迪拜“中國煤礦文工團”春節(jié)文藝演出,2009年日本“京劇之花——梅蘭芳展”,2009年澳大利亞“‘相約中國節(jié)——2009’悉尼春節(jié)聯歡晚會暨澳大利亞中華年閉幕式”活動,2010年上海第41屆世界博覽會,2010年廣州第16屆亞洲運動會,2010年意大利羅馬“中國文化年”,2011年上海第14屆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2011年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12年無錫吳文化節(jié),2012年第五屆北京國際音樂比賽,2012年北京“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2013年南京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2013年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2014年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2014年澳大利亞“中華文化節(jié)”,2014年中國民俗文化北美行,2014年俄羅斯《中國夢——愛與美的和諧》油畫展,2014年法國“中國青年藝術家展”,2015年第16屆美國華盛頓中國文化節(jié),2015年波蘭“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展”,2015年南非中國年,2015年絲綢之路65國民間文化交流活動,還有諸如孔子學院、中國電影周、博鰲亞洲論壇、法蘭克福書展、倫敦書展、美國書展、波隆納書展等,其他還可參見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http://www.cica.org.cn/portal/site/cica/index.jsp)及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http://www.cicec.org.cn/)等網站。

在2014年全國外宣工作會議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強調對外宣傳是一項全局性戰(zhàn)略性的工作,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塑造國家良好形象、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服務黨和國家對外戰(zhàn)略為基本任務,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營造于我有利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中國記協(xié)網. 2014. 劉奇葆在全國外宣工作會議上強調:傳播好中國聲音 塑造國家良好形象 [OL]. [09-15].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4-09/15/c_133642725.htm.在這樣的方針指導下,我國在國內外舉辦或參加的一系列對外活動,目的就是擴大國外受眾對中國的認知,增進對中國的理解與信任,講好中國故事,引導國際社會全面客觀地認識中國及其文化,還原一個真實的中國。

以上是對外譯渠道分類的相關介紹與探討。當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外譯渠道或方式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外譯渠道也因此無法窮盡。然而,我們需要更加精心地做好外譯工作,堅持中國元素、全球視野,加強渠道傳播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外譯渠道與方式,著力拓寬及深化渠道,整合力量資源,切實傳播好中國聲音。

三、渠道特點分析

外譯渠道是外譯受眾獲取外譯內容的途徑。一個社會的信息交流,往往是由眾多形式的渠道共同互補傳遞的,以加快傳播速度,擴大接受范圍。本文將闡述以上各渠道的特點,希冀靈活巧妙地運用各渠道,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攻勢,這將對推廣中國及其文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平面媒體作為承載有序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和生動活潑的圖像照片的主要物質實體與傳播工具,可機械式地批量生產,信息容量大,內容涉及面廣,有利于長時間保存,可隨時隨地閱讀,能夠適應不同受眾的需求和興趣,強調內容的深度性、層次性與整體性,但形式較為單一,主要依靠閱讀意義上的看。但由于平面媒體長期以來形成的強大的輿論引導力量,它更能成為“輿論領袖”來引導受眾的態(tài)度與行為(對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設計項目組 2012: 242)。

電子傳媒可以真實而逼真地記錄、復制和控制人類的聲音,使稍縱即逝、過耳不留的聲音可以留存,也可以用或大或小的聲音傳播,傳播的信息迅速及時,有時與事件的發(fā)生幾乎同步(邵培仁 2007: 208-209)。對于影視、音像等產品聲像兼?zhèn)?、視聽兼顧的特點,其影響力不可小覷。另外,電子傳媒傳播范圍廣,滲透性、功能性及服務性強,聲情并茂,主要以訴諸聽覺器官的有聲語言為媒介,包括廣播、電視直播等,但外譯受眾只能通過影音符號進行以“單向交流”為主的傳播活動。

網絡媒體集聲像圖文為一體,作為開放存取的傳播媒介,是平面媒體和電子傳媒的整合平臺,不但可長期保存,隨時查閱,還兼顧視聽性與聲像性,沒有時間和空間阻隔,實效性與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可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方便快捷,覆蓋面廣,另外生產周期也較短,省錢又省力。同時,網絡新聞在同一個平臺上縱橫交錯,彼此補充,相互參照,有很好的立體感,可以為受眾提供一個角度豐富的客觀環(huán)境(對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設計項目組 2012: 90)。此外,由于網絡媒體是一個可以無限延展的空間,可以把即時性和穩(wěn)定性、資訊性和服務性嫁接在一起,除了發(fā)布“硬”的新聞和言論之外,還可以開設許多關于中國的常規(guī)性介紹欄目,這些軟信息對“推銷”中國形象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對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設計項目組 2012: 91)。

重大外宣活動、事件等是國家形象提升最直接、最關鍵的渠道,在國際舞臺上日益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以“雙向交流”為主的形式進行互動溝通。通過重大外宣活動與事件與受眾進行面對面對話,可直接傳達我國的看法、觀點與態(tài)度,外譯受眾參與度較高,特別是拉近了與普通受眾的距離,形式也較為靈活多樣,隨意性較大,反饋也迅速,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橋梁與催化劑的作用。另外,它還能夠引起平面媒體、電子傳媒和網絡媒體的關注與報道,從而形成傳播合力,在聚焦國際輿論、傳播國家形象的活動中效果顯著。

任何層面的對外文化交流都離不開渠道的支持,渠道寬、路徑多,才能有更廣闊的交流平臺和更深入的溝通與合作,對外文化交流也才能更加富有成效(李敏 2010: 117)。中華文化對外傳播渠道呈現多元化傾向,這就要求:一是鞏固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地位,做好主流媒體的“走出去”工作;二是加強網絡新媒體文化傳播,新媒體在傳播中影響力越來越大,文化傳播可以采用各種微信、微博等方式傳播;三是做好人際傳播,強化與各國公眾面對面的互動與溝通,重視公共外交和民間外交(李建軍等 2014: 193)。因此,在鞏固現有渠道基礎上,開拓新的外譯渠道,探索新的外譯思路,很有必要。在提升現有渠道影響力、傳播力的同時,努力拓展和拓寬其他外譯渠道參與度、輻射力與感染力,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外譯渠道模式與平臺,使多元渠道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才能活躍與完善渠道傳播,確保渠道暢通,形成我國應有的國際輿論力量(梁林歆、許明武 2016: 82)。總的來說,目前我國的外譯渠道已基本形成相互交錯、互為合力的渠道格局,體現了高度的層次感、整體性與靈活性。

最后,通過以上分析,本文將結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檢索其目前通過哪些渠道進行傳播,以概覽渠道分布狀況,繼而窺斑見豹,了解我國政治文本的外譯渠道傳播情況。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渠道傳播狀況

此外,《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電子書(中文繁體、英文版)相繼登陸Apple ibooks和iRead書架。Apple ibooks在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等51個國家和地區(qū)上架銷售。iRead書架則面向4.8億(其中安卓端用戶3.8億)iReader客戶端用戶開放。*中國網. 201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電子書登陸Apple ibooks [OL]. [05-11]. http://news.china.com.cn/2015-05/11/content_35542762.htm.總的來說,《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在外譯活動中,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各渠道進行對外傳播,通過各種形式的外譯渠道,積極向世界展示我國的成果,回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問題的關切,對外開啟了一扇接觸中國、感知中國的重要窗口,在國際大舞臺上展現了良好的國家形象,力求讓國際社會更加深刻地讀懂中國、理解中國,營造了客觀友善、良好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

四、結語

外譯渠道是我國“走出去”的必經環(huán)節(jié),如何有效地發(fā)揮各渠道作用,進而形成能夠促進對外交流的合力之勢是外譯活動中必須考慮的因素。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fā)展,平面媒體、電子傳媒、網絡媒體及重大對外活動、事件等都與“走出去”形成了相互映襯、互為提升的整體對外文化交流氛圍。本文根據當前對外傳播工作的主要形態(tài),將渠道進行分類,并分別統(tǒng)計出目前主要的渠道傳播狀況,最后對外譯渠道的特點進行了相關分析,并統(tǒng)計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主要的外譯渠道分布情況。總之,有效利用及拓寬不同的渠道,進而營造舒適化、多樣化的接受環(huán)境,能夠助力外譯活動更加致效通達地開展與運行。

Liang, L. X. & M. W. Xu. 2015. Analysis of the mode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translation [J].TranslationReview92(1): 54-72.

鮑曉英. 2014. 中國文學“走出去”譯介模式研究——以莫言英譯作品美國譯介為例 [D]. 博士學位論文. 上海外國語大學.

程曼麗, 王維佳. 2011. 對外傳播及其效果研究 [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對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設計項目組. 2012. 對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設計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李建軍等. 2014. 強勢傳播與柔性傳播: 對外傳播的新向度 [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 190-195.

李 敏. 2010. 文化外交與地方對外文化交流 [J]. 理論學刊 (2): 114-117.

梁林歆, 許明武. 2016. 文化戰(zhàn)略下外譯接受策略 [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 79-83.

梁 巖. 2010. 中國文化外宣研究 [M]. 北京: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劉雅峰. 2010. 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外宣翻譯過程研究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邵培仁. 2007. 傳播學(修訂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沈蘇儒. 2009. 對外傳播·翻譯研究文集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朱義華. 2013. 外宣翻譯研究體系建構探索——基于哲學視野的反思 [D]. 博士學位論文. 上海外國語大學.

(責任編輯 侯 健)

通信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漢市 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本文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天工開物》英譯本的科技典籍譯者風格研究”(16BYY032)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文化外譯的‘拉斯韋爾傳播模式’研究”(2017M612429)資助。

H059

A

2095-5723(2017)01-0094-07

2016-11-24

猜你喜歡
外譯走出去渠道
聚焦“五個一” 打通為僑服務渠道
文化翻譯視閾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譯制討論及其對影視外譯的啟示
走向世界的漢語詞匯
柔性侵入:文化外譯接受策略研究
渠道
渠道與內容應當辯證取舍
溝通渠道等
堆龙德庆县| 莱芜市| 菏泽市| 南部县| 石城县| 巩留县| 霍山县| 临夏市| 阿拉善左旗| 怀柔区| 临沧市| 观塘区| 西青区| 黑河市| 双城市| 漠河县| 南投县| 兴义市| 横峰县| 锡林浩特市| 岳西县| 页游| 灵丘县| 阿尔山市| 曲麻莱县| 桑植县| 博湖县| 泰宁县| 海口市| 吉林省| 崇阳县| 昭通市| 融水| 甘南县| 电白县| 留坝县| 平山县| 准格尔旗| 额尔古纳市| 涟水县| 饶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