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慶余
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引下,筆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于中學階段的作文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那么,在中學生的作文寫作訓練中,如何才能點燃他們的寫作熱情、提高其作文寫作興趣,不斷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昵?具體來說,應(yīng)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讀與寫結(jié)合
①新學期一開始,結(jié)合教材的具體要求和訓練重點,有機劃、有步驟、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建立“作文卡”,即建立“人、事、景、物”寫作片段庫,在黑板報的“學習園地”展出,鼓勵學生平時注意積累寫作素材。②堅持讓學生寫“百字日記”,歸納整理,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分組朗讀,并評議。③結(jié)合單元訓練重點,教師自己要寫下水作文,除了常規(guī)批改,還要精心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層次挖掘,互相交流和促進。對刊登在校刊《梅園星空》的范文,在全班進行學習評價。④以語文學習興趣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對新課標要求的輔助讀物進行泛讀和精讀,做好筆記。
二、學與說結(jié)合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學生所接觸的媒介有很多。外面精彩世界的事物無不對中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所學習的知識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語文課本中光輝燦爛的文化,遠古悠久的文明;歷史典籍中生動的人物和歷史事件;地理教材中的異域風情,環(huán)境變遷…社會、校園、家庭發(fā)生的令人難忘的事情,都會讓中學生產(chǎn)生豐富多彩的精神體驗和感受,讓他們有一種想理解和表達的欲望,有一種暢所欲言的激情和沖動。那么,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不妨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結(jié)合平時的學習,給他們提供機會,開展“口頭作文小練習”活動。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利用課堂預備前的三到五分鐘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各派代表,積極準備,從日常生活瑣事中選取典型材料,難忘的事情,抒發(fā)自己的心聲。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作文訓練與寫作,也必須尊重學生的這種獨特性。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客觀世界的方式,要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學”和“說”的個體差異,使他們不斷揚長避短,在積極參與中激發(fā)他們對課堂作文教學的興趣和熱情,在體驗中感悟,不斷總結(jié)寫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三、課內(nèi)與課外結(jié)合
在中學生作文教學指導中,作為中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態(tài)度明確,思想端正,徹底摒棄那種關(guān)起門來教授學生作文的做法。首先,要積極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要對身邊的人和事情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要勤于動手和動腦,把生活中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變?yōu)橄鑼?,可信的第一首資料,努力把自己最為熟悉的鮮活的生活本身通過提煉和加工,形成語言文字,并力爭做到語言活潑、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摯。其次,緊跟教材進度,圍繞每個學期的每一單元的作文訓練重點,通過教材的例文和范文的學習,豐富語言詞匯積累,總結(jié)寫作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并讓學生熟練掌握中學階段所要求的各類文章的寫法,理解“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常見文章表達方式的含義,并能在自己寫作時熟練運用。另外,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作文訓練的基礎(chǔ)上,把作文向課外延伸和拓展,除了完成每一單元的作文訓練和評析講解,還要對一些范文進行歸納整理,建立“班級范文集”,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向《作文》《中學生作文》等推薦。在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為了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學任務(wù),必須積極引導學生堅持課外閱讀,積累知識,開闊視野;放眼校內(nèi)外生活,向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汲取營養(yǎng),將作文教學和寫作由課內(nèi)引向課外,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