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話語敘事的當代轉換詮釋

2017-05-30 10:48:04薛琳鈺
知與行 2017年10期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轉換敘事

薛琳鈺

[摘要]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以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為方法論的基礎,用辯證“批判”的話語,敘事了資本主義現(xiàn)實社會的物質文明程度與精神文明狀況。就物質文明狀況而言,馬克思恩格斯分別從生產力的發(fā)展狀況、生產關系的巨大變革、科技的進步及其“異化”等方面,詳細描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文明存在狀態(tài);在精神文明方面,他們主要批判了現(xiàn)存社會中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精神自由狀況。在此基礎上,他們預測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文明場景:在物質上極大富足,在精神上自由和積極,每個人都能獲得“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歷史的精華總是熔鑄在現(xiàn)實的事物之中,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文明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語境中“五位一體”的文明敘事提供了一般性的理論指導,在具體環(huán)境中,黨和國家還需要結合時代特征、世情和國情作出應有的轉換,使當下關于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敘事,在敘事策略和思路、敘事內容上,更加突出中國特色、反映民族特性、體現(xiàn)時代精神。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敘事;轉換

[中圖分類號]A8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284(2017)10-0022-05

“所謂‘社會文明,指人民群眾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不斷進步的狀態(tài)以及所達到的較高水平?!盵1]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正是關于闡述社會文明的演進過程、進步狀況和未來走向的理論學說。它的敘事語境、敘事方式和敘事內容,在中國化語境中,得到了科學的傳承與轉換。

一、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的敘事方法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基礎上的一種科學的理論敘事,它以唯物史觀和辯證法為敘事的基礎,以人的勞動性質、自由程度、思想活動和社會發(fā)展狀況為敘事要素或敘事線索,以植根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科學批判和價值批判為敘事方式。

(一)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敘事的方法論基礎

恩格斯曾講:“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作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作現(xiàn)成的公式,按照它來裁剪各種歷史事實,那它就會轉變?yōu)樽约旱膶α⑽??!盵2]自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以來,馬克思恩格斯就把歷史唯物主義方法作為其理論研究的方法論基礎。社會文明觀作為其理論大廈的構成要件亦是如此,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曾從對現(xiàn)實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分析的視角出發(fā),闡明過社會文明演進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漫長的、曲折的、螺旋式前進與上升的過程。馬克思關于“兩個絕不會”的思想清楚地說明了由資本主義文明社會向社會主義文明社會的過渡是一個較長階段的事項,只有率先具備了向更高階段文明邁進的物質存在條件,即社會生產力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在此基礎上向更文明的生產關系轉變,從而實現(xiàn)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亦即實現(xiàn)向社會文明更高階段的華麗轉變。又如恩格斯從野蠻時代高級階段現(xiàn)有的技術水平和物質存在條件出發(fā),敘說了希臘人從野蠻時代全盛時期邁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志。同樣是基于唯物史觀視角來敘說現(xiàn)實社會的物質技術存在狀況對人類文明演進的標志性功能??梢哉f,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的理論敘事自唯物史觀確立以來始終都不曾脫離唯物史觀所設定的話語環(huán)境。

辯證法是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敘事的又一方法論基礎。他們將對各階段社會文明狀況的敘事同物質生產、精神生產、人的活動等要素相關聯(lián),將對社會文明未來走向的敘說同人的解放、自由程度、勞動性質以及所有制等要素相關聯(lián),體現(xiàn)了馬克思恩格斯辯證法中聯(lián)系的維度。他們也從社會實踐的維度出發(fā),在科學批判現(xiàn)實資本主義世界的苦難和弊端中,發(fā)現(xiàn)了未來文明社會——“自由人聯(lián)合體”。恩格斯在《起源》中還從發(fā)展的維度論述了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各階段的社會文明狀況,他指出:“弓箭對于蒙昧時代,正如鐵劍對于野蠻時代和火器對于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盵3]

(二)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的敘事方式

他們對未來文明社會的科學預測,是在批判現(xiàn)實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礎上得出的。馬克思指出:“新思潮的優(yōu)點又恰恰在于我們不想教條地預期未來,而只是想通過批判舊世界發(fā)現(xiàn)新世界?!盵4]就此而言,他是把“批判”當作社會文明敘事的主要手段或方式。其實,早在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許多思想家,比如圣西門、傅立葉等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探尋社會文明的前景時就早已把“批判”當作謀劃人類未來愿景的方式或手段??墒?,空想家們的“批判”無疑還只是停留在人性關懷層面的價值批判,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滯留于人本主義邏輯怪圈中的非理性批判。關于這一點,從馬克思恩格斯對他們的評價中就能得到證實,在《宣言》中,更確切些說,是在《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章節(jié)中提道:“這些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著作也含有批判的成分。這些著作抨擊現(xiàn)存社會的全部基礎……它們關于未來社會的積極的主張,例如消滅城鄉(xiāng)對立,消滅家庭……所有這些主張都只是表明要消滅階級對立”[5]。所有這些批判都是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無產階級只是一個受苦最深的階級”[5]303。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已經躍出了前者批判的邊界,發(fā)生了批判邊界的移位,從價值批判的邊界延伸到科學批判的維度,于是關于社會文明的敘事便同時兼有了兩種方式——價值批判和科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對資本主義文明社會的批判要采取客觀辯證的態(tài)度,要以歷史事實和客觀的邏輯為依據(jù),他們并不否認價值批判但更加肯定科學批判,上述對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家非理性批判方式的揭露也可以證實這一點。

二、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敘事方式的當代轉換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敘事的原初語境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共存的資本主義文明社會體系,在這種文明體系下,“工人階級比起資產階級來說的是另一種方言,有不同的思想和觀念,不同的習俗和道德原則,不同的宗教和政治”。這種對立極其明顯的階級邊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馬克思恩格斯敘事社會文明的策略和思路。受這種時代特點和敘事語境的影響,他們關于現(xiàn)存資本主義文明社會的敘事,主要運用了科學批判和價值批判的方式。今天,在當代中國,由于時代任務的轉換使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社會文明敘事的話語環(huán)境相應做出了改變,由革命的敘事語境轉向社會主義建設的敘事語境。在新的敘事語境中,劃分明顯的階級邊界早已消失,此時的任務已不再是革命而是建設?;诖?,在社會文明的敘事方式方面,代替那些“批判”的、革命的敘事話語或敘事方式的是建設性的、改革性的、“和合”的話語敘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 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正確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用‘和文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要做到這一點,世界各國各民族必須懂得尊重他國文明和文化,承認各民族文明的獨特性,“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不攻擊、不貶損其他文明”,并積極倡導包括中華文明在內的世界各國不同文明間要相互包容借鑒,以期最終“構建起全球經濟與政治、文化與文明、命運與生命共同體”。要把這種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引向世界舞臺與其他文明交相輝映,必須“運用與時俱進的‘和文化理念,講述中國故事、傳播‘和合智慧”[6]。這說明,在建設的敘事語境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關于社會文明的敘事上,轉換了敘事方式,主張用“和合”的話語敘說當代文明,在其關于文明的敘述中,再也難以看到革命原初語境中,那些批判式的敘事話語,諸如“野蠻和文明”“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馬克思語)等等,代之而起的是“文明的包容互鑒”“和而不同”“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習近平語)等等,都是體現(xiàn)著“和合”理念的敘事話語。

在治理文明的話語敘說中,也標注了“和合”的敘事方式。全球治理文明就其核心要義而言就是實現(xiàn)治理主體的平等、治理方式的文明、治理規(guī)則的法治化和民主化、治理機制的完善、治理體制的公正化和合理化。習近平在敘說全球治理時指出:“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來辦?!币簿褪钦f,習近平同志主張世界各國用合作的方式而非對抗的方式來共同治理世界,“合作”相比于“對抗”正如“和平”相比于“戰(zhàn)爭”,前者較之于后者而言,無疑是文明的治理方式或治理手段。在治理規(guī)則上,習近平也有明確指示,他強調:“要推動變革全球治理體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動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guī)則平等,推進全球治理規(guī)則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shù)國家意愿和利益。”[7]

三、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敘事內容的當代轉換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觀的內容在當代中國實現(xiàn)了具體轉換,在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時代,社會文明敘事的主要內容集中在物質與精神領域,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空間的位移,馬克思主義社會文明觀的主要內容具有了新的時代意涵。

(一)從“兩個文明”到“五位一體”的社會文明敘說

馬克思恩格斯雖未直接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語詞,但是其關于社會文明的敘事卻涵蓋了這兩個方面。一方面,他們科學地揭示了工業(yè)文明所帶來的物質生產和物質生活領域的進步和提升。另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也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所帶來的廣大工人階級在物質生活領域的赤貧和“異化”的狀態(tài)。此外,他們還關注了社會精神文明方面,如馬克思站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主張宗教與哲學、藝術和修辭學相對立。歷史演進到今天,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在馬克思恩格斯社會文明敘事的基礎上,又注入了具有時代蘊涵的敘事內容。中國第一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他們雖然沒有將“文明”明確區(qū)分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但是其所敘說的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學文化方面的內容,實際上已經涵蓋了精神文明的要義,并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看作是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因素和有力保證。之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馬克思主義者明確提出了“兩個文明”的敘事理論,鄧小平講:“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zhí)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發(fā)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就是建設物質文明……與此同時,還要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8]鄧小平同志認為,社會文明囊括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個維度,所以在改革中要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起抓,即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其后,第三代領導集體在“兩個文明”的基礎上,根據(jù)發(fā)展變化了的新情況,為社會文明的敘事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江澤民指出:“法治屬于政治建設、屬于政治文明,德治屬于思想建設、屬于精神文明”“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必須適應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xù)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fā)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鞏固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9]。這里,江澤民同志敘說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及其內涵,就重要性而言,把政治文明建設提高到了現(xiàn)代化建設基本目標的地位;就內涵來看,他把民主與法治作為社會政治文明的核心要義,致力于實現(xiàn)人民當家做主、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實現(xiàn)領導、管理、決策的民主化、法制化、現(xiàn)代化和科學化,致力于政治生態(tài)的平衡與穩(wěn)定。江澤民同志把社會“政治文明”建設的敘事納入到社會文明敘事的整個理論大廈中,使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社會文明敘事的羽翼日益豐滿。以胡錦濤為代表的這一屆領導集體,又進一步拓展了社會文明敘事的外延,在此基礎上又將“生態(tài)文明”敘事的邊界推移到社會文明敘事的邊界范圍內,其主旨在于倡導全社會致力于“基本形成節(jié)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產業(yè)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胡錦濤同志關于社會文明敘事的補充是基于當時面臨的新的社會發(fā)展問題而提出的,當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所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與生態(tài)破壞日益威脅到人們的生活甚至生存時,“生態(tài)文明”的敘事便呼之欲出了。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圍繞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敘說了四項措施,包括:“優(yōu)化國土空間開發(fā)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jié)約;加大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tài)文明制度建設”,可以說,這為我們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新世界指明了具體路徑,也預示著社會文明的邊界進一步向外推移的巨大可能,相信未來的社會將是更加文明的社會,這種社會文明的進步不僅體現(xiàn)在某一維度文明的深化上,也體現(xiàn)在社會文明外延的擴展或邊界的移位上。

當前,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將社會文明的外延推向極致,他補充敘述了治理文明、政黨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相關內容。

(二)習近平關于治理文明和制度文明的話語敘說

1.治理文明的話語敘說。就治理文明而言,主要涵蓋兩個層面:一是全球治理文明。其核心要義是實現(xiàn)治理主體的平等、治理方式的文明、治理規(guī)則的法治化和民主化、治理機制的完善、治理體制的公正化和合理化。習近平同志主張世界各國用合作的方式而非對抗的方式來共同治理世界,“合作”相比于“對抗”正如“和平”相比于“戰(zhàn)爭”,前者較之于后者而言,無疑是文明的治理方式或治理手段。在治理規(guī)則上,習近平也有明確指示,他強調:“推進全球治理規(guī)則民主化、法治化”。此外,在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年會上,他還敘說了“以創(chuàng)新推進國際經濟金融體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機制”的建議,積極倡導推動全球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二是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或文明化。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是“治理文明”的構成要件。習近平等圍繞國家治理敘說了一整套的文明治理方略,包括市場治理文明化、政府治理文明化、文化治理文明化、社會治理文明化、生態(tài)治理文明化、軍隊治理文明化和政黨治理文明化。具體來說,市場治理文明化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市場主體的自主性和實現(xiàn)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構建起企業(yè)自主經營、消費者自主消費、平等交換、公平分配的現(xiàn)代市場體系;政府治理文明化主要是要徹底實現(xiàn)由管理型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簡政放權,突出服務;文化治理文明化主要是黨和政府要努力做好文化發(fā)展的引領工作,積極引導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朝著服務大眾,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方向發(fā)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對群眾思想道德建設的引領與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社會治理文明化主要是旨在激發(fā)社會組織的自治活力,特別是激發(fā)和培育基層社會組織服務公共事務、公益事業(yè)的自治能力;生態(tài)治理文明化即國家在進行生態(tài)治理時,不只關注污染后的生態(tài)修復和環(huán)境治理事項,也極為關注生態(tài)破壞和環(huán)境污染的預防事項,從而達到防治結合的治理效果;軍隊治理文明化即在治理軍隊時更加突出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突出中國特色,改革軍隊體制,創(chuàng)新軍事理論;執(zhí)政黨治理文明化主要是在政治生活中構建“三型”政黨,即學習型、服務型和創(chuàng)新型政黨,努力使黨員在治理中起到思想導向和率先垂范的作用。

2.制度文明的話語敘說。當下,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黨中央從實際出發(fā),為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體系大廈添磚加瓦,增添了關于“制度文明”的敘說。何為“制度文明”?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語境中,“文明”一詞有標志社會進步狀態(tài)和積極成果的蘊涵。從這個意義上看,“制度文明”的意涵理應是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步狀態(tài)和積極成果的敘說。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制度文明主要敘述了三個方面:

(1)制度的自覺性和制度自信是實現(xiàn)制度文明的前提條件。“所謂制度自覺,就是對制度建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對制度發(fā)展和完善規(guī)律的正確把握、對建立和完善制度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盵10]習近平重視制度建設,提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為實現(xiàn)“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我們必須發(fā)揮制度的全局性作用,用制度來治黨、治吏、管權,用制度來引導和規(guī)范我國的社會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領導集體審時度勢,不僅清醒地認識到“制度”的重要性,而且對制度建設的規(guī)律也有科學掌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項工程極為宏大,必須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lián)動和集成?!盵11]這說明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已充分意識到制度改革和完善所應遵循的規(guī)律,即“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在習近平看來,我們只有盡力在各領域實現(xiàn)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xiàn)代化,才能建設好和發(fā)展好我們的“制度”,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完美和更加穩(wěn)定。

制度自信是實現(xiàn)制度文明的又一重要前提。習近平在敘說制度自信時指出:“我們不能數(shù)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發(fā)展模式”,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yōu)越性,因為它是立足于我國具體國情,在遵循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不斷建構和完善的。以政治制度建設為例,習近平強調,我們“堅決反對在政治制度上搬來一座‘飛來峰”,任何的制度安排或制度設計都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別國模式,“設計和發(fā)展國家政治制度,必須注重歷史和現(xiàn)實、理論和實踐、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統(tǒng)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就是在歷史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形勢與內容的有機結合中制定出來的。它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一是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二是能夠有效調節(jié)國家政治關系。同樣,我國的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等都在實踐中體現(xiàn)出一種巨大的優(yōu)越性,為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全面小康的實現(xiàn)都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場合的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我們要增進制度自信,但要避免兩個誤區(qū):一是一味崇洋媚外的誤區(qū),篤信外來的制度就是最好的;二是盲目自大地認為本國的制度是最成熟的、最完美的。也就是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1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度自覺性和制度自信的話語敘說,從一個維度表征了制度的文明狀況,體現(xiàn)了當下制度建設的自覺性和對本國制度的自信心。

(2)制度的公信力、執(zhí)行效力和制度創(chuàng)新表征了制度的文明狀況。制度公信力和執(zhí)行效力的強弱體現(xiàn)了制度文明的層次。若只把“制度”作為一種擺設、作為“稻草人”而沒有執(zhí)行效力和公信力,那這樣的制度有和沒有毫無區(qū)別,更無從提及文明與否。習近平總書記非常注重制度的剛性約束力和制度的公信力。以制度治黨、管權和治吏這方面為例,他強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加強國家反腐敗立法和黨內法律法規(guī)制度建設,“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不管是違法違紀的“老虎”還是“蒼蠅”最終都脫離不了受打的局面,決不姑息任何人,必須“使制度真正成為黨員、干部聯(lián)系和服務群眾的硬約束”?;凇爸贫葓?zhí)行力、治理能力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黨和國家事業(yè)順利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提高制度的執(zhí)行力和公信力展開了全面敘述。一是要堅決同任何特權現(xiàn)象作殊死斗爭,一查到底,決不姑息。二是要努力加強干部隊伍素質建設。因為制度的實施主體主要是我們黨的領導干部,所以,只有讓我們干部隊伍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各方面的素質都達到過硬的水準,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fā)揮其行之有效的作用。三是要落實責任主體,強化責任追究。“制度創(chuàng)新”意味著制度建設有了新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制度建設時,為其制定了新規(guī)矩或新原則。他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著于法周延、于事簡便的原則,注重實體性規(guī)范和保障性規(guī)范的結合和配套,確保針對性、操作性、指導性強。”[12]這里,他指出了制度好與不好的評價標準,一是看所做的制度設計在法律上是否周延而無疏漏,是否達到全覆蓋無盲點的標準;二是看制度的實施過程是否簡單、可操作,適用性和執(zhí)行效果是否良好;三是看是否做到配套銜接,“牛欄關貓是不行的”。

習近平總書記主要從制度自覺、制度自信、制度創(chuàng)新和制度剛性約束四個維度敘說了當下我國制度層面的發(fā)展狀況,體現(xiàn)了我國制度文明已經達到新的階段——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為我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堅實可靠的制度保證。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社會文明敘事的內容歷經了一個較長時期的演變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會依據(jù)變化了的時代任務、世情和國情,而將社會文明敘事的邊界向外推移。由于馬克思恩格斯所處時代的物質文明程度和人們的精神世界還沒有發(fā)展到很高的階段,所以,其社會文明敘事主要集中于物質與精神維度。今天,人們的物質生產、物質生活以及精神生產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很大提升,關注的焦點有所轉向,社會文明敘事邊界向外推移,其內容涵蓋了物質、精神、政治、社會和生態(tài)等維度,從而使得社會文明敘事的內容更加全面、更加細微,相信未來在社會文明敘事上將會隨著時代演進而增添新的內容,人類社會將在更高層次上實現(xiàn)文明。

[參考文獻]

[1]俞良早.經典作家東方學說的當代發(fā)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3.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3.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4.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4.

[6]習近平用“和”文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EB/OL].綜合網,2015-08-08.

[7]習近平的全球治理觀[EB/OL].海外網,2015-10-15.

[8]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

[9]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416.

[10]秦宣.制度自覺、制度自信和制度創(chuàng)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論述[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3).

[11]習近平.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N].人民日報,2014-02-18.

[1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79.

〔責任編輯:崔家善〕

猜你喜歡
馬克思恩格斯轉換敘事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軍隊的學說研究
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道德思考
論晚清史詞的“詞史”特質
大數(shù)據(jù)時代檔案管理模式的轉換與創(chuàng)新
資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29:01
東方奇幻與眼球審美:對中國魔幻電影的解讀
今傳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1:37:26
馬克思恩格斯國家間平等互信思想探究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6:01:31
論英漢語翻譯中語內翻譯向語際翻譯的轉換
人與科技的辯證關系
淺談平面圖與立體圖的思維培養(yǎng)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00:10:48
略析沈從文小說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質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5:39
昂仁县| 博乐市| 靖远县| 丰台区| 三门县| 巢湖市| 溆浦县| 甘孜| 达孜县| 诏安县| 宕昌县| 巩义市| 高碑店市| 潮安县| 疏勒县| 明水县| 新化县| 鲁山县| 项城市| 镇远县| 英吉沙县| 新干县| 阿拉善右旗| 天门市| 开平市| 栾川县| 香河县| 布拖县| 遂平县| 宁河县| 陆河县| 天镇县| 沭阳县| 汤阴县| 双柏县| 江西省| 醴陵市| 若尔盖县| 津南区| 长武县|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