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
要說極清淺又極深刻的典范,當屬《小王子》。這部誕生于20世紀40年代的法國童話,已經(jīng)成為無數(shù)讀者心中的不朽經(jīng)典,猶如頭頂?shù)娜赵滦浅健_@個學(xué)期,我的學(xué)生將度過小學(xué)階段的最后時光。我特意將《小王子》留到了這一年推薦給他們,期冀這部詩意夢幻卻又令人深深回味的童話,能夠伴隨他們走完童年之旅,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宇世界。
孩子們購買的《小王子》版本五花八門。據(jù)說,《小王子》是擁有中文譯本最多的外國文學(xué)作品。起初我曾猶豫過,是否要統(tǒng)一版本,這必將方便集體的閱讀與討論,但隨后我否定了這樣的考慮。譯本的多樣化固然給集體閱讀帶來不便,但是,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可能,這些不同的譯本或許能成為孩子們閱讀、思考與討論的一個抓手,不是嗎?光就法文單詞apprivoiser,中文譯本就有“馴養(yǎng)”“馴服”“馴化”“要好”“眷顧”等多種表達,讀者諸君可以比較揣摩,各取所愛。
我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人,面對諸多譯本,常常忍不住要在心里排個隊。我當然知道這樣的想法有點幼稚,文學(xué)作品的比較不是體育賽事,優(yōu)與次哪里會那么客觀分明。
不止一個朋友提醒,你又不懂法文,你無法判斷譯文的高下(其實,《小王子》初版即同時有英、法兩種語言)。類似的問題,也曾有讀者請教過著名翻譯家周克希先生。周先生說:王安憶和肖復(fù)興他們不懂法文,但是他們有種直覺,有種天賦的東西。他們能夠透過我的譯文,看到原作者想講的意思,有時候他們比我看得更明白。
我像是著了魔,逮著個人就要問問他的看法,心底還孩子氣地希望聽到的也正是自己所喜歡的。一天,忽然想起一位青年作家,某知名老牌文學(xué)期刊的小說編輯,他的網(wǎng)名即出自《小王子》,一用就是十多年,明白無誤地宣告,自己是這個童話的資深“粉絲”。于是,我也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他。
在網(wǎng)絡(luò)的那一邊,他似乎沒有思索,馬上打過來一行字:我對《小王子》譯本的喜歡與否只看一個地方,就是第六章中說小王子在那個黃昏看日落,是譯成“四十三次日落”還是“四十四次日落”。
我大吃一驚,一向標榜《小王子》是心中至愛,我竟從未注意到這一點。急忙翻開手頭的幾個譯本,果真兩個數(shù)字都有。接力出版社和湖南文藝出版社分別出版了著名翻譯家林秀清女士的譯本,令人意外的是,同一譯者,竟也是兩種譯法。林女士已于2001年故去,哪個是定本,暫時成謎。再打開1979年刊于《世界文學(xué)》雜志的肖曼先生的中文首譯,“四十三次”。
我追問朋友為何喜歡“四十四次”的譯法,他說,“四十四”有一種形式美和韻律美。我再追問,“信”呢?他反問,“雅”呢?這兒,“四十三”“四十四”兩個數(shù)字在意思上并無差異。
這個解釋有意思。第二天,我恰好帶著孩子們讀到這一章。一個孩子朗讀,持不同譯本的孩子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了譯法的差異,這正是我需要的。于是,我將朋友的那番話“販賣”了一下。
誰知,剛下課,一個孩子就舉著一本書走過來,老師,英譯本是“forty-four times”,也是“四十四次”。這個孩子的版本是中英雙語。這下,形式美與韻律美之說似乎有點站不住了。遇到問題就要搞個水落石出。上網(wǎng)查詢,沒有令人信服的結(jié)果。家里正好有本美國版的英文《小王子》,確實是“forty-four times”。只剩下最后的辦法,向各位《小王子》的譯者討教。于是,通過網(wǎng)絡(luò),通過朋友的朋友,向數(shù)位知名譯者發(fā)出討教函。一位法語教授很快來了回復(fù):不同版本這個數(shù)字有差異,我依據(jù)的是七星書社最權(quán)威的版本。
這個說法仍舊沒有使我信服,一個數(shù)字,明明白白在那兒,這么多翻譯家,其中不乏名宿,不至于犯那么低級的錯誤吧?
有個朋友是英語專家,我把這個困惑告訴了他。他說,數(shù)字的規(guī)定不一樣,英國說的一樓,其實是中國和美國人說的二樓。
我的腦中閃過一道靈光,其中或許有文化的因素?這樣的例子在翻譯史上不勝枚舉。
這個問題,以我有限的交往圈,詢問旅德作家程瑋女士最為合適,2007年,她也曾翻譯過《小王子》,而且是我喜歡的一個譯本。
程瑋說,當年翻譯時,她曾分別查詢過英、德、法多種版本。她立即拍照傳來了英國出版的英文版,“四十四次”。德文版,“四十三次”。法文版,“四十四次”。但是,程瑋說她信任德文版,德國人做事一向嚴謹,簡單的數(shù)字怎么會搞錯??梢酝茰y,應(yīng)該有多個法文版。
這件事驚動了程瑋的先生班特·李博德先生(Bernd Liebner)。李博德先生是德國電視最高獎項格林姆獎的獲得者,知名紀錄片導(dǎo)演,對法國文學(xué)、法國文化素有研究。這下,一切柳暗花明:1943年4月6日,《小王子》在美國紐約同時用英、法兩種語言出版,其中,525本英文版、260本法文版,每本都有編號和作者簽名。首次出版時作者43歲,所以,他的原著寫的是“四十三次日落”。作者44歲時駕機失蹤,為了紀念他,法國的出版社決定,此后的版本都改成“四十四次”。李博德先生進一步解釋說:作者傳遞的意思是,地球人的43年,對小王子來說,只是一天。
這是一個極其簡單的謎底,可也是一個極其豐富的謎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瑯琊路小學(xué))